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金大姐的智力问题说起 -- 萨苏

共:💬66 🌺9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晕,原来如此
家园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吧

我的朋友70年代的时候去加拿大的halifax参加教师经验交流会,会上遇过几个日本教师

会上加拿大人说我们学校里有老师专门为残疾人设定辅导呀,还有特别学校给智障的人

日本人说他们没有这些东西

我朋友当时特惊讶的问道:你们日本人素质这么高呀,都没有disability

日本人回到:他们不去上课就是了

应该是日本经济发达后,社会保障才开始一步步建立吧

家园 加拿大好像没有日本做的好

我现在呆的城市倒是每个巴士可以让坐轮椅的人上来

但是温哥华有很多巴士是不行的,因为有2节楼梯

家园 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正常人都没作到完全就业
家园 这个小鬼儿倒觉得是我们可以自豪的地方

是我们血液里的那种“热情待客”的反映。西方那种歧视别国人的做法让我觉得有一种冷冰冰的势力劲儿,或者说,欺生。

想一下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不是也一样对客人比对自家人要好一些。

类似的还有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比较国外大多数国家,我们对少数民族是照顾而不是欺压,这也是我们文化中“弱势应该受照顾”地体现。

其实,照顾外国人的做法,在十几年前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没人感觉不舒服。当然,那时候人们对外国人也真的是“照顾”而不是“谄媚”。

这些,还是不要“与国际接轨”了吧

家园 我是中国人,我尊重生命

请不要动不动用这种群体性指代。如果你指的是草菅人命的某些权力者,他们能代表多少中国人?

家园 对于大国而言,恐怕的确是这样。也许对于小国不适用

比如瓦努阿图,基里巴斯之类

家园 如果非要用这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说法

“日本人” “尊重生命”的组合小鬼儿怎么看怎么想笑,比“中国人” “不尊重生命”的组合幽默色彩浓得不是一点半点

家园 这个制度好

很值得中国借鉴。不要说中国人太多,就来不及考虑残疾人的就业,日本国够小的,人口也不少,不是一样有这些政策么?这些年,残疾人就是被边缘化了,明显的歧视他们,把他们的生活推给了各个家庭。萨老大是不是可以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到国内的平面媒体去宣传宣传啊。

家园 个人不代表整体

在人性化这方面,中国比发达国家还差的远,包括国民素质,最近欧洲搞得那个调查日本游客最文明,中国人游客倒3也是群体性指代?另外尊重生命还包括尊重动物,我们还任重道远吧。

家园 我指的是现在

不要往过去延伸,那样就没有意思了。

家园 国内招残疾人的企业一样可以减免税。

  好象是残疾人超过30%就可以全免,甚至有让残疾人挂名来取得免税的。

  南京在文革前就有个专招残疾人的工厂,号称哑叭工厂。

  不过残疾人优先就业这条没做到。

  好象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高校就不能以残疾为理由拒招,唯一的条件是生活要能自理,这据说是邓朴方的功劳。

  现在规定新建的公共建筑都必须有残疾人通道,南京每个地铁车站都有残疾人专用电梯,我们新建的教学楼大门就有轮椅通道,不过除了我骑自行车外还没有车轮在上面走过,每层还有个残疾人专用厕所,不过因为没有残疾人来变成清洁工休息室。

家园 这个深有感触.

到国外后不久, 就觉得看到的残障人士很多. 他们坐着电动轮椅在道路上四处走,坐公共汽车时司机要下来开专用的升降梯并帮他们上下车,花费不少时间. 当时觉得有点奇怪,因为那时在国内很少看到残障人士,偶然看到,旁边的人也会有点嫌弃地避开,觉得他们碍事. 最开始那段时间我疑惑国外的残障人士比例怎么比国内的高这么多,按说国外医学和科技要先进得多啊,怎么到处都看到身体残障和智力残障人士.

后来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人们对残障人士很友好,没人大惊小怪,都把他们当作正常人士看待却又时时帮助他们开门、上楼梯;他们因为行动不便会经常耽误大家搭车、等电梯、排队的时间,但没人露出哪怕一点不耐,都在安静等待;他们在停车位、排队等事上有优先权...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公共设施都一定会有方便残障人士的通道、电梯、卫生间等等,这些设施也让我后来推孩子出门时有了很大的方便。我还发现残障人士在就业、住房、上学等方面都有优先权。后来我对家人说不是这里的残障人士比例高,而是社会不歧视他们,并用立法保障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觉得和正常人没区别,不用象在国内那样只能呆在家里,当然经常能看到他们。

我感动于那些对弱势群体(包括残障人士、孩子、妇女、老人等)的保护措施和强制执行。多年前我刚到国外时那些对我的触动和震撼远大于物质差距给我带来的感受,觉得这些小细节的周全才是社会先进的体现。国内这一两年提倡以人为本,对人的尊重和照顾已比过去要好一些,让人也觉得温暖不少。

家园 不能同意您的观点

俺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自豪的。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是正常的,但给予他们超国民待遇是不正常的。中国人的确很好客,如果一个老外操着一口结结巴巴的中文在中国和人聊天,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很热情耐心的对待他,可要是换成一个口音浓重的农民兄弟呢?或者,换成一个中国人在海外呢?西方国家是欺生,咱们大概就是杀熟吧……

家园 您根据什么定义这个“整体性”?

欧洲那个是“经统计的中国游客”

不是所有中国游客,也不是所有中国人。

任重道远跟说“中国人不尊重生命”是两个命题,

在程度上来说,欧洲与中国没有什么数量级的差别。

若论尊重弱小民族的生命,欧洲人也不怎么光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