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摇滚经典 华山论剑--给渔父、五度、锥子和所有喜欢摇滚的兄弟们! -- 煮酒正熟

共:💬45 🌺5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点疑问。

老兄说的是个人吧? 如果要论整体,哪来自小岛的beatles 和rolling stones才是摇滚之巅啊!

还有eric因该归于blues一派吧?

家园 Clapton 在艺术上的确更为出色

如果艺术高下的标准仅仅是能否打动人心,那么他这场演绎未必能跟老杨相比。但艺术境界的评判还是有其他维度的,比如细腻、韵味,给人的回味空间,等等。

相比较而言,东邪西毒显得平淡一些,但他们的外型实在让俺打心眼儿里喜欢 俺4色鬼俺怕谁

说到华山论剑,觉得北丐南帝和东邪还算比较贴,西毒和中神通有些附会,不过如果一定要凑齐,也只能如此了,哈哈

一会儿我会再贴一个他们 Rehearsal 的视频,那里可以听到 Clapton 行云流水 出神入化般的弦歌

家园 这几位牛人都是 Cross-genre 的

根据维基,Clapton 从事的音乐风格包括这些:

Blues, Blues rock, Folk rock, Hard rock, Psychedelic rock

家园 再贴一个与此相关的视频,极有味道。滚迷8可错过

这是主贴里那首歌的彩排 (rehearsal)。由于特定原因这个视频里听不太清歌声,伴奏部分那些粗重的部分也不明显,只有主音吉他和扫弦伴奏异常清晰,我们也因此可以听到 Eric Clapton 梦幻般的弦歌。

对照这个彩排视频和正式演出的视频,可以看出,Eric Clapton 和 老杨 的吉他 solo,完全是即兴的,因为彩排时与演出时的旋律完全不同,两个人都如此。当然演出时的演绎更为精彩感人。从这里也可以领略到这几位大师的过人才华 --- 他们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近乎完美的境界,并不是铺了大量时间专门磨炼所致。

再一个看点就是几位大师的 close-up,觉得离他们越近 越能感受到他们的魅力 --- Eric Clapton 端着杯子宽厚优雅的微笑 (这家伙仗着这份魅力,一辈子搞了多少超级美女啊!恨恨!),Bob Dylan 和 George Harrison 的面部表情也是巨可耐。这几位里面,要排容貌的精致秀美,第一非乔治莫属,其次自然是 Tom Petty。俺再色鬼 + 断背一次,就是喜欢看这俩老帅哥

[FLASH]http://www.youtube.com/v/5QKNgOWwJWg[/FLASH]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各有所好吧

老杨的声音,喜欢者视之为天籁,不喜欢的也有不少。亨德里克斯亦如是。

我向来不屑大师们排名之类的东西。这玩意又没有物理标准,全靠乐迷自己感受罢了。进入大师级别的,技术上的优劣对乐迷来说已是难辨毫厘。当然亨德里克斯是个例外,他伟大在于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了所有后来者。Eric Clapton,我常把他叫做吉他教授,此人多年来坚持Blues,不喜突破自己,我觉得缺少些大师风范。这点他的老战友JIMMY PAGE就做到了。后来的EDDIE VAN HALLEN也不错,技法独特,自成一派。酒大不喜重金属,但我还是推荐你听听这俩人的SOLO。

家园 中神通比的挺好,东邪我觉得有点...

中神通年轻时奋起抗金,中年皈依宗教,教出一大堆徒弟。涤纶最早以PROTEST身份起家,然后风格大变,出车祸后不少专辑更有宗教意味。受他影响的民谣歌手不计其数。包括Tom Petty,他是70年代出道的,论江湖地位和影响力,都不能和前边那5个六十年代老兵比肩。与其把他比作西毒,我看叫他长春真人看更合适。

至于George Harrison,这么一个大好人,比作东邪也太......。这场演唱会还有LOU REED和WILLIE NELSON哪,这俩人大概可称得上货真价实的东邪和“吸毒”了。

家园 锥子可比我渊博多了

以后要多写写,配以视频 并贡献 CD

回头我找找Willie Nelson 的东西。

我真正能听进去一点摇滚,也不过就是今年的事儿,从前也听,也知道一些人,但有多投入就难说了。人家都是年轻时候听摇滚,俺正相反,快退休了才开始,哈哈。

年轻时唱的都是 Paul Simon 和 齐秦的歌,偏软,属于披着狼皮的羊,嘿嘿。现在天天开车,有时候一口气就是6-7个小时,发现一边开车一边跟着唱摇滚类歌曲,不仅不容易犯困,而且开始真正喜欢投入了。当然,声线也从原来的偏甜偏软,变成现在的比较硬朗锐利。上周末一口气开了六个半小时,到美国的音乐之都 Nashville 看三个老同学,等到地方了,嗓子也喊哑了,哈哈

George Harrison 确实是个大好人,而且总是优雅淡定,跟别人保持一定距离。我发现喜欢他的歌迷巨多,可能是觉得他以前披头士身份,又长得那么帅,却始终低调和善有关吧。也因此歌迷们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他的音乐才能。

家园 我很喜欢看这类的花絮

感觉像自己的朋友一样(是就好了),像clapton这类的技术类的吉他手确实是舞台魅力要差一块,给人感觉不是很“疯”。另一个我的偶像梦剧院的john petrucci也是如此,老老实实站着

家园 Clapton

不能如老杨那样赢得广大滚迷的疯狂,却总是能让很多超级美女乖乖地宽衣解带,哈哈

Clapton 的吉他,Bob Dylan 的神态,是我衷情于这个视频的主要原因。

家园 我大致能猜出你现在的口味了

听腻了酸歌蜜曲,觉得纯民谣啊乡村啊也有点不过瘾,又不能接受重金属和朋克的轰炸。呵呵,所以老往六七十年代靠拢。Jefferon Airlplane,Thin lizzy,Eagles,REM ,Bruce Springsteen,U2这样的,这些大概很适合酒大你听了。

家园 多谢锥子的推荐

其实俺从80年代大学时期就更偏爱60-70年代的歌曲。当然不是校园里广为流传的那种民谣歌曲(代表作品如 One Way Ticket,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 Sad Movies, Dance On Little Girl, Jimmy Come Lately, etc.),而是 软摇 轻摇 和带点摇滚味道的民谣,比如 Paul Simon, Bee Gees, Air Supply, Everly Brothers, 加上几首 Beatles

对60-70年代的喜爱,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改变。后来读到一些专业乐评文字和歌迷的观感,发现普遍认为60-70是摇滚的黄金年代,这让我对其他年代就更没兴趣了。

不过再深入剖析一哈自己,发现其实我对真正的摇滚多少是有点叶公好龙的;我更喜欢的是这些老明星们使用今天的伴奏手段和技术,重新演绎他们的经典作品,特别是很多人一起合作的效果。从前跟五度小兄说过,我很喜欢听伴奏部分,多少是带着点儿听交响乐的想法。主音吉他自然是关注对象,我其实最喜欢听的是贝司部份以及噪音部分;吉他扫弦和分解和弦部分也很喜欢。而60-70年代的原版,伴奏技术和效果上要逊色很多。一个例子是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我现在就更喜欢听 Tom Petty 等人为纪念乔治去世翻唱的版本 (锥子如果要这个版本言语一声,我给你传),而不是披头士的原版。

家园 锥子这贴俺回在这里了

哈哈,酒大,无巧不成书啊

老杨的舞台表演的确是至情至性,极富感染力。光听他的音乐远不如看他的视频更让人体验到那种感动和震撼。

Clapton 的唱段我们感觉完全一致。其实他的那个"fool"字就很出乎意料,"Spouted" 的发音也是他的 trade mark, "Equality" 更是味道十足。

关于这首歌的歌词,汗一个,我不会比锥子理解得更深。我身边儿也没有这方面浸淫很深的老美。当然以后有机会碰到这种老美我不会忘记问的。Dylan 的这首歌创作于64年,仍然属于他的早期作品。但 Dylan 后来的思想又发生过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他70年代末的重新皈依基督 (Roger McGuinn 也重新皈依了基督)。这首歌的曲风与其最早期的作品相似,但歌词或者说精神内核确实带有与早期理念决裂的意思。第一段里我似乎看到了浴火重生的火鸟 (Phoenix) 的影子... 诗歌是人类感性思维的结果,是一种个体的体验,而理解和诠释需要借助于理性,所以“围城”里的四喜丸子曹元朗那句“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有时看看也并非全无道理。我觉得,好的歌词就应该有诗的意境,让你在模模糊糊之中产生某种共鸣。对这些诗人歌手我以为,他们创作歌词时很可能并没有一个很完整很理性的思想,更有可能只是许多支离破碎的个人体验的集合。

Dylan 会不会也有很多困惑和迷茫?我们是不是可以放弃对其整体思想的理解和探求,而只满足于对某几句歌词的共鸣呢?

我在另一个城市 (我真正的家) 有位美国朋友,是教会里的牧师。他对于圣经的诠释让我受益匪浅。这个歌词我也许可以向他请教一下。

家园 摇滚的煽动力量

酒兄啊,尽管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读来尚有余温

家园 太好听了,哇卡

献花献花

家园 知道有人跟我一样喜欢

实在是开心!俺把这首歌的演唱版,还有下面贴出的彩排版,都刻成了CD,开车时,跟着演唱版唱,然后再把彩排版当作卡拉OK (因为歌声很弱,乐声很清晰)。

这几个家伙的唱法本身就很怪,很出人意料,起唱往往抢或拖,所以模仿起来很不容易。更要命的是 Dylan 和 Clapton 的声线太有特点,那是根本无法模仿的。俺的声线比较接近 Tom Petty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