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注意】建议展开“中国历史变态狂想”征文,附几个题目 -- 任爱杰

共:💬89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老兄非说是因为张士诚和元朝拼了个你死我话,让明太祖得利。事实上,张降元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受搓于朱,后来元灭刘福通

张士诚还出力蛮大呢。张灭刘福通还不知道谁得利呢。让明太祖获利的只有刘福通,因为当时刘的势力范围正好在元和朱之间。

家园 呵呵,本人说的是策略

当朱元璋成为主将,拟定战略,计划取南京为根据地的时候,并不能预料到张士诚在2年后就投降吧。

中国自古以来选在南京建都的就没有统一中国的先例,朱元璋是雄才大略之人,帷幕中又破有能人,却把根据地建在南京,注意到当时南京的东北,东南,西部都有非常活跃的反元义军,作为沿江据点,其上游和下游也都有很有实力的义军,用意不难窥测。

北伐对元的打击自然是最大的,但南方义军的活动也同样动摇着元的根基,消耗着其力量,像张士诚部曾令40万元军师老无功,乃至主帅脱脱被罢,军心涣散,徐寿辉部活跃于长江中游,明玉珍部活跃于长江上游,都是对下游义军的有力声援,对元的重大威胁,难道这些不算对元的打击么?(如唐末,不只有攻打长安的李渊和打洛阳的李密动摇了隋的统治,其他义军对灭隋的功劳也不小)

而且我说的是“两败俱伤”,并不是元单方面----例如张士诚对韩林儿的打击,能说朱元璋不是获利者吗?

家园 精彩!

零兄之言如黄钟大吕。对比欧洲、中亚历史,我一直为中国政治和宗教的“分离”感觉奇怪,欧美汉学家,从另外一个文明的角度来观察中国时,一直对儒家文化是否有宗教色彩辩论数年,琢磨不透。

零兄的命题提供了一个豁然开朗的新思路。

家园 关于那棵树

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前两代嘛,只剩下遗址了。不对,好像第二代还有枯干。

家园 零兄敢言
家园 张士诚的所谓投降元朝,只是招安,并不是真正归属

他依然是股独立势力,自称周国诚王。向大都运粮不过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割据地位。他的做法,其实其它势力也有仿效的,方国珍就说“朝廷虽无道,犹可延岁月”。

家园 【文摘】儒是不是宗教?

作者 主题:儒是不是宗教?

石坚 [原创] 2003-8-6 21:49:00 邮件 悄悄话 引用

--------------------------------------------------------------------------------

儒是不是宗教要看阶段和层次

儒从其本源来说是主持典礼的专家。虽然现代也有“司仪”这个职业,但是所涵盖的范围比原始的儒要小的多。原始的儒要主持祭礼、葬礼、婚礼、冠礼、笄礼等等,那么不可避免的要牵涉到生前死后的问题,所以原始的儒应该划分成祭司或神官一类。从这个意义上讲,儒是来自于宗教的。

孔子不言怪力乱神,也仅仅是“不言”而已,并不否定其存在,只不过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虽然孔子不提神灵,但是这只不过是因为神灵崇拜在当时是在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的,不用特别提起而已。事实上,和古埃及一样,天子是作为神(天)的意志在人间的代表而存在的。天子不但是全国的最高行政首脑,也是最高祭司。

儒家提倡的祖先崇拜也是神灵崇拜的一种。这当然是一种原始的宗教。有人问“皇帝死了以后成什么?”其实儒家早有答案“死了以后成神”。只不过这个“神”和外来宗教中的“神”的概念稍稍不同。这个“神”是要靠后代来“奉养”的。如果没有后代“奉养”,这个“神”就过不了好日子了。这叫做“敬死如生”。支持这个概念的系统就是“礼”,其核心是“宗法制度”。这个概念和系统也不是孔子建立的。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夏代因为还没有考古证据,所以不论)。到了周代由周公完善的。而这套制度从周朝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当然其间又有过几次变化。但是本质并没有变。

西方宗教概念与之最接近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宗教系统。大家可以自己比较,这里不赘述。

孔子有教无类,开创了普及教育。但是孔子教的东西和他本人的言论当然不是一回事。就好像现在的物理教授在课堂外不会动不动讲相对论一样。只专注于《论语》而忽视儒家的其他经书当然会得出孔子是无神论的结论。

到了孟子,儒教起了变化。孟子是个雄辩家。其实对原始的孔子主张的东西篡改了很多。例如他的“独夫”论,“民本”论恐怕都不是孔子能够接受的。

孟子以后的儒家吸收了邹衍的五行学说,结合孟子的学说,给王朝的更迭作了一个神学上的解释。于是天子的地位不再是至高无上和不可动摇的。天子个人的品德成了他能否得到“天命”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五行的相生相克又使得整个王朝的更迭有了“自然”的解释。

佛教传入之后,和儒教产生了激烈的对抗。这个对抗不是因为佛教在世俗事务上的处理上超过儒教,而是因为佛教对于超验世界的解释比儒教更加精密。儒教所提倡的原始的祖先崇拜斗不过佛教的六道轮回。而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则干脆大量抄袭佛教的内容和概念。

到了宋代,这种对抗才最终以三教合一的形式融合而告终。这时候的儒教成了吸收了佛教的一些优点的东西。

如果我们仅仅讨论儒教中的儒学部分,也就是其入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部分,我们当然看不见或者不用考虑那个宗法制度。当然会得出儒家不是宗教的结论。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上来验证的话,儒应该是一种宗教。

家园 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
家园 【文摘】孔子与鬼神

李申

“儒教非教”说的首要根据,是孔子不信鬼神,至少是不笃信鬼神。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不信鬼神或不笃信鬼神,后世儒家又怎能相信鬼神成为宗教呢?因此,孔子对鬼神的态度问题,是我们首先要讨沦的问题。

从《论语》这部书出发,一些人认为孔子信神,另一些人则认为孔子不信神,至少是不笃信鬼神。多年来关于孔子对待鬼神态度的争论,几乎都未超出《论语》的范围。然而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欲于不可为之世,救礼崩乐坏之失,行先王之道,而终究一事无成。所成就者,只在教书育人。教书要有教材,教材就是载先王之道的各种文献和制度,这就是五经或六经。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他所“述”的,也就是这些载先王之道的文献。而且孔了和今天的教师不同,他所述的,就是他所信的,教授什么内容,全由自己决定。

《论语》,仅是孔子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答疑的记录,而不是孔子的全部思想。因此,必须和六经联系起来,才能看出孔子思想的全貌。

六经之中,《乐记》早亡;据朱熹说,《周易》当时也未成为教材;而《春伙》,则是孔子晚年所修。因此,六经之中,《诗经》、《尚书》和礼经,无疑就是孔子教学生的教材。而且从《庄子》开始,“诗书”或“诗礼”也被认为即儒家或儒学的特征,那么,这几部儒经,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呢?

先说《诗泾》,其《大雅?文王》篇说: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在这一篇中,上帝不仅被认为是存在的,而且似乎是和人同形的存在。而《诗经》中,类似这样谈上帝的诗篇,并不是少数。诗人们可以怨天,甚至恨天,但均不否认作为至上神的天或上帝的存在。

关于音乐史,专家们常有一种意见,认为音乐歌舞最初是用来娱神的,因此,音乐源于宗教。研究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的学者,也常说《九歌》等是娱神之歌等等。其实,《诗经》中的许多诗,也是娱神之歌。《毛诗?诗谱序》中说:

......故孔子录懿王、夷王时诗,讫于陈灵公淫乱之事,谓之变风变雅,以为勤民恤功,昭事上帝,则受颂声,弘福如彼;若违而弗用,则被劫杀,大祸如此……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序》道:

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

诗的作用如此,诗的内容如彼,孔子“述”诗,对天地鬼神又持如何态度呢?

再说《尚书》。现存《今文尚书》二十余篇,第一篇《尧典》,说舜接受帝位之后,即:

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以下各篇,除《禹贡》仅讲山川物产以外,《甘誓》、《汤誓》、《盘庚》、《高宗肜日》以下,以至《周书》各篇,又有哪一篇不曾称天和天命呢?孔子“述”《尚书》,又将如何对待其中的天和上帝、天命和鬼神呢?

最后说礼。孔子重礼,已无疑义。但孔子所重的礼,其内容和意义又如何呢?孔子所痛心疾首的礼崩,其内容和意义又是什么呢?

《礼记?祭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所谓重礼,首先和主要的,是重视祭礼;所谓礼崩,首先和主要的,也是祭礼被破坏。被破坏的祭礼之中,又主要是祭天之礼被破坏。

从周平王东迁那一年开始,秦国就违犯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的礼制,自以为主少昊之神,立??祭祀白帝。不久,齐桓公又认为自己功侔古帝,要实行封禅。儒者的故乡鲁国,也不甘落后,实行郊祭天之礼,并且违背“不王不杜”的礼制规定,行杜礼。以致孔子虽知其错,而口不忍言。

现存的礼经有三种:《周礼》、《仪礼》和《礼记》(《礼记》又分《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关于祭天、祀神,都讲得详细而分明。诚然,这些内容,并非都出于孔子以前,然出于孔子以后者,就更与孔子所述有关,我们不能肯定,那其中的“子曰”、“孔子曰”,果真都是孔子所说,但是,礼经对待天地鬼神的基本态度,却不能不说是孔子、乃至整个儒家的基本态度。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读到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记述,读到孔子对有病祷神的消极态度。这类事例,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比如《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有疾,既不祭河,也不祷神把疾病移于令尹、司马。孔子赞扬说:“楚昭王知大道矣。”然而此类事例,仅说明孔子时代传统的宗教观念发生了某种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生的。当时的先进人物,包括孔子,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至少不再像商代的人们那样,事事都要请教、听命于鬼神,并不能说明孔子根本不信鬼神。而且,从世界其他宗教以及中国此后儒佛道三教的情况看来,宗教思想家反对某些鬼神或迷信现象倒正是为了维护本宗教信仰的高尚纯洁。这一点,我们以后还要论述。

以上的考察表明,孔子不是不信鬼神,而是虔诚地相信天命鬼神,并且为维护传统的宗教礼仪制度,进行了顽强的努力。

家园 那现在就是民进党在南京执政了。呵呵
家园 再回老兄

像张士诚部曾令40万元军师老无功,乃至主帅脱脱被罢,军心涣散。

[/COLOR]

张在高邮让元40万军队师老无功是在1354年,明太祖自己下江南独立建立政权是在1356年。

而且我说的是“两败俱伤”,并不是元单方面----例如张士诚对韩林儿的打击,能说朱元璋不是获利者吗?[COLOR=blue]

呵呵,明太祖在刘,韩被围时,亲率大军去救援,刘基坚决反对他这么做。结果他前脚支援安丰,陈友谅随后就亲自去攻打朱的洪都。洪都险些失守。明祖援救安丰,最后也只是救了韩林儿一个人。实际上刘福通被灭真正得利的是陈友谅。

家园 朱元璋选南京为根据地的时候不能预测张的投降吧
家园 假如甲午之战不与日本讲和, 迁都再战

青史正在讨论, 受此启发.

家园 朱元璋选南京为根据地的时候不能预测张的投降吧 。所问非所答啊,哈哈。跟我的回帖有关吗?
家园 哦。怕什么。贴出来让大家饱饱眼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