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经天纬地的沈括----引子 -- 黄河故人

共:💬54 🌺28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兄弟同及第还有一对,蔡京兄弟.
家园 等您关于张衡的文章

期待...

家园 特别期待,相当期待...

可以用来鼓励我的孩子勤奋向上...

家园 经天纬地的沈括:1

中国有句古话“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又有古语“出将入相”。沈括是做到了这两点了。他在宁夏前线打过仗,和敌人单挑不知道有没有过,但是指挥若定绝对是没有问题的。良医他也做到了,18岁在南京开始学医,有医书《苏沈良方》传世。沈自然是沈括,苏是谁呢?当然是苏东坡拉。这二位可没跑一块写这么一本书,是南宋时候或北宋末年有人根据《沈存中良方》良方和《苏学士方》整理汇编而成,近似医学随笔的体裁,广泛论述医学各方面问题。这本书现在仍然可以买到。马甲只看过介绍,就记住了卷6所载秋石一药的“阳炼法”、“阴炼法”,是人工提取较纯净的性激素的方法,是制药化学的一大成就。hoho,按照沈括的成就,估计配点九花玉露丸之类的问题不大.

1075年沈括出使契丹,驳斥了契丹的争地要求,此次出使完成的比较成功,回来之后升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出使契丹是一个升官的好办法,有一个人也是出使契丹之后开始发达的,他发达的时间和高度都比沈括强多了,他考中进士的时候也比沈括年轻多了,他写的字应该也比沈括好多了,此人姓蔡,单字名京

为什么沈括这次出使很成功呢?沈括懂地图学,这可了不得。当时出使到契丹,和契丹派使节到北宋,负责接待的人员都要戴着这些外交使团大兜圈子,全国旅游,怎么绕怎么走。这可不是和出租车司机似的为了挣点钱,这是怕那些出使的人找到直捣国都的捷径。契丹想得到是挺好,可是问题是碰上了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回来以后沈括就画了一幅地图:《使契丹图钞》给皇帝,于是龙颜大悦。

1074年,到边关考察,这是他当时的工作。1004年澶渊之盟宋辽和解后, 北方一直没有战事, 但沈括居安思危, 不辱使命, 沿着边防地区狩猎2O多天,对边区的地形险易和边防驻军的设防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借狩猎之名, 行勘察之实,省去了很多麻烦和表面文章。勘察完了,出来问题了,大家聚到一起讨论问题,总是说话驴唇不对马嘴,原因是地形都在自己心里,表达能力就各有差别了,再加上理解能力再有点差别,那就更乱了。沈括于是用木板和木屑做了一个沙盘。沈括不是第一个做沙盘的,第一个是伏波将军马援,当时他用的小米。沈括的突破在于他用面糊把木屑粘起来了,这样沙盘就可以移动和长期存放了。到了冬天面糊是会冻住的,沈括又换成了蜡。

回到京城, 沈括又用木头刻制了河北边防立体图,献给神宗皇帝。神宗皇帝又是龙颜大悦, 下诏各地边防驻军, 按照木图样式造送本地地图,以备查用。

1076年沈括担任权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三司) ,负责全国财政。大概是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土资源部等的和。这个职位权力很大,责任也很重,事也非常多,很多想不到的事情都要管。当时宋划全国为18路,下属府、州、军、监、县等。沈括发现,朝廷保存的各路及州、府、军、镇的地图不全, 就主动奏请借职方司的图经、地图等编绘地图。咱们知道,沈括曾参加宋与契丹在今山西境内的边界争议谈判, 亲自编绘过地图,有一定的制图经验,他干这活再合适不过了。后来调任地级干部,他就更有时间干这活了。可是,沈括没想到的是,这门技术竟然使另外一位皇帝再一次龙颜大悦。

1085年,沈括精心地用黄绫把绘好的《守令图》(也称天下郡县图)装裱为20轴.中全国十八路每路一幅,另有高1.2丈、宽1丈的全国图一幅及小图一幅。 又用紫绫装裱了20轴副本,还写了《进守令图表》,进献皇帝,那时的沈括乃是带罪之身。《守令图》让皇帝老儿知道了,原来他管的底界是这个样子的。守令的取的是地方官的官名。此图已经失传。这张地图画了十年。他说,《守令图》是按照裴秀的

制图六体制作的,使用“二寸折百里” 的比例尺, 用24个方位来确定一个地点在图上的位置,进行了距离改正,以求“鸟飞之数” ,因此成图精度很高, 达到了毫发无差的水平。在表述制图六体时, 字面上与裴秀有些不一样,经考证,可能是传抄时字误所致,两人在

制图方法上是一致的, 是前后相继的。

沈括的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创新:在编绘该图集时设立了分率、准望、牙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7条制图原则和方法,“以取鸟飞之数”。沈括还把过去图上的四至八到定方位的方法发展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乾坤艮巽四卦名之。“取鸟飞之数”和分二十四至采集地物距离和方位使测得的地物坐标精度更高。沈括在编图时注重调查研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遍稽宇内之书,参更四方之论,该备六体,略稽前世之旧闻;离合九州,兼收古人之余意”。对郡县、疆土、河渠的变迁均以所见到的公文为准。

对于测绘,马甲一点都不懂,说错了话,请不要怪罪。 

关键词(Tags): #沈括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strain2,
家园 沙发!
家园 花马甲好文,写得生动有趋,看了得益匪浅!

一千年前能有这样的测绘技术,叹!

家园
家园 厉害,,,对,老沈同志在俺们沭阳修了沭河!

沭阳人民没有忘记他呀,在市区修了一座沈括像,谁到沭阳直接打个的说到沈括,就是沭阳商业集中区了。

家园 太有才了

家园 这句话要花:可是问题是碰上了一个不世出的奇才

负责接待的人员都要戴着这些外交使团大兜圈子,全国旅游,怎么绕怎么走。这可不是和出租车司机似的为了挣点钱,这是怕那些出使的人找到直捣国都的捷径。契丹想得到是挺好,可是问题是碰上了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回来以后沈括就画了一幅地图:《使契丹图钞》给皇帝,于是龙颜大悦。

经典、解气、乐死我了!

家园 花等下文
家园 沈括年轻时干过的那些事儿

沈括,要说起来,你要是不知道他是谁,那您都不好意思说您是中国人呢。没有办法,谁让他入选了我们的中小学课本呢!沈括干过的事多了,可不止课本上所写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沈括年轻时干过的那些事儿吧。

沈括21岁那年,父亲沈周去世了,由于沈周生前宦绩斐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所以按照封建时代父死荫子的规定,沈括在守孝三年后,(可能当时皇帝老儿还没有看出沈括的才华,没能下旨“夺情”),来沐阳县出任主簿(副县级干部)。

主簿这个官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助理这个官,但是可不好干呢。名义上虽然是县令的助手,可是实际上即贱又累,“县令出出嘴,主簿跑断腿!”没办法啊,官大一级压死人啊!当时,沐阳县令是个年逾花甲的老头子了,年事即高,精力不济,偏偏又嗜酒成性,整天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县令喝一天酒”,于是乎,沐阳县的大事小事,都要沈括亲自去做。如果沐阳县太太平平,也就罢了,可偏偏流经沐阳县的沐河水年年泛滥成灾。沈括上任不久,就被县令派去干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率众疏河开渠,修堤筑堰。沈括接下这差事之后,就响应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亲自实地去调查研究。调查一下不要紧,看到的修河农民工的情况让沈括真是心如刀割啊!还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农民小农思想再严重,也知道河堤修不好,一场洪水下来,家里的家当全部玩完,所以干活不给钱也没有说不积极的。但是问题是,当时是即没有现在的推土机,挖掘机,拖拉机,也没有现在的胶轮平板车,农民工可是全凭着自己的一双肩膀挑担子啊,许多农民工被重担压的向一边歪着身子,他们的肩膀被扁担,杠子磨肿了,有的还磨出了血泡,然后血泡又被磨破了,鲜血流脓的样子,让沈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啊,毕竟父亲是大宋朝的好干部,儿子也是和人民心连心呢!可是如何才能为他们解除这一痛苦呢,沈括也一时想不出什么很好的办法。

虽然是负责疏河开渠,修堤筑堰,可是每天还是要向县令“早请示,晚汇报”。没有办法,官僚主义害死人啊。有一天,沈括在县衙里向县令汇报完工作,正准备聆听县令的最高指示的时候,突然县令骂人了!不过不是骂沈括,而是骂他的贴身仆人,座椅垫子太薄了,沈括的报告时间一长,县令的屁股可是很不舒服了!沈括忽然触类旁通,豁然开朗,既然椅子上做个厚垫子可以让屁股坐着舒舒服服,那么由此及彼,扁担,杠子上不也能做个垫子,让肩膀舒舒服服吗?看起来,我党经常宣传的那句话还真没有错,好官和庸官的区别就是:他心里有没有装着群众,有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老县令天天做垫子,想到的是自己舒服不舒服,有没有想到民工舒服不舒服啊?

于是,沈括大步流星走到了工地,让农民工兄弟们把扁担裹上了棉花和粗布,农民工照做之后,再挑重担、抬泥筐的时候就舒坦多了,于是一致交口称赞!毛主席告诉我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卑贱者最高贵!只要给了条件,群众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没过几天,有个农民工弟兄觉得把扁担裹上棉花和粗布还是不够方便,于是他自己又做了改进,用旧布包着棉花围在了肩膀和脖子的周围,这样一来,又方便,又简单。沈括看了之后大喜啊,当即画了张草图,交给沐阳城里的裁缝匠,让他们照样子赶做了几千个,发给了农民工兄弟们,农民工兄弟们就是好啊,看到沈括主簿都是副县级干部了,还是如此关心他们,自然是更加拼命挖泥挑土,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在汛期前一个月,顺利完成了疏河开渠,修堤筑堰的工作!防住了洪水,当年可是喜获丰收啊,农民兄弟心里乐开了花啊!

“吃水不忘挖井人,丰收感谢沈主簿!”沈括在沐阳治理沐河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传开了,百姓集体上书给朝廷,要求表彰沈括,县令也乐得做个人情,推荐沈括升职。不久,朝廷就蹿升沈括为东海县县令。

沈括走后,沐阳人民怀念他在沐阳治水的功绩,就把这种能保护肩膀的布垫子起名叫做:“沈垫肩”。春去秋来,岁月悠悠,流传至今,就简化成了:“垫肩”!

通宝推:wlr,
家园 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人民群众发明了那么多实用的东西,

非等他来发明这个?

也许是我缺乏幽默感?

家园 呵呵!民间传说!

呵呵!民间传说!信则有,不信则没有!

再说了,钻木取火是谁发明的?还不是勤劳善良的劳动群众,但是外国却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中国呢,也有一个有燧氏教人取火的传说,这又怎么说呢?

家园 沈括牛,您也很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