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聊】也谈太祖的诗歌 -- 任爱杰
其次,单一个“武”不足以说明主席的成就之高。
个人感觉,“主席同志”就够了。
全世界“主席”那么多,“同志”那么多,
能连在一起,发自内心,以至于约定俗成的,唯此一人而已。
。
当年主席的眼睛做手术,请了北大教授芦荻来帮他读古文。第一次见面就咏了这首“故垒萧萧芦荻秋”。
看到老兄还发主题贴,很有感慨,我曾经没从最早的河泥挖起,记得河里可能是您最早为主席和主席时代辩护的人吧,在当时可谓特立,今天还能听到您的发言,幸何如之
至于主席诗,窃意已经远超所有古人,开辟中国诗歌新境界,这岂是格律用字所能够拘禁的。他的功德事业固然为诗歌加成,但诗歌之本义,尤其是精神,这是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诗境提升此前未所曾见的境界,这岂是区区刘禹锡之所能比拟。功业加成之说,没有错,但其实还是看扁了主席。刘诗之意,不过是感慨时光流逝,世事沉浮而已。主席诗上升到天人之际,人间正道,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人民史观的高度,这是所有诗歌想涉及又不敢涉及的一种历史哲学表述。之前不管是刘禹锡诗,还是东坡赤壁赋,说到底,最后回到个人情绪,境界就小了。当然古人也有空咏历史或哲学的诗,但食之无味,史观也比较狭隘,更是不值一提。而主席的诗笼罩天地,探天人之际,慨当以慷,开辟诗歌新境界,这是何等的高度。
至于说主席诗古今第一,文人当然不会接受的,但人民群众会接受的。人民币就是一个指标。主席诗歌销售量网上一直第一,远超李杜。再者引一事例:
聂华苓与保罗·安格尔曾提及这样的统计数据;截至20世纪末,国外“已经出售的毛泽东诗词集达7500万册,完全比得上有史以来所有用英语写作的诗人的诗集的总和”
李杜好歹流传上千年了。其成就应该是和诗经相当的。主席的诗如何,怎么也得由时间检验吧。一千年后,大家记住的还能有几首?哪怕一首也无愧文学家的称号
他总能找出最管用的规律出来,并加以运用。
比如打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常常 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吃掉敌人的办法。解放战争时期,老蒋100个旅,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搞掉的。
写诗的规律,他也能总结出来。
65年在给陈毅写的信中,他就说了:
又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
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
何谓形象思维方法?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读这两句诗,脑子里立马会联想起蒋家王朝的风雨飘摇,以及我人民军队的势不可挡。
又如: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立马让人认识到革命形势的严峻。
等等。
唐诗的好,也在于唐人写诗善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的角度讲,确实是古今第一人
从词言情的角度讲,更是大情、大爱。
用汉语写成的诗歌,翻译成其他语言后,还能不能保留和体现其原有的意境和神韵呢?其实我比较怀疑,另外,如何翻译,尤其是古诗词,我也是很好奇。
对于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神韵,很多时候真的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这正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认同你这个“教员的诗古今第一”的观点,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他老人家的《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现在读起来,真是气吞山河,豪情万丈!教员的诗,一定要结合他创作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来读,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和领悟。
主席当时的心境,大约也是担心国家命运吧
此诗作于824年,刘被贬的后期,从夔州(重庆)赴任和州(安徽)刺史途中。
感觉楼主对刘诗的认识不足。论诗不能只从气势着眼,毕竟古往今来,经略天下、舍我其谁的英雄太少。刘禹锡从普通诗人的角度,凭吊怀古,前四句只是对历史的兴亡做裁剪铺陈,颈联的转承,一下过渡到广阔的时空,苍劲雄浑,意味悠长。从文学角度上看非常成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纵观主席一生,已经超越了张载《横渠语录》中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主席不仅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还为中华开创了绝学。
但必定有十几首以上传世该没问题。
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发行的《成语大词典》和山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发行的《古今汉语成语词典》中,选用了毛泽东发明的416个成语,实际上还有很多没有选入。
正如主席所说“粪土当年万户侯“。主席一生的理想是为民族求生存,为人们求解放。文学诗词几乎就是个人的一个爱好。或好或坏都不影响其历史地位。把这种评价留给历史是最符合唯物主义的方法。什么古今第一人有廉价的个人崇拜的嫌疑。我不反对比如“我最喜欢主席的诗词”这种观点。我也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