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汉尼拔征战记之三:千里跃进 - 特雷比亚战役 -- 史鉴

共:💬74 🌺18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汉尼拔战争时期罗马人的冶炼技术肯定不如高卢人的。

          但落后多少就比较难说了。当时高卢武士流行使用长剑,罗马的高卢盟友也大量装备了长剑,罗马人取得长剑铸造技术应该不困难。不过罗马的战术体系讲究逼近肉搏,在狭小空间里短剑比长剑灵便,这大概是罗马人青睐短剑的原因。西班牙短剑的质量上乘,劈砍肯定没问题,但罗马战术条例禁止士兵劈砍,因为砍伤往往不致命,而且劈砍动作暴露自己的胸腹要害。

          • 家园 既然是刺杀为主 那么短矛之类的武器应该也好用

            而且肯定成本低得多

            何必还要用短剑呢

            • 家园 短矛容易折,断了就没用了。对方刀斧兵可以轻易削断矛身,如何是好?

              罗马兵都带有投掷用的标枪,双方接触前先给你一个下马威……然后就是盾墙和剑捅了。

              也没听说过他们主要用矛作战的。俺的记忆中只有三线步兵(Triari,据说是Joey Tribiani的祖先,有没有懂意大利文的来讲讲)是主要用长矛作战。那么罗马人怎么对付蛮族骑兵呢?还是说那个时候的骑兵没有马镫,都不怎么厉害,剑盾兵足以应付?

              • 家园 罗马方阵被骑兵兜了后路,一般都是崩溃的开始。

                好几仗都是这么输的。人多也一样。剑短就是不想士兵玩个人英雄主义去单挑。罗马盾牌正面防守好,但活动不方便。一个人单挑,找死一样。要几个人拿着盾牌站成一排,没有什么空间让你挥舞长剑。剑身的长短是由一个人左手持盾,右手持剑刺出,然后能完全收回的距离来决定的。

                正文说第一队会集体冲击对方,这恐怕不太可能。 第一,快速前进很难保持队形,侧翼跟不上就散了;第二,敌人不见得会站成一排等你,有个前前后后的,两三个人杀敌慢了几步,队形又乱了。方阵临敌前进都是一步一吼的,先迈有甲的左脚,然后右脚跟进。再一吼,再一步。这样才能并肩齐行。临近敌人十步内才加大声音,加快节奏。这样敌人心理上就被压倒一头。

                一般士兵都是等对方攻击完了,先用盾牌推击对方,打得对方失去平衡,然后乘其不备,出剑突刺。还有就是一个架住对方兵器,往左推,由左边人忽然出剑刺对方右下腹。对方右手没有兵器格挡,盾牌在左面过不去,就着了道。很多蛮族个人打斗惯了,只注意正面,都是这么被干掉。

    • 家园 1. 千里征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汉尼拔远征意大利的路线图

      公元前218年6月初,汉尼拔率领远征军离开新迦太基,踏上千里征程。汉尼拔此时的兵力包括步兵9万人,骑兵12,000人,以及战象37头。古典时代的征战季节通常始于早春,终于深秋。汉尼拔的出发时间相当晚,首先是因为筹措粮饷耗时耗力;其次汉尼拔派遣使节前往意大利北部联络高卢部落,争取盟友,在得到确切回音之前他不想轻举妄动。波利比乌斯记载,迦太基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面临极大的困难,在远征之前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汉尼拔的一个部将语惊四座,认为解决粮草难题的唯一办法是训练官兵吃人肉,汉尼拔一笑置之。

      迦太基远征军整整花了5个星期才走完460公里路程,于7月中旬渡过易布罗河,进入加泰罗尼亚地区(Catalonia)。迦太基势力从未到达易布罗河以北,因此汉尼拔发动一系列扫荡作战,历时一个月,基本平定了这个地区。为了巩固根据地,汉尼拔派遣部将汉诺驻守加泰罗尼亚,拨给他1万步兵,1千骑兵。8月下旬,迦太基远征军兵分三路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李维记载,出发之前远征军就有3千西班牙步兵逃亡,汉尼拔随即遣散了7千西班牙步兵,名义上是精简队伍,实际是掩盖逃亡现象,以免影响士气。波利比乌斯记载,汉尼拔大军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时,只剩下5万步兵和9千骑兵,减员高达三分之一,考虑到这期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役,显然逃亡人数远远不止李维记载的3千人。

      越过比利牛斯山脉以后,远征军继续以每天14公里的行军速度跋涉,20天以后到达高卢东南部的卢恩河(Rhone),发现对岸有数千高卢人拦住去路,严阵以待。汉尼拔强渡卢恩河的战术部署,显然借鉴了亚历山大强渡吉达斯浦河之战。他命令部队大张旗鼓寻找船只,制作木筏,摆出强渡的姿态,然后当天夜里派遣一支精锐骑兵在上游36公里处悄悄渡河,南下埋伏在高卢人的侧后。第四天清晨,汉尼拔看到对岸先遣骑兵发出的狼烟信号,立刻下令强渡。高卢人从大营里蜂拥而出,聚集在河边阻击,双方正在激战之时,埋伏已久的先遣骑兵突然杀出,焚烧了高卢人的大营。高卢人腹背受敌,很快溃散。以后的几天里,汉尼拔全部人马秩序井然渡过卢恩河。最后渡河的是37头战象,为了把这些庞然大物运过卢恩河,汉尼拔的工兵建造了几条长60米、宽15米的木筏。此时汉尼拔的总兵力再次锐减,仅剩下38,000步兵和8千骑兵。

      正当远征军渡河之时,汉尼拔得到探告,一支罗马舰队停靠在南面60公里的希腊城邦马西利亚(今天的法国马塞),他立刻派遣500努米底亚轻骑兵前去侦察。此时汉尼拔并不知道,这支罗马舰队就是执政官老西庇阿率领的西班牙派遣军,包括战舰60艘,运输船数百艘,陆军2万4千人。此时已是9月中旬,罗马的西班牙派遣军为何耽搁到现在才出征?

      这就说来话长了。罗马军事机器的运转一向缓慢,战争爆发以后首先动员集结的是派往西西里的两个军团,其次是进驻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的两个军团。老西庇阿的西班牙派遣军是最后组建的部队,大约在6月初才成军。这个建军次序反映了罗马元老院的战略权衡。西班牙派遣军尚在集结,就传来紧急军情,波河平原的几个高卢部落揭竿而起,围攻罗马据点,伏击司法官曼利乌斯的增援部队,形势十分危急。虽然古典史料没有说明,但这几个高卢部落的行动很可能是在策应汉尼拔的远征。老西庇阿不得不北上平乱,一直到9月初才率军从从海路前往西班牙。古典时代的舰船续航能力有限,需要经常靠岸,而马西利亚是罗马海军的重要补给基地。

      老西庇阿刚刚到达马西利亚,就接到通报,北面发现敌情。他命令部队上岸扎营,准备战斗,同时派遣300罗马骑兵沿着卢恩河东岸北上侦察。这支部队跟汉尼拔派出的500努米底亚轻骑兵狭路相逢,一场混战以后努米底亚骑兵败逃,罗马骑兵一直追到汉尼拔的大营,亲眼看见寨墙内来回逡巡的数十头战象,大惊失色,连忙回去报信。老西庇阿毫不犹豫,立刻下令全军拔营出击,北上寻敌决战。此时老西庇阿甚至不清楚汉尼拔有多少军队,这是罗马将领的典型风格。只要麾下有两个军团,罗马将领就成竹在胸,敢于跟任何一支军队决战。经过4天的跋涉,老西庇阿率军赶到汉尼拔的大营,发现早已人去营空了。

      汉尼拔做出了一个让后人大惑不解的决定。此刻迦太基远征军的兵力两倍于敌,骑兵更是四倍于敌,完全可以打垮老西庇阿的军队。汉尼拔接到侦察骑兵的报告,却立刻率军沿卢恩河北上,和罗马军队脱离接触。

      汉尼拔是不能用常理来度量的。对他来说,荣耀和战功根本无足轻重,实现战略目标才是最首要的,必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蹂躏罗马的土地,消弱罗马的战争潜力,争取罗马盟邦的反正,才能赢得战争。在边远的高卢地区同罗马军队决战,即使获得胜利,也无法产生足够的政治影响。罗马失去两个军团可以轻易补上,而汉尼拔的部队却是他的全部家底,显然此战的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后世学者还指出一个客观原因,迦太基远征军没有后勤补给线,所到之处就地筹粮,因此无法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过长。南下迎战老西庇阿,一旦战局胶着,远征军很快就会断粮,陷入绝境。

      无独有偶,老西庇阿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西班牙派遣军总数超过5万人,马西利亚没有能力长期供给这样庞大的一支军队。老西庇阿面对汉尼拔的空营,做出了一个影响战争进程的决定。他命令全军返回马西利亚登船,委派弟弟格奈乌斯-西庇阿(Gnaeus Cornelius Scipio)率军继续前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根据地,自己返回意大利北部,指挥曼利乌斯的两个军团。与此同时,罗马元老院命令正在西西里岛备战的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暂时搁置入侵北非的计划,率军赶到意大利北部同老西庇阿会合,集中兵力迎战进犯之敌。入侵北非的计划,这一搁置就是14年。罗马的战争部署,至此已被汉尼拔搅得面目全非。

      • 家园 忽然发现汉尼拔和韩信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尽管他们各在东西,却都是用兵出神入化,而且栽在政治上的。

      • 家园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并非他的错误

        迦太基的海军不如罗马才是根本问题:汉尼拔何尝不想从西西里岛或者意大利南部登陆,直接控制罗马的产粮区或者争取罗马那些不忠诚的联盟城邦。但是他限于迦太基的海军,不能正面强行登陆,只能从伊比利亚半岛迂回。虽然他知道这样会困难重重,但是别无选择。

        另外高卢是罗马的死敌,汉尼拔不能从本土补充兵员,高卢士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的军队里高卢骑兵是一支重要的打击力量。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迂回路线也是上策。

        迦太基最终被罗马灭亡,根本原因是因为海军不行:海军不行就无法给汉尼拔以补充,也无法像近代英国那样有效进行近海防御。更不用说在此之前西西里岛被罗马人硬生生从手里夺去,从此罗马再无缺粮之忧。

        可怜当年的海上强国最后居然自己的特长都不如人,难怪落得如此下场。

        关键词(Tags): #汉尼拔#迦太基#海军#粮食
        • 家园 迦太基的问题是海军在一次布匿战争中受到限制

          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海军,汉尼拔不选择海上路线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大规模的海军建立需要时间,不仅需要大量的造船,而且需要培养熟练水手,而这些还未必能够有很大效果,以罗马的制海权如果汉尼拔有这样大规模的举动,傻瓜都知道他要发动军事行动,进攻的突然性就无法保证。其次是海军的军费问题,以巴卡家族苦心经营的西班牙十余年,也只能供养的起汉尼拔的陆军,要增加比陆军数目多数倍的海军,军费和给养单是西班牙是供养不起的,再增加剥削的话就可能导致西班牙的迦太基土著同盟部落发生叛乱。最后一点,由于大规模熟练水手短期难以培养和训练,如果为了军事上的突然性强行海上出兵,以当时的航海水平,一支舰队在海上因为暴风雨全军覆灭都有可能,更不要说罗马控制了西地中海,把所有的陆军这样孤注一掷是汉尼拔所不敢的。

        • 家园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决策本身没有问题,具体操作就值得商榷了。

          首先汉尼拔的后勤补给很成问题,基本需要就地筹粮,显然他出发前对高卢部落的合作态度抱有过高的期望。另外他出发得很早,但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结果不得不在冬季翻山,这也造成了部队相当大的损失。总之这次远征汉尼拔有几个明显的判断失误。

      •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