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对比表 -- 黄河故人

共:💬90 🌺291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国外的情况我确实不了解。

            撇开LZ找的文章。只谈这个“国际惯例”,我总觉得有些东西拿“国际惯例”当挡箭牌实在是不合适,惯例又不是标准,即便是标准,多数情况也没有强制性。国际惯例之所以成为国际惯例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才是理由,把国际惯例当理由,甚至去开发布会,内容就是告诉你一句话:“这么做是因为这是国际惯例。”这样的解释实在不能算是解释。

            主要是现在国内的“听证会”之类的协商形式,表面上是商量,实质是个“通知会”,“发布会”,甚至是场“演出”。走过场的本质被大家认出了,所以意见大大的。LZ转的文章也便很容易取得反响。

            可能大家真正气愤的并不是我们别人贵,是贵了还不告诉我们原因,随便找个“国际惯例”这样地东西当理由,拿消费者当傻子蒙。而更关键的是,拿大家当傻子的往往是垄断企业,或者半官半商的企业,或者是水电气等关乎民生的企业(这三者实际上有很大的交集)。让人们无法“用脚投票”,必须接受。

            • 家园 以前有一句话,叫“天下乌鸦一般黑”

              没有白乌鸦的,最多不太黑,灰一点罢了。

              水电气在西方也是垄断的,航空、铁路、石油、电信、广电这些不垄断,但价钱上的同步不能不使人疑心,美国曾经调查去年石油公司是不是串通好了一起暴涨油价,最后不了了之。加拿大现在只有一家国际航空公司了,所以价格也是垄断的。

              • 家园 跟晨枫兄杠两句

                加拿大是就一家国际航空公司,但您想去哪国做其他国家的航班也一样啊,就能让他垄断了?加拿大对于其他国家的公司也没特别的限制,就算对加航有税务优惠,破产保护,哪个国家也都有。你不喜欢可以坐其他国家的阿,哪能垄断?

                要是说一般黑之类的话来捣糨糊,掺沙子,不大好吧。您也说有不太黑的。总不能因为人人都有私欲,就没有好坏人,大家都是罪人了吧?

                您虽然偏向中国政府,可这话倒是受了耶稣真传。

                既然有不太黑的,看来他们不用这么黑也不至于挨饿,凭什么就不能挑最黑的毛病呢,让他灰点,同样的钱多回报点呢?如果因为自己不在那生活,用不着操那份心,反正自己又不用掏更多的钱买更少的服务,那就很难说是真的心系中国了。

              • 家园 既然一般黑,为什么晨枫兄不去中国“一般”,而要待在加拿大?

                远隔重洋称赞是很容易的,但是我更加钦佩那些在中国境内生活而称颂天下一般,必须直面那个“一般黑”的兄弟们,特别是陈经葡萄,能有那么大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那是不容易的。

                我们这种隔岸观火说一般黑的,其实一早已经用脚投票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真是有点莫名其妙了,你在国内,你觉得国内黑你吐槽,没人拦

                  你。在国外的弟兄们不同国家,眼见自己身边的不平事,也吐几下槽,各吐各的,有啥问题?

                  咱们因为离得近比较了解,吐美国,加拿大的槽,这个回国有啥关系?咱在美加呆着的,就不许对身边的事情有点议论?

                  你问的问题有啥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么?

                  没道理么

                • 家园 我代为回答一下吧

                  眼不见心不烦。

                  国外的第一代移民中国人99.9%从心理和实际地位来说都是边缘人,所以在国外虽然也见黑,但是关我何事?如果在国内也抱有这种边缘人旁观者心态,对国内的观感还真的也不那么差。

                  在这个问题上最好不要参合感情因素道德判断,也不要诛心,只要说的是真实情况就行,因为所有判断标准都是相对的。打个比方:你孩子考了30分,如果想当然的以为其他孩子都考了80分甚至100分,那你对自己孩子的态度自然是愤怒甚至失望;如果你知道其他孩子也不过考了50分,你对孩子的态度虽然不会是满意,但至少会相对平和的帮助她分析问题。后一种情况于你与孩子都是更好,不是吗?

                  知道国外不那么好,对于我的意义不是为国内的不好辩护,而是保持理智冷静心态正视问题,不要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现在不都爱说“体制问题”吗,知道换个体制也不能解决问题才能迫使人真正去思考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空喊“体制”。

                • 家园 你太耿直了。打脸不能这么直白吧?
                • 家园 其实是两回事

                  如果说中国和美国加拿大一样好或者一样坏,显然是不对的,不是事实。但是非要把美国加拿大说的象天堂,而且总是虚构一些诸如手机费奇低之类的神话,显然也是不对的,不是事实。

                  打个比方,中国是个老bus,跑的很慢而且车上人很多很拥挤。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都是新bus,车上人也少很舒服。有些人从老bus上跳下来跑到新bus上也开始舒服。

                  这几年老bus司机开的不错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增加了座位,每个座位给加个靠垫,舒服多了。可毕竟人还是太多,于是有人对司机不满,说你看人家那车更舒服,更干净,听说每个人都睡的席梦思,可见咱们司机不行换司机。当然也有支持司机的,于是开始争吵眼看要打起来了。

                  新bus上大多数人看着老bus上打架很高兴,巴不得打的越大越好,翻车才好呢。有原来从老bus上过去的不忍心,打个电话过去说‘别打了,其实你们最近挺好的而且越来越好。而且这边也没有席梦思。’然后老中说话了‘没有席梦思那你为什么不回去?你不回去可见就是撒谎,你就是不想让别人也有席梦思。’

                  通宝推:土拨鼠yuanap,
                  • 家园 其实很多人是知道这是两回事的,但脑袋不够用了,只好用屁股
                  • 家园 把中美竞争大格局下,小人物对社会的不同要求讲的这么直接

                    不易啊

                    爱国没有地域、时空限制。

                • 家园 所以呢,中国取得那怕些微的成绩,都是无用的

                  美国那怕没成绩,也是优越的。不就是这逻辑吗?

                  说白了就是共党领导下的中国就不该有成绩,就得大步倒退,退回到原始社会去。大家统统穷死,某些人就高兴了。

                  陈经老兄不说他,葡萄可谈不上什么“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葡萄批判现实力度可能不是很重,但是不是没有。这也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可不喜欢现在的共党,要是你们哪天把现在的共党给颠覆了,我一定给你们敲锣打鼓去。不过我认为这根中国人取得一些成绩根本无关系。葡萄只是赞扬了中国人取得成绩的事情,这有什么不妥呢?当然,打倒共党,或许能有更大成绩,这是没错。但是因为这个理由,就说不打倒共党就没成绩可言,我认为这是荒唐无稽的论点

                  • 家园 非要说悲观的话

                    我看西西河比葡萄更悲观的也没有几个了。

                    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其实都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骨子里总是比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乐观”。葡萄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悲观乐观可能都已经不在他的字典里了。

                    • 家园 也未必,从漫长的历史来看,人类的确是很可悲的生物

                      以前斯宾格勒就写过《西方的没落》。但无可否认那时候“没落”的西方比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让人羡慕。

                      葡萄也许已经到了斯宾格勒的级别,至少我认为是已经接近了。所以他的悲观,算是哲人对人类在漫长历史中表现出的可悲性的叹息。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世界虽然有这样的哲人,但是尚未实现哲人政治,倒是群愚政治和僭主政治四处横行。这时候说身在局中是件可悲事,也未必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人类总是在无奈中前进的,这句话很辛酸,但是也很现实

                  • 家园 小学有篇课文,《多收了三五斗》。

                    取得成绩不仅仅是总体的数字,央视你幸福吗问卷的结果,而且是身在其中的每个人的感觉和实际得到的利益。

                    • 家园 光会吃吃吃的愚民,在乎他们干什么呢?

                      幸福感完全是一种不能量化的东西,如果把政策建筑在这种东西上,那就不要谴责拍脑门决策了。本源都是脑袋一热的感觉,凭什么说决策不对而感觉就正确呢?

                      再说某些人就知道吃吃吃,吃饱了吃更多,睡饱了睡更多,玩够了玩更多。追求的就是浪费的快感。觉得有浪费这种快感就幸福,比如西方人,千斤顶用完了随手就扔。不行再买一打,所以他们感觉幸福。因为回回能用新的千斤顶。拿这种幸福做标准,然后觉得自己不幸,这有意义吗?这是幸福呢?还是虚幻?

                      所以我认为这种问卷考验的不过是感觉,并非是实际的利益。既然是感觉而不是利益,那就只能用哲学的贫瘠来对应。而不是从利益上来讲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