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计生人员退路的思考 -- 东东山

共:💬49 🌺6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的对

光看发达地区有什么用,说什么资源过剩,真不知道是不是在同一个国家里生活,估计人和人的阶级之分就是这么回事儿

家园 按6岁入学计算

应该在校按6岁入学,小学6年计算,对应6年合计数

应有出生=注册在校/0.95,即95%的入学率反推此年龄段的人数

差值=应该在校-应有出生

入学率=注册在校/应该在校

多报率=差值/应有出生

年份 出生 注册在校 入学年龄 应该在校 应有出生 差值 入学率 多报率

1985 2227

1986 2411

1987 2550

1988 2484

1989 2432

1990 2408

1991 2279

1992 2137

1993 2143

1994 2121

1995 2074

1996 2078 85-90 14512

1997 2078 86-91 14564

1998 1951 87-92 14290

1999 1842 88-93 13883

2000 1778 89-94 13520

2001 1708 90-95 13162

2002 1652 12157 91-96 12832 12796 35 0.947 0.002

2003 1604 11638 92-97 12631 12250 380 0.921 0.031

2004 1596 11245 93-98 12445 11836 608 0.903 0.051

2005 1617 10864 94-99 12144 11435 708 0.894 0.061

2006 1584 95-00 11801

2007 96-01 11435

如果入学率为99%,即

应有出生=注册在校/0.99,则结果为

年份 出生 注册在校 入学年龄 应该在校 应有出生 差值 入学率 多报率

2002 1652 12157 91-96 12832 12279 552 0.947 0.044

2003 1604 11638 92-97 12631 11755 875 0.921 0.074

2004 1596 11245 93-98 12445 11358 1086 0.903 0.095

2005 1617 10864 94-99 12144 10973 1170 0.894 0.106

PS:假定入学数准确,按6岁或7岁入学,计算出来的趋势都差不多,自94年以后,多报出生人口应该超过6.1%。

家园 说到底还是邓开始的反动政策造成的。

学霸党霸,在加上老邓的不服就往死里整的统治方式,搞出事是必然的

家园 老邓说过独生政策只搞一代人,现在被计生委曲解了
家园 他的话那能信,他还要先富裕的带动后富裕的捏

朱镕基不是还要滚地雷阵吗,结果还不是老百姓帮他滚了

家园 将来越老龄化,生活成本越高,越不要生-更老化!按你的解释罗

反正生活成本高,就不要生!

将来越老龄化,生活成本越高,越不要生-更老化-更不要生!

真是遂了你的心愿!

家园 先富的上了车,想着办法不让别人富。

指望先富带后富,做梦呢吧。

家园 谁也说不定将来怎样,

没有人承担责任,只有人享受功劳

家园 哪一部分人能先富起来呢

显然不会是吾辈草民,手里没有点资本的(票子或者条子),凭啥让你先富起来呐。

勤劳致富?嘿嘿,不过是一口先肥起来的猪,等着别人来宰吧。。。。

家园 从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消耗角度讲

一个计生人员创造的财富不如一个农民,也不如一个工人,甚至不如一个下岗打零工的。

他们创造的财富在哪里,而他们又消耗了多少?即使这样,他们眼里还是容不下这个社会多一个农民,多一个工人。因为在他们眼里,工人农民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是咱们国家富强的绊脚石。

坚持少生的人,常常搬出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消耗的理论,认为人口少了中国就更富更强乐。可他们从来没想过,按照他们的财富理论,谁的存在没有意义?到底谁最应该被计划掉?是计生人员还是一个农民?

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坚持少生/越少越好的人总是回避?难道计划生育等同于减少人口么?

关键词(Tags): #人口#计划生育
家园 人口结构失衡就是为过去的恶性增长还本付息

至于具体办法,很多了,养老社会化,建立个人帐户式的养老基金,养老基因要投资增值,等等等等。

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是计划生育造成了长远的什么什么问题,没错,为过去买单,就是这么回事。

家园 这个说起来容易

至于具体办法,很多了,养老社会化,建立个人帐户式的养老基金,养老基因要投资增值,等等等等。

说起来轻松,如何做到?中国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的那些父母们,多少人有自己的养老基金?

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太多存款,还指望靠政府的养老金养老,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等你老了,你的结局一定会很凄惨。

家园 日本《激流中国》里边的富豪唯一的特征就是有个好爹
家园 从极端到极端?20年后又来激烈搞运动纠正现在的极端

其实象你的说法因为以前极端,所以现在极端。20年后又来激烈运动纠正现在的极端。

套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买单,不trade off。从来都是买了双倍的单,

赔尽身家。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非A即B,矫枉过正,从来都是新一轮灾难的开始。

何况也已经30年了,你还不考虑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是一个人口学术的主要指标。

他本身有何罪过,何以开除之?和罗马教廷害怕”日心说“一样。

家园 没错,就是要付出代价

错误越严重,代价越大。而且人口政策失误的代价是有累积和自我增长的趋势的,剩余人口不是自己剩余就算了的。

中国的长期人口目标,就应该是把人口降低到七亿以下。所以计划生育必须长期执行,至于具体的限制指标是多少,是具体问题具体考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