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对蒋介石历史地位的看法 -- 煮酒正熟

共:💬173 🌺38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的在理!
家园 我并没说“没蒋,抗日就搞不了”

但毕竟蒋在当时的军界、政界的实际权力和影响力都是首屈一指的,所以他的选择对国家民族干系重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抗战事业的最终结果,是更接近于苏联的情况(没有亡国、举国抵抗、在国际上赢得尊重),还是更接近于法国的情况(亡国、少数地下抵抗、国家尊严有损失)。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即使中国抵抗力量的主力被日寇彻底消灭,日寇最终仍不免会输掉战争,这个大势,是由霉果和苏联(主要是霉果)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蒋无论选择抗战还是去国流亡还是干脆向日寇投降,于世界大势乃至日寇的最终命运,都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中国呢?对于中国人民呢?如果蒋不坚持抗战,霉果的确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言人,但以当时中国各方势力的情况来看,除去蒋某 一超之外,其他如桂系、晋军、西北军、土共等等诸强,谁对谁都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如果没有蒋,霉果势必会与那几强合作,但这种合作关系可就远非霉果与蒋介石的合作那样对中方有利了。原因很简单:蒋以举国之力,与霉果是互有所求,谁也别太牛逼了;而那数强在与霉果的合作关系中,他们任何一方对霉果的需求,都明显大于霉果对于他们单个的,霉果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他们之间借此压彼,因此整体上这种合作更不利于中国方面。另外,这种武力割据的格局,在抗战结束后,也会给中国实质性的独立自主投下巨大的阴影。蒋政府在战后已然受到霉果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如果没有蒋,以那几方势力的情况而言,战后的中国受外国人的控制程度会更深(不要拿阿富汗抗苏胜利后未被霉果控制来反驳我的观点。阿富汗跟中国没有任何可比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一个形式上(法理上)完整统一的国家政权和一个较为强势、大权在握的领袖人物的重要性。

蒋是否适逢其会,这个我并不关心,而且相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来说,这一点也完全不重要。我的看法很简单,蒋在他那个位置上,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做了积极的事,他至少在这一历史时期,于国家民族的作用就是正面的。而且,蒋的地位确实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具体的上面已经说了,简单说就是,有蒋的情况下,国家在付出重大代价迎来胜利之后获得很大的独立性,没有蒋的情况就难说了,按既往历史和逻辑来推演,很可能国家民族付出的代价不会更少,但战后的独立性会大打折扣,国家利益会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受损。所以你说蒋不过是适逢其会、换别人一样能抗战,这个话也是大有问题。没蒋的确别人一样会抗战,但对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而言,两者很可能是不同的。

但08年奥运火炬传递时,亲眼睹之,那种排山倒海之力,的确让人颤栗!——尤其是觉醒了的、被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民众。自此之后,我相信了。

看到那种民众自发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也感动,但我仍然觉得在多数情况下,书写、改变历史的力量,来自于英雄人物、领袖人物,如秦始皇、奴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毛泽东这样的人物。我不谈历史,我们只用毛泽东、共产党自己的语言来说吧:被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民众...那么是谁把民众组织、武装起来的呢?

OK,是党。

可党又是谁缔造的呢?

通宝推:☆☆☆,
家园 最后这一句最精辟!

其实我对蒋的看法改变来源于某元帅的回忆录.

那个回忆录讲西安事变后,延安的内部分裂.这后来导致王明的靠边和张闻天的让位做明君有很大关系.

事变当期红军超过99.99%的人要挟要杀蒋,当时还包括中共最高领导人张闻天.但莫斯科来了电报,严令中共的红军不惜一切代价营救蒋.斯大林说的很清楚,如果没蒋,没人能领导中国抗日,不抗日的结果是苏联危险.而当时的电报口气和行动之严厉是超出当时红军所有人的承受限度.所以,王明没回来就被大家鄙视了,连七大的报告直接就不要他做了.张闻天更是让自己在红军和中共中地位一落千丈.

原因就是放蒋!

还有周恩来,因为放蒋的事情,自己在延安很被动,所以干脆在77之后接受蒋的任命到重庆去了.

而我对蒋尊重的原因是因为我知道了当时那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可以说,没有苏联中国是一定亡国的.因为苏联的援助让中国在1939年稳定了下来.而没被消灭.

关于美国对华的态度,这个一直都被冷藏起来成为两岸最不能说的话题.其实美国的态度都是一惯的,那就是中国不能有国家.而且美国差一点就做到让中国人交出政府和军队了.

在西安事变之时,何应钦和宋子文是最热心谋蒋的,何派军队.而宋则准备轰炸关蒋的地方.而最神奇的是让蒋活过来的是中共,是周恩来,还有斯大林对延安和南京的严厉电报.

其实,我们想起西安事变,如果没蒋将会是怎么样?华北独立是一定的,因为日本人肯定支持.而桂系和南京开战也是可能的,而西安那里,或者和中共会和平相处,但绝对对中共不利.山西那里,如果进入那样的状态,和东北军开打,那才热闹.

家园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张少帅既然畏日,何以在西安与杨虎城发动兵谏,挟蒋抗日?

家园 三点

1 小张畏日的心理基础是,怕自己跟日本人干起来了,日本人源源不断地调兵上来,而自己后顾无援。小张当时对蒋虽较亲近,但完全谈不上会指望蒋穷其所有以助自己与日寇相抗。

2 小张当年因畏日而逃进关内,数年之内饱受“不抵抗将军”之名的羞辱。任何一个正常人,有过这样一番经历之后,都会有拼死雪耻之心。

3 小张苦于老蒋逼自己剿共而自己心知完全不是土共对手。联系到前两点,觉得与其被老蒋和土共吃掉,真不如跟日寇死磕。所以激愤之下把老蒋给拘起来了

家园 人民是一直要和平要统一吗?

汉族农民可能一直热爱和平,不过在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前人民对独立统一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吧

家园 表述不够精准

其实我的意思是:人民痛恨战乱

所以说人民要和平,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统一”,这个是俺的一时引伸,其逻辑线条是酱紫D:中国的地理特征,造成了较为强烈的“统一才能实现和平,割据必生战乱”的倾向。如果承认这个前提预设,那么说人民要统一,也不算错。当然我承认,这个有引伸。还是直接表述为“人民痛恨战乱”就好

家园 区别在于人民创造历史,而英雄只能提前或推后历史

的进程。

打个比方,如果中国在明末就出现了老毛这样的政治奇才,兴许可以提早几百年迈进工业时代。但是这一时点不可能再提前了(哪怕唐朝有一个英明的皇帝李世民),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必须由社会生产力来决定,是一个逐步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而并不是个人之力可以改变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