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震撼世界 China Shakes the World -- 颜赤城

共:💬40 🌺5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四、技术转让和保护主义

      行文至此,书中强调的是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我们在其他地方读到的很多正面影响。我们自然会产生疑问,难道作者是反全球化的吗?如果是的话,这可是经济界的异数。

      自由贸易是英美经济理论的金科玉律。根据被广泛误解的相对优势理论,全球化对所有人,至少是从长期看,都是有好处的。我不那么看。但是,目前全球化对中国有好处。那么我们就要和经济学家和跨国公司一道鼓吹全球化。

      第五章终于讲到了美国。这一章值得思考就很多了。

      作者来到了美国伊利诺州某地。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充满教堂和快餐店的产业凋敝的小镇。但是在以前,这是个工业发达的城镇,尤其是和军工有密切联系。苏联的核弹头除了对准各大城市,还不忘捎带上这个城市。但现在已经大不如前。

      作者嘲讽了美国政府的无能。在中国公司要收购一个由具有军事尖端技术的公司的时候,政府和军方都一无所知,直到有人通知他们,他们才阻止了这个交易。

      作者来这里是参加一个会议,联邦政府主管制造业的官员与业界的一场会议。业界怨声载道,但是政府仍然在鼓吹全球化。全球化的受益者是那些跨国公司,但是中小型企业却面临衰退和倒闭的威胁。然而,政府是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而不是这些中小企业。官员安抚业界他们正在和中国商讨如何处理中国不公平竞争的问题。中国表现得非常合作。但是,十有八九,这些华盛顿的官员被北京愚弄了中了缓兵之计。

      中国人应该关注这里面的美国的基本的政治现实,而去谋求自己的利益。具体的,这一章关涉技术转让。技术转让,相比起那些大型基础建设,更应该引起注意。美国方面当然考虑的是如何防治技术转让,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中国读者可以反过来读,让对手失败的策略就是我们成功的策略。

      最让对头头疼的事情,就是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各个行业都禁受不过中国市场的诱惑而来到中国,但是他们必须通过合资而进入市场,在合资过程中技术就到了中国人手里。工程的招标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与技术转让挂钩的。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其实也没有多大选择,因为你不这么做对手就会趁虚而入。

      在一个例子中,中国最初购买煤力热力发电机,由入门产品到高级产品。最后进步到购买气涡轮机,而这个,已经和商用客机的发动机只有一步之遥。最后通用电气赢得了合同。但谁知道后面有多少技术转让,谁知道中国下一步会要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政府的战略和政策对中国的产业非常有好处,在对手看来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往往也要看下面的人怎么做。比如书中举的汽车行业的例子,中国和所有大汽车公司合资,但是最后获得发动机技术的却是脱颖而出的奇瑞。

      美国的经济受到全球化的什么影响呢?一个业主讽刺了关于美国放弃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说法。他不得不开除他的员工,而这些高级技术工人很难找到其他工作,可能只能去商店做员工,收入当然急剧下滑。这就是所谓的放弃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了。现实是,美国的实际工资水准下降了,富人更多了,穷人也更多了,中间的人少了。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看待自由贸易呢?清朝拒绝了门户开放,因为他们没有竞争力。现在的美国也要走向保护主义吗?这时候书中引用了商务部长薄熙来的一段话,你们视自由贸易为金科玉律,推行了两百年,发达了。现在我们有竞争力,你们反而要说到此为止吗?

      这个指责很犀利。那么自由贸易究竟有什么好处什么坏处呢?作者认为这因人而异,并提出了劳动力不可流动等因素在自由贸易中的影响。作者说,如果这真地造成政治危机,选民选择保护主义,政客也无力可为。

      我觉得这有很自然,但是无耻。也就是,无耻得非常自然。现在有人开始琢磨出点味了,觉得自由贸易并不是对所有人有好处。这究竟是他的态度调整,还是他态度调整的开端第一步呢?他们把自由贸易吹得天花乱坠,说:你们要努力啊,你们学会自由贸易了吗?现在语气转了:我以前说的自由贸易当然没错啦,但是民主更重要啊。你们要努力啊,你们学会民主了吗?

    • 家园 三、绑紧的领带:中国走向欧洲

      第四章,绑紧的领带:中国走向欧洲。

      作者来到意大利的纺织小镇Prato,探访中国对欧洲的影响。当地有18万人口,其中中国人占了2万,合法的和非法的移民。

      作者成功的采访了一个非法移民。他来自福建,他的父亲养殖海龟,但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破产了。他父亲最初向半政府半黑帮的地下钱庄借的钱,这样麻烦就大了。政府就直接把他父亲抓起来扔进了政府大楼的地下室关押起来。案件也不予审理——反正你最初的贷款就是非法的嘛。

      等一下。这个故事是不是太恐怖了?我对中国现实无知到这种程度吗?关于地下钱庄,很多西方媒体都有报道。这是一种很独特的经济。一般以宗族和当地人际关系为纽带。借贷也纯粹以个人信誉。根据一篇报道的描述,如果不能还钱,讨债的可能会直接到欠债人家里,要求提供住宿和饮食,直到还清。这种近似泼皮无赖的行为,在我读来非常可信。可是这本书里所说的地方政府和黑帮的混合体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我认为很低。可以从其他地方再了解。

      但是无需质疑的是,非法移民的过程凄凉和恐怖。交给蛇头15000美元,但是五年之后他已经无债一身轻了。

      在了解这个个体之后,把眼光放在整个意大利,这些移民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们吃苦耐劳。但是意大利人不知道他们在和谁打交道。他们很多来自温州,一个私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这些移民太精明了,太有创业精神了。

      在这个城市,当地注册的中国公司从1992年的212家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03年的1753家。意大利开始得益于中国的贡献,但是中国的公司开始发展,获取技术,排挤掉当地的公司。在读了上一章中国国内市场的严酷和竞争对手间的倾轧,很容易理解这些中国商业在欧洲会如何如鱼得水。产业外移一旦开始就无法阻挡,越来越多的工厂搬到了中国。

      这种变化来得快得令人难以接受。仿佛就在昨天,克林顿还带着意大利的丝绸领带宣布就职,现在,当地的产业已经垮掉了。

      作者在火车上偶遇两个到欧洲谈生意的中国商人。作者平和地记录了中国人对欧洲的议论,他们太懒惰了太悠闲了,他们只关心政治却只认钱。这些话,在我们耳里,非常的自然。在欧美人耳里,辛辣得刺耳。

      但是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意这些批评的。中国人没有错,他们工作努力。但是欧洲的出路在哪里呢?福利高昂,工会势力强大。最自然的选择当然是升级产业,做研发设计。但是作者认为这是不够的。但是作者也没有答案。可能一个严酷的现实就是,从长期看欧洲已经竞争不过中国了。

      • 家园 地下钱庄以政府官员作背景是很常见的
      • 家园 中国人也想悠闲也想懒散,但还没有那个条件,所以只好。。。
      • 家园 这句话精辟!"他们太懒惰了太悠闲了,他们只关心政治却只认钱"
      • 家园 花.有的时候真的有点困惑

        到底怎样的是好的?中国人这种勤力不好吗?欧洲那些保护工人利益的工会和高福利不好吗?

        当然,中国人的勤力可能来源于众多人口的竞争与资源匮乏造成的压力,就像日本人的情况.起因可以说是有点无奈的.但结果呢?如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这种勤力带到全世界,会对其他的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可是人生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工作不是为了让生活更滋润自在一点吗?如果中国人的勤力造成欧洲的工人无法再过悠闲自在的生活,那么...?

        • 家园 有种说法说基督教产生资本主义,认为信基督的人勤劳

          中国人勤劳起来,他们又吃不消了。

        • 家园 你要看到欧洲人“懒”的资本

          没有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各种手段廉价搞来的世界资源,他们如何“懒”得下来

          如果说空中客车,西门子的工程师们还对得起他们的手艺,那意大利缝领带的,凭什么比中国工人挣得多呢?

          • 家园 如果浪费(战争,破坏)少些的话,人类的生产能力

            可能在几十年以前已经对全人类的需求都已经过剩了。

            只是消灭贫穷到底是不是好事?对统治者来说。

    • 家园 二、中国日近千里的发展

      第二章。就像所有介绍中国的文章一样,作者开始用数字震撼读者。讲了很多中国的史无前例的发展,正在建设的大工程,还有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和科技成就。这些对中国人来说没有太多可关注的。

      第三章,人口矛盾。作者发表了一些对中国文化的议论。他说中国有数字崇拜。比如两个凡是,三字经,四个现代化,五行,六欲,七情,八仙,臭老九。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当无产阶级专政从四项基本原则中删除的时候,政府用其他的东西替代这一条,而不愿意改变这种数字上的对称。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但我认为数字美是其次,更美妙的是这是一种偷梁换柱。依然是四项基本原则,大家以为一直如此,其实内容早就变了。

      作者又用国家统计局李德水为例。“目视前方没有任何明显的提示,他抛出上百个数字,每一个都精确到一个小数点,应对着纷纷而至的临时的提问。后来,当官方统计的打印稿出来的时候,我把我所纪录的李德水演出的笔记与之对照。他百分之百的精确。”

      令人敬畏。

      但是中国人真得有数字崇拜吗?或者说,中国人真的对数字的精确很讲究吗?很遗憾,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作者的观点。实际上,参看中国历史纪录,中央政府往往对国家的真实状况不甚了解,数字往往是模糊的大概的。当然这有囿于历史条件。现代的统计技术和能力使得中国真得能数字治国。而这时,我们往往又要面对可耻假造的统计数字。

      这一章涉及了颇多方面,主要讲的是人口问题,还有盗版和对知识产权的广泛侵犯,举了立帆和义乌的例子。

      这种肆无忌惮的盗取技术,给了中国公司显著的竞争力,让他们能够迅速的在技术层面上赶上来,然后用价格优势把市场领先者逐出去。

      在义乌,作者看到这些产品,包括假货,价格只有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但是可怕的不只是他们便宜,而是他们的质量和真货不相上下。有时候,就是同样的产品。作者感慨道:“在(义乌的)庞大深邃的展览大厅里逛半个小时,就能击碎所有关于美国商业提供价廉商品的神话。实际上,他们打折的能力没什么,我倒是开始深深震惊于他们能敛取暴利而不引起消费者的暴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