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难以回答的问题 -- 范适安

共:💬39 🌺10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哈哈,你俩别争了.

带孩子去,就是受教育的,只是孩子才八岁,有很多东西还消化不了,相信他长大一些会理解和了解的.

请不要在跟贴中再涉及敏感话题,我儿子也看我贴子的,要不他更多问题,我招架不了.哈哈

拜托了,多谢朋友们美意!!!

家园 不好意思哈

由于事关教育这种大事,我还是要回一小下

大魔咒的那段否定爱国主义的话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灌输,并不客观

对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影响:1,从小到大接受的灌输,这是不可避免的;2,地位的确立和改变,也就是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人都会不自觉的选择有利于本阶层的价值观。大多数都很难超越,只不过都不自觉罢了,也就是并不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坚持某一价值观是在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反而会从其他方面来论证其正确性。3,通过自我反省,也就是通过不断的反思认识到自己的所坚持的价值观是与经济利益及其他价值观与各种经济利益的关系,再在信仰的指引下自主地选择可以平衡自身冲突和矛盾的价值观。但这一过程对大多数人都是相当困难的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他需要承接历史,需要参与社会组织

在中国还没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之前,爱国主义必然是主流价值观之一,有爱国情操的人也是会受人尊敬的

我想,向孩子灌输这样的价值观是没有问题的

他长大后会自己做调整的,不需父母太担心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有判断(价值观)力,则应从小加强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

而不是在这种价值观上搞模糊,这是两回事

家园 好啦,上花不回花后补啦!
家园 张纯如可能和弘一有些不一样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有“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的想法,胡笳估计,张纯如在挖掘了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后,面对那沉重的负荷和当今社会对这一史实的态度(日本回避抵赖、美欧漠然、中国仅仅强调数字而没有深入这一血腥的悲剧),很可能会感觉到自己力量的单薄,这种单薄与她敬业、追求完美的品格之间的矛盾很可能会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消极感觉,从而导致或者加重她的抑郁症,推动她走上不归路。

而对于弘一而言,从其生平、艺术爱好以及其弟子丰子恺的护生画集等来看,他的看破红尘更多的似乎在于追求永恒、追求佛法所描述的心灵的灿烂。

所以,对于张纯如,自杀是心太累了,是悲痛的;对于弘一,出家是心另有寄托,是快乐的。

胡笳只是揣度前人,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大牛拍砖赐教。

关键词(Tags): #观点杂谈#英雄本色
家园 同意并花!!!

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消极感觉,从而导致或者加重她的抑郁症,推动她走上不归路。

家园 忍不住说两句

也没有仔细研究过张的事,但从各个渠道也看到不少相关介绍.印象里,除了由于她自己在研究南京大屠杀一事时的投入而导致的心理抑郁之外,可能外界也有一些客观的外在的压力.看前段时间"南京梦魇"的作者(那个美国人约瑟夫)的几封公开信里也提到常有人威胁他说"你应该像张纯如一样去死"之类的话,可见在美国研究这个话题也是个比较敏感的事.那么,像张纯如这样一个求完美又柔弱的女子,在内心和外界的双重压力下,陷入抑郁症,并进而放弃生命,大约也是可以理解的罢...

至于李叔同/弘一法师,是我非常欣赏的人物之一.欣赏他年轻时的多姿多彩,也欣赏他中年以后的澹定纯粹.以我的感觉,他是彻底了解生命本质之后,方为自己选择了律宗这样一个严格的教派,以达成自己对生命的愿望.

张对生命的放弃可能更被动一点;而李的选择大约更主动一点.

当然,历史本无真实,历史人物的心理更或许只能是后人的揣度.以上所言,也只是我的感觉而已.见笑.

家园 小蒸说的很好,多谢花!
家园 别把自己的孩子让别人当枪来使?!

还套红……

这话说的真赞

您孩子可得教育好了,千万别被人当枪使了

家园 张纯如之死突显了一个事实

南京梦魇不只是历史的,而是现实的,是中国人的心灵创伤,日本人的心理负担。如何解决,有待中国的强大和日本的醒悟

家园 兄台说的对!!!
家园 我想送草了,彻底无语。您如果有孩子

难道期待他成为识时务的“汪美男”

家园 你可以对他说,第一,张是被日本人逼死的

第二,她太善良,始终不能相信日本军队会丢弃人的基本特性干出恶魔的事情,所以承受不住现实的冲突。可以趁机培养儿子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确认识并教导他一定要坚强面对真实。

家园 见教,很好!多谢!!
家园 是这样的吗?

张纯如患“忧郁症”?

张应该是被绿帽汉奸逼死的!张的家庭曾受到过邮寄来的子弹,老兄不知道吗?在你的文里没见到哇?

家园 不敢当

不过俺觉得如果是男孩子的话,还是至少要有八九岁了再说这个比较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