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人吃西餐 -- 燕人

共:💬457 🌺1764 🌵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家园 咱们一直说的是甜点

怎么就变成点心了,又有可能是咸的了?

我觉得还是到此为止吧,咱们各自保留观点。

家园 10个有点少吧。

法国菜不知道,知道德国菜,一个维也纳炸肉排,配不同的酱就能捣鼓出十几种来。

不过好的西餐还是有的,也不错。

家园 筷子的发明估计是因为有烤肉,和煮出现后才有的

因为这些东西很烫!估计黑猩猩想吃火中烤熟的东西估计也会想到拿棍子扒出来,但是奇怪的是 白人就没有想到。他们后来吃的食物也很单一,而发明刀叉肯定也是有他们的原因。

家园 这个我有经验

总算碰上个我会的了。老家浙江山区的,厨房既会有砍伐树木得来的大块木柴,也会有枝丫、稻草、茅草、竹子片、麻杆、豆杆这些容易烧的。烧灶时先点燃容易烧的,用它们再引燃大块木柴作为主力。

一般烧灶的只需要会引火,能让火焰集中在锅底那块区域,会保持风道促使柴火充分燃烧以节约燃料就可以(我就只能干这个)。炒菜的要求就更高点(特别是配上我这种只会烧火的),他既要明白菜需要怎么样的火力,也要明白怎么样的柴火能提供多少火力,烧多少时间。给烧火的发号施令,比如只需要短时间加一点火,就吼一声“加一把豆杆”,这边烧灶的就塞进些小枝条,很快火力就能上去,一会儿这把枝条烧完了火力又降下来;需要持续长一点的火力,就吼“加块柴”;要降低火力了再吼一声,烧火的就拿出几块木柴戳进灰里灭掉火。如果烧火的对厨房里的一整套也经验丰富、手段老道的话,炒菜的就免去了对牛弹琴的痛苦,只需要“旺一点”“撤点火”就行了,烧火的自会知道怎么处理。我的几乎所有长辈们就都达到了这种境界。

冬天了,烧灶剩下的小块木炭还能给暖手炉用。晒着太阳,提着一笼手炉,小孩子们还可以烤块糕什么的。

通宝推:删ID走人,桥上,
家园 白人也不算发明刀,叉

石器时代人就用尖石作矛头捕猎,再随身带块石头端刮器扒皮,开膛,片肉很正常,总不能靠牙齿咬吧。这就是刀的原型。叉也是,和筷子说不定是一个起源,就是把肉串起来烧烤,晒干的树枝,草茎。游牧民族随身带把刀很正常,带个锅碗才少见。没锅碗,筷子,勺子也少了用武之地。能加热的锅恐怕比碗出现的还晚。天然的果壳,头盖骨,木兜都能装水,盛物,但拿到火上一烤就完了。

家园 哈!到底是西西河,不知道哪里都能冒出一个行家来

吾等当慎之又慎。

所以,以前的饭店招小伙计都是从烧火开始。不光是为了学烧火,更是为了理解各类菜肴的烹饪火候,时间长短。

这些东西大师傅肯定不会教的。只有自己在长年的“加把豆杆”、“撤点火”的吆喝声里去体会、记忆。所谓个人的“悟性”就体现在这里了。

家园 个人以为筷子应该出现在陶罐以后

想象一下:

最早的烹饪应该是直接把动物尸体扔进火堆里烧。

这个时候,从火堆里取食物自然是找根树棍子,扒拉出来。这个简单,大猩猩也会。

然后发现经常是表面烧焦了,里面还没熟。于是改进,想办法让肉块离火远点儿,慢慢烤,里外就均匀了。于是,找根树枝,把肉叉起来烤。烤完了,抓着树枝直接啃就是了。吃烤串儿,没人会想到用筷子。

欧洲猿人的进化就到此为止了。现在用刀叉,不过是让改善一下吃相而已。

可是中国人继续前进,发明了陶罐。这一下发现炖肉汤的醇香比烤肉强多了。急忙下手一捞,烫!放凉了再捞,肉炖得稀烂,比烤肉好吃多了。可是吃完后到河边洗手,才发现要把手上的油腻洗干净太难了。于是想到用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先吃肉,再喝汤。好吃!

再后来,有聪明人说,我用一只手就能操纵两根树枝,比你们强。于是大家争相效仿。再后来,大家都能用一只手操纵两根树枝夹肉了,又有聪明人说,我不仅可以把肉捞出来,还能直接放到嘴里,这样吃完后连手都不用洗了。于是,筷子就此被发明了。

家园 可惜你吃的这些都不能算进传统日料的范围了

猪排饭的猪排是明治大正年间从西洋引进的,加上与米饭相配的创意

牛肉饭是战后为了解决劳动人民钱少饭量大的问题发明出来的,牛肉浇头利用的是边角余料(话说明治以后日本人才开始吃牛肉)。同时期还有一个解决上班族午饭问题的重大发明——方便面

乌冬面是唐朝时从中国引进的

拉面也是学自中国,时代不清楚,从发音上看应该是相当晚近的事

不过来自中国的元素都不算的话,别说日本料理,连整个日本文化也剩不下什么东西了

斗胆给日料归纳几个基本特征:

一,重视自然的原味和食材的新鲜度,因此味道清淡,且很多生食

二,重视食物视觉上的享受,因此食物品种繁杂而量极小,食器精致

三,多国料理的交汇融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许多元素在日本料理中被继承下来,近代以后更是欧美亚无一不学,以至于哪些是外国料理、哪些是“日本料理”,日本人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家园 考证叫花鸡是人类最历史悠久的菜谱

找几只黑猩猩训练一下,视频一下,活广告。广告词都有了,三十万年的传统,跨越种族,跨越文明, 灰烙食法. 旁边来只猩猩叫几声, 下面字幕"就是好". 黑韩的同学可以脑补成"思密达"

家园 绝对是个有经验的
家园 在商周时,筷子是用来捞菜羹里的菜的...
家园 这和胸襟无关

吃外国餐在中国要花多少钱?在海外吃中餐要花多少钱?除了那些不发达国家外,在海外发达国家吃中餐并不算贵。在英美澳新这种华人多的地方,中餐厅大多数算很便宜的,在欧洲大陆至少也不比西餐贵。但在中国吃西餐普遍比吃中餐贵多了。这才是中国人少吃西餐的主要原因。其实麦当劳肯德基也属于西餐,在中国就卖得很好,无他,便宜。

另外,英美澳新有多少中国菜厨师?很多华人移民干不了别的,或者干别的没有干餐馆挣钱,所以纷纷投身餐饮业。但中国有多少正宗西餐厨师?以前很少,最近开始多起来了——所以最近大城市的比较正宗的西餐厅多起来了。

家园 正宗粤菜餐厅比法国意大利餐厅甜点多一点儿不奇怪

粤菜餐馆如果提供饮茶,再小的餐厅点心也起码有几十种,甜的大概在1/4左右。到饭市时会保留部分点心在菜单上,大点的餐厅在饭市时有十几二十种甜点不奇怪。

当然了,如果你把西餐里那些把不同水果切一切拌一拌加点奶油或者巧克力酱就算一道甜点的话,那确实没法比。

哦,对了,我还忘了粤式“糖水”。广州的豆腐块那么大的“糖水铺”们,至少都有几十种“糖水”。

家园 不知道西餐甜点有多少

但一家普通中餐馆常备十来二十种中式甜点应该没啥难度,当然不包括甜包子在内。

如果像那种广东式专门的甜品店,常备几十至一百种各式甜品也没啥稀奇。

例如以下这些常见的中餐甜品,普通中餐馆能常备一半以上吧 ?

腐竹蛋花糖水/红豆沙/绿豆沙/红枣银耳糖水/芝麻糊/核桃糊/花生糊/番薯糖水/腐竹西米糖水/银耳莲子百合糖水/银耳木瓜糖水/木瓜姜汁炖雪蛤/杏仁酪

南瓜芝麻汤圆/酒酿汤圆/红豆汤圆/驴打滚/桂花糕/马豆糕/椰汁糕/豆沙锅饼/沙琪玛/冰糖炖蛋/菊花杞子燕菜糕/冰糖杏汁海底椰/顺德双皮奶/姜汁撞奶/高力豆沙/糯米糖藕/港式蛋塔/杏仁豆腐/糖丝苹果/椰汁西米露/桂花糖山药/广式凉粉冻/荔枝奶冻

家园 你找个川菜,湘菜,鲁菜馆子看看

这些都在菜单上?你确定?如果不是何来普通的中餐馆都有一半以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