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英国王室千年史话 -- 顾剑

共:💬65 🌺2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英国王室千年史话 (续2)

      6。斯图亚特王朝:革命与复辟

      从斯图亚特王朝开始,苏格兰爱尔兰和英格兰统一在同一顶王冠下,詹姆斯一世是第一个称“大不列颠国王” 的人。他任内跟国会矛盾重重,“从男爵” 这个英国特有的爵位,就是他创立来卖钱的,当时一个从男爵才卖1千多英镑,男爵就要卖5千镑了。1605年著名的“火药阴谋” ,英国天主教分子密谋在国会上院埋火药炸死国王和贵族议员,事败后直到今天,每年国会开会前,近卫军还要象征性的搜查国会大厦,这已经成了一个4百年的传统。

      詹姆斯的儿子查理一世1625年继位,1642年跟国会作战,1646年失败被俘,一开始尚没有生命危险,但在押期间又煽动苏格兰的保王党发动第2次内战,再次失败,1649年上断头台。查理朝的宫廷画师荷兰人凡-戴克是英国画派的鼻祖,宫廷人物肖像画大师,曾师从鲁本斯。他的很多作品还保存在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各大博物馆。

      在内战中脱颖而出了原本籍籍无名的议员奥列弗-克伦威尔,他跟亨利八世朝的奸臣托马斯-克伦威尔还真有亲戚关系:护国公的高祖父(爷爷的爷爷) 娶了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姐姐。克伦威尔在1642年内战开始时几乎毫无军事经验,先自己招募了一个民兵团,在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的时候是国会军的骑兵副将,1645年国会命令组建打破郡县格局的国家军队,称新模范军,克伦威尔是副司令兼骑兵副将(中将军衔的雏形) ,打赢了纳西比战役,1646年第一次内战以查理一世投降宣告结束。后来查理再发动第2次内战,最终被砍头,克伦威尔不但一力促成处决查理,而且之后第2次内战,入侵爱尔兰,击败苏格兰,都是军队统帅。议会陷入混乱和争吵,国家需要铁腕人物的时候,克伦威尔当上了护国公,直到5年后病死,他的儿子继任护国公刚半年就被国会撤职,1年后,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辟成为国王。克伦威尔的尸体被发掘吊死再斩首,但小克伦威尔出国流亡20年后回到英国低调生活,倒是善终。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复乐园,就是查理二世复辟时期写成的,当时弥尔顿已经失明,穷困潦倒,失乐园的版权只卖了10英镑。

      这里要说说英国陆军的渊源:新模范军是英国现代陆军的鼻祖,但是后来1660年王朝复辟,新模范军的性质是叛军,所以全军要放下武器解散,然后再拿起武器向王室效忠。所以英国陆军资格最老的团是近卫骑兵团Household Cavalry,陆军步兵里资格最老的是近卫掷弹兵团Grenadier Guards,都追溯到那时追随查理二世流亡欧洲大陆的保王军,而渊源于国会新模范军的团队,是不可能成为近卫军的,只有一个团例外:寒溪近卫团Coldstream Guards是克伦威尔新模范军手下蒙克将军的团,蒙克1660年从寒溪村出发向伦敦进军,拥立查理二世复辟,所以后来成为近卫团。寒溪近卫团组建的时间比前两个团实际要早,但正式的团史,只能从王朝复辟新模范军解散,成为皇军的那一刻算起,所以成了资格排名第3的团队。也因为大革命和新模范军的原因,英国海军和空军都称“皇家” ,而陆军虽然有不少团队是“皇家” ,但陆军整体没有“皇家” 的称号。

      大家今天去伦敦玩,看到在白金汉宫和温莎城堡换岗仪式的近卫军士兵,都属於近卫师,包括骑兵近卫团,近卫掷弹兵团,寒溪,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近卫团。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仔细看看他们的帽徽,能分辨出是哪个团的。

      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儿子,护国公时期流亡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庇护之下,1651年登陆苏格兰反攻被克伦威尔击败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躲在一棵大橡树上一整天避开追兵,这棵立功的橡树就是后来“皇家橡树” 号战舰,及许许多多“皇家橡树” 酒吧的由来。不过原来的那棵橡树18世纪死了,今天旅游者看到的那棵皇橡是它的后代。据说当年藏查理的当地人的后代,直到今天还收到皇家年金。

      在克伦威尔时期有第一次英荷战争,在查理二世时期有第二次和第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海军曾经上溯泰晤士河,奇袭皇家海军锚地。不过最后还是英国战胜了。查理二世把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从荷兰人手里夺过来,改名为“新约克” ,今天一般翻译为:纽约。当时的海军大臣是王弟詹姆斯(后来英王詹姆斯二世) ,当时爵位是约克公爵和阿尔巴尼公爵。今天美国纽约州纽约和阿尔巴尼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1666年伦敦大火,今天在伦敦还能看到很多纪念这场火灾的地方。也正因为这场大火,伦敦重建,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克里斯托弗-兰恩Wren基本奠定了伦敦城今天的格局,圣保罗大教堂今天的格局,就是兰恩在修复改建中奠定的。还有牛顿,从剑桥毕业和研究的鼎盛期,也基本在查理二世朝,“苹果掉下来发现万有引力” 的故事,就是1666年,不过不是在剑桥,按照牛顿自己的说法,是他回到林肯郡妈妈家里,坐在窗前看到苹果树上掉下苹果,於是有了一系列思考。。。。。。所以,根本不存在“苹果砸到头上” 的可能,现在剑桥三一学院里面那棵苹果树,也不可能是原来那棵树,而是那棵树上结的某一颗苹果的直系后代啦。

      查理二世在位25年,临终前改宗罗马天主教。他虽然有数不清的私生子女(国王自己公开承认的就有14个,前几年去世的黛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现在的妻子卡密拉,两家都可以上溯到查理二世其中一个私生子里奇蒙公爵Charles Lennox那里),但是王后却无所出,死后继位的是他信奉天主教的弟弟詹姆斯二世,詹姆斯因为信仰关系极不受欢迎,8年后被“光荣革命” 推翻,流亡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宫廷。他的儿子也是天主教徒,所以被排除在王位继承之外,先后登上王位的,是詹姆斯的两个新教徒女儿,玛丽和安妮。当时英国政界支持詹姆斯的一派和反对詹姆斯的一派,就成了托利党和辉格党的鼻祖,这是保守党和自由党两党政治的起源(今天的工党是后起的了) 。

      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玛丽嫁给荷兰统治者,奥兰治亲王威廉,光荣革命就是把威廉和玛丽夫妇请回来,推翻詹姆斯,所以英国当时是玛丽二世女王和威廉三世国王夫妻共治。在此期间,王室的主要住所白厅宫毁于大火,搬到圣詹姆斯宫。6年之后玛丽病死,再过8年威廉病死,没有子女,於是玛丽的妹妹,詹姆斯二世的二女儿安妮女王继位。今天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威廉与玛丽学院” ,就是玛丽女王创建的。安妮女王1702年在位的时候,跟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进行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英军名将马尔巴勒公爵约翰-丘吉尔(二战英国首相的八世祖) 和奥地利欧根亲王一起,把法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作为奖赏,安妮女王为马尔巴勒公爵建造了纪念布伦海姆大捷的布伦海姆宫,是巴罗克建筑风格的杰作,离牛津8英里,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出生在这。现在的第11世马尔巴勒公爵还住在那里。那里开放,今天去牛津的话,可以去布伦海姆宫参观,没准能看见80岁的老公爵本人。

      安妮女王之前的斯图亚特王朝诸王都是兼职两国国王,但是英格兰和苏格兰还是两个国家。至安妮女王才统一为大不列颠。

      7。德国王朝:从近代走向现代

      安妮女王的子女全部少年夭折,於是斯图亚特王朝至她而止。1714年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乔治登基成为英王乔治一世,由此开始“乔治王时代” 。所以有人说英国和德国打了两次世界大战,实际连英王都是德国人,就是从汉诺威王朝这里来的,直到今天仍然可以说英国王室是德国血统。现在在伦敦能看到很多房子叫做“乔治王时代式样” ,就是18世纪几位乔治国王那个时候的。那么乔治为什么能当英王呢?玛丽和安妮两位女王姐妹都没有后裔,她们的父亲詹姆斯二世被驱逐,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她们的亲弟弟,但他是天主教徒,英国国会不要天主教徒当国王,而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乔治的外婆,是查理二世的姐姐,从母系获得了很远的继承权,乔治正好是新教徒,所以越过至少50多位比他更有资格的继承人登上英国王位(这50多人都是天主教徒) 。

      乔治一世登位前正式是叫布伦斯威克-吕内堡公爵,因为公国的首都是汉诺威,又叫汉诺威公爵。当时汉诺威宫廷中的名人包括发明微积分的莱布尼茨和音乐家亨德尔。汉诺威不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初的3僧4俗七大选帝侯之一(选帝侯是可以选举德意志皇帝的诸侯),获得选帝侯的资格很晚。乔治的英语不流利,一般说德语和法语,英国国家权力越来越向内阁和议会倾斜。在乔治一世朝末期,出现了第一位实际上的首相,沃尔波尔。乔治有世创立了另一个国家骑士团,巴斯骑士团。1727年乔治一世病死之后是儿子乔治二世,在位33年,期间站在奥地利一边打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最后几年站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一边开始了7年战争,都是为了保护王室在汉诺威的领地不被吞并。乔治二世是最后一个亲自领兵上战场打仗的英国国王。两场战争英国都是最后的胜利者,大陆上英军的战事并不多,可是英国乘机一举吃下加拿大和印度这两大块肥肉,可以说赚得风生水起。关于从1618年到一次大战之前这300年欧洲大陆上的主要战争,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我写的近20万字“欧洲近古名将传” 系列,以历代名将传记为线索,基本把欧陆300年的历史串了一遍,这里就不再赘述。

      1760年乔治二世之后是孙子乔治三世,在位60年直到1820年82岁上病死,在此期间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爱尔兰和大不列颠正式合并成联合王国,德国的“布伦斯威克-吕内堡公爵” 头衔晋升成汉诺威国王,都是他朝代里的事情。但是乔治三世健康状况不好,有间歇性疯病,1811年以后就彻底疯掉了,所以最后9年其实是他的儿子(后来乔治四世) 以摄政王的名义执政。另外,从百年战争开始历代英王都声称自己也是法国国王,到这一代才正式从名义上放弃法国王位。今天在伦敦看到纪念特拉法尔加战役和纳尔逊海军上将的广场,塑像等等,就是因为1806年纳尔逊彻底摧毁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的胜利,避免了英国被拿破仑大军入侵,而且保证之后百年英国的海上优势无人挑战。纳尔逊勋爵和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者威灵顿公爵,两个英国军事史上最负盛名的战争英雄,现在都安葬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其实我个人评价,纳尔逊是当之无愧的英国史甚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海军名将,但陆军威灵顿的军事艺术成就,不如马尔巴勒公爵) 。

      1811年开始王太子乔治摄政,1820年正式登基成为乔治四世,兼英王和汉诺威国王。今天伦敦贝克街福尔摩斯寓所和蜡像馆附近有摄政街,摄政公园,在福尔摩斯探案集里多次提到,那就是在乔治四世摄政时期规划建造的。另外苏格兰历史小说作家司各特,就是这个时期的人物。1830年乔治四世病死无后,弟弟威廉四世继位7年后病死又无子女,王位由另一个弟弟的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继承。但是欧洲大陆上根据撒里安法,女性不能当国王,所以德国的汉诺威王位由乔治和威廉最小的弟弟恩斯特-奥古斯特继承。从1837年起,英国和德国汉诺威王位分开。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英国最强盛的时期,作为女王,她后来的子孙继位是跟的她的丈夫的姓,所以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从她的儿子起,直到今天,英国的王朝叫萨克斯-科堡-戈达王朝,也是来自德国,因为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来自萨克斯-科堡-戈达家族。阿尔伯特是维多利亚舅舅的儿子,算近亲结婚。有趣的是,求婚的是维多利亚,因为当时的习惯,地位较低的阿尔伯特不可以向地位较高的维多利亚主动求婚。

      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在位63年半,是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1871年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这样英国王室升格拥有皇帝头衔。她在位期间英国发明了邮票。现在伦敦有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 ,威斯敏斯特宫(就是议会大厦) 在维多利亚朝重建成今天富丽堂皇的哥特复兴式格局。塔桥也建于维多利亚晚期。白金汉宫门口有维多利亚纪念碑,因为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个把白金汉宫作为君主住所的,尽管从她爷爷乔治三世起这所房子就属於王家产业。另外,据说婚礼礼服,尤其是婚纱是白色,也是从维多利亚本人那里流行起来的,之前新娘在婚礼上的礼服没有特定的颜色。

      20世纪第一个月,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英国萨克斯-科堡-戈达王朝第一位国王爱德华七世登基,统治10年。从1910年到1936年是他的儿子乔治五世国王,一次大战在此期间。因为萨克斯-科堡-戈达这个王朝名字的德国色彩太重,而英国和德国又在打仗,乔治五世给英国王室凭空起了个姓氏“温莎” ,并放弃德国境内所有头衔和领地。所以今天英国王室都叫温莎王朝。他的长子爱德华八世,就是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温莎公爵当了不到11个月国王,因为要跟辛普森夫人结婚而自动让位给弟弟乔治六世,他自己从未举行过加冕仪式。其实如果单只是国王要娶一位寡妇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四百年前亨利八世6个妻子的最后一位也是寡妇,但问题是辛普森夫人一直是有夫之妇,她跟丈夫离婚的事情直到国王退位以后几个月才办利索,这实际上相当于皇家丑闻了,何况,英国国王兼英国国教会领袖,离婚以后再婚是不被国教会容许的(以前国王再婚的情况不少,那都是宣布以前的婚姻无效,技术上不算离婚) 。温莎公爵退位之后,1937年访问希特勒德国,以后居住于法国,二战期间避居西班牙和葡萄牙,丘吉尔政府任命他当巴哈巴总督。

      1984年有个根据杰克-希金斯小说改编的电影To Catch a King(希金斯擅长写根据二战事实虚构的小说,他讲德军伞兵绑架丘吉尔的“鹰已降落” 讲刺杀隆美尔的“狐狸的踪迹” 在国内也都有名) ,讲的是党卫队情报首脑舒伦堡试图在里斯本绑架公爵夫妇被挫败的故事,电影在国内公映的时候片名叫“温莎行动计划” ,当时我上小学,特别喜欢那个电影,不过我不是喜欢电影里的主角,而是特崇拜特想学那个对女孩子有绅士风度的年轻党卫军将军。哈哈。

      那个小说和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背景非常真实:温莎公爵夫妇的确亲德国,在里斯本招待他们的主人也的确有亲德背景,舒伦堡也的确是党卫队情报首脑,而且是党卫队里面少见的有修养的知识分子。不过绑架事件没有正史记载。

      1936年底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 退位以后,他的弟弟乔治六世继位,是二战期间的英国国王。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英国国王不再拥有印度皇帝头衔。1952年,乔治国王驾崩,女儿继位,就是现在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女王的丈夫是出自丹麦王室的菲立普亲王,姓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登堡-格吕克斯堡,不过后来亲王改跟母亲的姓(也是个德国姓) 巴登堡,英语化就是蒙巴顿。二战期间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后来的海军元帅蒙巴顿伯爵,是女王丈夫的舅舅。所以从理论上讲,伊丽莎白女王应该是温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目前查尔斯王子和他的儿子用的是双姓:蒙巴顿-温莎,也许下一位英国国王会开始蒙巴顿王朝。

      • 家园 詹姆斯二世的儿子为何不改宗成为新教徒?

        像法国宗教战争的胜利者纳瓦尔的亨利一样,为了一顶王冠而改信天主教

      • 家园 蒙巴顿勋爵好像是乔治六世的表弟?

        海军元帅蒙巴顿伯爵就是搞印巴分治的蒙巴顿勋爵吧?好像是乔治六世的表弟(cousin)?

        我记得史迪威将军看不起他,称他和他的傻瓜国王表哥一样愚蠢(乔治六世据说说话都不利索,可能是口吃)。

    • 家园 【原创】英国王室千年史话 (续1)

      4。爱德华祖孙手中英国的第一个强盛期

      长腿爱德华是一世英主,还在做王太子的时候,父亲亨利三世为了限制贵族由大宪章获得的权力而跟国内诸侯开战,一开始父子两个失败同时被俘,但是爱德华逃了出来,重新起兵并最终打败了诸侯救出亨利。那年他26岁。长腿爱德华一世1272年继位,继位前后他参加第9次十字军,并试图跟蒙古大军谈判夹攻土耳其苏丹。爱德华成功解救了被土耳其围攻的阿克城之后回国,被时人视为狮心王再现。

      爱德华最大的成就是彻底征服吞并了威尔士,今天威尔士的卡那冯城堡,是那时长腿爱德华建造来镇压当地反抗的军事基地之一。传说长腿国王答应威尔士人,任命一个“出生在威尔士,不会讲一句英语的人做你们的统治者” ,结果他任命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爱德华作威尔士亲王(这只是历史传说,正史并不承认)。此后直到今天,英国王储受封威尔士亲王的传统,就是长腿爱德华留下来的。长腿入侵苏格兰的故事,大家从电影“勇敢的心” 里大概也知道一些。有趣的是,长腿爱德华把苏格兰王权的象征,“命运之石” 抢夺回伦敦,跟一把椅子一起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就是此后历代英国国王加冕仪式坐的加冕椅,包括现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1953年加冕时也是这把椅子。这个加冕椅虽然由长腿爱德华开始,但是叫做“圣爱德华椅” ,指的不是长腿国王,而是两百年前诺曼征服之前,那个圣者爱德华国王。象征苏格兰王权的命运之石,在1996年归还给苏格兰。另外,长腿国王爱德华死前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暂厝铅棺,而不是通常的王家金棺,什么时候苏格兰被彻底征服,成了英国的一部份,什么时候再挪进金棺。现在虽然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王位早已统一了4百年了,但直到今天,长腿爱德华还躺在铅棺材里。

      长腿爱德华一世的儿子就是爱德华二世,勇敢的心里面那个懦弱而且同性恋的王太子。爱德华二世后来正好是因为在朝廷里宠信同性恋夥伴,搞得众叛亲离,给王后苏菲玛索杀了。对不起,不是苏菲玛索,是法国公主依莎贝拉。儿子爱德华三世继位,英法百年战争开始。(爱德华三世就是电影里苏菲玛索肚子里的孩子,不过不可能是华莱士生的,爱德华三世出生时华莱士死了8年了。依莎贝拉公主也不可能认识华莱士,她嫁到英国的时候,长腿爱德华一世已经死了一年,华莱士死了三年了。)

      爱德华三世很能打仗,也长寿,在位50年,他最初上台的时候14岁,是由母亲依莎贝拉垂帘听政,3年后,爱德华三世亲政,以谋杀前国王罪处死依莎贝拉的情夫摩梯末伯爵,并迫使母亲依莎贝拉退隐。亲政之后3年,爱德华三世就通过胜仗和扶植傀儡国王安定了北面苏格兰局势,再过4年,法国国王死而无后,加佩王朝断绝,爱德华以自己母亲是法国公主的身份,宣布自己是法国王位继承人,而法国援引古老的萨里安法,不承认女性有继承权,於是英法百年战争开打。爱德华三世是个天分很高的军事家,1346年取得著名的克莱西大捷,他还有个大大有名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1356年以少胜多,取得普瓦提埃大捷,甚至俘虏了法国国王。这时黑死病大流行,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战争陷于停顿。爱德华三世长寿,黑太子还比他早死一年,所以继位的,是黑太子的儿子,他自己的孙子,理查德三世。爱德华三世国王大封功臣,在他手里一下子创立了11个伯爵爵位,而且英国第一次有了公爵。他还创立了嘉德骑士团,嘉德是Garter,女子吊袜带的意思,这是英国最高勋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那些都是跨国组织) ,团长是国王,只有25名成员,男女均可。传说是国王的情妇Salisbury伯爵夫人在舞会上把袜带掉了,众人窃笑,国王把袜带捡起来戴在自己腿上,说“Shame on him who thinks ill of it” 。这是照顾女性的骑士精神的表现,后来就创建了袜带骑士团。

      理查德三世10岁继位,在位23年,这期间英国瓦特-泰勒农民起义被镇压,乔叟写出了名著“ 坎特伯雷故事集” 后来被称为英语文学之父。国王两次跟国内诸侯开战,两次都被击败关进了伦敦塔。第二次他被迫退位,继位的,是他的堂兄弟亨利四世,兰开斯特公爵,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另一个孙子。所以从亨利四世起,称兰开斯特王朝,但还是属於广义的金雀花,因为姓氏没变。

      亨利四世的儿子是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作为战士国王的成就可以跟曾祖父爱德华三世媲美。他总共只活了35岁,从16岁起替病弱的父王东征西讨扫平国内叛乱,26岁继位,对内弥合政争,对外在1415年百年战争中著名的阿金考特大战中,亨利五世运用长弓兵以少胜多,付出200人阵亡的代价歼灭6千法军,更重要的是他逼法王签署和约,承认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继承人,娶了法王的女儿,而法王自己把原来的法国王太子(后来的法王查理七世,贞德加冕的那个)贬为“私生子”。根据和约,法王一旦驾崩,亨利五世就可以兼任两国国王了。

      可惜亨利五世英年早逝,比法王查理六世还早死几个月。莎士比亚名作“亨利五世” 就是描写他在法国作战的。

      亨利五世的儿子是1岁的亨利六世,从1422年到1472年统治了50年。在他手里,是圣女贞德那个时代,百年战争结束于1453年。

      5。玫瑰战争和都铎王朝的传奇故事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仅仅2年以后,英国国内爆发争夺王位的30年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在1461年被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推翻,出逃,4年以后被抓住关进伦敦塔。他老婆联合法国人和国内势力,1470年复辟,把他救出来复位,但仅仅1年以后又被击败。这次很快就被处决了。兰开斯特王朝完结。这个国王有间歇性精神病,但是在他统治期间,建立了现在最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爱德华四世呢,原本是约克公爵,他的爷爷的爷爷(高祖父),是英王爱德华三世,所以约克王朝从他开始,但是姓还是没变,还是广义的金雀花王朝。约克王朝很短,爱德华四世1461年即位,1483年死,然后是他的儿子爱德华五世,12岁的小孩,仅仅在位3个月,被王叔理查德篡位,小爱德华五世和弟弟被关进伦敦塔以后再无消息。应该是被谋杀了。今天去伦敦塔游览的朋友,如果听导游解说,两个小王子和后文要提到的离婚的王后,大概是死在伦敦塔里的最可怜的囚犯了,所以现在传说伦敦塔闹鬼,多数情况是两个小王子和断头王后的冤魂。

      王叔理查德篡位,是为理查德三世。仅仅2年,在战斗中被里奇蒙伯爵亨利都铎击杀。红白玫瑰战争结束。后来莎士比亚有部“理查三世” 的名作。亨利都铎的父亲,是兰开斯特王朝亨利六世的近亲。亨利继承英国王位,是为亨利七世,从此开始都铎王朝,金雀花时代彻底结束。

      都铎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亨利七世,于1485年开始。1509年死后,由儿子亨利八世继位。亨利八世,就是很有名的有6个妻子的那位,来了新的就把旧的杀头,为了离婚不惜跟天主教教会决裂,英国开始信奉新教。亨利肯定是个冷酷的人,但是却有点艺术家和赌徒的气质,而且亨利八世朝为后世留下不少遗产。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论此人,还是来细数这六个王后吧:第一位是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她的父母是西班牙阿拉贡国王斐迪南和卡斯泰尔女王依莎贝拉。这夫妻两个结婚以后两国联合起来把穆斯林势力赶出西班牙,完成了西班牙再征服的统一大业,再加上他们跟哈布斯堡家族是亲家,所以当时西班牙不仅是欧洲最强盛的国家,而且跟神圣罗马帝国联合起来。英国要跟西班牙和帝国套近乎,联合对付法国,於是老爸亨利七世做主,把凯瑟琳公主娶来,最初是嫁给长子阿瑟,可是刚结婚阿瑟就死了,於是把新守寡的凯瑟琳再配给次子亨利,就是后来的亨利八世。等於亨利八世即位前娶的这位原配妻子是寡嫂。

      凯瑟琳给亨利八世生了个女儿叫玛丽,就是日后的“血腥玛丽” 女王。亨利八世继位以后不喜欢王后,要把情妇Anne Boleyn扶正,要教皇宣布婚姻无效,教皇不准,将亨利八世破门出教,亨利也真绝,干脆没收所有教产解散修道院,宣布英王是英国国教最高首脑,不但自己制定法律跟王后离婚,而且宣布玛丽公主是“国王的私生女”无继承权。1534年亨利跟Anne Boleyn结婚,这是第二位王后。一年多以后被放逐的凯瑟琳王后死于癌症。Anne Boleyn王后也给亨利生了个女儿,就是日后英国史上最成功的君主伊丽莎白女王。才过2年,亨利又厌倦了这位王后,这次亨利更绝,编造证据指控王后跟4个男人有染并与自己的弟弟通奸而且使用巫术,将所有涉案的人统统砍头。所以第2位王后是在伦敦塔被砍头的。国王早就爱上了王后的贵族侍女Jane Seymour,这就是第3位王后。仅仅1年半之后Jane Seymour生下了亨利的唯一儿子爱德华,她在产后病死,所以亨利一直把Jane Seymour当作自己真正的王后,其实我想只是亨利还没来得及厌倦她而已。此后国王老实了3年没娶妻,(说是老实,其实还是有数不清的情妇) ,1540年因为政治原因,亨利又娶比利时Cleves公爵的妹妹Anne为妻,但第4位王后比较丑,刚过半年亨利就又宣布婚姻无效,这次更省事,连请示教皇都省了,因为亨利自己就是英国国教会的首脑。这位王后比较知趣,主动退让,起码保全性命。离婚以后立即娶的第5位王后是第二位断头王后的表妹,Katherine Howard,这次维持了1年半,又以通奸罪被砍头,这次的罪名倒是实有其事,而且王后婚前的生活就不规矩。Katherine Howard是第2个在伦敦塔被砍头的王后。所以今天到伦敦塔游览,听的最多的鬼故事,就是这两位断头王后,和两位被谋杀的小王子。

      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位妻子是Katherine Parr,婚姻维持了4年,这次不是王后死了,而是亨利国王自己死掉了。亨利八世当然是历史上结婚次数最多的英王,而这位王后跟他旗鼓相当,堪称绝配:她是英国历史上结婚次数最多的王后:Katherine Parr从15岁嫁人,亨利是她第3个丈夫,前面两个都死了。亨利死后,她又结了一次婚,30多岁的时候因难产而死。Katherine Parr是个好人,她促使亨利八世死前跟前妻的两个女儿玛丽和伊丽莎白和解,恢复了她们姐妹的继承权。

      亨利八世朝还有两个名臣比较有趣:一个是首相托马斯-克伦威尔,此人真正可说是“逢君之恶” ,一力帮助亨利废黜第一位王后,编造罪名处死第二位王后,迎娶第3位。他后来栽在自己手里:他一力促成亨利娶比利时公主作第4位王后,亨利没见过於是派了画师去,画师把比利时的安妮画得漂亮无比,亨利立时心动,可是娶回来一看,新王后脸上有幼年出天花留下的疤痕,於是迁怒于克伦威尔。克伦威尔的结局,比Anne Boleyn还惨:他也是被囚禁并在伦敦塔被砍头,国王故意挑选了一个没经验的刽子手,砍了3下才砍下他的脑袋,事后将脑袋用沸水煮熟,戳在长矛上立于伦敦桥示众。

      另外一个名臣是红衣主教Wolsey,亨利朝前期主持英国外交事务,是个老成谋国的人物,试图阻止国王与第一任王后离婚,怕因此引起英国与强大的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交恶,得罪了国王,被废黜,死于流放。Wolsey以生活奢侈堂皇,富比皇家而在历史上闻名,给今天的伦敦旅游留下不少景点:汉普顿宫廷就是Wolsey建造,后来献给亨利国王,才成了今天的王宫。牛津的Christ Church学院,伦敦的白厅宫,剑桥的三一学院,都是Wolsey始建。他做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黑色大理石棺材准备死后用,但被废黜之后没有用上。近300年之后,Wolsey的这个棺材盛殓了伟大的海军名将纳尔逊的遗体,至今躺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地下。另外,今天有个英国的服装名牌,叫Wolsey,我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翻译成“金狐狸” ,也许仅仅因为牌子是只小狐狸,但这完全没有体现出这个品牌的历史内涵和底蕴:它1755年就有了,是当今天下最老的服装品牌之一,而且是现今皇家特许为伊丽莎白女王和(去世不久) 的王太后做衣服的厂商。这个名字就是从这位Wolsey红衣主教,剑桥三一学院的创始人那里来的,因为服装厂旁边就是埋葬Wolsey的教堂。

      Wolsey的后任大臣是托马斯-莫尔,就是写“乌托邦” 的那位。他也因为拒绝承认亨利国王为教会最高领袖而被国王关进伦敦塔,在塔里被砍头。他后来被罗马封圣,是律师和政治家的主保圣人。1966年有部很有名的电影“Man for all Seasons” 就是写他的。

      亨利八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爱德华六世在他死后在位6年,也病死于16岁。他的同父异母长姐玛丽先继位。这中间有个插曲:摄政王诺森伯兰公爵不想让玛丽或者伊丽莎白继位,因此拥立自己的儿媳妇,亨利八世的外甥孙女简-格雷当英国女王,16岁的少女简-格雷在位9天,没来得及加冕,就被玛丽推翻了。这是英国历史上的“9天女王” 。格雷后来被玛丽女王处死于伦敦塔(又一个塔里的鬼魂) ,后来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画“自由引导人民的那个”)有幅画“处决简-格雷” ,现在收藏在伦敦的国家画廊。

      玛丽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她从小跟母亲西班牙的凯瑟琳信奉旧教,所以一上台就复辟旧教,嫁给西班牙国王菲立普二世。在位5年病死。

      这位玛丽女王,是被亨利八世抛弃的前妻的女儿,自幼笃信天主教,即位以后宣布恢复天主教的国教地位,在国内大肆杀戮新教徒,被称为“血腥玛丽”。至今在美国的鸡尾酒中,还有一款饮料叫“Bloody Mary”,是由伏特加酒、西红柿汁、芹菜汁之类兑成的,不但酒吧里有,连飞机航班上都供应,不知道是不是从这位女王那里得名的。另有一个说法,血腥玛丽饮料是得名于一位奥地利公主。

      玛丽女王38岁嫁给了欧洲大陆旧教的卫道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而且一直迫害同父异母,信仰新教的妹妹伊丽莎白,在伦敦塔里短期关押过,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后来玛丽女王突然死亡,伊丽莎白登基,这就是英国史上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大家看过1998年的一个美国电影,伊丽莎白女王么,讲的就是这段历史。据说电影伊丽莎白的续集“伊丽莎白-黄金时代”将很快在今年上演。

      伊丽莎白少女继位,国际国内矛盾重重,时刻面临着生命威胁。国内旧教的颠覆和暗杀活动不用说了,国际上也是危机陷阱不断。先是求婚风波,著名的求婚者包括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和法国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就是电影里那个),这都是对英国有领土野心的,甚至后来远在俄罗斯蛮荒之地的伊凡雷帝,也来凑热闹派使者求婚。后来,为了英国,伊丽莎白终生未嫁。再后来,伊丽莎白决然处死了在英国宫廷密谋造反的旧教苏格兰女王玛丽,并公开与西班牙决裂,打赢了无敌舰队之役。其实说起来苏格兰女王玛丽也是个苦命人:她的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姐姐,所以她是血腥玛丽和伊丽莎白姐妹的表侄女,因此是英国王位第一继承人。苏格兰女王玛丽先嫁给法国国王佛朗索瓦二世,丈夫死后回到苏格兰被贵族推翻,投奔表姑妈伊丽莎白,但她是旧教天主教徒,伊丽莎白女王怕这个表侄女被敌对势力利用,将她囚禁了18年之久,最后以叛国罪处死了玛丽。

      伊丽莎白朝出了大文豪莎士比亚(Shakespear in Love那个电影最后有女王出场) ,哲学家培根,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弗吉尼亚州就是以女王命名。1603年,经过45年的统治,一代名君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她当然没有子嗣,继位的是外甥,被她处死的表妹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儿子,詹姆斯一世,从此开始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的儿子,1625年继位的查理一世,就是在英国革命中上了断头台的那位。

      • 家园 复习中。亨八可真是超级克妻达人

        但是不得不说,英国日后的崛起起源于亨八。从这点上来说,亨八是都铎皇朝最伟大的君王

      • 家园 复习中,看到一个错

        爱德华三世长寿,黑太子还比他早死一年,所以继位的,是黑太子的儿子,他自己的孙子,理查德三世

        似乎应该是里查二世吧

      • 家园 挑一处小虫:

        前文说苏格兰女王玛丽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表侄女,后文却说苏格兰女王玛丽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表妹、她儿子詹姆斯一世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外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家园 玛丽是伊丽莎白的表侄女

          苏格兰女王玛丽的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姐姐Magaret,伊丽莎白一世是亨利八世的女儿。因此玛丽是伊丽莎白的表侄女。这里容易引起混淆的是英语里cousin既可以指表姐妹,也可以指表姨和表侄女。比如巴尔扎克有一本小说《贝姨》,英语译名就是Cousin Bette(法语原名La Cousine Bette,法语的用法可能和英语差不多)。

        • 家园 玛丽太多了,苏格兰女王的老妈也叫玛丽

          跟福音书似的。

          苏格兰女王玛丽跟伊丽莎白是表姐妹。

          苏格兰女王的老妈,叫Marie de Guise,苏格兰的摄政,就是电影里打败伊丽莎白,放小男孩俘虏回去报信的那个,后来被华兴汉(近代欧洲的spy master)弄死在床上的那个。所以伊丽莎白是Marie de Guise的表侄女。

      • 家园 第一代都铎是威尔士人

        传说是末代王子卢艾琳的后人,但当时只是一个为王室服务的仆人而已。亨利五世死后年轻的王后同仆人有了感情,据说两个人甚至秘密结婚了,仆人也把自己的名字西奥多改为姓都铎,因为威尔士人是没有姓的。亨利七世是他的孙子,母亲是约克家族的,父亲早亡。由于祖母的关系在约克王朝时代他可以在法国避难,他的祖父支持约克家族后来在战役中被俘斩首示众。

        • 家园 Owen Tudor确实同Catherine秘密结婚

          Catherine在临死前亲口告诉她的儿子亨利六世。存疑的是英国议会曾经通过法案,禁止她再婚,因此在法律上不是很清楚这个婚姻是否有效。

          亨利七世的母亲Magaret Beaufort的祖父是John Beaufort。John Beaufort是John of Gaunt和他第三个妻子Catherine Swynford的长子,也就是亨利四世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不用Plantegenent的姓因为出生时是私生子,后来通过议会的法案legitimized。因此亨利七世是兰开斯特王朝的继承人,不是约克王朝。

          法国国王包括后来Brittany公爵收留他,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法国皇室血统。更重要的是他是英国王位可能的争夺者,在外交上同英国政府讨价还价是个很有价值的筹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