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为什么不喜欢“集结号”-回河友小川 -- 黄金狮子

共:💬78 🌺216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士为知己者死

其实不仅仅是TG,当年在KMT的军队里,也有很多人,为了维护他们所认为是正确的理念而死。最起码,在当年,TG也好,KMT也好,都在坚持他们所坚持的理念。

比如,当年的KMT大力宣传的就有一个太原500壮士。在TG大太原的时候,阎锡山手下的500人(TG说绝对没有这么多,也就几十人),在太原开城的时候全部自杀殉国。现在在台湾还有他们的牌坊和招魂冢。

家园 为啥一个集结号会人人喊打?

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作为特例来看待,集结号是不是有它的真实性?我相信是有的。

“TG军队内部关系的融洽,TG在执行任务之前往往会向每一个战士交待真实情况”是存在的,但是反面的事例肯定也是存在的。我们要是假设英雄们都一样,“上战场之前就克服了犹豫和动摇”,那也比较北朝鲜。

我外公曾经是胶东解放区的地方部队指导员。十几年前喜欢听他讲故事,说起蒋军进攻撤退时候的混乱至今耿耿。“跑着跑着就不知道主力哪里去了!一路跑到大海边,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支小小的地方部队携带着辎重和重要战俘,却被上级给“忘记”了。奇怪的是,并没有人觉得他们是真得被“忘记”了,而是觉得被“抛弃”了,这里就有以前“内部关系融洽”的问题。因为这个原因,战后军史人员调查处死重要战俘的经过,老兵们集体抵制。“现在军史里写的都不对,一半是蒙的。”外公说。

我不觉得外公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战争中没有可能永远面面俱到,永远让所有人信服。TG在解放战争中占据着道德制高点,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细节上都没有问题。可毕竟最后的胜利说明了TG就是胜在了民心上,这还不够嘛?那为什么那么许多部正面表现英雄的影片之后,除了一个集结号就要被痛骂?一部不同的电影就可以颠覆整个价值观?何况我还觉得这个片子的结尾很主旋律啊!

集结号拍得不好,是艺术上不好,是个顶多70分的片子。但是它选取这样的角度,我看不出为什么就有了原则问题。

CARMA HINTON在那部记录片中说:让我觉得困惑的是,为什么那些试图挑战统治者的学生,使用的几乎是同样的思路和逻辑。

我也有一样的困惑。集结号可评可挑的地方甚多,然后用TG是不是可能欺骗放弃一支部队来做弹药,未免偏颇了。TG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人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在进城后,胜利后,执政后出了多少问题,在之前就可能有多少隐患。这有什么问题呢?重要的是它胜利了,它调整了,它牢牢地掌握着现代中国前进的方向,让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富裕和强大了起来。

家园 在不同人眼里,主题是不同的。

如果作为特例来看待,集结号是不是有它的真实性?我相信是有的。
个人认为,主题是应该具有普遍性的,背景是应该有其特殊性的。特殊背景下的普遍性主题,才有足够的张力。

有人觉得,背景是淮海,主题是被抛弃。我觉得,背景是淮海中的全连牺牲,主题是追寻牺牲的价值。谷子地,念念不忘的不是被抛弃,他早有打到最后一个人的心理准备。他念念不忘的,第一是究竟是不是他没听到集结号,导致最后多死了九个人。第二是,他弟兄的死得到承认。而这其中,我没看出来多大的对组织的绝望和对团长的愤怒,因为他得知真相后,很快的就原谅了团长。

另外所谓的动摇,从片子里看,更多的为了“给九连留个种”,这个背后有多少是对死亡的恐惧,有多少是对整个团队的感情,这个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家园 你外公他们处死的俘虏是郝鹏举?
家园

这里有责任问题,所以没有明言。

军史整理上是有这个问题存在,就是趁新鲜整理材料多内容丰富,但是各方人员都在,有些话就说不清楚。包括我们看星火燎原里头,有不少细节都是跟实际情况有出入的,这里有记忆的错误,有误会,也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原因。

家园

深以为然

家园 当年烈士的牺牲真得没有价值么?

对比一下解放前的中国和解放后的中国,对比一下当时国共两党执政能力,清廉程度,当年烈士的牺牲有没有价值那实在是不言而喻地。

家园 五百完人的谎话好象是李敖揭穿的

今天,阎锡山这个五百完人故事,来变成他们整个为了抵抗共产dang而殉死的。当年在园山举行公祭,遥召五百完人魂。就盖了这个“招魂冢”。

整个的故事百分百是骗局。。。。是当时“太原五百完人成仁纪念公祭典礼”。就是这个房子盖好的时候。由蒋介石带头做宣传。为什么蒋介石要宣传呢?因为蒋介石手下的这些军人都是黄埔系的,他们在整个的抵抗共产dang的过程里,大部分逃掉了或者投降了,很少人打死了。可是蒋介石的当年的政敌阎锡山手下有五百个人殉职了。蒋介石把这批人捞过来变成他的班底,蒋介石就一网兜收就变成了“五百完人”。。。

这个房子旁边的墙是这些死掉了五百个人的名字,里面都刻着一个一个人名。五百完人事实上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我李敖把它整个的查出来了。有的人还活着,不但活着在台湾,改头换面,隐姓埋名活在台湾。自己的名字进了坟里面,进了招魂冢,进了“忠烈祠”,人还活着, 这个先烈还活着。

所以,我写篇文章叫做《没完的完人》。我就查出来很多有趣的事情。到了什么严重的程度呢?真的死的人只有四十六个人!充数灌水,像个面包一样给淹水,所以从这四十六个人的名单核对一下,死的人连五百完人十分之一都不到。有一些“完人”甚至在太原的马路上抢年轻的漂亮的女孩子陪他们一起死。最后花天酒地,反正自己活不成了,就抓来这些年轻女孩子陪他们一起死。这个是许端的小老婆刘建德,这个女孩子死的时候只有十九岁,她是什么“完人”啊?不行,强迫她一起死掉。那个时候还有一个蓝丰,他的旁边的女孩子只有十八岁,是蓝风霸占的女演员王贵燕,也陪着死掉了。还有的人是在一九三九年战死了,怎么会在一九四九年还做“完人”呢?名单里还有个名字叫做白文耀,被共产dang枪毙了,怎么能算当时殉国的完人呢?像孟华这个人,是被阎锡山自己杀掉的,怎么算是完人呢?诸如此类,一堆糊涂帐。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从冯导的《手机》就能看出他的思想水平了
家园 毁灭很多事情的是战争,不是导演

要是在一场几百万人丧失生命,无数城市夷为平地的战争中,还能够把每一个个体的是非曲直,成败对错搞得那么清楚,那就不是战争。那是人口统计。

很简单的例子,解放军中那么多“解放战士”,国民党从四川抓的壮丁,也许在东北或者淮海被俘,然后教育几个星期,编入连队,不识字,指导员也只知道他一个小名。一场战斗中阵亡。到时候老家的人只知道他是跟着国民党跑了,然后missing in action。

你难道指望共产党的县委书记追认他革命烈士,然后每个月发钱发粮么?

家园 回复“毁灭很多事情的是战争,不是导演”“人口统计”

战争确实毁灭了很多事情,但是“人口统计”在战争中作用也很大。譬如,牺牲战士的年龄、籍贯、姓名,也应尽力给牺牲战士的家属一个交待。这不仅仅是“人道”和“人性”,也是为了当国家再次处于危难之时,可以召集到更优良、更志愿的战士。每一个个体的是非曲直,成败对错对整个社会确实显得卑微,但对这个个体和他的家人来说就是全部,为什么不尽力把这些搞清楚呢?导演如果描述我们不肯搞清楚这些,或是不愿意尽力搞清楚这些,那我们不能说这个导演也想要毁灭一些事情吗?对那些搞清楚战友的占据大部分的TG部队公平吗?战争虽然残酷,战争中的个人应该有一份“赤子之心”。战争的责任归战争,个人的责任归个人,导演的责任归导演。

很简单的例子,解放军中那么多“解放战士”,国民党从四川抓的壮丁,也许在东北或者淮海被俘,然后教育几个星期,编入连队,不识字,指导员也只知道他一个小名。一场战斗中阵亡。到时候老家的人只知道他是跟着国民党跑了,然后missing in action。分析这个情况:如果导演直接照着上述的剧本来推进剧情,人们都会问,已经被编入了TG连队几个星期,连队里都有文书,为什么不搞清楚它的名字(连队花名册)?(很少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外,看过了一个回忆录:淮海战役时,伤员下来以后,TG的医院可以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一个布条,上面记着他的番号和姓名)TG是不愿意弄清他的名字,还是他报错名字了?显然,导演忽略掉的东西使这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些网友,他的某个亲属参加过解放战争,遇到了很不负责的情况。笔者表示同情,但也不得不怀疑这位亲属以后是否会再无顾忌的去冲锋陷阵。这样干的背后无论在那个军队都是很影响战斗力的。那从这个事实,是不是能推导出:TG的部队都是这样,或者九成九都是这样干的。显然不能,战争的结局本身已经否定这个推论。导演描述这个事件是作为一个整体,还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场合;是完全交待了背景和前因后果,还是只描述了一部分事实,这就反映了该导演个人的素质了!

家园 因为一部电影就上纲上线那就很无聊了

LZ你最好还是去把电影看了,然后仔细想清楚电影《集结号》和小说《官司》在哪些地方上是一样的,哪些地方上是不一样的再来慷慨激昂比较好

家园 回复上纲上线

您反对的是我的“上纲上线”,还是我说的道理?

家园 《官司》和《集结号》

《官司》比冯导拍摄、欣赏的《集结号》更不靠谱、更恶劣,为了通过审查,“精装版的”《官司》——《集结号》,在本质上有什么改变?对于“反传统”或者说是“颠覆以往”的《集结号》,大伙对其中不靠谱的地方不赞成、不理解、不喜欢,某人有什么意见?除了电影特技和与以往形象不同的TG之外,某人到底欣赏《集结号》什么地方,以至于这么有感情给所有对《集结号》有意见的人一个“上纲上线”的标签,您看懂了《集结号》和《官司》了吗?分析、对比过了《集结号》和《官司》了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