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 -- 颜赤城

共:💬34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五、理论结合实际

      这本书讲到中段有点车轱辘话了,因为他的分析手段你已经了解,然后就是在各个问题上应用,读着就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

      作者在开篇卖的大关子其实也索然无味。说到底他并不是个体选择,而是血亲选择。当妈的为什么对孩子好呢?那还不是因为你是我生的。这个答案不需要研究就能知道。

      作者证明了群体选择的现象是通过个体选择实现的。这对专家可能很重要。但是对一般人来说,那不还是群体选择吗?

      一个不太好解释的现象是动物进化出来一些对它们生存不利的东西,比如孔雀的大尾巴。这个很难理解。

      不可避免的,作者谈到了人类社会。在说到计划生育,基督教好像最初是禁止避孕的。他批评有些政治领袖说避孕是不自然的。他说人类社会就是不自然的,福利制度就是不自然的。如果你想自然的发展,你就得到个自然的结果——大饥荒。

      在讲到性别关系,自然界一般是雌性选择雄性,所以雄性的动物总是比雌性的漂亮,比如孔雀鸳鸯。但是人类社会是相反的,女性要打扮。这么说男性处于一个选择异性的地位。

    • 家园 四、生物学的博弈理论

      这本书然后讲了基因的几个基本特性。它复制,并且它的复制可能出错。这都是进化的必要条件。作者用比较长的篇幅说明了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行为。这当然都是他立论的基础。

      我现在看的章节他在讲博弈理论Game Theory。这个非常有意思,没想到能在生物学里看到。他证明的是完全自私的个体是怎么形成妥协和合作的。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最简单的模型里,一个群体由遇到战斗就逃跑的鸽派(虽然鸽子实际上是一种好战的鸟)和遇见别人就必定战斗的鹰派组成。假设一个纯粹鸽派组成的群体,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一个基因突变造成的鹰派就占尽便宜,因为所有其他人见到他都会逃跑。因此鹰派数量会增加。鹰派数量增加的结果是大家打得头破血流,随遇而安的鸽派就更加可能存活下来。所以这个模型会在一定比例上稳定下来。当然动物生存的策略不是这么简单的两种,但是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一个模型究竟是不是稳定的。一个纯粹无私的群体,或者一个完全自私的群体,都是不稳定的,他们必然要向某种稳定模式转变。我转述的非常非常的粗略。这个“稳定”的感念很关键,在生命形成那一章就出现了。

    • 家园 三、生命起源

      作者卖个关子,倒不是耍些写小说的伎俩,实在是因为必须从进化论的原理讲起。

      所谓的“适者生存”,不过是一个更宽泛的道理在生物学上应用的个案而已。这个更基础的道理就是:稳定的东西会存留下来。那么这是个理论吗?是个发明发现吗?都不是,这实际上是句废话。就好像,第一个冲过终点的是冠军。这是定义而已。我们取一个时间段,在开始的时候观察到一个东西,在结束的时候发现它不存在了,那么它是不稳定的,它不存在了。

      原始地球的环境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发生化学变化,分子会不停地变化,存留下来的分子形态比消失了的更稳定。这就是进化的基础。可以说,生命是一种稳定的形态,最初的生命不过是一种相较之前更加稳定的化学组成。你是否称他为生命并无关系。水晶、惰性气体当然也很稳定,也都存留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和他们有共通之处,就是它们很稳定。

      那么一个稳定的东西,一个可以持续存在的东西,必然有一个特性:他们有本事存在下去。注意,这还是句废话。他们“想”存在下去。当然,我们不能真的说某种物质或者低级生物“想”存在下去。但是他们的性质、机理或者行为看上去就好像他们“想”生存下去。

      基因,被称为“不朽的永生的螺旋”。它存在了上亿年,甚至有可能比地球存在的时候还要长。(人类会在地球毁灭之前逃生吗?)那么这种物质形态擅长什么呢?当然是,生存下去。这是我们研究生命形态最重要的方面。

      请注意作者层层推进的逻辑。到这一步,已经有点匪夷所思了。我说过我产生了疑问。但是想来想去,认为这是无懈可击的。其实他说的道理确实很浅白,但是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彻底模糊了意识和无意识的界限。那么,虽然作者没有说,但是我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模糊掉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所谓的人类和人类将要进化出来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超强的稳定的物质形态?

    • 家园 二、为什么会有人类呢?

      本书的第一章开章明义,我们对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原理都有个大概的了解,这在科学界也几乎是定论。但是自然选择学说有群体选择和个体选择两个说法。群体选择的例证就是生物的利他行为。生物甚至有自我牺牲的行为。这种说法被社会学和在政治上误用进而滥用。作者不无讽刺地说,士兵被鼓励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但是他们却在杀害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是对人类这个物种有益的事情吗?作者批评了流行的群体选择说,其中批评的最有名的是《社会契约》这本书。

      群体选择的逻辑错误在于,你无法划出一条“群体”这个概念的线。所谓的群体,是血亲,集体,国家,种族,物种,还是所有生命形态呢?如果鼓励利他行为,我们要在哪个层次上利他呢?这个质疑充满了智慧。

      作者则站在个体选择的一方。这也就是书名中所谓的“自私的基因”。作者也意识到这可能引起的道德争议。这本书无意也不应该被用来作道德指导。自私,指的是基因为了延续而对生命体的影响。另外,毕竟,人类是有能力克服自身基因影响的。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生物实实在在的利他行为呢?如何解释普遍存在的父母保护子女的行为呢?这时候,作者卖了个关子,要从生命起源讲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