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史的三个境界 -- 同人于野

共:💬169 🌺820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能赞同.读史的目的就是要知道,一问三不知应当只是读史的

态度,即尽量不带偏见的去读.

家园 真是高人啊!
家园 不知善恶,不知对错,不知真假,此等人只能称之为史奴。

没有主观判断,没有生产性,读历史来干什么?

家园 不同意你的看法

照你这种极端的说法,那所有搞纯学术的泰半都是学术奴了,即使从历史来看,举个简单的例子,研究史前人类起源这个课题跟现在社会发展有多大关系就大可怀疑,更别说古为今用了,然而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却无人能否认。依我来看,同人兄的这个一问三不知实际上可以跟苏格拉底的那种知道自己无知一样,是在了解广阔的基础上的一种更加谦逊的无知。最危险的倒是学术发现刻意的为现实服务,典型的例子就是纳粹的人种论和某著名科学家的亩产三万斤的可能性论证,这种挂钩的结果只会产生学霸,对学术发展本身并无好处。

家园 这个要看是站在什么角色上

如果是社科研究院,自然更多的要理论联系实际。然而在论坛上以及朋友之间,如果过于如此,只会容易引起无谓争吵,对个人进学没有一点帮助,真理更不会越辩越明,反而容易导致人身攻击。

家园 “史奴”总比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人要强一些

后者更容易一条道走到黑,犯下可怕的罪行。要想当主人,还是要先从当奴隶开始。

家园 同意,一味追求客观反是社科的误区

历史本是人写的,人是有立场的,不知道历史学家的客观性如何得来?再说历史本来就无绝对客观,不然我们都生活在真空中不成?罗素的“哲学”误人不浅,自以为对自然科学的一知半解就能颠覆社科的基本理念。

家园 颜子网友先别急啊

您可能误会同人于野了。

别的不敢说,要论对中国,对现政权和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同人于野网友是绝对的“深”。

至少,肯定比50年代那些南洋归国进步华侨中间的某些受了政治运动的苦78年后又有机会出了国变成反华先锋的人(比如陈水扁身边的林保华)“深”。

放心,真涉及到了中华文化和现政权,同人于野网友是决不会“三不知”的。

家园 就是辩证法嘛!
家园 花谢分享好文!
家园 颜子兄还是说的很对,然则

对待历史的态度无非就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看史(你谓之非史奴者),或以历史的价值观去读懂(同人兄谓之三无境界者),或者换种说法就是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冲突,这已经涉及到做人的态度了,当然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了。

家园 赞同

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是一种本能——好奇心。

先有了发现,才有了了解,有了了解,才有了应用。所以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能用到的知识只是我们学到的知识里的一小部分,而且常常发生所学与需要不重合的情况。本身都不知道需要学哪些去用,为了用而学就不可操作了。

当然,实用科学还是要注意实际运用的能力的。

家园 送花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这是啥意思?是我得宝了,还是于野楼主得宝了?

非常赞同于野楼主的观点。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有给历史人物头上贴标签的习惯,非忠即奸,非好即坏。比如,你胆敢质疑诸葛亮头上的光环,在许多人眼里你就是十恶不赦。现在,这种现象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当中尤为严重。而在中年人当中就相对好多了。

于野楼主“脑子不太清醒”还写的这么好,如果清醒了……

家园 警句很多啊,比如一问三不知,比如八股堪比GRE,精辟!
家园 楼主说的没错,但我还是斗胆说一下读史的第四重境界吧

文章写的没错,但冒昧读来读去还是觉得楼主的境界低。简单写了几句,大家随便看看吧,至少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wukw: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