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下一代的发展空间已经被我们透支,我们有什么脸面谈今天的繁荣 -- cyonghu

共:💬104 🌺18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了半天我没搞明白你有什么招数解决就业职位问题

希望你能正面回答一句:注重公平能否增加就业岗位数量?用什么渠道来实现?

家园 此言差矣

大扩招以后,普通人提升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的途径,从原来的 文凭+关系 模式,过渡到 能力+关系模式。

我们单位去年招过三个大扩招以后的小本,没几个月功夫就出现了有趣的分化,一个很适应工作、转正的时候薪酬比另外两个都高,一个中不溜、能力不太强但是肯学习、对待工作认真积极,再一个是又没能力、又没灵气、心思还不在工作上;现在三个人的状况迥异,一个炒了公司跳槽到一家做软件外包的公司、工资涨了每月还有奖金,一个还能中规中举的在公司干下去,第三个在部门调整中没地方可去、只能等着公司组织员工培训、将来能否保住这份工作尚且得两说。

对个人前途而言,除了因为大量本科学历的劳动力突然涌入劳动力市场造成起薪下降这一点,其它方面和过去相比本质上没变化。

家园 顺便说一下

目前,起码就我了解的北京一地,对于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的大学毕业生,还是抢着要;一旦淘到一个、单位轻易是不会放走的。很多单位,特别是技术色彩比较强的,总是抱怨难得招到好员工。

家园 不一定吧

我本科同学300多人里面,我了解的大概有四 五十个(同专业的两个班),通过关系的还真不太多,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家境普通,哪儿有那么多关系可以找。

现在外企私企的老板也不是傻子,关系能让一个庸才进入企业,但是庸才是不会有发展空间的,职业发展是一辈子的事情,第一份工作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我有个同学,本科玩太多,成绩一般,托关系进了个牛企,但是人家肯学肯干任劳任怨,现在也在一个小部门独当一面了。

家园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解决老龄化问题

不搞计划生育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制约作用。

家园 你怎么没看到劳动生产率也在提高?创新就是为了加快这一过程。

他们以后就幸福了吗?他们身上的担子不知道有多重。

提高人口素质比增加人口更重要。

家园 这不是公平与否的问题,

而是资本的力量。大资本家可以随便开个公司,普通人白手起家的难度则可想而知。

在两者能力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有关系的人会更容易得到好的职位,这在哪里都一样,美国也如此。在美国找工作,有内部人介绍就比没人介绍要容易得多。

你所追求的那种“公平”,在现实社会里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家园 现在的贫富差距,可以说是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

我认为效率和公平是很难同时兼顾的。中国这三十年所做的只不过只在效率和公平的平衡中过度强调效率而已,因为当年中国的底子太差,不强调效率就没活路了。现在的贫富差距,可以说是中国前三十年平均9-10%的经济增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现在的中国经济方面基本没有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了,所以胡温开始做了一些调整。

至于下一代的发展空间,我觉得如果同等能力比较的话,只会比我们的大。

家园 这种和国企和国家机关就不见得有什么关系了

私企照样有这种情况,这种从制度上解决的可能性比从文化上解决的可能性更低

家园 70后也是熬出来的

十年前,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你现在类似,经济条件还不如你呢……还是少发牢骚、多干实事吧。

家园 西欧日本做不好吗?为什么也要害怕老龄化呢?

经济社会的运行是服从一定规律的。

生产效率高就怎么样了?日本西欧还不是经济麻烦。

逃避了人口结构的要求了吗?这个东西本来就主导了

消费和经济的衰退增长。

我们现在生产效率比100年前高太多了,所以没事了?

就可以逃避人口结构的规律?大家的生活基准不一样了么?

至于创新,如果我们国家真的创新转型成功。

你让社会少子化的道理何在呢?不就是资源约束吗!

但我们能创新啊。再生能源利用创新难度可比搞机器人的难度低太多了!

环境?我们国家的环境本来就在好转,

森林覆盖率从80年代的12%到现在的20%,

土地沙漠化这几年也已经负增长。

完全是科技和国家林业政策得体。和寄生何干!

你无厘头地过分恐慌人口,对其问题的解决又过分乐观。即指望这些人去创新转型,又坚持他们是人口包袱。即指望科技解决老龄化的一切问题,又不接受科技能解决更容易的资源利用问题。

你完全是双重标准,希望你在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上,能科学理性地平衡一下!

家园 发达国家更害怕老龄化

因为他们的生产率提高速度不高,所以一旦劳动力减少,产出就会增长缓慢。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就会停滞或者下降。

家园 子孙自有子孙福,我是这么看的。

九十年代初,兄弟在北京某大学念研究生。毕业时导师曾多次希望留校继承衣钵,一件事让我彻底打消留京念头:在校内一桶子楼看到一对博士夫妇就住一间旧房,大概十来平米的样子,煤气锅碗都在楼道里,一人在桌上备课,一人在床上备课。

我导师夫妇一个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五十年代的人大研究生毕业。一个是曾参加抗美援朝回来的青年学生。当时的房子是学校某某园(三环外)的一个七十平米左右的三室一厅,不过客厅小的只能当饭厅用。这是当时老教授们的高水平住房了。

当时决定死活也不能留校,现在最后悔的就是这件事。

家园 楼主说的就是我这种人

家园 拿电力做个例子

美国人均发电装机3千瓦,日本1.5-2千瓦,法国德国在2千瓦上下,意大利1千瓦。中国0.4千瓦。

中国每年烧标准煤26亿吨,如果中国人均发电达到日本水平,将要烧100亿吨煤,这样挖煤,我们的储量很快就完了。还有每挖100万吨煤,我们中国死1名煤矿工。

如果中国人口降为5亿,我们立刻接近日本水平,超过意大利水平。

100年前,我们不过5亿人口,再回到5亿会变坏吗?

不同的山唱不同的歌。

整个欧盟,面积同中国相当,加起来不过3亿人口,所以老龄化后,绝对劳动力减少,矛盾比较突出。

美国面积同中国相当,加起来也不过3亿人口,面临欧盟的情况,但是美国是移民国家,移民在弥补出生率低的问题。

日本老龄化比较突出,人口基数低(1亿?),出生率低,又没有移民补充,

中国15亿人口,老龄化(40%)后,绝对劳动力还是相对的多。

从数据上看,每10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有3亿人口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负荷强度,欧美的例子就在那摆着。中国应向那个方向努力。

其实在清朝,人口只有4亿的时候,中国GDP占全球68%,这已经说明了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好而不用那么多人。从那时起我们落后挨打是我们停止不前,丧失了创新能力。我们的拿手,瓷器丝织的诀窍人家全会了。还记得萨大讲的法国留学生给他寄来里昂的丝织品吗?

这也是我对中国前景看好的原因,只要把人口降下来,一切都可以搞定。

你无厘头地过分恐慌人口,对其问题的解决又过分乐观。即指望这些人去创新转型,又坚持他们是人口包袱。即指望科技解决老龄化的一切问题,又不接受科技能解决更容易的资源利用问题。

不要把老龄人看成负担,老年人有自己的尊严,他们不是寄生虫,他们是受过教育的,会自强不息。在他们的生命最后阶段,一定会得到社会的最终关怀。不要用小农意识,什么两个小的要负担4个老的,用社会而不是个人来解决老龄化问题,其中科技就有重大作用,远远比两个小的有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