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 -- 风尘仆仆

共:💬356 🌺67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怎么记得是因为胶水问题?

似乎说自己胶水没带够?借了别人的?变成了有毒的胶水了。

家园 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代表人物

郭跃华是一个,接着是江嘉良,后来好像是马文革?这个有点弱了,后来就是刘国梁,现在应该是王励勤吧。

家园 肯定不能仅仅是一方面的问题

现在回头看,郭跃华的心理素质肯定不是很出色(当然也不是说很差劲)。印象中,郭跃华参加过几次当时刚刚开始的世界杯,世界杯那时只有男单一个项目,16个人,中国的集团优势被削弱很多,队内让球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郭跃华的成绩有胜有败,对外国选手优势不大。

另外,我前面引用的从打法上分析的那位网友小时候在体校练过,所以写的有点深度。

家园 非常高兴

与northeast 兄有共同的认识。握握手先。如果我没记错,河野满应该是直板生胶打法,外电曾夸他是“每攻必中”。而小野是直板单面拉。所以,老郭还是应该反省的。因为根本不存在打法相克的问题。

家园 花谢于是兄

您的头像很幽默滴说。马文革不弱,我认为他是个天才。可惜对自己的要求不太严格。至于刘国梁,我感觉他已经是直板正胶的最后一人了(当然是代表人物)。将来直板正胶能否再次独领风骚,我实在没有信心。哈哈,瞎说的哈!

家园 您对直拍横打什么看法啊?呵呵

王皓最近2年风头很盛,但是年龄已经偏大了

王励勤一向被说成天赋极高,水平极高,就是心理问题,说他打出8成水平就天下无敌了,可惜都30岁了,结果还是没成天下无敌,呵呵,下面就看王皓了。

不知道是不是直拍横打成材率低培养周期长?

家园 不矛盾

国际乒联所谓胶水有毒也是个借口。当时国际乒联致力的问题在于增加回合数,避免一个球两下就打玩了来吸引观众。所谓的有毒胶水不过是以此为借口禁止了一些有利于“速战速决”的胶水,使得比赛可以拖延下去。一丁点胶水又不是沙林毒气,就算有点毒算什么呢。

家园 瞎说一下哈!

目前的直板选手若无直板横打技术,恐难以立足于高手行列。光靠推挡,直板技术再好,反手漏洞也难以弥补。至少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许还会有别的技术?

所谓天赋,王励勤的确是在身体条件上得天独厚。但王励勤是个刻苦异常的人,只可惜他对于战术的变化反应略显迟钝。“发挥正常”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不能把主动变化和尽快适应对方的变化抛在一边的。

王皓还不错,打直板的人反手漏洞不能太明显,他做到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正手的功夫还是没能达到预期,发抢不错,接发抢尚可,相持不尽如人意。

我个人希望王励勤能在2008奥运会上拿到男单冠军。否则不太公平,2004年人家已经很委屈了。

直板选手成材率是比较低(弧圈球盛行以后),儿童学球,一般是横版先出成绩。直板横打的探讨其实在80年代就开始了。要不是因为基层如少体校等等未加重视,现在恐怕咱们能拥有好几个王皓了。

家园 李根相

孔令辉在男团半决赛打败的是韩国的削球手李根相。

家园 谢赛克当时正好患眼病

那场比赛我看了,解说讲谢赛克比赛之前还上了眼药膏。曾经看过报道,说他小时候用过铁球拍练习。

家园 不是的

李根相是北朝鲜的,韩国那位姓李的选手好像叫李哲承啥的。是一位直板选手。

家园 呵呵,但是马琳我觉得是个例外

好像他的直拍横打,只是一种点缀性的技术,运用并不太多,而且不是那么的娴熟。

王皓的正手,您说的有道理啊,呵呵,如果作为直拍选手,反手靠横打已经可以弥补差距甚至占有一点优势的话,正手的凶狠反而丢掉了,那是得不偿失了啊~~

多年来大家都说王励勤是心理问题,不过从老兄的观点看,可能临场随机应变才是王励勤始终无法突破的关键因素了,可惜这个东西和心理一样,有人能捅破,有人怎么也不行,不是靠苦练能解决的,大概,这个也应该算作天赋之一吧~~

其实我觉得,王励勤委屈真是大发了呢~~悉尼的时候,作为头号选手,居然不参加单打,老外都是一片惊叹,我估计王励勤自己心理也很难受的。雅典的时候,王皓夺冠倒也罢了,可是最后面对柳承敏是那样的结局,作为王励勤,心里恐怕更苦。

我也非常希望大力在奥运拿个男单作为收官之作,虽然有心理和应变等等因素,但是有个完美的收官,大力也算是职业生涯无悔了,也对得起一直以来一哥的地位。

家园 用卢启伟应该没有错

卢启伟在国内男团决赛(北京对八一)时独得三分(施之皓,李振恃,李羽翔)。他技术非常有特点,也许是独一无二,就是不用搓球直接起板打,这样对手根本没有机会拉弧圈。我在电视看了他的打法第二天就到学校用,效果很好,一般人很不适应。

可惜他当时突然发昏,否则应该是奇兵了。

卢启伟,施之皓是全国少年冠军和第三,可见少年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施之皓失利应该这个原因更大。

一点记忆,很有可能有误。

家园 国手们是不是有点寂寞?

看了风兄的文章,才体会到乒乓球是真正的国球,不论男女队员都是寂寞高手,独孤求败。我倒是希望国外的高手也后继有人,有对手才好玩嘛。风兄以为呢?

家园 【原创】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续八)

无论从哪方面看,江嘉良都是一位极适合从事乒乓球运动的人:敏捷、灵活、聪颖、执着、顽强、心理素质极好、训练非常刻苦等等。像这样的运动员不是什么年代都能出现的。

有人将他与陈龙灿并列,说是这两人代表着中国直板正胶快攻的最高水平。我完全同意。不过旁边那位可能会问:“那刘国梁呢?……”老风个人认为(说错了别砸俺哈!):刘国梁只能算是优秀的直板正胶快攻选手,还不能代表直板正胶快攻的最高水平。当然。刘国梁发展、丰富了直板快攻打法(但那是在球板的另一面上),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战绩。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刘与江嘉良陈龙灿的差距(看的时候千万注意,俺说的可是“直板正胶快攻”哈):

1.发球,刘国梁发球技术高明之极,没啥好说的。江嘉良发球很是一般,我怀疑他的发球对业余选手的威胁都不会很大。陈龙灿则介于两人之间。其实陈为了加强发球的威胁,后来在球拍的背面也加了一块反胶。只不过没见过他使用反打技术———仅仅是用来发球。这样比较一下,好像是在夸刘国梁,其实不然。打球最终还是要看实力,一旦被人破掉发球或者碰上不吃您那一套的选手,这球还怎么打?事实上刘国梁在后期屡屡输球,原因之一就是对手已经适应了他的发球。从真刀真枪的实力上看,江、陈二人高于刘国梁。

2.正手对付弧圈球的能力,这不用多说了。刘国梁肯定不如江、陈二人。在弧圈球领导着技术潮流的情况下,攻打弧圈球的能力,直接考验着直板正胶选手的竞技水平。也许有的朋友要说,弧圈球技术在不断发展,刘碰到的弧圈球比江、陈二人那个时代可能要厉害,也许您说的有道理,但咱们不争论哈!

3.推挡技术,排名下来,应该是陈第一,其次是江,最后才轮到刘国梁。

4.拉球,刘国梁不如前两位。尤其是在一板拉球后的连续进攻技术不如陈龙灿。

5.横打,当然是刘国梁最好。但这恰恰印证了江和陈的正胶快攻技术的老练和精湛。没有横打技术的支持,单凭一块正胶独步江湖屡创佳绩。

6.步法,我认为江嘉良是三人中最好的。

7.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三人差不多。

以上所言纯属老风厚着脸皮自拉自唱的瞎掰,嘿嘿,贻笑方家。那谁…干啥呀?嗷!别砸俺……俺再不说了中不?

其实在江嘉良、陈龙灿之后,刘国梁之前,还有几位优秀的直板选手曾经在国家队效力。比方说广西的谢超杰、辽宁的于沈僮、黑龙江的王永刚等。只不过他们在与欧洲选手的对抗过程中并未表现出什么优势。到是各类比赛中经常打败江、陈二人。可见,中国的世界冠军们同自己人打比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经常被早早的淘汰,因为人人都把你研究的十分透彻。更有趣的是,在国内所向披靡者也未必一定能代表中国到世界大赛上取得完美的胜利。国手们往往需要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可谓身心俱疲。这就是中国的乒乓球。

江嘉良自1983年名扬天下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男团主力的地位始终不可动摇。而中国男队在1985年的38届、1987年的39届的男团决赛两次将瑞典人打成5比0;而在这两届赛事中,江嘉良连续两届获得男单冠军!特别是39届对瓦尔德内尔的那场决赛,可算是经典中的经典!那场比赛瓦尔德内尔发挥的极为出色。而江嘉良先失一局后连扳三局!第四局好像江嘉良是16比20落后,竟然顽强的追成20平(那几个侧身抢攻当真是惊心动魄)。终以24比22击败了这个强大的对手而获得胜利!最后一个球结束后,江嘉良向看台上送出了一个“飞吻”后又用力的挥舞了几下拳头,然后扑到了教练的怀里喜极而泣!真不知有多少仰慕江嘉良的少女们看完球赛后也跟着她们的偶像一起掉眼泪……。这场球固然是荡气回肠,威震海外。然而,明眼人都已看出:中国乒乓球已经站在悬崖边上了!

大概是1985年以后,一批有识之士如许绍发等便高呼:“狼来了!”。可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是普通人,就连许多专业人士也还在继续做着美梦,总以为我天朝直板无敌于天下。所谓“狼”大概最多也就是黄鼠狼罢。唉,其实谁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可有人就是免不了犯晕。我们输给外国人比较惨的时候,大抵是犯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错误。或者是既知己也知彼,但是知道的太晚了,手里既没有人也没有枪,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队员无奈的输掉关键比赛。

1985年的38届男团决赛时,我正在外地搞会务,比赛当天下午,我找到宾馆的有关负责人,要求将最大的电视机搬到我们的会议室。同时请服务员们在会议室内准备好足够的开水。与会的大都是一些老工程师,俺没想到,他们居然比我的瘾头还大!人人一个大号茶杯外加两包香烟,早早的就跑到会议室等着。因为比赛要到很晚的时候才开始,俺还得先给他们放上一部香港武打片垫场。

比赛终于开始了,20岁的陈龙灿让大家眼睛一亮:凶狠、快速、灵活、多变、刁钻等等,您有什么溢美之词就往他身上招呼吧!根本不要担心会过分。而更让人惊奇的是,陈新华回来了!面带微笑的打败了瓦尔德内尔和林德。陈新华在37届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那球艺真是没得说。许绍发为了对付瑞典人,“雪藏”陈新华两年之久。而且不停地施放陈新华即将退役的“烟幕弹”。据说当看到中国队报名参赛的队员名单后,瑞典队的教练大骂许绍发是个“骗子”。估计他已经明白这是冲着他们来的,而当时瑞典队员们对付削中反攻的打法普遍的不灵光。

比赛很紧张也很激烈,并不是后来报道的那么轻松。比分的确是5比0,不过打成5比4我也不会惊奇。一位醉心于乒乓球的老工程师和我一唱一和的在比赛间隙中进行着所谓的“评论”。比赛进行了不到一半时,“领导”为顺应民心,公然宣布:第二天的会议日程安排延后两小时,早餐亦相应的晚两个小时开饭。于是大家山呼万岁,我又跑去把晚饭时就准备好的馒头烧饼小酱菜之类端了进来。一时间大家吃得不亦乐乎。从此俺在本系统中落得了一个好人缘。

本来还打算讲讲陈龙灿和陈新华,但想想还是算了吧。一个一个的数下去,这得数到什么时候?让俺想到哪儿就胡说到哪儿吧。

39届世乒赛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男团决赛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生疏的面孔:滕义。滕义是中国式的横板快攻选手:正手正胶,反手反胶。近台快攻技术十分出色。这又是一个让瑞典人很不适应的对手。像他这样的打法已经不多见了(目前好像只有湖北的詹健一个人,但詹健的技术特点与滕义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

结果不用说了,男团奖杯原封不动的咋来咋回家。陈龙灿在团体赛中共出场13次,全部获胜。

男双冠军奖杯在离开中国四年以后又回来了:陈龙灿和韦晴光联手,在决赛中打败了南斯拉夫选手普里莫拉茨和卢比莱斯库(怎么像是罗马尼亚人的名字?)。这个时候的普里莫拉茨刚出道不久,可是看了他的表现之后,没有人会怀疑他将来必能跻身世界乒乓大师之列。

在这届世界锦标赛中,还出现了“让球风波”:何智丽没有按照教练组的决定让球给管建华,而是悍然“干掉”毫无思想准备的队友后“私自”闯入决赛。说实话,决赛中的何智丽打得可是不咋地。大家都能看出她因为过度紧张,肌肉好像已经失去了弹性,动作十分生硬。好在她拿到了冠军,否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打住,说好不谈“让球”话题的。怎么又来了?轻轻的打一下俺自己的脸……

39届对于中国队来说,表面上看成绩相当好,“领导”们也都很满意。但除了那些具有远见的真正的专家和大师们,似乎没有多少人意识到灾难已经悄悄的降临了……。

(待续)

关键词(Tags): #乒乓球#国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