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聊聊“最后的武士”与西乡隆盛(一)月照锦湾 -- 一介

共:💬76 🌺27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也聊聊“最后的武士”与西乡隆盛(一)月照锦湾

不好意思, 才看过“最后的武士”。 西西以前已经进行过好几轮儿讨论了。 列在这里: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ID=108698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5;ID=111293&TopicSortID=3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5;ID=113046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25;ID=12000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的武士”剧照

反正不必放着河水不洗船, 再侃两句我的看法吧。 总体感觉, 片子拍得还行, 好莱坞影片嘛, 咱不能要求它有太高的境界。 电影掺和着“与狼共舞”, “勇敢的心”, “最后的莫西干人”等各片儿的味儿, 就连胖子摄影师拿张白纸愣说内森是美国总统的情节, 也跟“西藏七年”里那个布拉德彼特拿着画着红十字的纸骗咱藏胞说那是达赖的手令的情节如出一辙。 但是确实视觉效果, 服装, 特技, 都做得不错, 大致故事也安排得挺好, 不觉得拖沓。 反正给老外看一热闹, 做成这个样子, 应该说就不错了。 音乐也挺有感觉。 影片中展现文化差异的段落, 比如内森早上起来偷着穿和服打拳让日本孩子看见那场, 还是相当幽默滴。 当然, 汤姆克鲁斯这位同志最大的错误就是帅, 这也算是他的原罪了, 胡子加长发, 再把洋马跨, 帅啊, 帅到换任何一个别的大帅哥来演, 好比布拉德彼特, 好比基努里维斯, 来演都没太大区别的地步。 要说这金球影帝给了比他丑得多但丑得有个性的肖恩潘, 倒还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其实讲实话, 肖恩潘同志演戏也就是一个马马虎虎, 但是好在不特别帅上, 就反倒透出那么一股子好, 那么一股子会演戏的劲儿来。

回过头来聊聊这电影跟历史的比较。 反正我也凭着记忆瞎说, 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兄弟们指正。

森胜元, 反叛的帝师, 说他的原型是大名鼎鼎的西乡隆盛倒是应该不差。 要说能当得上“最后的武士”这样的大名的, 西乡也完全数得上。 不过通常艺术作品都会对原型进行艺术拔高, 偏偏这部电影例外了。 不是森胜元不够牛, 而是西乡隆盛实在超牛了。 拿森比西乡, 真可应了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话了, “腐萤之辉怎比皓月之光”。 要真论牛b程度, 我觉得西乡赛过森十倍还打不住呢。 别的就先不比了, 影片最后的决战森胜元大约能动员多少人啊? 答案是一个歌星的名字: 伍佰。 西南战争时西乡能动员的人呢? 光萨摩军队的数量就至少是一张麻将牌的名字: 一万。 差着二十倍呢。要是再加上支持西乡的士族势力四万之众, 和全国心向西乡的人, 那就何止相差百倍了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是日本历史上的超级大英雄, 费费笔墨聊聊他倒也不算委屈了我。

西乡隆盛最大的名头是啥? “明治维新三杰”之一。 注意, 这个绝对是要比“某某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要高出不少档次的。 这个名号等于承认了他是新日本帝国的缔造者中最为杰出的。 他一生最大的功业也就在于他在十九世纪末领导推翻了维持两百多年之久的旧德川幕府的统治, 建立起新的日本。 不过以前看到一网站上说他是“萨摩藩藩主”那就有点滑天下之大稽了。

所谓英雄不问出身, 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木户孝允无一例外地都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 西乡家起初就只是萨摩藩(藩么, 大约相当于诸侯领地之意罢)的下级武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乡家家徽

十九世纪下半叶, 日本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天皇, 然而天皇其实就跟咱汉末三国的汉献帝一样, 住在京都, 嘛事儿不管; 实际的军国大事都由德川幕府的核心--将军把持着, 将军住在日本东部的江户(现在东京的前身); 幕府将军手下是各家诸侯--藩主, 诸侯们半独立地在各自的领地--藩里行使自己的职权, 不过经常得被幕府将军叫去问问话侃侃学习幕府文件心得啥的; 藩主手下又有一大票武士, 为藩主服务; 最下就是平民了, 当然日本历史上, 平民能干的事情不多, 咱就别指望他们了, 就当他们是群众演员吧。 此外, 高鼻子老外们也不闲着, 他们跟幕府将军, 各藩藩主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然而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 大部分藩主和武士们都意识到“生产力受到束缚”(当然, 这是咱们的话), 所以要想日本强大, 就要推翻现有统治秩序, 进行维新, 维新最大的阻力就来自现有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幕府将军。 倒幕维新时的日本, 就是天皇, 幕府, 各地藩主, 武士, 平民, 西洋殖民者这六大势力表演的舞台。

萨摩藩在日本九州南部, 藩主姓岛津。 如果玩儿过光荣游戏或者对日本战国历史感兴趣的话, 你一定不会对这名字陌生。 岛津家在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十六世纪末)是以火枪战法出名强大诸侯。 家中岛津义久, 家久, 义弘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 可惜生不逢时, 在即将统一九州前夕, 跟时代的强者, 已降服四国并即将统一本州的丰臣秀吉硬磕上了。 丰臣家兴二十万大军征伐九州, 岛津遭遇激情, 胳膊拗不过大腿, 只得降服。 后来臣服于丰臣的岛津家也参与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战争, 在大家都熟知的李舜臣, 邓子龙牺牲的那场海战中, 若非岛津义弘拼死战斗, 日军残兵几乎不能逃回国内。 在咱们的明史里, 岛津义弘是以石曼子这名字出现的。 后来岛津家在决定日本命运的关原大战中站错了队, 再次跟时代的强者硬磕 -- 你想想, 跟后来开二百年江户幕府统治的德川家康为敌, 那还能有好果子吃嘛, 石曼子先生又是拼死才逃得性命, 不过好歹被德川家秋后算帐时还是逃脱了大的惩罚, 岛津家的领地演变成为后来的萨摩藩。 而关原大战中岛津一方的盟主, 毛利家, 战败后领地也被大幅削减, 成为后来的长州藩(在本州西部)。 谁知两百余年后, 竟又是萨摩, 长州两藩志士们(维新牛人中,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是萨摩人, 木户孝允, 山县有朋, 高杉晋作,伊藤博文都是长州人)主导了倒幕战争, 真可谓天道循环, 报应不爽。 据说幕府统治的两百多年里长州藩武士见面时都会互问可有对敌幕府良策, 有点“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的意思(当然我觉得要是这帮家伙两百年里真都这么嚣张的话, 早就让德川家的人给搞挺了)。

西乡就出生在萨摩藩的一个地位非常低下(在士族中低下, 比平民地位却又高了)的武士家庭。 武士却不一定要习武, 舞刀弄剑虽是本业, 但这个时期的武士, 也很看重笔尖口头的功夫。 西乡年少时因受伤不能玩命儿习武, 反倒有充裕的时间博览群书, 习学经史(这么比起来, 要是论单打独斗, 西乡铁定赶不上电影里的森胜元了)。 当然不用说, 他也是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牛人嘛, 小时候都差不太多。 毛主席青少年离家时也改写了西乡的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把其中“男儿”改为“孩儿”, “死”改为“誓”, 意思一点也没变, 可见在毛主席他老人家这样豪气冲天的人眼里, 西乡隆盛之志, 也还是可以仿效的。 我觉得, 他们吧, 都有股子吴起求学前对着母亲“啮臂出血”的劲头。 当然, 话说回来, 成功者多有奇志, 而有奇志亦可成功者, 却能有几人呢。

西乡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和后来同为“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结为好友,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 他们一直在寻找勤王救国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 巧了, 萨摩藩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明主, 那就是被誉为“当世三百诸侯世子中无人能比”的岛津齐彬。 他通过阴谋手段搞倒他老爸岛津齐兴取得萨摩藩藩主地位以后(此人真是奸雄啊), 在藩中锐意改革, 对各方面都进行近代化的建设, 同时广募人才。 于是西乡进言齐彬, 阐述自己对时政的认识, 得到齐彬的赏识, 成为他手下爱将。 齐彬常称赞西乡“此人乃萨摩之宝”, 参拜幕府将军时, 带着他一起去江户, 结交朝中大臣, 取得政治经验, 很快, 西乡便在朝野都小有名气, 此时, 他还不到三十岁呢(真是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啊)。 他从齐彬身上, 也了解了很多日本和日本以外世界的情况, 同时我猜也一定学得了权谋之妙。西乡同时参与了齐彬的拥立德川庆喜为新任幕府将军的活动, 与身为萨摩的联络僧人月照一样, 表现十分活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月照

然而, 齐彬预谋的自萨摩带兵进京计划尚未得以实施, 就发急病而死了, 他倡导的“公武合体”(天皇与幕府权力合一)的运动也半途而废。 西乡知道这个消息以后, 一度想自杀以谢齐彬之恩, 被月照阻止, 月照希望他留身以图后用。 可是形式急转直下,新的萨摩藩藩主完全推翻齐彬原来的政策, 同时命令西乡逮捕并流放月照。 西乡屡次与新藩主争辩未果, 此时的西乡, 报国无门, 报主主亡, 报友无能, 真真是走投无路, 无奈之际 -- 应了李白那首诗了, “落魄江湖载酒行”-- 西乡与月照泛舟锦江湾, 畅饮高歌, 而后双双投水, 不料结果月照已死, 西乡却获救生还(这段要搁到厚黑大家们眼中, 还不定揣测西乡到底干了什么呢)。 西乡, 月照之事后来被很多慷慨付死的志士引为楷模, 谭嗣同就曾跟梁启超说:“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我们高中也学过的。 言下之意, 无赴死者无以激励后人, 无留生者无以继续革命。 当然究竟值还是不值, 各人价值观不同, 放在现在庸人(别误会, 英雄确实是很少的, 庸人是绝大多数)或者人道主义者眼中,“每个个体的生命对他自己而言都是最大需求”, 二者取一的话, 大概都要翘着脚争作西乡, 无为月照了罢。

当然英雄之为英雄, 绝不仅止能到觉悟“壮士轻死”的地步, 更应有对于生之感悟, 有对于生的事业追求之感悟。 决心投死之于西乡, 已经是第二次了, 而决心活下去, 竟其恩主义友的未竟之志, 对这个血性的汉子而言却也未必是易事。 通常人总要说死的话, 要看死得值不值得, 而对于已经不以一死为意的西乡来说, 问题反倒是怎样活着才算值得, 怎样活着才算对得起死去的明主贤友了。 从后来西乡的诗句“朝蒙恩遇夕焚坑,人生浮沉似晦明。纵不回光葵向日,若无开运意推诚。洛阳知己皆为鬼,南屿俘囚独窃生。生死何疑天赋与,愿留魂魄护皇城”, 倒也能微窥其心境。

关键词(Tags): #西河名帖(朴石)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通宝推:朴石,光年,foureyes,一介书生,流云天下,

本帖一共被 1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也聊聊“最后的武士”与西乡隆盛(二)幕末危羽

西乡后来被流放去小岛上待了三年, 当然新藩主其实也还算对他够意思, 把他流放, 却对幕府称说此人已经挂了, 有点让他去避避风头的意思。其间西乡也有为民伸冤, 直斥藩吏的事迹流传, 也经历了听说“樱田门事件”(在此事件中, 兴“安政大狱”逼死月照逼得西乡被流放的罪魁--朝中大臣井伊直弼被刺身亡)后的振作和喜悦。再后来他被赦免召回萨摩藩, 此时,他以前的好友--大久保利通已成为藩中重要谋臣, 在大久保的影响下, 藩主派遣西乡进京利用以前的声望继续进行“公武合体”(倡导天皇, 幕府权力合一)活动(可见, 像西乡这样的业界名人有了经验, 有了名气, 就算保持一段时间低调, 等到时机一到, 讨口饭吃的活还是不缺的)。此时的藩主也同样准备像齐彬一样率兵入京勤王。但是,西乡这次却又是个跟藩主持不同政见者了, 他要追求的事业与以前已有所不同, 他感觉“公武合体”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在于幕府势力和外国势力的压迫导致日本无法强大。 因此, 他不再只是忠于藩主的志向, 他所参与进行的是以长州, 萨摩藩武士倡导的“尊王攘夷”(尊崇天皇, 驱逐西洋势力, 实际上反对幕府权威, 但名义上不摒弃幕府)的活动。 这也其实标志着西乡已经开始成为有独立政治主张的下级藩士的代表, 他不再完全为藩主阶层的利益服务。 结果藩主大怒, 心想这小子连我的话都不听, 跟着别人胡搞, 破坏我带兵进京大业, 想造反不成。 大久保得知此事, 揣测藩主必不会轻饶西乡, 但他又不能抛弃西乡, 忠义二字之间, 实难取舍, 就提出与西乡互刺同死, 然而此时的西乡再非当日的西乡, “正思将以有所为也”, 又岂能让好友和自己轻此一生, 轻此一死呢。 再说估计他也觉得自己身上已经担着月照的那份儿寄托, 再添上条大久保的命, 实在担不起。 于是西乡请大久保在藩主面前为自己求情, 自己也装做好好反省的样子, 因而得以逃脱严厉的惩罚, 再次被流放到小岛。一下又是一年半, 不过可以看出, 西乡好歹是学乖些了, 他在等待机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久保利通

等到西乡再次被召回萨摩藩以后,被委以重任, 掌握了藩军实权。然而其间事件错综复杂,不能尽述, 激进派“尊王攘夷”代表者长州藩带兵进京, 与幕府势力的军队展开大战, 是为“禁门之变”。 由于此时萨摩藩与长州藩对立, 萨摩藩站在幕府一边, 西乡同时也认识到, 激进地“攘夷”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么, 如果不先推翻幕府统治--“倒幕”的话, 一切都将是扯淡。 但推翻幕府的时机还不成熟, 必须“曲线救国”, 他决定上了幕府的“船”以后再凿沉它。 于是, 西乡指挥萨摩军, 自侧后一举击溃长州军队。又在不久后作为幕府势力组织的讨伐军参谋参与了“征长战争”。 当然他明白长州和萨摩根本利益其实是一致的, 都是希望推翻旧统治秩序, 建立强大日本, 抵抗外侮的, 长州藩若是真的灭亡, 下一个倒霉的必是萨摩。 因此他巧妙地建议解散讨伐军, “自内部瓦解长州藩”, 其实呢, 这招明摆着是放了长州一马, 哪是瓦解长州藩, 分明是从内部瓦解讨伐军呢。 幕府开始还挺高兴, 同意了西乡的建议, 解散了讨伐军。 后来发现不对劲, 当然很不满。 一年后, 幕府势力再次准备组织第二次“征长战争”, 可此时的西乡已经公开拒绝萨摩藩加入讨伐军序列。 并积极与长州势力联络, 长州此时孤立无援, 当然也期望有萨摩这样既能打仗又志在讨伐幕府的强藩作为盟友, 两边一拍即合。 又一年后,在土佐奇人坂本龙马的奔走搓合下与长州藩倒幕派领袖木户孝允会面, 结成“萨长同盟”。这一下, 两大强藩的倒幕势力团结起来, 成为日本迈向新时代的转折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木户孝允 

“萨长同盟”这一事件的意义, 套句老话说, “怎么评价也不过份”。 但对于西乡本人来说, 我以为, 从他在此前此后的举动来说, 他已经达到了政治上的成熟阶段, 纵横捭阖, 机变权谋无所不用。 这样的能力, 恐怕有他早年从齐彬身上习得的, 也有他在多次沉浮中历练出来的。 这种执着于目的而不执着于手段的理念, 似乎是每个成功政治家都必须具备的, 林肯说啥来着: “如果一个目的是正当而必须做的,则达到这个目的的必要手段也是正当而必须采取的。” 也因此, 任何能够达到自己目的的政治家, 也就必然有能够被道德家指摘之处。 同样也基于此, 我们将看到, 当西乡依这一理念行事时, 他才取得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成功, 而在其后的西南战争前后, 当他偏离这一方向时, 他的魔力便也消失了。

初时的西乡, 大约只是一个希望忠于藩主岛津齐彬而为其效死的人, 当齐彬倡导“公武合体”并筹划带兵进京要求西乡四处联络之时, 西乡所思考的只是如何更好地完成齐彬的任务, 而未必对“公武合体”之策有深刻的认识。 而三年流放生涯之后, 在新藩主要求他再次拥护“公武合体”时, 他已经有了新的政治见解, 认为“尊王攘夷”才是忠于天皇, 使日本强大的正路, 他个人也从藩主利益的代言人转为下级藩士利益的代表。 不过此时他过于执着于这一目标, 却没注意“工作方法”, 也即达到这一目标而要施行的手段, 因而触怒藩主, 再次被流放。 而当第三次被起用, 掌握军权以后, 他已经意识到, 盲目“攘夷”也是不能成功的, 他把“倒幕”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 并且已经准备好采用“曲线”路径来达到这一目标: 先击破长州激进派“攘夷”军队建立威名, 然后从幕府势力内部瓦解讨伐军, 最后再突然冒出来反对第二次“征长”, 在这样的基础上与被逼得走投无路的长州藩结成了稳固的反幕府同盟, 非常巧妙。 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坂本龙马和西乡隆盛在一起商量时,每次见面, 西乡都感觉到坂本的意见有变化, 因此,西乡感到坂本的谈话每天都不一样。有一回,西乡对坂本说:“你前天所说的和今天所说的不一样,这样你怎么能取信于我呢。你作为天下名士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坂本说:“不是这样的。孔子说过,君子从时。时间在推移,社会形势在天天变化。因此,顺应时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又说:“西乡,你一旦决定一件事之后,就想贯彻始终。但这么做,将来你会落后于时代的。” 这故事固然很鲜明地描绘了坂本和西乡个性上的不同, 也似乎由坂本预言了以后西乡的命运。 然而, 西乡作为那一剧变时代的弄潮儿, 他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手段, 又何尝不是“与时俱进”的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坂本龙马

另一方面, 在萨摩藩内部, 西乡与大久保利通掌握藩政藩军后, 也锐意改革,扩充陆海军,实行近代化建设, 积极准备打倒幕府。为了取得英国财政, 军事和技术方面的援助,甚至不惜与曾与萨摩交过手的外洋仇家 -- 英国结成了“萨英同盟”。 这也可见, 曾经为“攘夷”奔走呼号的西乡, 也绝不是盲目排外的。 这点上, 电影中的森胜元就远远比不了了。 森胜元留下内森, 只是因为他想“了解敌人”, 而至死他都没有用过洋枪, 我们看到影片中内森被武士们同化, 可武士们呢, 除了最后的战术(即便这一战术也绝非西方所独有)以外却压根儿没从内森这位“天外来客”身上学到任何近代化的东西, 甚至武士们还最终影响了影片中的天皇, 使他废除了与美国的军火合同。 历史上的萨摩藩, 不仅是传统上使用火枪著称的强藩, 而且在西乡执政时期时, 也早已有了西式的军工厂, 并由英国提供大批军火。 在后来的倒幕战争中, 萨摩的火枪队, 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西乡在倒幕成功以后曾派遣精通火器的手下出洋学习, 手下在要求出洋经费时, 慷慨陈誓, 倘此去不能习得西人火器精妙, 必剖腹以谢其罪。 看看, 武士精神和先进技术, 竟然是这样结合起来的。 当然, 早期日本公派留学生真是命运堪忧, 想拿政府全奖就得拿命换, 学不好就得自杀, 乖乖, 还是蛮值得同情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摩步枪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也聊聊“最后的武士”与西乡隆盛(三)维新之岚

不久后, 在14岁的明治天皇继位时,西乡积极促进强藩联合,又达成“萨土同盟”, 与西南又一强藩土佐结盟, 进一步扩大同盟力量。 西乡、大久保通过开明派公卿做好了以天皇名义发布“讨幕密敕”的准备。 然而正当讨幕密令要下达时,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却上书要“大政奉还”。 这是幕府的主动在名义上奉还政权给天皇的谋略, 其实是继续维护幕府统治的欺人之举。 可是拥护天皇方面的藩主们可伤了脑筋了, 到底还要不要下达讨幕命令呢? 京都召开会议商讨此事, 土佐藩主临时变卦,提议让德川庆喜也出席会议, 也就等于要求退步和妥协。此时有人附和,有人反对,相持不下,久不能决。 结果又是西乡隆盛当机立断, 扭转形势, 他出示怀中刀,大喝道:“能决今日事者,唯此剑耳!”, 唬得动摇犹豫中的众人不敢再言其它。 “讨幕”诏令才得下达。“王政复古”政变成功,成立了新政府, 在名义上归政于天皇, 剥夺幕府职权。 后来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有诗咏西乡“男子立身唯一剑,不知事败与功成”。 这个“唯此剑”的当机立断勇往无前的气魄, 断非常人所能有, 即便是陈, 也有欠缺。 当然, 不习武的西乡敢于用这样的手段胁迫众人, 就是因为他看清了当时在场想要妥协的人都是些没吃足钙片的家伙, 否则, 要是跳出一两个像袁绍一样的愣头青喊着“君剑利, 我剑未尝不利”冲过来, 那事情还真就麻烦了。 这个诏令的下达, 等于从名义上公开把幕府和天皇对立了起来, 对于进一步争取讨幕势力的加入, 是非常有好处的, 也就是说, 关键时刻, 又是西乡, “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人民”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明治天皇

西乡、大久保等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但由于还有很多公卿大臣藩主在动摇观望(幕府军也不是白给的, 光德川的亲军编制就有所谓“旗本五万骑”, 而且训练, 武装等等可不是大清晚年的腐败八旗子弟能比, 此外还有保幕诸侯的军队未计其内; 倒幕军一时能集结的兵力在两万左右, 仅从数字上看是绝对不敌幕府势力的), 西乡决定一勺儿把他们都拉下贼船, 用谋略挑动幕府先行攻打新政府(他让萨摩藩浪人四处劫掠富商, 传言新政府将攻打幕府, 并在幕府统治的腹地各处袭扰, 诱使幕府分散兵力)。 幕府果然中计, 于1868年(戊辰年)首先发动进攻, 双方以保幕和倒幕为目的的大规模内战“戊辰战争”爆发。 萨长军队联手于京都附近的伏见, 鸟羽大破幕府军(萨长军力只有幕府军力的1/3, 但在训练, 士气, 装备方面都占优)。 促使西部各诸侯, 富商都纷纷加入讨幕阵营, 英国人也愿意更多地为讨幕军提供军火了。 本来嘛, 谁不愿意见风使舵, 把宝压在获胜机率大的一边呢。

随即西乡就任讨幕军“大总督府参谋”,实际是总参谋长的位置, 指挥倜傥, 横扫幕府军队, 取得军事上的巨大胜利。吓得幕府将军都不敢在老巢里待。 讨幕军三路并进,直取江户。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西乡与留守的幕府大臣, 幕府的“陆军总裁”胜海舟举行会谈, 实现江户“无血开城”, 幕府将军取消特权和部份领地, 成为普通诸侯, 基本上就等于当了一流亡地主。 讨幕军接着又于上野大败幕府势力残余彰义队, 扫荡日本东北部支持幕府的一些死硬诸侯的军队后凯旋回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胜海舟

西乡战绩显赫,受封两千石,授正三位。西乡在取得事业上的辉煌成功后, 旋即辞去中央官职,带一部分亲信回鹿儿岛,推进藩政改革。此时的西乡, 不仅名动日本, 也闻名诸国, 倘称其为“日本的华盛顿”, 却也算不得过份那。

后来朝中大臣央大久保利通同行到鹿儿岛,死岂白列地请西乡出山, 西乡才勉强答应再次出任中央政府官职。他与大久保等维新人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 发布“废藩置县”令, 取消了土地买卖禁令,制定新的军制(从平民中挑选招募政府军, 而由旧武士组成近卫军)。 西乡身兼陆军大将, 近卫都督,参议三职, 对明治的军政改革都有突出贡献, 同大久保、木户一起被誉为“维新三杰”。 这个时候的西乡, 作为维新英雄, 政府高官, 更是荣贵咸集一身, 远近驰名, 拿句相声里的话来说, 真称得上是“高山上点灯名头儿大, 大海里插花儿根基深, 隔着门缝儿吹喇叭--名声在外”啊, 是日本各地武士的楷模, 大姑娘小媳妇眼中的偶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威武西乡

然而, 或许偶像就该有偶像的悲剧吧。 倒幕成功以前的西乡, 更象一个成功的权谋家, 奉行兵不厌诈信念的统帅, 而战争结束后的西乡, 总认为新的日本已经建立起来, 一切对内的政治军事事务, 当秉公心而行, 不应再使诡谋, 把两句以前在友人屏风上看到的宋代陈龙川的话“推倒一世之智勇, 开拓万古之心胸”作为座右铭。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为人当学司马温公(司马光), 无一事不可与他人道, 努力要求自己向完全大公无私的方向发展, 可世间之事, 总有其两面性, 是与非, 公与私的界限, 通常不是那样清晰的。

(待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支持.

日本的强盛关键在于西乡,坂本等的思想居然一直在贯彻执行着.也许这是中国与日本在近代的区别.

家园 好!真带劲!
家园 【原创】也聊聊“最后的武士”与西乡隆盛(四)花落奈何

维新, 是一次资源与权力再分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部分旧权拥有者必然会失去原本拥有的资源和权力; 维新, 用句时髦的话讲, 也是一个管理扁平化的过程, 一部分中间阶层, 必然会被淘汰。 这就是一个从最上和最下两个阶层向中间阶层挤压的过程, 而这中间最终被剥夺出的权力和省出的资源, 就会重新分配到最高和最低的人群中去, 从而使管理和生产都达到新的平衡。

好比“攘夷”, 实质是剥夺西洋殖民者的资源和特权为本国所用, 然而相对当时的日本, 西洋殖民者是十分强大的, 即便萨摩长州这样的强藩在与他们对敌后也深深意识到无法与他们抗衡, 如果硬要剥夺他们在日本的资源, 很有可能反倒被这些船坚炮利的家伙彻底打倒, 连主权(本国政府分配自国资源的权力)都丢个干净。 因而不如承认他们在日本的存在, 甚至与之结盟, 换取他们的支持, 和必要的军事技术援助, 以获得更高的发展资源(所谓“发展生产力”)的能力和挤压其他阶层的能力(在他们的支持下倒幕); “倒幕”实质是把矛头指向天皇之下, 各诸侯之上的幕府将军这一阶层, 剥夺他的特权, 领地, 剥夺他所拥有的资源和分配资源的权力, 所谓“解放生产力”; “倒幕”成功之后的“废藩置县”则等于把这把刀又砍向了诸侯, 剥夺他们的资源和权力。 然而进一步呢, 进一步的军制改革, 使得普通平民也拥有当兵的权利和义务, 让更多的人有为国尽忠的荣誉感和升迁的机会, 于是, 这把刀又砍向了下级武士。 如果要说到背叛, 倒幕过程中出过力的诸侯和下级武士都是被新政府背叛了的, 而最终得益的, 有最高层的人, 也有更大多数的日本平民。 为了日本能真正实现军事上的近代化, 对下级武士这一阶层, 是必须背叛的。

西乡是赞成新的军制的, 他知道从公而言, 新的制度能够让日本更加强大。 可是从私而言却不好说了。 诸侯在倒幕过程中出过力, 他们的资源和权力被剥夺以后还可以成为新的财阀, 地主, 就算不过奢侈糜烂的生活吧, 至少生计不愁, 而下级武士, 数目庞大, 作为个体而言, 原就拥有不多的资源, 再被剥夺从军特权, 往往就衣食无着了。 西乡在把自己的武士之刀砍向幕府和藩主时根本就不曾犹豫过, 可要砍向一贯支持维护自己的群体--下级武士时, 他就犹豫了。 西乡不能忘记这些与他并肩的战友, 因而在初始阶段, 他进行以下级武士为主体的近卫军的编制, 就是为了给这些并肩的战友一个容身之处, 可近卫军的编制也是有限的。 虽然西乡本人非常豪爽大度, 每当有萨摩武士来找他的时候, 假如他不能解决他们的私人问题, 就任其在门口的钱柜那里取用。 然而这点毕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也很易遭忌, 容易给政治上的对手制造类似“西乡又要收买人心造反啦”的谣言的机会(好象前几年东北一黑社会老大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没多久就被政府镇压了, 树大招风, 这种事儿是随便干的么)。

怎么办呢, 西乡想出的办法就是对外扩张, “题内不足题外补”, 让下级武士们去侵略别的国家, 从新的领地内和其它国家的人民身上取得新的特权和新的资源。 为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本身计, 其时这也确是一条出路。 可是说说容易, 当时世界列强环伺, 好地儿早就被抢占一空。 咱大清也还处于“同治中兴”阶段, 看不出是条龙是条虫, 咋办? 那就只有台湾, 朝鲜两处可打, 此二地远离大清统治中央, 列强还未染指, 也许也不会造成清的强烈反弹。 其实当时日本朝野都有征韩征台之念, 就连后来反对西乡最力的大久保, 山县等人也一概赞成扩张, 无非是“急征”还是“缓征”的区别。 而西乡恰恰是站在多数朝臣的对立面上, 强烈呼吁“急征”的。 他急于在以平民为主的政府军还不具备强大战斗力时, 用世世代代以战斗为专业的军人--下级武士们来进行这些对外侵略, 也使他们迅速在新的殖民地上找回他们在本国丧失的特权和利益。

西乡主张对台湾, 朝鲜要“夺取此等之地,归为我有,以永镇皇国之南门”, 具体呢, 他求自任使节使韩,使用外交手段激怒朝鲜(“无一事不可为外人道”的西乡, 对外还是想用激幕府先行进攻的那一套谋略啊), 假如朝鲜中计, 杀了他,日本就可名正言顺派兵征伐, 此时的西乡, 于日本人观之, 不可谓不勇, 谋国亦不可谓不忠, 然而倘于韩人观之, 则他也要被列入诡诈奸徒的行列了吧, 一个人的历史定位, 原本就是只定义在他所维护和维护他的人群的基础上的啊。

与西乡对立的大久保等人,认为应以内治为主,先建立起近代化的国家体系和后勤制度, 才能展开对外征伐, 贸然用武士征伐, 很有可能因后勤, 补给不足, 又因大清的强烈反弹和西方强权的干涉而失败。 因而极力反对“急征”, 先前倒幕时期的好友, 如今倒成为政治上的死敌。大久保等人采用多种政治手段各处游说。 站在大久保一边的山县有朋(此人极会拉帮结派, 后来于甲午战争中大肆杀戮, 一直作到陆军大将, 授元帅名誉衔, 坚决拥护平民征兵制度, 后来还两次组阁。 因贪污成性而受到过天皇的斥责, 影片中的大村, 绝对有影射他的意思)也运用谋略于台前幕后多方奔走。 因为, 他要维护新的政府军的利益, 同时也维护自己在政军界的利益。 另外还有不少长州武士出身, 已经成为政府高官的人, 也准备充份利用西乡和大久保之间的这一矛盾, 搞倒西乡, 从中渔利, 以抬高长州派的人在政府中的地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山县有朋

而与他们相对的西乡, 此时却似乎真的仅以一个英雄和偶像的形象出现, 他把一切政治工作都只做在明面上, 希望仅以自己的忠心和名望打动公卿大臣和参议们, 希望他们不要背叛曾一起战斗过的下级武士们。 他似乎真的想作那个心目中“无一事不可为外人道”的司马温公了。 然而, 政治斗争是一场特别的战争,需要特别的技术手段, 需要特别的谋略机巧, 仅仅靠“光明正大”四个字是无法在这场关乎公私两种利益和理念的战争中胜出的。 朝议之中, 西乡派终于落败。 他要求出使朝鲜, 要求由武士征伐四方的愿望彻底破灭。

愤怒的西乡随即向天皇提出辞呈。第二日, 天皇便批准西乡辞去参议和近卫军都督之职,保留了陆军大将军衔。 而西乡所代表的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武士们, 也即永远失去了他们所能独享的荣誉。 如果说, 武士们的生命, 如那樱花, 那么, 西乡一定已经清楚地看到, 那比樱花更为令他们珍视的荣誉, 此时已经轻轻地落去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英雄,真是英雄阿,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出一个一样完美的人
家园 好文章。
家园 太夸张了,鬼子历史上有几个值得一说的英雄呢?

开个玩笑。

家园 【原创】也聊聊“最后的武士”与西乡隆盛(五)犬踯鹰矧

一八七三年, 愤而辞官的西乡再次带领亲信回到鹿儿岛, 其中包括他的得力副官桐野利秋。 插句话讲, 在西乡隆盛奔走征战的生涯中, 算得上为他充鹰犬之劳, 爪牙之任的左膀右臂, 一个就是这个桐野利秋, 一个是西乡隆盛的三弟西乡从道。

桐野是完全传统型的武士, 也是剑术高手, 他从小修习“示现流”剑术, 练习时,每日用木刀练习劈斩自家院中大树数千次,以致庭院里大树后来尽行折断, 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当然大树长在他们家, 算是比较不走运啦。 他与西乡隆盛在“禁门之变”时相识即结为好友, 遂许隆盛驱驰, 常常不离左右, 成为西乡的保镖。 在各地颇有名气, 被称为“人斩”, 假如看过动漫作品<<浪客剑心>>的话, 你就会知道, 剧中主人公绯村剑心在幕末就是令人胆寒的“人斩”拔刀斋。 “人斩”, 也就是出名的刺客, “刽子手”的称谓, 虚构的剑心身上, 就有桐野利秋的影子。 后来利秋参与戊辰战争, 冲锋陷阵, 威震四方, 艰苦卓绝, 作为三路并进大军中东海道的先锋, 前驱先入江户。 后又领萨摩军大战彰义队(看过剑心剧场版“维新志士之镇歌”的话, 一定不会对“彰义队”这个名字陌生的, 也会大致知道, 萨摩军与彰义队的交手是非常血腥的。 最后大战前, 前线指挥官将最精锐的萨摩军放在最前沿, 西乡视察后问, “君欲萨摩军全殁不成”, 指挥官答, “然。 但必胜敌”, 西乡慨叹不已, 进战, 果大破彰义队)。 倒幕成功后以战功迅速被提拔, 官至陆军少将, 彼时尚不过三十出头, 又兼翩翩英俊, 令万人心欣羡, 据说街头巷尾的女孩子们听到他的皮靴在路上响过后都要跑出去争看他的背影(当然, 这里也找着一张利秋的照片, 为了不让大家失望, 还是不贴了)。西乡隆盛十分喜欢桐野利秋, 称“假如利秋读过书的话, 我就赶不上他啦”, 个人感觉, 电影中那个精于剑道在雨中打倒内森好几次的家伙, 倒也有些利秋身上的元素。 利秋是隆盛部下中最为忠诚的, 此次听说隆盛辞官, 他也立刻打起铺盖跟在隆盛马前马后, 形影不离。

西乡从道却不然。 隆盛一共有三个亲弟弟, 在倒幕的“戊辰战争”中, 四兄弟同时出马, 英勇奋战, 真正是“打虎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二弟战死于战争后期。 四弟西乡小兵卫在西乡辞职后也跟哥哥回到鹿儿岛, 直到西南战争中都一直追随隆盛。 而三弟西乡从道, 原来也担任哥哥西乡隆盛的保镖, 和桐野利秋一样, 是隆盛的得力干将。 套句单田芳常用的话讲“鸟随鸾凤飞腾远, 人伴贤良品自高”嘛, 品不品的咱不知道, 反正这个从道从某些方面讲也是厉害角色, 颇有军事才干, 他在关键的伏见, 鸟羽一战中身负重伤, 后来还是亲身参与扫荡日本东北的战斗, 立下大功。 在隆盛任军队统帅时, 从道已经是相当于陆军次长的位置。 然而像大多数有才干的左膀右臂们一样(好比李克用手下的李存孝和李存信, 德川家康手下的石川数正和酒井忠次), 从道也对桐野很不以为然,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观点与哥哥有很大分歧, 在此次大多数隆盛亲信都辞官不做的情况下, 他反倒继续留在陆军任职, 而且干得非常起劲儿。 后来威名不亚于其兄, 曾率兵攻打我国台湾, 也曾在甲午战争中多方谋划, 一直作到日本海军大将, 授元帅名誉衔(日本元帅都是名誉称号)。 更要命的是, 在西南战争中, 他是完全站在向他的亲哥哥隆盛发动进攻的政府军一边的。 要用咱的话说, 那肯定得加一句, “用亲人的血染红了顶子”, 或者从反面冒一句“哎呦, 瞅瞅, 瞅瞅, 这小子还真是大义灭亲啊”。 不过日本人好象不怎么管这套, 蛮夷嘛, 非吾族类, 思路跟咱们不一样也很正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乡从道

再把话头说回来, 西乡隆盛回到鹿儿岛, 将自己俸禄用于创办“私学校”,以“尊王悯民”为校训,传授经史, 西学, 武道, 甚至步兵, 炮兵多种学科技术, 实际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武士教育培养体系, 这就是日本的黄埔军校啊, 我是说, 要是当时就有这么一个词儿的话。 其实,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不论他本意如何, 这时的隆盛已经相当于走上与他亲手建立的政府对抗角力的不归路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私学校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日本政府缺了西乡隆盛, 倒也没闲着, 好歹政务粗定了,就算“没了张屠夫”, 也还不必吃带毛猪。 隆盛走啦, 还带走一票子人, 要打起仗来谁带队呢,不要紧, 隆盛的弟弟从道没走不是嘛, 派他去啊。 此间, 日本政府将西乡隆盛之弟西乡从道晋升为陆军中将, 让他率平民组成的政府军做好侵略台湾准备, 这是一个转移国内矛盾, 也一试平民军战斗力的机会。 他们还同时想藉此叩击清的大门, 看看列强和清廷的反应。 然而一开始外交方面就出现问题, 列强多对于日本的行动持反对态度, 日本政府连忙通知西乡从道: 暂缓行动。

谁料这个西乡从道, 居然“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抗命以3000余人, 驾着十余艘破舰, 直犯台湾, 报称“敌毫无出兵拒我之色”, 得意不已, 对土著民大肆杀掠, 而后由“急进征韩”派的死对头大久保, 亲至北京, 取约收银而还, 为日本取得了一次空前的对外胜利。 过程就不详述了, 可笑而又可悲的是, 当时无论陆军还是海军实力, 大清绝对胜日本数倍以上, 而从道的侵略军根本就没做好长期作战准备, 3000余人, 死590多, 其中竟有560多个都是病死的, 清即不战, 日军也难立足, 同治一朝, 号称中兴,却无能一至如此啊。 谈谈结果吧, 清廷允诺赔银五十万两, 只是大久保开出价码的十分之一, 然而这已经大大出乎日本人的期望了。 理屈师老, 却得银而还, 就是白痴也早咧着大嘴笑了。 日本政府立刻召西乡从道带领的疲惫不堪的侵台军队奏凯而还。

很显然, 日本人摸清了大清这头“黔驴”的底细, 二十年后, 又有西乡从道参与的甲午之战后, 五十万两白银的价码变作了二亿三千万两! 从这里不得不说到题外了, 一个民族的战斗意志, 何其重要啊。 我不知道这世间究竟有多少种对朝鲜战争的看法, 而就我个人而言, 我绝对相信, 没有这次对敌十九国而未败的大战, 在别国人的眼里, 中国人的脊梁永远都还是弯着的。 我也不知世间究竟可有真理, 而凌驾于真理之上的强权, 我们应该已经看得太多太多了。

而假如隆盛不曾辞职, 这次战争必然是由他带领武士出马, 只是隆盛不在才把这次侵略屠杀的机会让给了他的弟弟。如果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内森同志真的帮助过西乡的话, 那他也用不着为被他间接屠杀印第安人做恶梦了, 因为不论是这些武士们, 还是后来打败了武士们的日本政府军, 他们对他国人民的同情心, 绝不会比占领美洲的殖民者们多一丝一毫。

再把话题讲回从道的哥哥隆盛身上吧, 日本政府对于这个隐退的西乡的戒心也从不曾少过。 西乡隆盛虽然在乡间过着悠闲的教育和隐居生活, 但朝野对他不放心的都大有人在。 下级武士把他当作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日本人民的大救星”, 政治上的反对他的人, 也把谣言作为压制他再起的工具。 “西乡即将带大军进京”的谣言多次起落, “京中为之数惊”。

那么,这个蜇居鹿儿岛, 终日走犬架鹰, 只乐渔猎,却已令全日本震恐的西乡, 真的要反吗?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评论】俺一直觉得能否尊重失败的英雄

是评价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标志。

俺95年第一次去日本短期访问,在东京的上野看到一个大胖子牵着一头大狼狗,近前一看是西乡。俺那时还知道他是反对明治政府的,虽然有过功,但按咱们的规矩,得算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怎么会立塑像于此京师显地呢?

俺小时候也看过美国南北战争的片子,片中的南北两军都是英雄,俺也纳闷,怎么南军明明是代表反动的奴隶主阶级的嘛,怎么会是这样动人的英雄?李将军现在仍深受敬仰,在俺天朝,怀疑不被夷了九族也算异数了。

俺们天朝上国的规矩是反动派都是小丑,或穷凶极恶之徒,比如胡汉三,哪有这样堂堂正正的汉子们。内战中死去的敌人是没有资格被纪念的,虽然他们也许在几年前还在台儿庄、常德拼命呢。

俺们的天朝讲究的是成王败寇,胜利的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败的就是反潮流,失民心者失天下,这种幼儿园式的思维至今仍大行其道,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成功了(升官了,发财了)就是英雄,不管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失败的都是狗熊,不要说塑像于京师显地,不多踩几只脚就不错了。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成为俺们骨子里的东西,一代一代教育下去,培养出一代代一群白眼狼式凶恶的东西,真是可怕。

回到一介兄的贴子,明治对西乡的私人感情不错的,西乡当年是教他骑马习武的(西乡的武功不怎么样啊?怎么教?),西乡死后,明治挺难过的。

家园 好文,请继续~!
家园 赞同查理兄的这个观点

当然评价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标志很多, 每个人看法不一样。

可是我觉得如果一个民族能够尊重失败的英雄, 就说明这个民族有充份的自信。

内战中失败的将领们, 他们有很多也在人格上值得尊重, 在才华上也很出色, 所不同的只是他们所维护的理念和所维护的群体不同。 对于他们本身, 是应该给予足够尊重的。 他们一样是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一个民族, 这样的自信是必需的。 很反感把最终成就的事业与品德操守等东西联系到一起。

当然中国历史上有些失败的将帅也还是受到一定程度尊重的, 好比项羽, 好比说唐里的杨林, 封神里的闻太师等等。说到内战, <<血红雪白>>(这书到底怎么评价见仁见智了)里有句话给人印象比较深, 说在国共两军反复争夺几经易手的阵地上有一个蓄水池, 现在还能看到池子上国民党守军写的用来振作士气的标语:“守蓄水池的都是英雄汉!”其实不论哪边, 那些奋死在最前线的官兵们, 虽为不同理念搏杀, 但都是可以称为“英雄汉”的。

还有一种失败的英雄, 是被敌人俘虏的我军将士。 好比朝鲜战争的战俘们, 他们长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是很令人痛心的。 一个民族理应有自信有勇气承认并尊重这些失败的英雄, 尊重这些热血赤子。

当然, 民族的自信和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近年的一些评价在往客观的方向发展。 讲到日本的话, 明治政府对于西乡的平反, 也还是用了十多年的, 西南战争刚结束时, 他是被冠以逆贼之名的。

有关西乡习武的问题, 我记得看过说他小时习武受伤, 因而右手手臂弯曲不便。 另外他体型肥胖, 在倒幕成功后很有一段时间非常体虚, 找了西洋医生帮他每天用泻药减肥。 当然因此造成他没有成为武功高手是真的, 但毕竟从小还是马术剑术都练过。 带兵驰骋, 狩猎捕鱼都干得挺来劲, 另外字也写得不错, 说明右臂的伤不会说严重到特别影响这些活动。 因此教教小天皇骑马拔刀估计还是不成问题。 他跟明治的关系, 也确实如兄所说, 非常的好, 明治很喜欢拿他开玩笑, 然后看着他肥胖的身躯在低下俯伏的样子。 更何况, 确确实实没有西乡的话, 明治这个日本的“千古一帝”能不能当上还很成问题。 另外, 当然啦, 这个“教”, 可能也是在别的方面意义比较大一些。 我猜跟韦小宝陪康熙练拳一样, 这类事儿也就是个表面文章罢。 幕末牛人里, 高层的类似木户孝允(桂小五郎)是正经师从名流学剑的, 高杉晋作也亲自培训奇兵队的将领们, 阪本龙马更牛, 开始学剑后来改了学手枪了, 有点“神鞭”的味道。 他们几人应该算是其中单打独斗的高手。 当然下级一些的人厉害的就多了, 桐野, 土方, 近藤这些海了去了。

小弟手头实在是没资料, 只是凭记忆里以前看过的东西瞎写瞎评, 重要年代, 照片和诗句是google了一下的, 错误之处肯定难免, 查理兄历史根底扎实, 还请多多指正, 多多讨论。

家园 俺不行,这方面最多敲敲边鼓,为兄助威

日本历史俺有兴趣,可知道实在是不多啊。希望一介兄多多写。俺等着看。

家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