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环球变暖--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 -- 小愚

共:💬51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你想知道哪方面了。
家园 日本情况特殊么

那个地方什么能源都不够。

家园 小日本可不缺可燃冰

我的一位同事参加了日本包括第一次出海勘探在内的好几次考察,两年前给我们看过照片,基本上每次放探桶都能抓上来可燃冰样品。

国内到了去年才拿到天然样品,这下子搞相关研究的单位可发大了。我的一个朋友被给了一千多万要求一年花完。

家园 向可燃冰项目投钱最多的就是小日本了

重点是开发天然样品,相关的基础研究比国内的要高出一大截来;另外水合物用于能源运输的研究也搞得轰轰烈烈,几年前都已经中试了。

家园 日本的研究方向中国的借鉴意义不大

条件差得太远了。

日本属于抓着什么都好的,选择余地太小。中国可选择的途径就太多了。

我不看好在国内搞可燃冰。

家园 二氧化碳深海注入的能耗很惊人的

不是真的能够实现的东西。这种代价开采的能源,综合评估下来,很难合算。毕竟其他替代能源的价格现在也不这么离谱了。

家园 主要是大约在什么样的临界条件下它会自解?
家园 说的就是可燃冰裂解,释放进大气会加剧暖化

更高的温度会进一步加速裂解。。这是不是第二正反馈

环?

家园 clathrate gun? 您知道ucsb的工作?

海底释放的甲烷气体可能对全球变暖有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大气中的甲烷气体的温室效应比CO2高出20倍,在全球变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7月19日,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发布其一项最新研究成果,UCSB科学研究人员和潜水者发现并录制了圣巴巴拉附近天然气和石油渗漏区域洋底的CH4喷发现象。这一研究发现大大支持了“海底释放的气体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这个观点。也有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报道过甲烷的这种释放现象,但是直到现在还没人统计过其数量。目前,UCSB的研究人员除了水下测量之外,还在附近气象站监测到大约5000立方英尺的甲烷云。

但是UCSB的Leifer认为这种类型的喷发事件喷出气体几乎全部溶解在海水中,其合作者,UCSB海洋地球物理和地质学教授Bruce Luyendyk解释:为了认识这个事件(2002年发生)的重要性,UCSB研究团队用泡沫传播(bubble-propagation)数值模型证实了甲烷在上升过程中有所损失,但结果表明这种损失情况并不明显,大约损失1%,几乎所有甲烷(大约99%)进入大气。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全球气候有冷暖变化,即冰期和间冰期旋回。气候突变强迫因子的许多方面至今还不清楚。由UCSB的地质科学教授James Kennett提出了“Clathrate Gun”假设,认为,过去由冰期到间冰期的转变是由于存在海水中的甲烷水合物大量分解导致的。

甲烷的水合物是水冰的一种形式,在它的晶格中存有大量的甲烷,即所谓的窗格型水合物。Kennett的假设认为,气候扰动将使大气中甲烷大量增加,因此,大气出现突然变暖反馈过程。研究者认为,此过程可能威胁到当前的气候系统。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更高,从而很可能使沉积在大陆架中的大量水合物释放出甲烷。然而,深海中微生物消耗甲烷,使从水合物中释放的甲烷气体不能到达海洋表面影响气候。但是海水泡沫为甲烷的传输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机制,并且观察到甲烷从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的水合物沉积中释放出来。正如UCSB的研究人员研究表明,甲烷从泡沫或者从巨大的爆炸中释放出来,大部分进入大气,并突然使全球变暖。因而,定量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从水合物中释放的甲烷到达大气的机制。渗漏特点研究表明这样的事件在油气渗漏区域是很普遍的,并很有可能在其他区域也存在。

这一研究成果可能为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又一合理的解释。目前UCSB的研究人员正在计划测量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家园 所以,在常压下,至少要冰点以上?海底需要的温度更高?
家园 最新数据发现可燃冰存在60-120米浅海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0937669_3.html

家园 不看好是一回事,实际上有没有项目是另一回事

国家一直有大笔的钱侯着,不过没有拿到水合物天然样品之前一直没给大钱。去年拿到样品之后,现在开始给钱了。

这个在不少地方都属于技术储备类的项目,相关基础研究花钱不多,但是一旦出海就贵了。

家园 这个应该指的是海床下几百米。关键还要看上面的水深
家园 不清楚

关心的焦点不同。

家园 甲烷水合物

不同温度下的分解点不同,273K的时候,大概27个大气压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