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末将秉烛夜观《窃明》,忽有一事不明…… -- 李根

共:💬64 🌺5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答疑

“约期未半,帝跃马辽阳,奋斩奴酋”

这个说的是广宁之战,耀兵辽阳,毙努尔哈赤。这个灰熊猫已经说过了。

“哀其辽地忠骨,二十年不得收”

这个简单,努尔哈赤死后,后金政权并未完结,而是换成皇太极和黄石对干。

而且,就算主角灭了后金,也可以因为种种原因担搁没有去收尸,直到某次某人路过之时才想起来。这也是很合理的。

至于天启年之后,明、后金、农民军、黄石等诸方势力如何角力是此书的重大悬念,灰熊猫一直没剧透,没有可靠消息。

家园 首先,作者还知道这里的火铳是不起主要作用的

技术太差

其次,长枪阵难道不是古老的传统吗?这种公元前的阵法,早就被老祖宗淘汰了。

西方配合枪铳的那种简陋枪阵,不过是中国早期简陋弓弩的再现,不是迅速被战争淘汰了吗?

那种对面放松的战争完全是开玩笑,更不用说什么长枪阵了。

最关键的是,当时的明朝的兵痞们,肯定不会用这种死板的战阵卖命,你以为明朝的官兵真不知道这种阵形的优劣?

5000年的文明传承,真不是这些YY者们能看透的。也不是我们这些论坛虫能看透的

家园 实在受不了了

这些再进化,就是滑铁卢的英军横队

你以为后金骑兵比滑铁卢的法国胸甲骑兵还厉害吗?

再举个例子

“八里桥”,当时英军的射速可不如500杆火铳

但3000铁骑又怎么样

你以为明朝的官兵真不知道这种阵形的优劣?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写了很多阵法,可晚明的废柴们做到了吗?没有纪律,没有训练,知不知道的结果都一样

5000年的文明传承

好大的题啊。可中国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反省自身从而不断进步。而不是对缺点视而不见。

从16世纪开始,中国在军事技术和战术上,就已经落后于世界了,这是为后来的历史所证明。

家园 欧洲人会用骑兵吗?直到步枪时代,哥萨克人还在欧洲人给上骑兵课

机枪才是骑兵最终的克星,英横队的火枪比秦单兵驽又强到哪里去?

更何况后来又有了连驽。

我同意戚继光是战术的人才,他的阵法才是真正历经战争考验的,但那绝对不是死板的罗马枪阵,而是多种武器的小组配合使用,其中就有长短武器以及火枪的配合动用,强调的是在战场上的灵活变化,仍然是中国自战国时就抛弃死板作战连阵后战术思想的延续。

戚继光是多种兵种的混同作战,黄石那一套是几千年前的单兵种集团作战。

再说纪律,你要看到戚继光招的都是什么兵,黄石又招的什么兵。戚继光招的是农民子弟兵,拥有雄厚的生活背景和经济基础,所以才叫戚家军。

用黄石的方法,别说练阵了,自己早就给哗变士兵砍杀了。

家园 再说中国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方式,一直是游击战和运动战

这些欧洲人会吗?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就被他们惊为天人了,这已经是二十世纪的事情了

草原民族也就是匈奴人还给你玩玩大会战,后来没有绝对优势哪个游牧民族和同农业民族玩大会战?

边跑边打,不断的骚扰和蚕食,铁的纪律也给你磨成软泥。红军西路军就败在这一手上。

为什么明军不能打野战?不是作者YY的明军将领都不会战阵,不懂严明纪律。这样的人才中国会缺少吗?难道大明只有戚继光一人,俞等人不会?

而是因为这种步兵战阵,在运动的骑兵面前完全无用,是纯消耗的被动挨打。

作者认为的骑兵就是冲锋砍杀。但大砍大杀的骑兵是收拾残局的骑兵,是歼灭残敌时的骑兵,不到已经取得最后的绝对优势,骑兵是不会与你的军阵近到可以看见的距离的,更不用说长枪能够刺到。

家园 你对轻骑兵使用的战术看法部分是对的,可是……

可是历史上的建州女直主力只是骑马机动的步兵,所以书中描写的对阵你要抛开骑兵的观点来看,书中骑兵冲阵出现过两次你可以再看看书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处建奴不惜要以骑兵冲开枪阵,和你的骑兵使用原则不矛盾的。主角打了这么几仗其实都是取守势,复州之战是别人要留他为此还不得不使用重骑来反冲锋,但是如果以后主角把建州打残了要剿灭的时候重步兵是绝对抓不住建州骑马步兵的。

家园 也许我说多了

俺是在这里看到的才看的。算是好的作品。但是我觉得有点问题。

作者很能写,整体好像不太协调。如果“作者是想好了整体框架才动笔的。”那后面窃明得多少文字啊?整成姚爷爷的《李自成》?

对人物的驾驭能力也是个问题。新人越来越少的出现在高层,实际这种情况在现实里正好相反。整合么。

俺推荐一个,不过老点。

http://book.kanunu.cn/html/2006/0420/3819.html

家园 建奴接近伏击点时马力已衰

这个作者前面有铺垫,建奴接近伏击点时马力已衰。

家园 所以这是作者的硬伤:不注重社会基础

军事离不开政治基础,政治离不开经济基础。

建真敢与你正面会战,正说明他们已经在政治经济上占据了优势地位。如果当时真的想在东三省建立一支纪律严明、进退如一的军队,那也是建真,而不会是大明。

实际上大明军队干的也不赖,双方会战基本上互有消耗。但建真就是比你大明补充的快,就象三大战役国共消耗也差不多,解放军就是比你补充的快,无他,政治经济基础强而已。

事实证明,八旗制度确实是当时最适应东北三省经济生活的一种制度。

这种情况下,大明军队的补充只能从关内招。

可是又有几个关内子弟愿意到关外冰天雪地中去拼命,为了作者YY的那几十亩冻土?

解决方法就是汉武帝的大赏三军,全国备战,后果是国内负担沉重,起义此起彼伏,最终导致李自成起义。

想想努尔哈赤的起家,那是建真几代人的血换来的。纵然你灭了努尔哈赤,仍然会有努尔哈黑,努尔哈兰出现。

柳宗元说:苛政猛于虎也。明政猛于后金也,故附清而不复明而。

家园 得,讨论一本书让你给忽悠成大明何以失天下了。

你说的正是作者一直在给读者洗脑的内容--明朝不亡天地不容彼正可取而代之,可是你就没有看看作者是怎么搞改革避免落入那个死局的么。

事实证明,八旗制度确实是当时最适应东北三省经济生活的一种制度。
八旗是什么制度刚刚从野人进入奴隶制,你祖上是包衣还是阿哈呀值得你这么吹捧奴隶制度的优越。

几十万辽民无时不想着收复失地报家人的血仇,挑选精壮怎么也是一支能战之军,毛文龙的辽东军就是如此发展起来的,只要关内不拖他们的后腿几代之后鞑靼不过变成一股流寇罢了。可是明亡于政非亡于建州,建奴窃国成功实在是侥天之幸。

明政猛于后金也,故附清而不复明而。
哼~说得出这种脑残的话,你祖上不在旗我还不信了。

家园 作者的第二点YY:明朝也是适合中原地区的制度。

所以作者YY明朝的制度推翻,也是不可能的。大清进关后,如果不是迅速学习明朝的统治方式,也是在中原占不住脚的。

在制度问题上,不能感性,就是需要感性,也只能从是否能开拓人的生存权利上去感性,不能从正统与否的角度去感性。

为什么只有孔有德、尚有文降清,没有编入八旗的汉人降明?

一切皆有定数,得失全在生存

家园 另外,八旗制度按照马克思的分法,是一种标准封建制度

是标准的早期封建制度

家园 你说的是本位面历史吗?

罗马的枪阵?

蒙古人给罗马判了死刑?

迅速被战争淘汰的枪阵?瑞士人和西班牙人玩的都是什么啊?

“戚继光招的是农民子弟兵,拥有雄厚的生活背景和经济基础”?

拥有雄厚的生活背景和经济基础的农民去当兵?还是明朝那种半奴隶式的兵?

“大明军队干的也不赖,双方会战基本上互有消耗”?明军野外会战赢过哪几场?

“八旗制度确实是当时最适应东北三省经济生活的一种制度”最适应东北三省经济生活的是农奴/奴隶制?

\"大明军队的补充只能从关内招\"?耗空大明钱粮的关宁军原来都是从关内招去的。那辽东将门是什么?

“解决方法就是汉武帝的大赏三军,全国备战”?关内的明军拿过几回全饷?

“想想努尔哈赤的起家,那是建真几代人的血换来的”?努尔哈赤自己还给李成梁当家奴呢!他前面那几代人拿血都去换什么了?

你要是想全骑射无敌的少年梦,我劝你换本书看,这书绝不会在这里去跟你委曲求全的。

家园 我是在这儿看的,更新速度也不慢,好象比总统给的地址还快一节

http://www.booksky.org/

输入一下书名,就搜出来了。

家园 遭伏击的建奴可能逃不了, 可是增援的建奴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