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预制板中的筋和丝及其他。 -- njyd

共:💬44 🌺10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自唐山地震后才开始注意预制板的问题。

  后面的改进基本上都是七六年以后开始的,现在经济力量应该不成问题,城里的房子可以说都是现浇的。问题在于农民自建房,又要省钱,监管又不力。

  这次地震后应该会有很大改进。

家园 不错,很好的科普文章。
家园 好文,受教了.谢谢.
家园 前辈说的挺好的。

72年前就入路修机务段?老前辈了。致敬。铁X局还是建筑段?

条理清楚,面面俱到,业务一点也没拉下啊。

另外理论上说,非预应力筋也不宜做成‘超筋梁’,容易无征兆的脆性破坏。(受压区混凝土先被压碎),当然实际结构设计中,超筋梁少筋梁第一步就排除掉了。

楼板屋盖纵横墙承重+构造柱+圈粱的体系应该就叫砖混结构。

另外个人认为这次学校大面积粉碎性坍塌,人祸大于天灾,和国力有关,象日本那样搞成几万十几万日元一平米的造价太不环保了。和现行建筑发包市场监管不规范有关,层层转包,办学专款业主挪用压价,特别是小地方,这个谁都清楚。还并不完全是施工方的责任。

家园 俺是工程段的。

  俺所在的单位现在已经被踢出铁路。

  至于灾区的房屋质量问题还是看最后的调查结果吧,我从电视上看倒塌多的还是九十年代前盖的房子,多数是预制楼板的,电视上多处可看到断裂的预制板。

  至于农民自建房我猜想八十年代及以后盖的房子反而容易倒,因为以前基本上是砖木结构,以后的基本上是预制板,质量意识也不强。

  砖混结构我是知道的,但各个时期结构有所不同,所以我就创造了个名以区分。

  钢筋的具体上限俺不清楚,当然太多了还不如直接用钢梁了。据一位参加过主席纪念堂建设的朋友说,那里面钢筋密的连震动棒也插不进去。也许他夸张了。

家园 纠正部分错误。

你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但是写出来的已经有专科生的水平了。

看到河里大牛都不吱声,我就拉滥竽充数一下。

你说的第一种建筑结构叫砖混结构。由砖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受力。砖结构(专业上叫砌体结构)抗侧向(水平方向)力的能力很弱,钢筋混凝土的能力强很多,同时,地震力主要是侧向力,所以,砖混结构比砖结构的抗震能力强很多。当然比框架结构(完全由钢筋混凝土柱子和梁承力)还是弱一些。

预应力梁多用在跨度大的结构上面,比如厂房和桥梁。使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粱的抗力,同时降低梁的高度,提高建筑净高(就是地面到梁底的高度)。它的弱点是质量受施工影响很大。因为它的强度是由施加的预应力(专业上叫预应力张拉)决定。预应力小的话,就如同钢筋混凝土里少放钢筋,没有效果。预应力大的话,可能会把钢筋拉断,甚至把梁崩坏。整个施工工艺较复杂。他还有寿命问题。预应力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但是现在的钢材工艺已经较好的解决了这问题。

剪力墙说白了就是一片钢筋混凝土墙,如同砖墙一样,只不过是由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很多高层建筑的电梯间都是剪力墙。他的抗震能力又强于一般的框架结构。

现在开始说你的错误。冷拔钢丝不会降低钢丝的强度。他的作用是在相同受力的情况,减小钢丝变形,从而更有效的利用钢丝的强度,使得钢丝和混凝土更好的协同工作(因为混凝土变形能力很弱)。

基本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钢筋越多结构越结实。国内有超筋的说法,就是钢筋太多也不好,破坏的时候会是突然破坏,没有预警。我在国内的时候也相信,来美国以后才知道这是扯JB蛋,看看美国的配筋,怎么人家先进国家的结构都是不合格的超筋梁柱呢?我现在持这样的看法,超筋这个词是穷国才用的。

一般来说,钢结构是抗震效果最好的结构。施工速度也快。问题是钢材的价格远远高于混凝土。在美国,人工成本高,施工速度可以抵消部分材料成本。中国的人工成本低(美国1/10不到),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重大,所以相比较而言,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性价比更高。

在建筑材料里,砖最便宜,混凝土次之,钢材最贵。这样一来,这些建筑的造价是这样的砖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

可以看出想要好建筑,就要多花钱。

建筑的质量和施工质量是分不开的。国内砂霸石霸很多。砂霸石霸就是当地的地头蛇,强行以高价卖给施工方砂石料。其实高价还好说,砂石料值不了几个钱,再高也就是多花十万八万的。关键是他们的砂石料往往质量很差,含泥量高,级配差,强度低,这样的砂石料配出来的混凝土强度自然上不去。

还有就是国内地产商往往会拖欠施工方的工钱。这样施工方只有通过节源的方式减少开支。节源有两种方式,拖欠工人工资和偷工减料。拖欠工人工资不是好办法,队伍散了以后怎么玩?所以大多数施工方采取偷工减料的方法。地产商自己理亏,通常也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强迫监理验收。

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师也学乖了,配筋明显要比以前多,就是怕哪天建筑有问题会牵连到自己。就结构方面,国内的建筑质量问题基本上是施工问题。设计问题通常发生在业主改变建筑使用功能,而未通知设计方的时候。

家园 讲得有道理

这我深有体会,建筑规范在大中城市执行的尚可,除了一些重点建筑,一般的也是马马虎虎勉强达标,但到了县、乡镇就要大打折扣,到了村里就根本不理那一套了。从这次地震倒塌的建筑物的视频见到几种现象基本可以证明上述问题:

结构太弱——混凝土标号疑似偏低、配筋偏少;

设计时首层柱配筋不够或长细比太大超标——首层塌了、上部(三到四层)房屋整体保存较完整没垮塌;

其他的砖混结构、预制板什么的就不用说了,那些抗不了震。

希望经过这次汶川地震,国家要好好的建好学校等建筑物。

家园 花,拖款是很常见的工程问题

原本不忍说,赫赫。

还有就是国内地产商往往会拖欠施工方的工钱。这样施工方只有通过节源的方式减少开支。节源有两种方式,拖欠工人工资和偷工减料。拖欠工人工资不是好办法,队伍散了以后怎么玩?所以大多数施工方采取偷工减料的方法。地产商自己理亏,通常也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强迫监理验收。

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师也学乖了,配筋明显要比以前多,就是怕哪天建筑有问题会牵连到自己。就结构方面,国内的建筑质量问题基本上是施工问题。设计问题通常发生在业主改变建筑使用功能,而未通知设计方的时候。

--- 确实如此。更头痛的是有层层转包的,结果因为上家的上家的上家没付款,让下面的承包商们各显其能了。

家园 昨天听去过灾区的建筑专家说

三点:

第一,现行结构标准没有问题,震区的大多数楼房没有倒塌(原话似乎是:绝大多数)。

第二,震区应该考虑不要城镇化,乡村的房子结构简单,就算倒了,对人伤害小,还可以自救。

第三,问题出在豆腐渣工程上。

我想似乎以后应该规定,学校等一些重要建筑不仅要明示建筑单位,还要公开内部各环节的负责人。谁买的水泥,谁配的那一天的料,谁检测的质量,大楼不仅公示谁盖的,还要公开谁在里面干的什么工作。谁付的钱,付多少。所有能列出来的全部列出来,出了问题,冤有头,债有主,谁也跑不了。

家园 北川不是变成平地了吗?

震区的大多数楼房没有倒塌

家园 汶川县城可以看,震区包括的面积很大,各地倒塌不同。

不是说北川倒的多,就是震区倒的多,震区面积挺大。只是听专家这么说,自己并没有亲见,不过这个问题要追问,相信国家心里有数,总理该清楚。谁的问题,一定跑不了。

家园 关于冷拔钢丝,其实就是预应力处理

但是在缺乏技术和设备保障的小厂,做这种预应力处理根本就是瞎蒙,没法保证质量。要不是当年实在穷,应该不会出此下策。

家园 北川主要是选址的问题。

  山体滑坡,再牢的房子也没用。象北川大酒店,本身没倒,但店后的附属建筑全被山体滑坡埋了。

家园 我听到的消息

大部分房子质量都是合格的,人民也都是讲理的,

那个闹的最凶的房子可以确定肯定是豆腐渣了。说一眼就能看出来,人家是倒、塌、垮,只有这个是直接成渣。

小道消息,传谣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