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现实一种--迷茫的人们(给颜子网友) -- 珊珊一何迟

共:💬63 🌺9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要农民和地主一个鼻眼出气,强人所难吧
家园 哪一个地主说的呀?咱西西河里的地主好像没这么说过。

他的名言是

不花没人性啊

俺其实挺喜欢地主老弟的,诚恳,正直,独立思考,也厚道。怎么也算个开明绅士吧?

家园 在浙江,很多农民工的孩子是跟当地孩子上一样的学校的。

每年,私营企业还会收到通知,让有孩子需要在当地上学的民工报名。跟当地孩子比,只有每学期还是每学年加收六百人民币借读费的区别,这是规定。

家园 和landlord无关

是和我的旧怨

家园 没关系,我理解你

从你在颜子的那个帖子下re我的帖子开始,我就推测到你现在的表现了:-)人之常情,见怪不怪

家园 看不惯有些人一边吃肉,一边教训别人喝粥的合理性

吃肉就吃肉,闷头吃,没人管你。别人喝粥感叹两声,他就坐不住了,要出来当先生,教育别人喝粥的合理性。

家园 是基础教育成本还是高等教育成本?

如果是基础教育的话,2007年农村小学初中的学杂费已经全免了,从今年起城镇的小学初中的学杂费也开始全免……

高等教育的话,至少在我这个地方,品学兼优者会一直被学校社会资助,基本上不用担心学费甚至生活费的问题,像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从高一开始到现在在人大念博士,他们家一分钱也没出过(他是孤儿……,由祖母抚养),现在应该也毕业了吧……去年,本地考上北大清华复旦的学生都由企业每人资助10万元RMB,就算是通货膨胀压力增大,10万元RMB也应该够了吧

还有其他考上二本三本学校的学生,只要向民政局提出申请,都会得到数额颇大的助学资金,这些资金是不用还的,资金来源由财政、社会两方捐助。

我觉得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毕竟还是有所进步,没必要那么悲观

家园 我对您是敬仰,先生

吃肉的同时,总不忘记提高喝粥人的思想。您的循循善诱,让我对您敬仰得五体投地。

家园 这取决于农民工流入地的态度

也就是地方上愿不愿意掏钱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买单,归根到底是个钱的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建专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算是一种折中和妥协:流入地政府负担一部分、农民工自己也负担一部分——还是区别对待,但是现阶段恐怕也只能如此了。将来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还是对那种在当地稳定生活了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家庭,彻底接纳下来,一揽子解决,但是这涉及到的利益调整很多、需要时间和耐心慢慢推进。

家园 断章取义要不得

至于歪曲别人的观点就更不合适了……

家园 呵呵,我只说说我看到的,不作将来预测。
家园 到不是悲观,主要是看到孩子们就不忍心

  你可能身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所以看到的现象乐观的一面居多。但是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最发达地区,楼主所提到的现象也不是个例。是有代表性的。

  农村的学杂费用虽然终于全免了。但是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的地方官员对待基层教育经费的态度。危房校舍这样随意侵吞占用教育经费的事情太多了。刚刚发生在绥德的那件事,说到底还不是钱闹的。

  我虽然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也觉的在教育方面城乡壁垒到了不象话的程度。我去做过工程的北京东城区某小学,豪华程度不下于4星宾馆。可我那个同学打工的学校,也在北京。那个破房子。。。不说了。

家园 别的地方不说

在贵州,现在农村里面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还是托希望工程的福。现在农村教育最缺的不是基础设施、而是合格的师资。

打工子弟学校的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钱,关键问题就是:农民工流入地的地方政府,到底愿不愿意、能不能给这些农民工子弟上学读书的事情买单。

这个问题特别现实也特别麻烦,在没有全国通盘统筹的前提下,每个地方的政府都不敢大包大揽……一方面是这将导致本地教育经费的大饼被摊薄,市民们是不会接受的、有压力(当然也不影响他们对进城农民工子弟教育现状的同情,有时候社会就这么虚伪……);另一方面是怕,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移民,摊到哪个地方哪个城市都是扛不住的。

所以,这个问题,现阶段是谁碰上都头疼、都没有立竿见影的好办法。

家园 奇怪。啥时候市民能左右本地教育经费了?

  我怎么没听说过?

  一个暂住证制度能搞的如此完善严格的城市,凭暂住证或者其它证搞搞外地务工人员教育有什么难的?只会搞吓死人证么?这是9年义务教育,又不涉及高考分数线。

  到了现在这些孩子有了孩子,这问题都不一定解决的了。

家园 不是左右,是压力

等学校开始嚷嚷预算不足教育水平下降的时候,家长们就会用各种途径跟着嚷嚷,接下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会跟进,对地方政府这是个巨大的压力。

如果用类似暂住证这样的证件来控制,卡得太紧了没多少实际效果、放得太松了地方财政又吃不消。北京市搞的那个“工作居住证”制度,面对的群体规模比农民工小,可是同样也是在“卡”和“放”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实施起来具体的麻烦也不少。用一个类似的制度扩展到农民工身上,现阶段条件还不成熟。

其实算算帐就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了,按照北京市的标准、一名享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平摊下来每年的经费上万、甚至更高(估计数,不太准确),如果把农民工子女也按照同样的标准包下来、估计会增加几十万学生,这笔钱现在可没地方出啊……所以现在只能部分解决,北京的小学里面,在本学区的孩子用不完名额的情况下、也招农民工子女,但是这种机会毕竟是少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