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 张廷玉《明史》 -- 星光

共:💬53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规律不是这样的。

不是满大臣、汉大臣这么简单,可能与八旗制度有关。

一封联名奏折里,偶见过上面称臣某某某后面奴才某某某的,具是汉名。。

家园 是否是旗人可能更准确些。

确实,应该是有旗籍的(含汉军旗的)基本称自己“奴才***”,没有的基本称自己“臣***”。不过也有刚抬旗的汉人依然用“臣***”。

另外,当时有些人虽然是满族人,却用的是汉族名。比如:佟国纲佟国维兄弟(康熙的亲舅舅),汉人姓名,但其实是满族人,满姓佟佳氏,来源于东北的一个地名。

家园 很有可能,曾国藩奏折上的自称都是“臣”
家园 简单的对比人数不妥,有时这种事情就像冰雹的凝结

以一个核心为触发,然后越来越大。希伯来人当初才多少人?不过一个吵吵嚷嚷的小部落,现在亚伯拉罕教已经分为三支,征服了五大洲数十亿人。

女真还是汉,谁能够彻底分清呢,连匈奴都是北上落草的夏人后代,谁又知道努尔哈赤祖上是不是跑到塞外落草的华夏人呢,历史上跑进塞内落地务农汉化的又有几多?

所以我觉得历史上的民族胜负有时候是不是可以这样看,是一种idea的胜负,一种生活方式生存精神的胜负,大概这也可以更好的解释汉族的超强融合力,亦可以解释华夏的百年沦亡。

家园 你是否看明白我的帖子了。

我前面表达的是,朱元璋的后人表现太差。人数上的对比不是比较满汉,而是对比朱**们与蒋介石在抵抗外族(女真在明末肯定属于外族)入侵时的表现。和朱**们相比,老蒋倒是真可以称为“雄奇”。

家园 赫赫,我思维比较天马行空,看了老兄的帖子联想的而已
家园 你还忘了说剥皮萱草、腰斩、凌迟

可你也不看看是狠在什么时期对什么人,照你这样比当年的三反五反处理起干部来也是抄家枪毙,所以今天犯事的也都是抄家枪毙?!

比较的话我不多说了,中国人脑袋上的辫子没了心里的辫子始终还在。

家园 那崇祯杀了多少大臣。

袁崇焕是什么结局?不是凌迟吗?家人不是都流放了吗?而且不止他结局差。于谦呢?张居正的家人呢?

有明十六朝,只有建文,弘治,泰昌等几朝没有杀大臣的记录,其余各朝就是或多或少了.而杀戮大臣最重的就是洪武,永乐,嘉靖,崇祯四朝了.嘉靖朝言官被杀甚多,著名的有杨言,沈束,杨继盛.崇祯一朝17年,轮换了50人(其中被杀的大学士有两人,被谴谪的大学士有两人),在六部尚书中,刑部尚书换了17人(平均每年一个),其中被处死、下狱的多人,大部分人都不得善终。在地方督府中,总督中被诛者7人,巡抚被戮者11人。明朝的皇帝中,勤政者都很苛刻,嗜杀.而对待大臣比较宽松的,又多是不理朝政,任意胡为之辈(比如万历).

类似的事情,你自己查查,一google一大堆。别跟我说什么,皇帝英明,臣子们糊涂。

比较的话我不多说了,中国人脑袋上的辫子没了心里的辫子始终还在。

我认为这句话评价你自己最合适。你评价明清统治者不就是以是否梳辫子为标准吗?不梳辫子都是英明的,暴政(比如三饷、滥杀)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不可避免的;梳辫子的,都不是好东西,哪怕对人民有益的(比如摊丁入亩)也都是别有用心的。

家园 我根本不用去查,有明一朝是臣子无国无君太过闹腾

,就你举的这几个人做的事情,换你做皇帝自己看看该不该杀,到崇祯朝那可就真的是挨个毙有冤枉的隔一个有漏网的了,不要把这些贪官打扮得那么无辜。

家园 哈哈,让我说中了。

有明一朝是臣子无国无君太过闹腾

果然是“皇帝英明,臣子们糊涂”。

家园 他们要是真的糊涂就好了,中国就乱在试图打破或绕过

规则的聪明人太多上面,我可从来没说过贪官是糊涂虫能干好的职业。遗憾,西西河没有表示冷笑的表情

家园 我想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或许我没说清楚

奴才并不是在制度上或者是嘴上,最大的危害来自于脑子里的奴才思想。

清朝的汉族人尤其是各位大臣,脑子里的的奴才思想是在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家园 清朝杀大臣的少是为什么呢?

是比较下明清两朝的皇上呢?

还是比较一下被杀的和没被杀的大臣呢?

还是两者都比较一下的好?

家园 未必吧。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江南的各地方大员是如何表现的?可是敢违抗圣旨,搞什么江南自保。

清代统治者,一直有一个软肋,就是作为一个外来异族统治中国,特别怕汉人琢磨华夷之防。雍正的《大悟觉迷录》还专门写有满汉一家的内容(唐朝时期咋不写这类内容呢)。那时清都统治中国多少年了? 结果,清是“硬的更硬”(文字狱),软的也更软,表现的比汉人还儒家。对前明的东西,只要不引起民愤的(比如引发民变的三饷),全都照搬(连皇帝巡幸妃子的制度都是全部照抄)。

清代统治者,投鼠忌器的东西太多,不光防着汉人,还得防着蒙古人。对付蒙古人,就把西藏喇嘛弄来压制(谁让蒙古人普遍信喇嘛)。为了堵汉族人的嘴,就是在固守儒家文明方面,比汉人做得还过火,西洋的东西能不学就不学,唯恐汉人说自己是不敬孔夫子的蛮夷。但这种危机感又使他们比较勤政(要是学万历天熹那样不理朝政,被以汉族人居多的大臣给架空就完了)。这也让清代大臣无法象明代中后期大臣那样容易自作主张(皇帝不白给,不好唬)。实际上直到辛亥革命,汉族官员(袁世凯)才把满清皇帝架空,这时溥仪就不得不退位。

家园 被以汉族人居多的大臣给架空就完了

这话不完全正确。汉族人居多,但核心权力都掌握在满族人手里。

满清的制度,作为封建专制制度,是非常完美的。只能说它完美,但并不说他的好坏。

汉族官员(袁世凯)才把满清皇帝架空,这时溥仪就不得不退位。

不管任何人,在这种完美的制度下能把皇权架空,那改朝换代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满清对于有些东西是非常提防的。比如当年在关外,有人穿上明朝的衣服去议事,就被熏得狗血喷头,但是记不起来时被哪一位训的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