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共:💬628 🌺3438 🌵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42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主偏激了,有部分不是事实。

  改革开放前,甚至是文革中,产品也不是无偿调拨的,相互间还是要用人民币结算,产品都是要花钱买的。

  所谓调拨是国家指定产品卖到哪个地区、企业,国家规定价格,比如解放牌卡车给一万多一辆,当时如果没有调拨计划大部分产品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退一步说,即使是无偿调拨,那么东北厂矿所用的原材料、发给工人的工资也同样是无偿调拨,并没有太大的不公平。

  关于食油,开放前是全国一盘棋,每人每月半斤,南京、内蒙都一样,东北不可能克扣到每年三两,如果说因为某种原因被克扣了每月三两还差不多,要知道三年困难时期还有每月二两的供应。每年三两还不够沾油瓶的。

  按你的说法:

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北的6。67倍
那么就是北京人的食油供应也只有每人每年两斤,平均每月一两六钱多,大大低于当时全国供应水平。

  关于供应的粮食种类,南北方不同。南方大米为主,北方是小麦、杂粮为主。因为当时是粮食短缺,所以要求(指令)各地都要种高产种类。北方的大米虽好但产量大大低于玉米,小麦也大大低于玉米(这也是指北方),所以那时北方包括东北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细粮种的少当然供应就少。比如我那时在内蒙,内蒙同样可以种小麦,东部也可以种水稻。但市民供应的粮食定量中,每月给两斤大米,定量的百分之二十是面粉(标粉),剩下的定量只能买玉米(粉、碴)、高梁等,还可以买“黑”面粉。(小麦的出面粉率是百分之七十,“黑”面粉是出粉率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俗称八零粉、九零粉)。

  南方的大米产量高,但也被指令主要种植产量较高的秈米。南京人不爱吃面食,定量中指定要买百分之十左右的面粉,有一段时间还要指定买一定比例的玉米等杂粮。

  至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调出粮食(也不是无偿),全国任何时候都是从产粮区调出粮食,否则产那么多粮干什么?那时全国人都在饿肚子,产粮区一般稍好一些,但也因为国家要应付全国性的粮食短缺,产粮区的老百姓也要少吃一些。如果产粮区的人可以先吃饱自己的肚子,剩下的再调出(注意,我说的调出、调拨都不是无偿的),那么缺粮区饿死的人将会更多。

  关于上交税利,具体哪个省份交的多我不清楚,但我接触过的一些经济较发达省、市的人都说自己地区上交的多。

  如果说中央对东北的政策是“非工业化”,那么为什么一汽、汽飞等一些大型企业要设在东北?鞍钢是钢铁行业的老大,但鞍钢不是五十年代就有这么高的产量,这些都需要中央的大笔投资。

  在我接触过的各地的人中,感觉是从南到北,思想开放的程度越来越低。

通宝推:oboeman,
家园 老兄,

咱不带穿越历史的。

49年拿什么开放?自己国家的独立生存都没做到呢。

家园 赞成东北很多国家机关有问题,导致社会也心态不对。

上回俺提过的那个认为国内没有腐败,只有党内斗争的哥们就是辽宁的。绝对是个好青年,党员,勤奋,聪明,没得说。就是这点怎么也想不通,而且对那套官官相护,权钱交易的特推崇。可能也是受当地政治风气的影响。

家园 谢谢了!我还想问一下,为什么中央台总是放东北农村的电视剧

难道是东北人在北京干编剧的多么?像山东的农业也很发达吧?还有河南安徽这几个民工大省,好像能上中央台的机会少得可怜!

家园 楼主是标准的大锅饭造成的惰性思想,

在被时代抛弃后的偏激反应

不是说大锅饭的人不勤奋,而是节奏变化上的懒惰。

家园 大概是为了推广普通话吧

东北的普通话标准的很。

家园 楼主偏激,但是很多还是实情!

楼主虽然偏激,但是很多还是实情,在很多地方的一些大的厂矿企业里,东北话就是普通话!

家园 是原创吗?N年前在新浪的地域论战上无数次见过此文了

不过东北已经形成恶循环了,找门路花钱当上了官,任期有限,就要狠捞一票,越捞越穷,越穷越凶。

同是1000万的拨款,别的地方可能贪掉300万,然后把事情做得差不多。而东北有些地方,1000万全没了,还成钓鱼工程了。

家园 06年德州的GDP是全美第二

仅次于加州

外链出处

家园 前几年调了不少南方干部去,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我看十有八九被同化了,调个别人没用,

除非把30%的人都换成南方干部才有用。

家园 有咱本山大叔啊
家园 东北之所以在建国初就有那样的工业化

家底还是日本人满洲国时打下的。这段历史一直很遭人忌讳。如果说那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那么东北就是不折不扣地全殖民地,一个国家(建国前与建国后)工业基础靠殖民者打下的底子,而且还争得你死我活,这其中的道理不是能大加宣扬的。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国共两党,根子都是从辛亥开始的所谓革命党,其主要骨干以南中国省份组成,对东北这个传统的满人关外之地永远不会视为正宗,出粮出血有份,但发展就不会太用心了。虽然今日东北居民以汉人为主,但因为先是满人后有日本人的缘故,对其的策略基本上与西藏,新疆等差不多,有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潜台词。

不过也不能怪中央政府有这样的顾虑,从东北的历史人文来看,其与长江流域,两广两湖地区的差异,恐怕要比其近邻朝鲜日本之间的差异只多不少。随便举个例子,拿任何一个东北人看,你说长得更接近朝鲜韩国人还是更接近江南赣粤等地的人?曾经有个台湾人就对我提起过韩国人大连人在他的感觉上都差不多。当然对北中国人来说,什么客家,潮州,甚至越南等的人也都差不多。 自然对当地人来说都是差别很大的,但在来自遥远的地区的人来看,孰近孰远一目了然。

话题有点扯远了,不妨只谈史不谈国事。 从以上分析看也难怪韩国日本等对东北有野心,他们怎么不对上海或西藏有野心呢? 另外,越南一直也声称两广地区是越南的领土,越南为什么不对新疆有野心呢? 如果从历史上看,东北的汉人应该是近代才开始大规模出现的,而且也主要是山东,河北与浙江等地的人移民而成,在此之前应该是满人,蒙古人,朝鲜人出没的多些才对。 从中国传统汉人政权的历史看,早期是中原,近代是江南流域,其控制权在土共建国之前应该是从没到过西藏新疆东北这些“化外之地”。 西藏新疆直到今天仍然是控制不稳地区,而东北因为成功的实现了汉人的大规模移民,文化控制上没有出现问题。 但北中国人自五胡乱华以来早就属于多民族混和的独特地区,其血缘文化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单一性,对民族的认同感不强,但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反而超强。长远来看朝鲜韩国一旦统一,对东北的影响将空前扩大,一代人之内重新形成“化外之地”甚至出现“朝鲜化”应不为奇怪。

关键词(Tags): #东北
家园 没用,根子不在这,客观问题应该先考虑

人的思想落后,是自然和社会两大客观环境造成的。思想问题是个主观问题,客观环境不变,先考虑改变思想,背离了马克思大神的基本教义(说笑~)

PS:数年前很流行的一句话——解决下岗职工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下岗职工的思想问题——在我看来就是P话!

跑题了,回东北来~传统上东北人“闯劲”不足,自然条件上长期以来地广人稀(相对的),土地肥沃,吃喝不愁;社会条件是改革滞后,传统经济模式水平较高运转稳定(又是相对的)。即便有人闯闯“野路子”,旧制度框架下也闯不出名堂,除非你离开这片土地(前边有人回帖说东北人成功的都在关内或国外,就是这个道理)

旧的体系运转越是顺利稳定,撼动他的代价和造成的痛苦就越是巨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困难最大,其痛苦可说是中国的“苏东巨变”!

所谓的经济头脑,先进思想,在我看来是边发展边学习,越发展越先进,不发展就学不会,发展慢就先进不了。我不认为调动一批干部就能解决东北的问题

举个例子说,浦东新区不开发,纵有江书记,朱市长的大才大德掌舵……上海90年代初的情况,我们也都知道(上海评建国50年十大建筑,90年代之前的,只有一个苏联展览馆入选~~)

相对的,两税合并,大国企复活等等,才是东北的利好消息。就辽宁而言,最近两年的经济增速还是令人鼓舞的。

家园 朝鲜的屏障作用
家园 开始尚可圈点,后来就被感情劫持了

作为一个东北人……好吧,辽宁人……好吧,沈阳人……我认为,东北工业区享受了建国之初集中投资的好处(长子),也贡献了大量工矿业产品,输出了一支又一支专家和技术工人队伍(哥哥),更在改革开发大实验形势未明了之时,承担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和保险丝的作用

大帐算是不赚不亏,小帐就没法算了,60个春秋怎么算得清呢?

现在当务之急是迈开步子朝前走,而不是计算得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4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