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革的一些好处,以及现在的一些现象。 -- 红石258

共:💬42 🌺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哪些“世家”?

能举个例子否?孔家不算。

家园 百度来的

百度吧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门、望族、世家?

下面是某些朝代所谓世家的具体姓氏,引自郡望_百度百科

东汉时期,门第等级观念已十分盛行,门阀制度初步形成。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亲属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如弘农华阴杨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阳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汝南平舆许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等,皆成为当时令人称羡的高门望族。

唐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族”,门第最为清高。子女婚嫁首重门第。即使身为宰相的李义府也因不属“五姓七族”中之望族,在为其子向山东崔氏求婚时,也遭精通拒绝。

另外一篇书评韩昇: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数理统计与士族问题——评毛汉光先生《中国中古社会史论》这样写道

关于士族的盛衰,士族门阀政治存续的时间,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最主要的有两种观点,亦即认为士族门阀政治盛于两晋,而衰落于南北朝;另一类观点则认为隋唐仍属于士族政治时代,中晚唐以后才发生根本改变。持不同观点的学者,都作了许多论证,反复辩难,推进了士族研究的深入。然而,辩论双方长期争论,却始终处于平行线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研究方法上颇有缺陷,亦即各自选取有利于己说的史料,拼辍整合,而没有对魏晋隋唐的士族进行总体的实证性评估;在具体考证上,又没有把史料作同时性和非同时性的区分,据以细分出若干时段;在空间上也没有区分不同区域,研究各自的特点。结果必然是以点代面,论证上脱离时空。在缺乏坚实的定量研究基础上做定性分析,必然随意性甚大,偏差甚远。毛汉光先生的研究,力图克服上述缺陷,把研究的出发点放在对士族的定量分析,整体统计从东汉末建安元年至唐末天佑三年(196~906)710年间,士族在官场的数量和比例。即使在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今日,要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统计,也很不容易,迄今已发表的论著中,这是最完整的统计。而且,他还在时间上作更加细致的区分,共分为27期,从49年到20年不等,以25年居多,也就是基本上以一代人为一期,在中古史研究中,如果能真正达到此标准,那是非常精确的。

    根据这份统计,可以清楚地看出,从东汉末年以来,士族在官场所占比例一直在上升,从建安年间的29%上升到东晋的80.8%,达到高峰。以后,南朝士族一直保持过半数的比例。我们知道,东晋后期,随着北府兵集团的兴起,出现了宋、齐、梁、陈的王朝更替,这四个王朝是由东晋时代不入流的军功家族建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被称为“寒门”、“寒贱”、“庶族”取代了士族,实际上,国家政权仍由士族把持,只是不如东晋初期士族拥立东晋皇室那般“王与马共天下”的盛况,出身较低的皇族仍需要依靠盘根错节的士族来统治社会,时势使然。因此,政权更替的暴力革命,并不一定代表着社会革命。北朝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拓跋族起自塞外游牧民族,其酋豪阶层不同于汉族的士族,但进入中原以后,北魏政权中士族的比例在迅速提高,从31%猛升至79.7%,非但不亚于有士族门阀政治传统的南朝,甚至比同期的南方政权还要高。

家园 这关儒家什么事?

且不说前五百年的诸子争鸣,嬴秦前汉二百年儒法合流,后汉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东传,隋后一千五百年科举,随便挑个门阀出来,屎盆子就可以往儒家身上扣了?

除了曲阜孔家,龙虎山张家,哪个不是五世而斩的,皇帝家也不例外。

中国的儒家从前551年到后1911年总共2500多年,你倒好,拿个东汉末建安元年至唐末天佑三年(196~906)710年间的门阀就来批儒家思想,哼哼,哼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说的。

家园 好像儒学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儒学改头换面,历史上的变化很大。

比如宋儒中,朱熹格物当了天文学家,宋的技术成就在当时高于现在的美国吧。王阳明是明朝第一人,衍生出物质主义等不同的流派,日本人的维新还借助了阳明学说,蒋雄奇更是在台湾弄了个阳明山。

可能清儒这种才民族压迫下发展的儒学,有理学之名,而无理学之实,历史上不同阶段的儒学可能需要清理,其中对清儒的清理尤其重要。尼疯子说的:“重估一切价值”,在对传统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才谈的上文化创新。

不过WG的意义在于:让全社会的人都进行“灵魂深处的革命”从而在根本上把中国人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比如:现在看到世袭制,我们把它当作封建残余来唾弃,但是在传统中,世袭是理所当然——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当然不止这一点,而是一切的颠覆,正是一切都颠覆了,创造新文化才有可能。

WG——反官僚失败了,但是WG将是新文化建设的起点。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从汉末到唐末这710年里的那些世家多是世习儒术

他们的延续超过3代了吧?5世而未亡的又有多少?

实际历史是,一些家族的延续时间超过了王朝。而这些历数朝而不亡的家族,大都是以儒学立身的。怎么就不关儒家的事了?

家园 儒家又如何深入老百姓的?

从54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种种的批孔孟都局限于所谓学术界,知识分子之中(当时的学生可以归为知识分子了吧)。 而他们之中的讨论能影响到老百姓多少呢?

家园 东汉至唐

还是佛教开始东传并完全本地化的时期,但我要是把世家的问题扣到佛的头上,这样有意思么?

门阀制度的文章网上有不少,百度之,我不才没有自己的东西。举荐制度必然导致门阀,新兴贵族必然会打倒门阀,于是科举就建立起来了,科举之后再无世家。

实际历史是只要现在活着的人(不算移民)的家族都经历了中国所有的王朝,难道这个也是所谓的“世家”吗?五世而斩的反面不等于五世未亡,偷换概念很有趣?

“一些”是多少?"大多数"又是多少?全归在儒家思想上,是个什么意思?实际历史是什么?不妨引用几段话来看看?

您要硬是在三五的数字上下功夫,我只能说您是对的,确实有超过三五代的,汉唐宋明的皇帝家就是。

现在您已经把自己局限在了汉唐,我不知道你是否还坚持把这碗脏水往儒家思想身上泼。

家园 最让人心惊的是:家天下,复儒学。
家园 需要搞清楚的是那些世家是否是以儒学传世的。

你说佛教东来,那么你举一下,有多少世家是以佛学传世的?

科举兴于隋,隋后就没有世家了吗?非也,一直要到唐末、五代之后,世家才失势没落。

自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学就是世家传世法门。俺说的世家就是那些世代在朝廷为官的家族,皇帝家的怎么也掺合进来了?

3,5代是你自己设的线,俺觉得你设的不对,所以才有回复。

所谓世家,就是拿儒学作敲门砖,世代在朝廷为官的家族。儒学成为他们的垄断生意,因而朝廷中充斥了他们的族人及门生子弟。士族庶族泾渭分明,这种情况从东汉,经魏晋,到隋唐,延续了700多年。和儒家没有关系?鬼才相信。

家园 和尚不生儿子

我去哪里给你找世家?

你说的对,和儒家有关系,也仅限于有关系,仅此而已。我们没有分歧。三五代的那个玩意,你得了解传统背景下文章中约数和确数的分别……

家园 我觉得不仅仅是有关系。世家垄断了儒学,不少人是所谓大儒

他们本身就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他们掌握着政权,财权,话语权。世家和儒学如表如里,密不可分。

家园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思想

我只限于反驳一棒子打死儒家。至于世家垄断了儒学还是儒学垄断了世家,洗耳恭听。

家园 其实官僚“制度”本身也并非完全是坏的

其中颇有可取的地方。

要消灭的是人民的官僚“心态”。这个倒不是一场革命就可以解决的事。

家园 我就这意思

不好意思没说清楚,就是那种土皇帝作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