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大家来研究港股权证吧 -- 猪头大将

共:💬33 🌺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香港-备兑权证(看的头涨,不是很明白,供老大们参考

 备兑权证(Covered warrants) 就是一种典型衍生权证。它一般由第三方(如:投资银行等)发行,有效期通常为半年,其标的资产可以是个股股票,还可以是股价指数、一篮子股票等,行权时,可以以实物或现金的方式进行结算。在中国香港,备兑权证的交易占权证的主导地位,交易额占权证市场99%左右。目前国内因股改而发行的权证而言,此类权证既不属于公司权证也不属于备兑权证,应该是介于这两者之间。譬如:宝钢认购证,它应该不属于公司权证,因为发行该权证的不是上市公司而是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东,且到期行权时,由上市公司股东拿出股票进行给付,其总股本并没增加。同时,它也不应该属于备兑权证,发行商不是投资银行与证券公司,期间上市交易并没有发行商提供流通量,且上市后的流通份额是不变的。

  从方向划分,备兑权证可分为认购权证(Call Warrants)和认沽权证(Put Warrants)。认购权证赋予持有人在特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行权价购买标的资产权利;而认沽权证赋予持有人在特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行权价沽出标的资产权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权证赋予持有人的是一种权利,并非义务,所以权证到期时,持有人也可以选择不行权,即放弃购入(或沽出)标的资产。

  权证主要包括4个条款:行权价、行权比例、到期日及结算方式。行权价指发行人在发行权证时所约定的,权证持有人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资产价格。行权比例指一份权证可以购买或出售标的资产数量。结算方式分为实物结算方式和现金结算方式。前者指行权时,发行人有义务按照行权价格向权证持有人购买或出售证券。现金结算指在权证行权时发行人按照约定向权证持有人支付行权价和标的证券价格之间的差额。这四个条款,特别是前三个条款综合决定权证的价值。按照行权日是否为确定日可将其分为欧式、美式等,相应的价值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在证券公司网站或者各种数据库软件里往往都有权证价值计算器,但它们但是针对欧式权证的,不能计算美式权证,投资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发行备兑认股权证并非为了集资,而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有效风险管理工具,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提供一种套利工具。根据备兑权证的期权性质以及套利操作的原理,用以套利的策略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简单单向套利、瞬时套利及Delta中性套利等。

  首先看单向套利。单向套利是权证最为基本和简单的套利方法(该方法不属于严格的套利)。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权证可以实现对标的股票的卖空买空来套利,即持有预计股价会上涨的认股权证,或持有预计股价大跌的股票的认沽权证,到期行权,或者转手卖出获利;也可以卖出相反的权证。这种策略虽然简单,但是要求投资者对股票的未来走势有一个正确的预计,否则的话就会出现损失。其风险控制能力较弱,一般作为的投机行为来使用。它不仅需要对市场要较强的判断能力,也要求有稳定的资金,耗时也较长。其损失和收益都可能很大,属于高风险投资策略。这也是我国股民大多采用的投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否则会遭受无辜的损失。比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正股价格走高,看跌权证也出现上涨趋势,甚至临近到期日,有人竟投巨资于实际上已经成为废纸的看跌权证的现象就是投资者缺乏权证基本知识的体现。

  第二种:瞬时套利。瞬时套利就是利用权证市场价格隐含的股票价格和股票市场价格出现分离,从而产生无风险套利机会来套利。这种套利策略从原理上说也很简单,因为权证和标的股票的内在联系就在于二者价格的均衡,即有效市场条件下,是不存在套利机会的。特别是美式权证,二者的联系更为紧密。但是实际市场并非有效的,二者价格的均衡常常被打破,一旦这种非均衡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比如可以抵消掉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则套利就是可行的,如果操作准确高效,利用这种套利操作可以取得无风险的收益。这种套利方法相对有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对二者之间的价格关系进行简单计算,同时也由于我国投资者对权证投资不熟悉,一般采用这种方法的不多。比如宝钢权证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总价值几个亿的这种投资机会,被投资者砸平的速度很慢。举例来说:比如7月26日华侨城(031001)的认购权证价格是37元,行权价格为6.96元,股价为47.85元,显然如果不计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此时买进权证并行权,27日卖出,如果股价没有大的波动的话,即可获益,假设可以以现价出售股票,则收益率为:47.85/(37+6.96)-1=8.13%当然,即如各种交易成本及冲击成本,还有第二天的股价可能下跌,实际收益可能会小一点。但是如果事先持有华侨城股票,可以当天卖出,间接实现T+0交易,就可以锁定股价,实现稳定收益。此时只要各种成本之和不超过47.85-(37+6.96)=3.89元,套利就可以进行。

  这种套利机会随时都可能出现,但在一个时间段却出现的几率较大,这就是在行权日临近时。因为行权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很多权证操作者都是满仓操作,没有足够的资金行权,所以只能抛出一部分权证,这样就出现大量抛盘,结果权证价格被低估,认为造成套利机会,这种机会叫做行权日套利。这时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大量买入,到期日行权,次日卖出股票,必然获得无风险的收益。

  对价内的认沽权证也是一样,一旦出现套利机会,可以立即同时购入对应的标的股票和权证,然后次日行权,即可获利。区别仅是要同时买入权证和标的股票而已。

  第三种:Delta套利。这是一种较高级和专业的套利方法,其中涉及到一些较专业的理论计算过程。从原理上讲,应源于期权定价公式,即B-S公式。根据该公式,把认沽权证价格进行二阶泰勒展开,则有:

  (1)

  即:(2)

  其中<0。由式(2)可以看出,只要对应于每股股票持有相应的份认沽权证,就可以基本实现:

  

  由于,显然是正数,即R显然是正的,也就是实现无风险收益。而且这种收益和股票价格波动的方向无关,只和波动的幅度有关,也就是只要股票价格的变化足够大,不管是下跌还是上涨都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这种套利方法相对专业,需要及时获得相关的数据资料,并做出股价波动率的估计,然后进行操作。收益的风险很小,但同时收益率一般也较小,需要使用较大的资金进行操作,获利耗费时间可能也会较长,普通投资者使用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适合机构投资者或资金量大的个人投资者使用。

  以G华菱为例,该股票的认沽权证华菱JTP1在2006年7月10日到7月11日,隐含波动率几乎没有变化(从31.13%到31.47%),时间也十分接近。7月10日权证δ值为-0.568,γ值为0.248。按照Delta中性的构造原则,在持有一份股票的同时应当持有1.76份认沽权证,来对冲股价变化的风险。7月11日G华菱股价上升0.16元到4.13元/股,而权证下跌0.081元至0.957元/份,组合的整体损益为: 0.16 - 0.081×1.76 = 0.01744元这部分收益主要来自于γ的贡献。而假如11日正股价格下跌0.16元,在隐含波动率不变的条件下,权证价格将上涨 (-0.568)×(-0.16)+ 0.248×(-0.16)2 = 0.097 元此时组合整体损益为 -0.16 + 0.097×1.76 = 0.01112元可见无论股价涨跌,组合的市值都将上升。

  从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适时对股票和认股权证建仓,并不断地调整,确保Delta中性,就可以实现这种套利。但从以上计算也可以看出,股价上涨的收益率为:0.01744/(3.97+1.038×1.76)=0.3%,股价下降时收益更低,当然本例中是在两个交易日内实现的,所以,如果稳定的话,年收益也是非常高的。一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套期保值,而不是进行套利。当然,如果资金量大,操作频繁,用它也可以赚取稳定的低风险收益。

  以上就是常用的几种备兑权证套利的方法,尽管在叫法上可能出现其它一些说法,比如时间价值调整套利、行权日权证套利、行权日正股套利、派发套利等,但其原理不外乎以上三种,所以,只要对以上三种方法的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在实践中仔细的研究价格关系,一定能够发现潜在的套利机会,果断地操作,必然能获得稳定的低风险收益。

关键词(Tags): #香港#备兑权证
家园 关于权证有几个幼稚的问题讨论下

1.权证作为一个金融衍生品,其本质到底是种什么东西?

我觉得投资一个产品没有搞清楚它的基本实质是很危险的,当不为知的风险暴露的时候,损失就会大到难以想象.短线炒作倒也罢了,长线投资就会有相当的风险性.当然,获利必然伴随风险,但从一开始就了解所有的风险所在,关键时刻才能采取措施回避.权证在国内也炒的很热门,但我一直没能很好的理解它的实质.模糊的说个幼稚的想法,请各位提点.

如果说股票勉强算是投资的话(它至少代表资产的一部分所有权),那么权证更象是赌马或者赌球一类的赌博.它是有庄家的(备兑权证发行人),它还开出盘口(行权价,行权比例),稍有不同是兑现时间比较长,闲家之间还能炒炒.

2.权证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既然和正股相比,是低投入高回报,那么必然也伴随着高风险.投资的最大风险也就是血本无归,那么权证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这种风险呢?第一,当然是行不了权.这个有大家的司令和政委的分析加措施,就不说了.其他呢?对比赌马和赌球,我感觉还有.首先,如果做为闲家群体都赚到了杠杆放大过的钱,这个钱从哪来?只能是庄家了.那么好,你是庄家你怎么做?赌球集团当然是想办法做假球啦,权证庄家我看就只能去正股做庄或者在自己权证做庄,这个结果会让你想象中的超额回报拿不到,至少是在行权那段时间.还是搞不定呢?呵呵,破产嘛.18年后又一条好汉.同为金融衍生品的明星--美国的次按,我看就是这么回事.前几年业绩矫人的名牌基金,说倒就倒,不就是庄家做不下去了,投资人的钱一夜间化为乌有.

所以,我认为如果选择长线权证,除了看正股的基本面,还要看发行机构的基本面,有没实力啦,发行经验拉,总之一句话,打定主意赚闲家的钱,如果发现庄家可能会大亏,最好就走人.这样看来,买长线的权证好象也太累了.因此,如果我买权证的话,我就一定用短线的手法去做,基本面就不用怎么看了(可以说,拿到香港的全是咱们的精品).利用正股咱们主场的优势,确定正股的升势(特别是盘整后破位上行)马上在港股里买入相应的权证,(有把握就买杠杆大的那个),这头正股一步入调整,马上卖出.这样可能风险相小,收益可靠.既然是投机的产品,我感觉就应该用投机的手法去做.用价值投资的理念还不如炒正股.

3.另外说下认沽权证的看法.我感觉大杠杆的认沽权证还是有很大价直的.现在的大盘要不就不跌,跌就是大跌.一方面担心踏空,一方面要防止系统性风险,操作时候,选好正股对应的大杠杆认沽权证,当正股调整又怕出货踏空的时候,马上买入少量大杠杆认沽权证,局势明廊了再选则卖掉正股或者认沽权证.

最后,其实我对金融完全是门外汗,以上仅仅是就生活常识类推的结果,可能比较幼稚,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Tags): #权证
家园 【文摘】备兑权证发行人的风险解析

  由于金融工程理论发展迅猛,对于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分类已经比较规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衍生品的风险类型归为五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第一,备兑权证发行人面临的风险分类

  备兑权证发行人面临的风险指备兑权证发行人在备兑权证设计、发行和运作的过程中遭遇到的风险。备兑权证发行人风险管理是与发行备兑权证的损益密切相关的概念。备兑权证发行人风险源自于发行人从备兑权证发行中损益的波动性,备兑权证发行人的风险管理目标是将备兑权证发行活动引起的损失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反过来,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又会影响到发行备兑权证的损益。

  市场风险。备兑权证发行人在获得权证发行费之后,承担了行权期按照执行价格给付标的资产的义务。权证投资人是否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及发行人履行义务需要支付的成本(或者机会成本)都依赖于标的资产价格的变动。

  流动性风险。备兑权证发行人往往需要对已发行的备兑权证进行担保金调整以及对冲管理,是否能够及时、低成本地在市场中获得足够的标的资产完成保证金调整和对冲管理的目标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发行人因此面临着标的资产的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内控系统不健全和后台支持不完善带来的操作风险几乎渗透于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过程中,此处不作赘述。

  法律风险。备兑权证发行人设计的权证不能得到管理者的认可,或者市场制度、规则的转变带来的损失可能。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以上所述的备兑权证发行人面临的风险又有所不同:流动性风险在备兑权证发行人可控范围之外;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属于持续性风险;法律风险则属于离散性风险,并且也一定程度上处于发行人可控范围之外。由此,备兑权证发行人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备兑权证带来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二,备兑权证发行人带给市场的风险。

  备兑权证发行人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在承担风险为市场提供交易/投资产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客观条件可能造成备兑权证发行人违约。经营危机和流动性问题是两种最典型的代表。备兑权证发行人作为市场主体,承担着经营风险,经营危机可能造成发行人丧失履行给付标的资产义务的能力。标的资产缺乏流动性也会影响发行人履行给付义务。

  市场风险。市场往往是信息不对称的,备兑权证发行人具有的信息、资金优势使其有干扰标的资产或者备兑权证价格走势的冲动,以降低损失、提高盈利。发行人存在的这种道德风险可能引发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备兑权证发行人市场风险的管理

  风险识别。根据泰勒展开式,备兑权证价格变动可以用风险因子的全微分方程给予很好的解释。

  风险管理。对于备兑权证发行人来说,套期保值理论是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依据。最主要的手段包括:对冲管理和以到期资产匹配为目标的套期保值组合管理。

  第一,Delta对冲。

  第二,Delta-Gamma对冲。

  第三,Delta-Gamma-Vega对冲。

  在此,我们对主要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比较:

  完全担保方法。优点:完全回避了发行人的信用风险,备兑权证的到期兑付保障高。缺点:占用资金高、发行人承担标的资产的下跌风险大。

  完全对冲方法。优点:即时风险低。随时根据Delta调整标的资产仓位,风险被完全对冲。缺点:成本高,收益低。频繁的对冲调整造成交易成本的上升,一方面是对标的股票高买低卖的操作,造成交易损失;另一方面是交易费用上升。

  避险带方法。优点:既考虑到风险控制的要求,又考虑到成本控制。发行人可以根据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的两方面考虑,确定自身的风险厌恶系数,进而确定避险带的宽度。

  利用期货进行套保。采用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与完全担保进行对冲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保证备兑权证发行人到期有足够的标的资产履行给付义务。优点:利用期货的保证金规则,与对冲方式相比可以降低资金占用。缺点:虽然消除了备兑权证的风险,但是承担了标的资产跌值的风险。

  利用其他选择权品种进行套保。运用权证组合管理风险不需要每天根据市场状况调整仓位,并可以同时控制备兑权证的上端风险和下端风险,将收益和损失控制在确定的范围之内。

  权证组合在管理风险的同时要实现盈利,同样需要发行人对标的资产价格走势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在判断标的资产价格将高于自身行权价时买入行权价格较低的权证,在判断标的资产价格将低于自身行权价时买入行权价格较高的权证。

  对备兑权证发行人的风险控制方法很多,备兑权证发行人在方法选择上需要考虑几方面因素:一是自身对标的资产走势的判断能力;二是成本收益状况的测算;三是资金占用对发行人流动性的影响及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四是采用风险管理举措后风险的再评估。

  备兑权证发行人操作风险的管理

  人们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操作风险的界定尚不清晰。操作风险成为已经被清晰界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之外的风险总和。

  借鉴全球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巴塞尔委员会定义操作风险的思想,我们对发行备兑权证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

  第一,风险识别。

  第一阶段是备兑权证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这个阶段的操作风险主要归结为关键员工的能力。能否选择或者拥有具备设计开发能力的人员是最大的操作风险,设计开发能力不足将扩大备兑权证发行人的发行成本和产品运营的损失。

  第二阶段是备兑权证产品的销售及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平台风险、模型风险和人员失误、欺诈。

  平台风险。现代金融交易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平台化。系统平台一方面取代了大量的人力工作,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人工操作错失,另一方面系统平台自身的稳定性、可靠性,系统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对备兑权证第二、三阶段的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成为重要风险。

  模型风险。模型风险包括交易员在管理备兑权证的市场风险时采用了不恰当的定价模型和风险控制模型,导致风险增大或者成本上升。

  人员失误、欺诈。尽管拥有了信息系统作为业务平台,但是一方面一部分工作仍然游离于系统平台之外,另一方面系统平台受到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仍存在发生人员失误和欺诈的风险。

  第三阶段是备兑权证的执行和到期阶段,这一阶段的操作风险主要是平台风险和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指备兑权证持有人行权时,发行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或者标的资产)履行给付义务。

  第二,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具有多源性、复杂性等特征,在评估和测量上具有很大的难度,尽管操作风险的管理也呈现出数量化、系统化的特征,但是非数量化的传统管理手段仍然是抵御操作风险的最主要措施。

  备兑权证业务所产生的操作风险的管理是建立在公司全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之下。金融机构应当在有效的风险控制治理结构下,有计划地对公司操作风险进行“自我评估-检查-外部审计”,建立风险评级机制和风险应急机制,并形成有效的风险监控和报告制度。

  就前面所分析的备兑权证发行业务所涉及的操作风险而言,应当进行以下管理:

  员工能力风险的管理,雇佣具有丰富的权证设计经验或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士;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高效地实现人才选聘职能。

  平台风险的管理,平台设计环节提高系统的性能,平台具有管理操作风险的功能:职能分离、防火墙、双重认证、日志记录、核对纠错等。

  模型风险的管理,Delta避险、VaR模型的测试选择,使用中不断的回测、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对模型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对备兑权证发行人的市场监管

  香港、新加坡都是备兑权证繁荣发展的亚洲市场代表,但是对于备兑权证采用了不同的市场监管模式。

  香港权证市场监管被称为“事前监管型”监管模式,其特点是对权证市场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对发行人资格的事先审查方面,对权证发行人后续应采取的风险控管措施等则规定得很少,对权证上市后的持续监管也较为简单。

  新加坡权证市场监管被称为“持续监控型”监管模式,其最大的特色是在权证的发行门槛上对发行人资格的审查较松,但对于权证上市后的持续监管以及发行人的风险管控措施监管较严。新交所利用道德规范等非正式规则对权证的交易进行规范。这种权证监管模式适用于投资者素质较高的成熟的证券市场。

  尽管各个权证市场的监管重心各有偏重,监管理念有所不同,但是在对备兑权证发行人进行监管中有几方面的共同之处:

  第一,对备兑权证发行人的资质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净资本实力、高信用等级或者强有力的担保人。

  第二,对权证发行人及关联人在权证存续期内买卖标的证券和权证有一定的限制,一旦发现操纵市场、虚假交易、欺诈等现象将给予严厉的惩处。

  第三,对权证发行人都有信息披露的要求。

  第四,为防止标的证券价格被轻易操纵,各国(地区)证券法规普遍制定了可作为备兑权证标的证券的标准,并限制发行人发行以同一只股票为标的的备兑认股权证的数量。

  事实上,这些仍然不是管理者监管备兑权证发行人的全部内容。备兑权证发行人的信用风险来自于发行人机构的整体运营。对备兑权证发行人的信用风险的监管,应当是以对发行机构的全面跟踪和监管为基础的,需要全面的财务管理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监管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备兑权证的单独监管和对备兑权证发行人的整体监管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有效的市场监管作用。

  对监管模式的选择和借鉴对备兑权证市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监管设置过多的限制会造成发行人运作上缩手缩脚、备兑权证管理成本的提高以及金融机构发行兴趣的下降,不利于备兑权证市场的发育;另一方面,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又可能造成市场风险的加大,伤害市场参与者的感情,不利于市场的培育。市场监管模式的建立需要在本市场发育的具体状况的基础上,选择合乎本市场风险承受能力的监管模式、尺度和手段。

  现有的市场背景需要更加适合于新兴市场的监管方式,经历由监管来培育和引导市场到市场自主发展的过程。在备兑权证市场发展之初,我们建议对备兑权证发行人的市场监管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创新类券商资格和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定适宜的发行人资格门槛,保证和提高发行人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二,持续性的发行人信息披露和信息报告要求,保证发行人持续性符合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指标体系的要求、创新类券商资格要求。在备兑权证存续期间出现发行人的资产状况降低至门槛以下的情况时,要求发行人增加履约担保。

  第三,备兑权证发行人必须对备兑权证建立一套事前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每月对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性的报告。在备兑权证市场发展的初期,应当允许备兑权证发行人在运作中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风险管理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必须在调整当月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报告中予以反映。

  第四,以VaR方法为基础,建立并逐渐完善发行人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市场监管者针对各发行人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确定各发行人的VaR上限,并要求各发行人市场风险的VaR控制在该限额之内,出现突破该限额的情况,进行计点,一旦点数累计达到一定数量,要求发行人增加履约担保。计点结果同时纳入发行人信用评级的体系之内。

  第五,履约担保制度的过渡性安排。建立一个从100%担保到无担保的过渡性安排,在备兑权证市场建立之初可以要求所有发行人安排不低于20%的履约担保;随着发行人经验的积累和发行人信用风险记录的不断完善,可以逐渐建立总水平低于20%的差异性履约担保机制;最终,市场监管者取消对发行人的履约担保的一般性要求,履约担保成为发行人在备兑权证存续期内违约风险显著上升时对投资者的保护性条款。

  第六,禁止发行人及关联方对标的资产价格的操纵。监控发行人及关联方对标的资产持仓情况的变动(备兑权证临近到期作为重点监控时期),若出现不以避险为目的的频繁操作并干预其价格走势,则对发行人及关联方给予警告和提醒,若情节严重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惩处。

  第七,限制发行人在同一标的资产上发行的权证的总和,可借鉴台湾市场“每一标的证券可发行认股权证的数量不得超过该证券发行总额的20%”的条款,避免备兑权证市场对标的资产价格的走势产生过大的冲击。

关键词(Tags): #权证发行人
家园 杠杆大,涨起来收益大,跌起来风险也大。

杠杆大,涨起来收益大,跌起来风险也大。

家园 老拙和陈经可能是这一阵赚的比较顺手,感觉风险意识越来越小了

我支持你,长线拿权证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次按的事情还没有明朗,香港股市受美国股市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没有A股那么绝缘。

没有只涨不跌,只牛不熊的股市,权证可是有存续期的,过期了就是废纸一张,一文不值。都知道熊市里大把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如果股票的价值被低估,我有钱还可以补仓,没钱我就放着好了,因为同样也没有只跌不涨,只熊不牛的股市,只要价值确实被低估,总有出头的一天。

但权证可不一样,手里攒着一大把认购权证,如果美国次按危机扩大,或者大陆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香港股市暂时不行了,那怎么办?股票我还敢补仓或者持股等待,而权证呢? 手里的认购权证的价格一天天往下走,权证到期时间一天一天的临近,你敢补仓吗,你敢赌它能突然再升回去吗? 除了割肉我是想不出有什么其它办法,谈什么长期投资?

家园 好的投资不能只考虑收益,而不考虑风险
家园 衍生工具 风险 赌博

我觉得包括权证在内的任何金融衍生工具都是风险管理的工具,他们并不创造价值,或者说都是赌博。

因此从这一点我认为权证对于投机分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高效(注意不是好)的工具来博取大的收益。对于风险讨厌的投资者来说,衍生工具提供了一个工具来对冲手中的股票或者现金头寸的风险,这些投资者并不期望在衍生工具上获利。

家园 病态市场

香港市场好奇怪,普通投资者不去买卖股票,天天在玩弄衍生工具,这是一种病态的投资市场。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衍生工具根本就不值得投资,别说长期投资了。

期货比权证的好处就是期货的交易权力是由交易所来确保的,不会出现庄家倒闭走人的情况,这样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权证作为OTC市场的产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认沽权证的杠杆系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沽权证重要的是提供一种工具可以在市场下跌的时候降低损失。刚刚系数不够大,就多买一点不就行了。

家园 呵呵,可能香港人比较喜欢博彩吧,赌球赌马六合彩的都很流行
家园 如果大家手里拿的是中信认购权证,他9月1号或者10月1号到期

碰到530和620那样的情况,有几个敢补仓或者拿着的?

家园 权证的风险就在于此,正股可以涨起来,权证不能

但同理,风险大的东西,利润就高,关键是眼光要准,下手要狠

  • -- 系统屏蔽 --。
家园 请教,认沽权证的杠杆系数?

权证的杠杆系数是否在行权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平时的流通中,杠杆系数大的权证会不会比系数小的价格的波动大?亦或相反?

家园 杠杆系数

一般的来说。该系数越大,那么风险也就越大。但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put warrent主要用来对冲持有多头头寸的风险,只要单个权证风险*加权比例=期望的总体风险,这个风险和多头头寸的风险相对冲就可以了。风险管理关注的是总体的风险,而不是单个衍生工具的风险。使用衍生工具的战略目的一定要明确。

以上是一些个人看法,还请花儿街的大拿指正。

关键词(Tags): #花儿街#衍生工具
家园 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