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煮酒话古人之十四明世宗 -- 沉睡的天空

共:💬45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MP4 兄什么时候回来的?

还等着看您的大作呢。

家园 说得好
家园 历史读成了这个样子,我是无话可说了
家园 发现和查理兄的看法完全一样

不会有人怀疑老兵和查理是一个人的不同马甲吧。

家园 人家说群众演员是左派,现在总算明白了
家园 哈哈,荣幸、荣幸!

读史之乐莫过于得一理解者。

不避同一马甲之嫌了。

家园 制度是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

明世宗,乾隆这样的人物怎么不可能出现?制度固然重要,但是一个皇帝的性格却很可能改变之,同样的制度,清朝康熙和雍正两人做的就不同,明朝仁宣和世宗崇祯做的也不同。

制度是对一般的皇帝有所限制,但是如是固执专断有主见的皇帝,那是制度也限制不住的。宋朝一直以来的皇帝性格都不是很专断之人,即便神宗也只是依仗王安石变法,自己还是犹豫之。假如换一个刚毅如世宗般固执的皇帝,这不杀大臣也真的很难说。何况不杀大臣,那是指的内朝文臣,武将嘛~~~~~可不在其类,狄青因何惊悸而死?岳飞也算入阁大臣了,不是也被杀,韩?腚幸彩谴蟪及桑?为了议和,也杀了。而且,宋朝被金蒙入侵的时候,那些大臣又有几人站出来呢?和明朝也差不多吧。

杀不杀大臣这取决于皇帝个人性格品质,但是大臣是否忠心不是说皇帝杀不杀你决定的,假如朝纲严明,国家富强,谁愿意换衣冠投降那些蛮夷,而朝纲败坏,国家衰败,你对大臣再好,他们也会生反心,而那些忠义之士如宋之文天祥,明之史可法,他们忠的不是宋不杀大臣,明滥杀大臣这样的制度,他们忠心的也不是宋朝那小皇帝,或明朝崇祯弘光这样的君王。而是忠心于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的国家,和自己的信念。

明末的忠臣不比宋末少,桂林战死的是谁?扬州战死的是谁?假如说江阴那是百姓反对剃发自发战斗,那桂林扬州战死的可是货真价实的大臣,至于带兵投降的:)宋末吕文焕,范文虎不是吗?哪朝哪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所以在战乱时,武将的忠心比文臣要重要,可惜......战乱时,武将很少有忠心的,不管你之前杀不杀大臣。

杀大臣是明朝灭亡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所有的因素,不能说明朝灭亡是杀大臣造成的。实际上明亡的因素很快,可以说是极多的意外,很值得探讨,不一一说了。

至于说制度,只要有皇帝这样的专制制度,那是不能解决杀大臣的问题的,宋和明是一样的。谁能保证皇帝永远英明?所以最根本的方法是不要专制。这就不是明宋那个时代能解决的了。

家园 :)历史是拿来研究探讨的,假如众口一辞,人云亦云,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读书是必要的,但是要有自己的看法,个人因素上我也觉得呆在宋朝比明朝好,但是假如说明亡是取决于杀不杀大臣,我表示怀疑。

家园 这样一来遗传是最重要的了

宋朝皇帝不杀大臣都是出于遗传,天性如此。明朝则相反,个个杀人成性,这样解释历史可真容易许多了。

太祖誓碑的才是根本的因素。韩被杀是政变,不是体制内的事件。岳飞也不是太祖誓碑中的士大夫,而且被杀的原因很复杂,三百年中的特例。狄青无论怎么死的,也不是被杀的,他也不是士大夫。

俺的问题是,像明末这样争先恐后投降敌人的,做灭明先锋的现象中国历史上有过吗?自清军入关以来,明政府军有过一次像样的抵抗吗?最后保卫明的还是流寇,且不说更多的是为了捍卫头发。

家园 是啊,皇帝信仙道的多了,但是象世宗这样的,少有

李世民也信,明朝也不止世宗一个,但是如世宗这样信的如此之重,真是少见,选首辅和青词有关,严嵩下台和道士的意见有关,连夏言被杀都有仙道的因素。

宫女谋杀他这件事更是加重他对仙道的追求。

家园 多谢夸奖,惭愧了
家园 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臣子,你会这么想吗?

崇祯杀大臣,杀到最后朝里臣子全都和他异心,国难当头各自逃命,没有人管这位天下的所有者了。因为“毕竟天下是皇帝的,不是大家的”,而身家性命却是大家自己的,这样有责任却没好处的事情谁会去做?

皇上认为“和平时期不对大臣进行打杀,大臣要么产生惰性要么就会有不臣之心。良弓藏、走狗烹还是必要的”,这样皇上和臣子就形成了敌对关系,只是相互利用,那么如何指望臣子真心出力?明末大臣有几个死节的?又有多少望风而降的?

治国的核心是团结尽可能多的人才,共同努力。皇上把臣子作为利用对象,臣子也只能够把皇上作为利用对象。一旦可利用处消失,臣子立刻就会掉头他顾。明末的情况正是如此。

家园 明亡当然不是由于滥杀大臣

但是滥杀大臣导致的人心离散,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想为朝廷出力的,难道是好事情?

宋朝皇帝由于制度的约束,对臣子比较友好,这样才有了南宋的抵抗到底。南宋末年,文武群臣节节抵抗,多次血战;崖山一战,十多万人浮尸海上,为宋朝尽忠。

相比之下,明朝在清兵正式入关以后,土崩瓦解,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扬州一战,部队多数逃亡或者倒戈,只有史可法的嫡系有所抵抗而殉国;桂林失手,部队全部逃亡或者倒戈,只剩下两位大臣束手待擒。

南明前期以后抵抗的主力已经不是明朝的正规军而是被招安的前流寇。流寇尚知忠义而朝臣不知,原因何在?国家滥杀大臣,杀得人心离散。君主以臣子为草芥,臣子就只能够以君主为仇敌,孟子所言,是为治理。

家园 制度自然不是万能的,但却是合理的基础

没有制度作基础,完全依靠君主个人的素质,是很难防止君主作恶的。

北宋以神宗的性格最为偏激,但是也没有杀大臣,乌台诗案只是将犯事者闲置而已。

狄青之惊悸而死,是因为文臣的排斥。他官至枢密使而依然因为士兵出身而被文臣是为武卒,这是宋朝重文轻武的缺陷,却不是由于皇上要杀大臣。

陈东被杀,是因为高宗刚刚得位于乱世,不知道太祖誓言,后来高宗处事就稳妥多了。

岳飞之被杀,原因很多,岳飞拥有大军,轻言建储,公开反对朝廷政策,自有得罪之道,当然被杀是个悲剧。

韩?腚斜簧笔怯捎诖蟪疾叨?的政变,而不是皇帝要杀他,这是两回事。

两宋十八帝享国三百二十年,真正由于皇帝旨意而被杀者,文有陈东,武有岳飞,仅此而已。

南宋末年,文武群臣节节抵抗。吕文焕守襄阳六年,艰苦卓绝,最后由于外无救兵,自己无法抗击蒙古的回回炮而在樊城失守后因为众情汹汹而被迫降敌,也算对得起宋朝了。范文虎的投降,和吕文德有关,当然他自己的能力也很有问题。李庭芝守扬州,张钰守重庆,李沛守潭州(长沙),张世杰保卫宋室,都是抵抗到最后,力尽而亡。并不像有些现代书籍上说得那样土崩瓦解。宋末文臣表现得也很不错,文天祥、陆秀夫都是他们的代表。究其根本,宋朝平时注重收揽人心的效果出来了。

明朝末年自清兵正式入关以后,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诸侯大将争先降清,扬州、桂林都不过是大臣死社稷。但是他们的部队几乎全都不听调动而逃走或降敌,人心离散到这种程度,明朝平时不注意收揽人心的恶果全都体现出来了。

同样是皇帝制度,唐宋和明清截然不同,唐宋是君臣共治,而明清则是皇帝独裁,并不能够同样而语,关键还是在于制度。

家园 感到荣幸了?

收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