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查士丁尼西征记 -- 浮云

共:💬61 🌺7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对一般的历史观点,持不争论态度

俄罗斯与阿拉斯加的关系,在没有新证据之前,争议之处不多。有人愿意视此为俄罗斯拓展到美洲,那是一家之言。

呵呵,历史观点,有学术研究,有开宗立派,也有对当前社会历史发展的镜像。

家园 横跨欧亚非实在不足以成为吹牛的资本

古希腊人也就知道环地中海东段这么大地方,然后人为的将这个“世界”分成欧亚非三大洲。这三大洲是如此接近,水陆交通又是如此便捷,稍微强一点的帝国一不小心就应该横跨的。在古代环地中海地区吹吹“横跨”还行,在地球范围内和后来的“横跨”们比实在差太远了。横跨欧亚非倒是可以类比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的横跨三省四省。

家园 【原创】一、古老帝国的陷落

一、罗马崩解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顶盛是图拉真在位时期,就是煮酒正熟提到的那个征服达契亚的图拉真,统治面积大约是590万平方公里,以地中海为内湖。

公元三世纪以后,雄伟的罗马帝国衰落了。历史学家指出的衰落原因很多,从人口负增长、沉迷娱乐、管事太多到同性恋盛行、铅中毒。

罗马衰落的同时,亚欧大陆演出一幕史称民族大迁徙的长歌。亚洲东部和中部的胡人部落,越过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击溃了阿兰人,胡人+阿兰人击败了哥特人,胡人+阿兰人+哥特人+汪达尔人消灭了罗马……

历史进程多变而立体。罗马衰落,统称日耳曼的蛮族南下。这些民族有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今天法兰西、不列颠、德意志的祖先,那时是目不识丁噙毛茹血的野蛮部族。那时文明牛叉的拉丁人,今天龟缩在欧洲一角,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欧洲的穷人。

蛮族南下,补充匮乏的罗马劳动力,种地然后当兵。雇用兵多了,首领坐大。蛮族建立大量的地方政权。牛叉的蛮族,在罗马境内威胁帝国的存在,面对亚洲胡人,却不堪一击。

胡人西进,罗马人和他们的蛮族部下一齐崩解。横行的胡人,逐渐淹没在欧洲。而罗马不复兴盛。当永不陷落的城市罗马一再被攻克时,帝国的西部就崩解了。

帝国的光荣,在东部沿继下来。罗马帝国采取的是共和制。有关这种政体的理解,可能到今天还没有完成。简单说,罗马帝国是用一种类似竞争的方式,产生自己的最高领袖,皇帝不是继承来的。

共和制这种政体,再加上幅源辽阔,使罗马自然的出现东西方两个统治中心,以及人们习惯于不止一个合法皇帝共存。罗马“历史教科书”崩解后,罗马精神长期在东部存在。

以罗马精神为依托,最后一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进行了壮丽的西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二、悠久浓厚的统一传统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罗马元老院接受奥古斯都这一尊号,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开始。至公元二世纪,鼎盛时期的罗马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迄不列颠岛,北至莱茵河,南抵撒哈拉沙漠,整个地中海成为罗马内湖。

如果俯瞰罗马帝国,最强烈的版图印像是她的地中海性。毫无疑问,地中海是罗马帝国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的保证。罗马长期牢固地控制着地中海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地区政治、经济上的统一影响到宗教、文化,地中海世界出现了统一的宗教和文化。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此事被后世史家公认为罗马帝国终结的历史标志。但当时世人并不视此为重大的历史里程碑。包括奥多亚克在内的罗马各阶层人士,根本没想到罗马就此终结,奥多亚克以及法国、西班牙等地的蛮族将领们,仍然臣属于君士坦丁堡的另一位罗马皇帝,至少名义上如此。

罗马帝国曾经不止一次分东西两部,各有自己的皇帝,但这并不意味着帝国的政治、经济统一存在问题。几个世纪中,罗马帝国被一个,更多时候是两个同一家族的皇帝统治着,偶尔还不止两个。这并不意味着分裂帝国的趋势,而是针对管理和保卫广大地区的需要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无论东部还是西部,都视任何一个皇帝正常颁布的诏令为有效的法令。公元395年罗马又一次在东西分立二帝,所以476年西部皇帝被废除,东部皇帝泽诺(公元474—491年在位)就成为帝国的当然统治者。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是罗马人的帝国而非其他人的,这个罗马人的帝国在西部被分侵催毁但在东部围绕“新罗马”幸存下来。东罗马首都拜占庭一直被称为“新罗马”,中世纪结束时,才更名为君士坦丁堡。

地中海特性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特征,罗慕路斯下台后这一特征并未消失。废黜罗慕路斯在政治方面非常重要,然而这件事并不足以使历史的进程改变遵循了几个世纪的方向。相反,历史在同一个舞台并在同一个影响下继续发展。还没有迹像预示着罗马帝国从大力神柱到爱琴海,从埃及和非洲海岸到高卢、意大利和西班牙海滨的文明共同体终结。476年后西部未再指派皇帝,东部皇帝用了不到五十年,就在任何方面承担起了西方的责任。在这一时期,“新罗马”得出帝国已经结束这一结论显然是不合适的。

自五世纪初开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蛮族建立起一些蛮族王国。建立这些王国的蛮族首领往往保持着罗马盟友的身份,要受以拜占庭为首都的皇帝的节制,至少名义上是这样。

各王国的法律中保存了相当一部分罗马法的内容,行政官员中有许多罗马贵族。例如东哥特王国创立者狄奥多里克,曾委托罗马元老利伯里主持土地分配。蛮族王国发行的货币也仍然保留着罗马皇帝的头像和年代。地中海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也依然如故。

在五至八世纪,从大的轮廓看,地中海贸易还是老样子。拜占庭控制的东部,和蛮族统治的西部之间呈现出一幅不间断的相互交往的图景。通过从西班牙和高卢海岸,到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海岸的航运,地中海沿岸地区保持着几个世纪以来在帝国共同体内部形成的经济统一。

几个世纪以来,地中海沿岸各个地区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宗教是相同的,风俗习惯和思想理念是相同或非常相近的。北方蛮族的入侵在短期内改变了帝国西部的政治格局,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罗马帝国这一概念活在人们心中。虽然公元476年后西部有三百年之久没有皇帝,但公元800年,人们仍然为这一称号争夺。是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指责拜占庭皇后伊菱,以摄政名义夺取亲子帝位并弄瞎其双眼,灭绝人性不配为人主(另一部依据《萨利克法典》“女性不得继位”)。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加冕,号称“罗马人的皇帝”, 上承凯撒、屋大维和君士坦丁的帝统。尽管“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这一名份早已经徒有其表,此事仍掀起轩然大波。拜占庭指查里曼为僭主,教皇为叛逆。

此后许多年,“罗马皇帝”这一称号仍然被许多人追求。962年初,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由教皇加冕,“建罗马帝国”。甚至十九世纪初一代雄主拿破伦,横扫欧洲之后,仍然是由教皇加冕,称号仍为“罗马皇帝”。

罗马继承者这一称号及其像征,连续争夺了十几个世纪。当476年,罗马帝国政治上崩解时,不可能没有人出来捍卫这统一荣光。查士丁尼西征,就是这一传统下对统一追求的开始。

家园 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确实有限

经常受到古埃及人的嘲笑和波斯人的反驳。要不是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开凿了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让希腊海员进入阿拉伯海进行国际贸易,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印度洋和印度在那里。

不过比之抗日根据地的横跨三省四省,这玩笑就过分了。这些帝国里最小的也有400万平方公里,比秦始皇的帝国还大,和汉帝国差不多。

家园 一般说的“横跨xxx帝国”是指版图连贯的(包括隔海相连)

而不是小鸡拉屎、到处点一下的,所以荷兰、英国、葡萄牙、西班牙都不能算。

家园 玩笑是玩笑,不过横跨欧亚非的跨度的确是太小

画一个半径300公里的圆圈就可以包含欧亚非三大洲了

家园 呵,呵,呵
家园 现在最纯正的拉丁人可能还是罗马尼亚人。

那时文明牛叉的拉丁人,今天龟缩在欧洲一角,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欧洲的穷人。

两牙的混血太厉害了。

家园 浮云兄,您的文字功底没说的,就一个字,牛!

还是恳请再做多一点考据。在西西,牛人太多了。

印度-欧罗巴语系拉丁语支一共有五个语种,按人数多少来排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马尼亚语。全部起源于台伯河畔的拉丁姆平原的罗马人。

但是,马克思说“野蛮民族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文明人的文明所征服。”现当今,西,葡两国的血统,从迦太基到罗马到日尔曼到维京到阿拉伯到柏柏尔,是非常复杂的。意大利则基本上汪达尓伦巴德等等日尔曼人的血统超过拉丁人,法国更是法兰克人萨克森人等还有原来的高卢凯而特人占了压倒优势。

倒是黑海边的罗马尼亚保留了罗马人最多的血统,是罗马军人和被征服的达契亚人混血的后代,后来拜占庭的统治本来就是罗马的延续,而土耳其人的征服也不是像小亚半岛那样,突厥人在巴尔干从未占多数。之后罗马尼亚大公国建立就是独立半独立的状态。罗马尼亚语也是现代语言中最接近拉丁语的。

家园 老大,我依稀记得顾剑教授的

贝利撒留和纳尓西斯传讲的就是这一段。

家园 比利牛斯半岛的两个国家是拉丁后裔

血统多少是一回事,客观情况如此啊。

至于罗马尼亚语是拉丁语,这个两天前我就说过了。

[URL=]其中西部属于希腊化地区,屋大维时期这里被罗马征服,属于最早归附地区之一,几百年后以拉丁语为母语没什么奇怪——一直到今天罗马尼亚语还是拉丁语系的。[/URL]

谢任老师回贴

呵呵。这里可能有表述不清的内容,毕竟范围极大。俺虽然在罗马史上略下功夫,可还是门外汉——我没修拉丁文。

查士丁尼这个题目俺还会写下去,希望燕庐敕兄盯住,您这样的朋友,是我最大财富。

河里牛人多,我更要把这贴放这儿了。要不白费我心血……这可不是一天两天:)

家园 看到这,潜水的忍不住上来透口气

“要不是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开凿了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大流士在位期间是公元前6世纪。如果早在大流士时代就开凿了苏伊士运河,欧洲人犯不着冒着有去无回的风险向西寻找可以代替绕行南非好望角的亚洲新航线了。

家园 大流士当然造了苏伊士运河,只是后来一度淤积废弃了

以下为苏伊士运河简史:

可能远在埃及第十二王朝, 法老 辛努塞尔特三世 (Senusret III,他的名字即为“苏伊士”一词的来源)为了通过陆行平底船进行直接贸易,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栳,将红海与 尼罗河 连接起来。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的存在至少持续到 前13世纪 的 Ramesses二世 时期(参见

http://www.1911encyclopedia.org/S/SU/SUEZ_CANAL.htm , http://www.denverseminary.edu/dj/articles1998/010/0114.php,

http://i-cias.com/e.o/suez_can.htm,

http://www.e-c-h-o.org/khd/location.html, http://www.realidade.com.br/rih2/egipto.htm。

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的著作《 历史 》记载,大约在 前600年,Necho 二世着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他没能完成这一工程。

这条运河最后大约公元前500年被征服埃及的 波斯 王朝国王 大流士一世 完成。大流士在尼罗河岸建立了许多 花岗岩 石碑纪念他的功绩,其中有一块位于苏伊士130公里远的 Kabret 附近的被称为 大流士碑铭 (Darius the Great's Suez Inscriptions)中写着: “大流士王曰:朕发于波斯,有事于埃及,诏命开此河,发于尼罗,流于埃及,止于上海,达于波斯。此河即成,埃及之舟舶沿诸直抵波斯,合吾所愿。”由于波斯的交通发达,沿途又有士兵保护商旅行人免遭抢劫,波斯和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国的贸易很快便发展起来。据说,水稻和孔雀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印度传入波斯的。

这条运河在 前250年 左右被 托勒密二世 重新获得。在随后的一千年中它被连续的改进、摧毁和重建,直到最终于 8世纪 被 阿拉伯帝国 阿拔斯王朝 的 哈里发 曼苏尔 (al-Mansur)所废弃。 部分可考的古代苏伊士分运河开放时期的开始时间如下:

- Sity 一世时期,公元前1310年

- 辛努塞尔特三世时期,约公元前1874年 ?

- 尼科 (Nkhaw)时期,公元前610年

- 大流士时期,公元前510年

- 托勒密二世时期,公元前285年

- 罗马 图拉真 皇帝时期,公元前117年

- 阿拉伯 埃米尔 时期,公元后640年。

此后,苏伊士运河又开放了150年,随后即淤积废弃。

下一次挖掘运河的尝试是在一千多年后。 18世纪末, 拿破仑·波拿巴 占领埃及时计划建立一条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不过由于法国人的错误勘探结果,计算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低,也就意味着建立一条无船闸的运河是不可能的,随后拿破仑放弃他的计划,并在和英国势力的对抗中丧失了埃及。 在 1854年 和 1856年 ,法国驻埃及 领事 费迪南德·德·雷赛 (Ferdinand Marie de Lesseps,1805-1894)子爵获得了埃及总督 (帕夏 )Sa'id 的特许。德·雷赛是 1830年代 著名的法国外交家之一。帕夏授权成立一家公司按照 澳大利亚 工程师 Alois Negrelli 制定的计划建造一条向所有国家船只堀放的海运运河。通过对有关土地的租赁,公司可从运河通航起主持营运99年,苏伊士运河公司 (Compagnie Universelle du Canal Maritime de Suez)建立于 1858年 12月15日。 强迫穷苦埃及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沠的工作花费了将近11年。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 、经费上的问题。最终的花费高达1860万英镑 ,多于最初预算的两倍。运河于 1869年 11月17日 通航,这一天被定为运河的通航纪念日。

家园 这段历史还真的前所未闻。多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