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野兽寻踪 -- 笑吟

共:💬32 🌺15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笑兄去俄罗斯吧!那边文艺和军事可看的东西比法国多哪:)
家园 好文

不过,即使是300人,也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了。

家园 这家伙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他的经历简直是德国兵所能追求到的最佳结局了...

家园 离得好远哦,兜里又没有闲散银子

还听说亚洲人在那边不受待见,有光头党……

家园 麦帅明鉴!

上过东线,逛过法国,奥马哈滩头潇洒走一回。原本就是个农民,在北美大陆见识了人家的大农业大农场之后又回去继续侍弄自家的小农场。他的确是个幸运儿。虽然在奥马哈滩头也曾在肩膀上挨了一枪,不过显然不重,既不妨碍他在从一串弹坑里溜出去,也没耽误他在美国干农活……

家园 看来俺错怪老头吹牛了
家园 不错.

如此夸耀自己的武功,他难道不怕战死者的子子孙孙们来寻仇么?

家园 好文章,才看到。
家园 这个神话欺骗了许多军迷。谢谢您在这里扫盲。

我在关注诺曼底战史的过程中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故事”。这根本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骗局,稍微思考一下,是很容易识破的。

比如,在WN62阵地前登陆的士兵总数都不到四千,怎么一个机枪手就打死了四千多人?再说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轰鸣,弹雨横飞,能见度极差。谁有那么大本事一个个地把自己打死的人点清楚?连TMLGBZ的美国人战后花了好几年都算不清的帐,一个在掩体内躲着的小兵就看得清清楚楚?进过碉堡吗?从机枪射孔往外看看就知道射界有多窄了。

您不愧是西西河里的有心人,专门整理了这篇教育人好文章。

还有另外一个题目您也可以写写给大家扫扫盲,那就是所谓盟军战俘营里饿死了100万德国战俘的传闻。尽管安布罗斯博士早就证实了其虚假,但国内网站里还是此起彼伏地把它拿出来说事。

送花了。

家园 感动的……

俺的偶像啊,俺一直追着看你的诺曼底故事哩!看的上瘾,于是也想着跟着起哄敲敲边鼓

正好当时有闲也有心情,就整出来了,心想也许可以作为大哈瑞诺曼底系列的补充呢。

不过你咋才看见俺这帖子哩,郁闷,这都快一年了

我是个纯二把刀军迷,手还笨,这个帖子还是耗了不少时间才磨出来的。所以对河里诸位发帖不断的大牛(尤其是如你一般发系列长贴的)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得肚子里攒多少墨水啊!而且还得有那个耐心把字码出来,我对码字就没啥耐心

整这个帖子只是因为自己正好英语德语都懂点儿,又格外讨厌现在那些媒体断章取义外加肆意填料过分炒作(特别是国内媒体),于是想把故事的原貌还原出来给大家看看。我所作的工作也不过是综合各方材料,寻找原始英德语新闻报道素材而已。军史战史的水太深了,我只是业余爱好在水边看风景……

所以您出的题目很有意义,但是对我来说水太深啦!

其实这个帖子没发完,还有些有趣的东西可以聊,不过08年诸事不顺,心情没有了,于是就搁下了……

家园 应该是他向3000多美军射击,

打死多少天知道。MG42如果用短点射大约3个弹链就能把枪管打的红透透,如果百分之十的子弹命中了目标就是很可观的数字了。

家园 细致的工作,资料齐全啊.

看完全文后正确的判断就出来了.但前面的工作是下了真工夫的.

花这样的实在文章

家园 多谢夸奖

愿意就是想找出事情的本来面貌,让事实自己说话。

有你这句,感觉目的达到了,心理美滋滋滴

家园 认真,细致,不随大流,善于思考,这就是西西河的精神。

之所以特别欣赏您这篇文章就是因为您注重事实,善于钻研。把这么多资料找到并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是要花大力气的。懒人绝做不到这点。

大哈瑞并非圣人,上小学时作文就很差,记得只得过一次五分。后来在英文环境中,中文就更不行了,连个段落都写不出来。在网上混了五年,不敢乱发贴。到了西西河以后才算有些进步,也有限。河里水深,写点东西常常受到大牛们的指点,受益匪浅。慢慢地大哈瑞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文章得对得起读者。每篇文章都得自己先读个几十遍,反复找错修改之后才敢发。发了以后还要再读再改。

也不知道为什么去年没读到你的文章,直到昨天才发现它,实在抱歉。已经收藏了。

谢谢您在“诺曼底故事”系列的中留言给我的鼓励。

家园 说的好啊,西西河精神……

多谢您的表扬,不过您可别用您啦!您是老大哥,我哪里当得起您的“您”字呦!

还要多谢老大哥的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