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康帖续】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上)已填坑完毕 -- 雪个

共:💬52 🌺1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更喜欢蔡襄一点,蔡京的字重心不稳,不若蔡襄的耐久看

字体结构居首死硬派,别的欣赏不能,迅速爬走

家园 横眉冷对的是千夫指,俯首甘为的是孺子牛,对象不同。

爱的深,必恨的烈。

你展现的鲁迅手迹反映了他内心中“爱”的一面。

家园 师承没那么重要,不才还临过柳公权欧阳询呢,可我的字很差。
家园 同样受魏晋书风影响

内心可能与钟繇那些人更相通些,至少比赵孟頫等“仿古派”更有古味些——那些碑不是白抄的。

家园 说得有理

关于鲁迅先生的字,水风兄说出来,令我等必有一得。你这么一个不敢,倒叫我疑心起来,不会是太狡猾吧?

家园 这么说好像有些牵强

说写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应该是重在审美情趣方面,牵扯到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就有些过了。如果是说写诗词文章,那当然是可以成立的。

家园 嗯,对这个话题兴趣不大了

我感觉,你的回帖,如果是针对“蔡京与蔡襄谁的字更好”或者“蔡京与蔡襄谁更配进入宋四家”,可能更合适一些。就我自己而言,要从书法上比较他们的高下,我以为没那个能力。而我的题目并不在此。当然,为了写这个,我还是仔细看过他们的书帖,也看过有关评论。我觉得,《中国书法全集》 宋辽金编 蔡襄卷 里面陈振濂关于蔡襄的文章说得是比较客观和全面的。

还有就是,对于BBS的态度,我和你可能大不相同。我觉得,只要有兴趣,无论是不是有水平有见解,都只管掺和无妨。没有人可能做到什么都懂,不懂就问,问了还不懂就放狗,狗完了还有疑问就继续问,我以为这样挺好。现在网上资源很丰富,用同样的资源,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去解析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不觉得非得有什么新材料才可以写东西。

顺手贴一幅蔡襄的画像给你瞧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见他这个大胡子,想起他那个关于胡子的故事,不由得好笑--皇帝问他,晚上睡觉这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还是里面,他一时答不出来。等到晚上睡觉时,他一会把胡子放外面,一会把胡子放里面,竟是怎么都不自在,一夜都睡不好,哈哈。这人,其迂至此。。。

家园 说实话,我很失望

关注这个话题已经有十几年了吧。以前手里的资料很少,所以就是看杂志,杂七杂八的乱看。当然,也就知道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我一直没有时间把那些证据啊,什么的整理一下。所以给你的回帖也是乱七八糟的没有条理。

看完了那些东西之后,我的结论就是,证据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两派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说服对方,就是因为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所提出来的证据,都是十几年前就很老套的东西了。好像这么多年来并没有什么改进。

我也放狗搜过,但是你大概已经发现我的若干观点都是现在网上所看不到的。我只不过是重复我以前看到的一些东西而已。不可否认,现在网上有了若干的工具书,都是以前我看不到的。但是,大家好像只是满足于纠缠于一些早已经熟知的细枝末节。

我不否认,这是个乐趣,尤其是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的时候。但是我想你可以理解我的心情。

多谢你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和文章,也多谢大家的参与。祝大家晚安。

家园

我对书法一直没什么兴趣,也就这一年才开始看吧,以前感兴趣的是绘画。毕竟是业余爱好,愣是活生生地把画与书和印割裂开来,对其余二者视而不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我是随意远胜过特意追求什么的。

与你不同,我对新东西也没什么期待,那种可能性毕竟不大,多半要等考古结果。诸如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辩,不就是因考古的新发现而引起的大争论吗?所以,如果有新东西出来,书画界估计早就乌央乌央地扑过去了,轮不到网上这些人。

而对于蔡京蔡襄,似乎这几年书界达成了共识。

家园 惭愧,我是看到你的帖子才开始在网上看的

已经脱节了好久了。我喜欢书法还是在初、高中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大概是因为喜欢炫耀吧,所以很下了一番功夫的。上了大学以后,也就马马虎虎的看点杂志,再往后就彻底的抛弃了。您说蔡之争达成了共识。我相信你。看来我是落后好久了。

年轻时候,书法杂志,主要的几种都是每期必看的,所以这才有了点墨水。我父亲制印。所以印鉴我接触的也不少。不过画这一方面,因为缺乏名师指导,一直都属于看热闹的。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这些方面下什么功夫。一是没有那个时间,二是没有哪个兴趣。知道点常识,跟人说话的时候不被当成文盲,就已经很知足了。

对了,下一个你想写赵孟頫么?虽然我觉得秦桧更能吸引眼球。颜真卿有很多轶事,尤其是他在行书草书方面的造诣,很多人未必知道。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初唐的几位,褚遂良是我最最喜欢的。他的小故事也有不少。或者写一写董其昌,吴昌硕、或者徐渭(板桥就是青藤门下走狗),这几个在画上的造诣比书法高。你写恐怕更拿手。要么你可以说说碑刻与传世贴之争。80年代的时候可是很红过一阵子的。像我这种半吊子的票友都知道。北宋的笔记里面,也提过好几个例子了。

看古人笔记,很有感慨。最热闹的是诗词,但是我等的韵律只是太差,只能看热闹。你要是有研究的话,不妨给我等扫扫盲。其次是轶事,很有可笑之处。但是单对于一个人,集全了很不容易。我们不是钱钟书,没有那么好的记性。看过大多都会忘记的。刻印制章,也是很深的一门学问。要是中虎还在这里,可以催他写一些。

您随意好了。我会积极参与讨论,或者送鲜花,或者送砖头的。只不过最近忙得很,只能胡乱应付。下笔混乱之处,尚请海涵。

家园 亏得你提醒

我记得我写过赵孟頫,可在我家园博客里怎么找都没找到,这才发现忘了给加关键词。。。\r

http://www.cchere.net/article/1013129

这个系列没写下去,因为发现技术性的东西不如八卦性的东西好看和吸引人 所以最近这些都是属于最最普及的入门帖,纯粹口水,呵呵,虽然我觉得是很没意思的整理工作,但是有朋友想看,就写着玩吧。

颜真卿,好像米芾对他的楷书很不以为然,却很推崇他的行书。实话说我欣赏不来米芾的东西,无论是书法还是为人。。。董其昌我倒是一直有兴趣,这次回国还买了他的《画禅室随笔》回来。跟赵孟頫一样,属于开辟一个时代的人物吧。当然,其实这两年我自己看得比较多的,还是石涛跟八大。这次也买了画册还有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但是,越看得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少,理解得不够,反是没法下笔。\r

书画方面,我倒是有些东西想写,但不一定会写。普及性的水帖八卦帖倒可以发一些。我这一年来,主要精力除了音乐之外,却是在藏传佛教方面,只是这东西,因为既不是西藏人,也没有西藏朋友,纸上得来终觉浅,也只能写写神话一样的故事了。。。

家园 技术性的东西,至少要票友才能看得懂啊

现在玩书画的,还有几个票友呢?

米芾为人,太过骄傲。能放在他眼里的,除了二王和钟繇了,颜真卿大概算一个,毕竟有一个天下第二行书在那里。有洁癖,给女儿招女婿,看到名字叫拂,字去尘,就高兴的不得了,非把女儿嫁给他不可。整个一个强迫性精神病。他为人太刻薄,私下里说蔡襄的字如少女,摇妍妩媚以待客。这个人的话,也就是勉强听一听,千万别当真。他的字我也不喜欢。宋四家,如果要算上端明的话,我还是最喜欢蔡襄的。苏东坡的天真烂漫,我真的觉不出什么好来。就更不用说黄米了。

董其昌很多人认为他跟徐渭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尤其在画方面。而明清时代,徐渭的爱好者恐怕比董要多,对徐的评价也极高。只不过现在不为人知罢了。

石涛和八大的画,我基本上看不懂。要给个评价,只能说独出新意吧。这两位前期的作品,我还可以欣赏一下,后期的,尤其是八大,就不知所云了。特别是枯墨秃笔,完全不按照技法来的。

这年头,你不发水贴八卦贴,难道要探讨一下斧劈皴,铁线折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应用么?

有神话故事可听也是好的。只不过看看河里的那些改写的。咳嗽,为什么不去看原文呢?都是大家翻译的。希望您能够如同张王粉丝所写的一样,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恭祝雪格格吉祥,妖道告退。

家园 但愿青藤这个id还没被人注册......
家园 如此好文

不花真是没天理啊!

二蔡的字确实都很了得,我个人更喜欢蔡襄的字。另外,楼下的润树兄推崇鲁迅先生的字,也是深得俺心,尤其是鲁迅的手稿、日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