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月饼故事 -- 夏翁

共:💬67 🌺15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表煽风点火

假装糊涂,这不是写东西的春秋笔法嘛!

或者说是蒙太奇?

家园 这位认真,得宝独吞……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时间上面没错,只是当时的特殊情况一般人没法了解。76年9月我转入正式中学上二年级,之前一年级是在小学上的,俗称“戴帽子”。77级是恢复高考后之第一届大学生,但由于时间紧迫,是春季入学的,实际上只比78级早了半年,所以我在正式中学待了差不多三个学期,这些时间信息在老文里基本上泄露光了……

家园 刑部之花难得啊!

我用的空页都是从本子中间部分取出的,可以用订书机在中线上再钉好,跟新本子无异!

家园 正主儿到啦

先交待1下,小猪的那朵花就是俺给插的。

夏大。。。夏兄可不能无视人民的声音哦

家园 同感

虽然从小很少有零食吃,我还是从来就对月饼不感冒。

大四的时候到上海实习,顺便去拜访爸爸的老同学,是一位在同济大学任教的阿姨,那时正好是中秋临近,阿姨拿出一盒精美的月饼招待我,然后又忙着去拿别的水果,我这人一向不会客气,虽然从来就不喜欢吃月饼,但是我不能扫阿姨的面子啊,咬牙拿起一个开始啃,心里还叫苦,这么大个月饼,怎么吃得完啊。

阿姨端着水果,拿着餐刀出来,见我居然捧着整个月饼在啃,先楞了一下,然后笑言:“好,好,年轻人,胃口好,能吃下一整个哈,我还想着给你切开呢。”

我倒啊啊啊,自己真是个老土,居然不知道月饼是可以切开来每人只吃一块的。

在苦着脸把那只月饼塞进肚子里之后,我再也吃不下别的东东了,可惜了阿姨做得那一桌诱人的大餐,现在想起来还泪奔。。。。

同感
家园 笑晕。给娇娇送朵花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那时候省吃俭用,一个笔记本怎么用是大事呢

现在我还保留着不管多“糟糕”的笔记本,都保留着将来使用的习惯。黎叔猜猜我现在手头最悠久的笔记本是哪年产的?

家园 来, 抱抱

黄教授送宝, 不抱白不抱

小时候馋的是起士林的奶油蛋糕和冰激凌, 谁喜欢月饼呀...

今天吃了一个小小的木瓜月饼, 还挺好的.

家园 什么意思啊????

这位DM啊……

家园 嘻嘻,认真是俺的优点。。。

对了,好像有个帖子提到了“戴帽子”。提议: 河里举办个夏学研究机构。

因为地震这事使我想起了一个工农兵大学生。他说大地震前一天,因为某个原因,返校回家,捡了条命。逢人便讲,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个应是事实,大家也从没怀疑过。但隔了这么多年看了帖子突然觉得有个疑点:最早第一届大学生是77级,而地震是76年,这里怎么差了一年? 76年前的大学里全是工农兵大学生吗?想请夏兄帮着想想。

提示:

一人对一个帖只能 [送鲜花] 一次!!

[返回]

家园 工农兵大学生

66年文革开始,大学招生便停止了,决定以后的大学生必须是从工农兵中间来,有一个“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但文革兴起的六十年代末期,连这样的大学生也没有存在过,直到七十年代开始,各大学才逐渐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张铁生为最知名的一位工农兵大学生。76年招收了最后一届。

77年恢复高考,但77年并没有学生入学,77级学生是78年初才入学的,这是不是你觉得的断档?以后高考便步入了正轨。

由于其先天不足,很多工农兵学员本来的文化水平只有小学生程度,留在大学里工农兵毕业生们并不能胜任教学科研的重任,不能填补老教师退休留下的空缺,所以那时候很多老教师年龄很大还必须坚持在第一线工作。工农兵学员必须考虑自己今后的出路,其中比较好的就报考了研究生,我认识好些这样的人,后来的水平也不低。一般的就自己想办法转到学校的各个非教学科研部门去,如后勤人事宣传,混得好了也能上中层评职称。

倒是分配在各公司企业的工农兵毕业生们比较好些,在正规大学生们分配来之前,他们至少拥有大学的文凭,和比较高的综合素质,已经占领了公司企业的重要岗位。而且,跟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们比起来,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人事经验斗争经验。

以上说的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情况,现在这批人应该逐步进入退休之龄了吧,除非做到了比较高的位置上……

家园 这个完全可以单独成个帖子:《工农兵大学生的故事》

夏老哥真是一部活历史啊!

那就对了,我说得这位确实在一小城凭着一张嘴也算是大名鼎鼎,文化不高,却也一直向上走。谁都没想到一起车祸,中道夭折了。呀,呸!谁说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

家园 花黎叔
家园 明月今夜最圆

读夏兄大作感慨万千。

不是过来人,想必没有如此感受——可谓共鸣。

记得那还是许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好象是刚刚过了最困难的自然灾害年代,但依旧困难——那时我还没上学,只知道父亲那时在上党校(用如今的观念来看,应该是要被重用了),每周六下午可以回来(平时都是住校的)而每次回来父亲都会用饭盒带回两个“肉包子”,现在想起来也就是有点肉的菜包子。可那时我觉得那包子简直就是天底下最美的食物了,恨不得从中午就惦记上这两个包子了。每次我问父亲自己怎么不吃,父亲总是微微一笑,说他已经吃过了,让我吃,后来我终于慢慢留意到了,父亲在晚饭时吃着玉米面饼子和大烩菜。

......

家园 鱼MM啊!只怕叫“哥”你的辈分都不够 啊!

像你们这年代的最好称“黎叔”比较恰当——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与自己自身年龄资历所不相符的“年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