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初来.说一说不该说的话.文革的记忆! -- 观望者

共:💬148 🌺45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么说吧。

你能举出亲眼所见的例子,瞎子也能举出亲眼所见的例子。

瞎子当然承认瞎子所见是个案,不是每个“大不敬”的都会被枪毙。

但是就算是个案,“大不敬”就该被枪毙?或者按你所见到的,没有枪毙,只判了四年刑,我们就应该为那个该诅咒的时代大唱赞美诗?

家园 我说的这些是我的亲身经历,你是从哪了解的?

  那时南京还有个摊贩市场,就在市中心新街口附近,直到八十年代那里盖了座大楼才消失。如果你对八0年前的南京比较熟悉的话就会知道。

  这个摊贩市场至少在六0年就有了,文革前后不大一样,文革中到文革后主要是卖积压的工业品,我当年就经常在那里买便宜的处理无线电元件。文革前有点象个集市,卖什么的都有,当然都是低档的。我记得(应该是六0年到六二年间)那时有一种杂碎汤,两毛一大碗,里面是肉联厂无法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不管怎么样算是荤的,低收入者常常去打牙祭,我也吃过。

  这说明那时就有合法的自由市场。

  我现在虽然岁数大了许多事记不住,但记不住的是近事,几十年前的事反而历历在目。

  关于买烧饼我记得清清楚楚,地点也可以告诉你,就在南京青石村路的南路口与模范马路交接的地方。(这次老铁来还从附近经过。这模范马路不是现在的新模范马路,新模范马路是六四年前后修的,修了新模范马路老的模范马路就大部分废弃,现在只剩靠近三牌楼的一小段),那时的模范马路是底层市民的商业区,靠青石村路这一头在六0年前后就是自由市场。

  那时候的工资和物价都很低,国家计划供应的部分一直基本不变,所以自由市场的东西也卖不上特高价。两毛钱一个烧饼对平均收入(假设是一千五)来说相当于现在五六块钱一块烧饼,你说贵不贵?如果是五块钱,相当于现在一百五,这样的蛋糕你能买得起?

  关于豆腐坊,是指国营豆腐店的生产作坊,我清楚的记得,换回来的豆腐渣曾经有馊的,很难下咽。

  我们家那时相对好过,一个是老爸工资比较高,另一个是房前屋后空地多,老爸种了不少菜,还种了南瓜爬满了屋顶,每年都能收进二三十个南瓜。

  至于武斗,我说的是

革委会成立后已经停止派别之间的武斗。
针对的是楼主
.晚上他们就拿枪去参加武斗。白天上班还不忘给另一人留点开水什么的.后来武斗停止了.但运动没有停止.两人的关系慢慢地梳离了.最后甲把乙抓去游街.不过几个月后乙平反了.把甲拉去批斗.不过县革委会还是那几个人.只不过是因为口号变而斗争变
请你再仔细看看我的帖子。

家园 花支持老大哥。
家园 别自己竖靶子玩了。累不累啊?
家园 再支持。

大哥啊,你不要回啦。你这么苦口婆心得,也的分人。碰上“硬凹”的,您把话说完,把事一摆,就结了。

家园 这些高价点心在现在的收入来看是非常非常便宜。

  但对那时候的收入是天价,不是饿得没办法不会成谁去买。

  对现在的年青年人来说难以想象,就是经历过的老年人的记忆中也会记成偏高的价格。

  我对那时的一些价格记得比较清楚,因为我是家里男孩中的老大,经常是由我去买东西。就这样我还是用当时的工资水平核算了一下才敢写出来。

  以下是记得的南京的一些价格,各地有点不同(国家供应价格):

  秈米:一毛一分九,上粳米:一毛四分五,面粉买得少,好象是两毛不到一点。以上是每斤,要粮票。

  菜籽油两元多一斤,要油票。

  饭馆的白米饭:两分一两,烧饼,五分二两一只,油条:五分一两两根,阳春面(无任何菜):九分二两,一毛一三两,猪肉馄饨(基本见不到肉)一毛一一两,猪肉锅贴,一毛三(还是一毛五)一两。赤豆元霄:五分一两,酒酿元霄:一毛一两(不是有馅的汤团)。都是要粮票的。

-----我也来学个华丽的分割线------

  盐水鸭:七毛多,猪头肉:五毛八。

  猪肉:统货八毛多,净肉九毛五,猪板油(生)两元,鸡:一元出点头,带鱼:四毛三,螃蟹:四毛三还是四毛五,海鱼也是四毛几,鸡蛋:七毛八,春天旺季减价成六毛五。

  苹果:最好的红香蕉五毛,等级低一点的国光等只有三四毛,桃子上市时能卖到四分钱一斤,水密桃要一毛到一毛五。西瓜四分,最旺时能卖到两分。

  国营菜场的青菜(北方可能叫小白菜)两分一斤,(文革中菜场没青菜卖时到自由市场两毛一斤),豆腐记不清了,好象是两分钱一小块,要豆腐票。

  分割线以上一直到改革前都没有变动,分割线后的从文革中期开始有点上涨。比如说西瓜,到七九年卖到一毛到两毛。上等红香蕉苹果七几年在海勃湾卖七毛一斤(我只喜欢吃这种)

家园 刚咨询了家慈大人

家慈当年在浙江,据她说。浙江的情况要好些,烧饼的价格如果放在浙江不离谱,甚至在浙江还要便宜些。议价市场在浙江有,有钱就买,不要粮票。浙江之外有没有,她不知道。“但在北方饿死人,好多人到浙江讨饭”。

至于知青撕毛像的事情,家慈认为。“那知青一定是疯了,十有八九是要死的。”

家园 关于那个被处决的人现在他大姐家有人还有人在.

关于那个被处决的人现在他大姐家有人还有人在.他就这样处决.八二年才平反.

关于你们认为的武斗的时候工厂不上班你就不知道了.我们这里在武斗的时候还有一个工厂在上马.我父亲那个厂那个时候不造计划的东西.只为武斗生产手榴弹.至于那武斗的两兄弟其中一人的女儿和我是同学.她后来好另一个人的儿子结婚.九七年我还见到这两人在街上打架.不相信我也没法.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文革.我知道我父亲给抓的时候我妈那脸那天都是绿的.带着我跑到亲戚那里.知道为什么我爸过抓吗?那是应该我们这里出现了杀人分尸案.就因为我爸有历史问题.就这样过抓去.好在我爸爸人缘还可以.那才关两天放回来.那就是文革.抓我爸爸的理由他是前国民党员(这事我在他死后才知道的).不过我爸在解放前和游击队关系不错.所以五二年清匪反霸的时候.硬是不会回老家.那时候老家的民兵出来抓他.但我父亲和干部关系好.所以老家那里的人奈何不了他....

其实没有自由市场是文革的事.也在文革的时候还有个圩期。容许农村人在指定的地方指定日期进行买卖。我们这里武斗最厉害的时候离城五公里的地方指定一个集市。

其实文革的时候不知道北方情况是怎么样。但我们这里就是没有谁可以敢说自己轻松。不参加游行那就要批斗。参加游行那等着人家来斗(不过一般都是晚游行)。我父亲一个大罪就是武斗的时候他做的二十公斤炸弹不爆炸。(那是他做了手脚。他在导火索和雷管起爆药那里掂了东西。)

其实文革的时候黑市一直都在。有红卫兵去抓。但后来连我们这里县委大院的家属都去那里买东西所以就没有理了。理的人一般就是居委会或者生产队的。想着想让你承认去了黑市就进你去劳改。那些事和黑市没什么关系。纯粹是骗你一下整你去捞改。我邻居就这样给人搞过一去。他朋友帮他买了一百颗火石。大家知道他有就找他要。单位领导找他的时候刚好没了。所以就抓起来。投机倒把罪七八年才回来。。

文革的记忆是大街骑楼底下睡着人。那些人捡烟头。捡人家吃剩下来的东西。运动。游行(我父亲有时候晚上去参加的时候有时候带回点吃的东西。)我们这楼现在住着一个文革的可怜虫。他六岁的时候家里过继过亲房。他九岁的时候家里卖他出城给人家做学徒。六七年打地主的时候他的那个过继的家里成分是地主。(其实五二年清匪反霸已经杀了)他老家的人抓他回去。在枪决他的时候他那把枪没打响。一起绑到那里的四十多个都死了。他没死。再后一点就有文件来不准杀地主了。但他傻了。七八年回工厂。但不会干活了。就这样工厂给他办病退一直养到现在。

其实打地主我们这里太疯狂了。我知道有一个人的坟上清明很多人去上香的。他是民兵连长。上级给名单抓人的时候他没抓。通知了人走。他给处决了。他救下的那几十号家庭清明都到他坟前上香。。。

其实什么文革?谁也不知道。不过那个时候不要你知道什么。只要你喊口号就可以了。

想住我这里个废人那里。他离不远有个小村。就九户人。全部是他大村的佃户。他们就家人的家当全部是土改时候分的。而那时候公社要他们那小村也要找出一户地主了。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谁是地主。有一个人在村里人家经常帮他的。他自己就扛起这地主的身份。他家里五口人就这样给枪决了(最小七岁)

其实你们说的文革是为了打倒什么思想。我不知道打倒了没了。我知道的是我们这里有好几个废砖窑。清明的时候那里插满了香。哀鸿震天。每坐这东西至少但埋着好几十个家庭。。。。。有兴趣的可以来参观!

其实文化思想要改革或者要打倒什么反动思想也好。这好百姓没什么关系。而文革最受伤害的就是那些老百姓。

我小的时候穿过这样的衣服。用工业砂纸那布做的衣服。(用水把砂泡掉。几十快连一起做一件衣服)。我母亲也用过这样的布和人换过东西。这东西很多人想还没有。这就是文革。。。。。

其实文革真不是你想的东西。那是无尽的无助和惊恐。。。

家园 我在唱赞美诗?

  说了事实就是唱赞美诗?

  文革误了我的学习,跑到内蒙(虽然不算最穷的地方)呆了十一年,其中三年在牧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还要老爸接济,我会为文革赞美诗?

  问题在于要实事求事,说的太过份了反而起不到鞭挞的作用。

  就象八十年代,我们教研室一位教师为打架使人受伤被判了四年刑,我为他写信申诉,并安慰他的家人说:此案明显判得过重,翻案相对容易,如果判得不太重反而不易翻案。

  此案一年多后被改成免于刑事处份,他恢复原职并补发工资。按他的案情,如果是判个一两年按刑法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样的话丢了公职还翻不了案。

  对文革也一样,如果现在把文革说的一无是处,暗无天日。以后人家查查发现宣传过份的地方会觉行还不那么坏嘛,也许再翻回头。

  

家园 文革中我就是逍遥派。

  没参加任何群众组织(我想参加的人家不要,成份不行,能要我的不想参加),也没参加游行,也没人来抓我。

  我老爸就参加过国民党(四五年),文革前就向单位做过交待,也没见来抓。

  在黑市买过东西就要被抓?俺就买过,俺周围的人基本上都买过,难不成都被抓起来了?你说的那个是因为

买了一百颗火石。大家知道他有就找他要
这个找他要里面就有文章,如果收了钱或定性为收了钱,在当时就可定性为投机倒把。我当年义务为别人修收音机,书记还说我是干私活,当然没抓我。

  实际上人的记忆是不大可靠的,犹其是听来的记忆。

家园 别那么横,想吓唬谁?你想干嘛?现在不是文革了,你那套吃不开。

树了靶子,你来打啊。

家园 其实大家说的文革打倒了剥削阶级!

其实大家说的文革打倒了剥削阶级!那更没法说了.我表哥家那里的土地是高产良田.打的稻谷也至于让人吃不饱饭.但那时候他那个村没人吃过一顿好饭.打的粮食除了公粮还是计划粮.支援粮.交也交不完!八零年包产到户的时候每亩地还千着国家一千来斤的粮没交.那时侯农村的布票集中在大队干部手里.煤油票更没有.其他东西就别说了.我有个表哥在生产队养过猪.那养猪场常年有几百头猪.但一年他们就过年每人分十进猪肉.就这十斤猪肉让他那村很少有人取不上老婆.......

不管如何.把人革成那个样子真没什么值得怀念的。百姓那个知道什么孔老二?我们这里有个耳朵不好的人.批林批孔的时候就听不清楚.说了句红老二我不认识.结果是捣乱伟大的批林批孔革命事业.让大家大批斗他.现在他自豪地说我们这里谁也没有他去的地方多.确实也是这么会事.他在一年多的时候到过我们这里每一条村接受批斗.不过他成了我们这里的名人.他死的时候全部的人都说"哦.天天开批斗会那个死了!"

家园 实事求是的还原历史,是科学的态度。花之

各人各地的情况,看起来很不一样。我老爸在南京呆过。过年的时候回去问问。

关于当年南京居民的口粮问题,俺听老爸说过这样一个事。当年南京城里没有现在这样拥挤。就象你说的,房前屋后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您能回忆回忆当年这些空间是如何利用的么?还有多层的公寓楼居民是如何分配和利用这些土地的?

家园 蛋糕本来就不是供普通人吃的。

60年和62年完全不一样,估计你也知道。现在我在和你扯的就是60年,怎么又到了文革?你到底在说那一年?你多大岁数大家基本上都知道,60年的事你能记得多少也能推断得出来。

60年前后有自由市场你也真是好记性了。

家园 一般来说谁先占谁用。

  也有不少人不屑去干这种农活。

  我家当时是住两层的房子,每家上下两间,我家在一头,第二家又不种(他家两口子都是医生,收入比我家还高,我老妈工资低,一直到七几年还是三十八元),所以我家占的地特多,好象能有一亩多吧。搬家后老爸还叫我去收剩下的菜,记行弟弟把后搬来的人种的莴笋打断了,那家人还心痛地看了半天,不过没说什么。

  这个种地的习惯他们一直到九十年代还保持着,自63年我家搬入“高干区”,村里人收入都比俺家高,种地的不多,自然就被俺老爸占下了,直到九十年代还有约半亩地,直到市里整治金川河改河边风景带,他们也老了才不种。

  我单独住后还经常去拿些新鲜蔬菜,比买的好吃,当然也要帮着翻地浇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