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为伪科学正名 -- 正宗鲁皮皮

共:💬116 🌺1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只用出生时刻就可以算出来这么东西

      那么同一时刻出生的这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命运?

      这个倒是挺好玩的,在统计学上可以调查一下下。

      • 家园 地理决定论

        中国人的命运,跟生辰八字紧密相关。

        日本人的命运,跟血型紧密相关。

        美国人的命运,跟星座紧密相关。

        看上去中国人的稍微科学一些。因为生辰八字有很多很多排列,有没有360种呀?而日本人的血型一共就没几种。美国人的星座也不过12种。

        • 家园 生辰八字约有6万种吧,国产的文化不“科学”是因为太复杂太玄

          且太讲就“天人感应”,也就是没有一个定势,让普通人都能玩,所以不“科学”。

          就像我们的农历,算法太过分,虽然计算精度比西历高,但一般人玩不转,所以不“科学”。

          中医的表象观测,也是太复杂,就拿针灸来说,每个人的每个地方的长度计算是一个比例值,而不是一个定值,比如同一个人手臂的寸长度和面部的寸长度按我们普通理解的长度单位就不同,但一般人玩不转,所以不“科学”。

          • 家园 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我一开始想,是不是六十的四次方,这样就是1300万了

            后来想,可能是六十年,乘以十二个月,乘以三十天,乘以十二时辰,这样的话,就是26万了

            再想一下,肯定不对,古代显然有时候有第13个月,每个月可能少于30天

            • 家园 八字的组合不是这么计算的

              八字分两个部分,年月算一组,日时算一组,互相没关系的。

              年有六十个,这个没争议。

              月只有十二个。

              推算八字的时候,使用的月份是阳历,不是阴历。当然不是现在使用的阳历,而是使用节气排出来的。立春和惊蛰之间,就是寅月,以此类推。和阴历里面的月份没有对应关系,这样就回避了闰月的问题。这样一年只有12个月。天干地支的组合只有60个,月的排列,五年一轮回。而年的天干是十年一轮,这样,年的天干定下来了,月的天干也就定下来了。

              所以年和月的组合,只有60*12=720个。

              日子的天干地支是另外数的,和年月都没有关系。这个原因很简单,一年365/366天,不是60的倍数。所以日子就有60个组合。

              时辰一天是12个,这个时辰的天干,就和日子的天干有关系了,道理和年月的关系相同。

              这样,日子和时辰的组合,就也是720个。

              那么八字的组合,就是720*720=518400个。

              在古代,这个数字挺大的了。

            • 家园 好像是60*60*60*12,但记得邵伟华的书是个6字起头的数

              十几年没看这类东西,忘光了

    • 家园 对不起诸位,俺对这个论坛规则很不熟悉

      也不太习惯。再加上工作忙(糊口啊大哥)所以回贴有时候回得不正确,发言有些仓促,请诸位多包涵

    • 家园 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却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也是中国的现实。

      说实话,楼主不懂科学。

      科学所认知的首先是事实,科学承认的也首先是事实。承认这个前提是讨论科学和伪科学的前提。

      关于科学,引一段文字。

      但是一种理论是否是科学的,是否能被全世界的科学界所接受,绝不是中国的科学官僚所能主宰得了的。现在的科学学普遍认为,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具体地说:

      在逻辑上,它必须是:1)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即必须是简明而非繁琐的,而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2)本身是自恰的,不能一会说先造动物再造人,一会又说先造人再造动物;3)可被否证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4)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在经验上,它必须:1)有可被检验的预测,而不是只是一套美丽的空想;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否证,而从未被证实,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3)结果可被重复,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作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

      解释。

      在社会学上,它必须:1)能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2)提出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和解

      决这些问题的模型,也就是说,它不光要有解释,还要有预测,否则也没什么用处;3)提供概念的定义,而且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不是象“气功场”、“天人感应”之类子虚乌有、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

      在历史上,它必须:1)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力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己不利的数据,否则就还不如旧理论;那些宣扬算命多准、祷告多有效的,其惯用伎俩就是挑出成功的巧合大肆宣染,而隐瞒了无数失败的例子;2)跟其它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兼容,而不能无视其它理论的存在。比如,“科学的神创论”如果要取代进化论这种“旧”理论,就不仅要解释已被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的所有的数据,而且不能不理睬与进化论相容得非常好的现代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的成果。同样,有人声称“气功科学”是最尖端的科学,那么它不仅要包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还必须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平行学科不互相抵触。

      科学不是大萝卜,没有大萝卜可以有小萝卜,不是那么回子事情。在我看来,科学是对事物的认知-评价体系。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符合这个体系的,被认为是科学的,不符合的,则认为是不科学的。他的主体是人的主观认识,客体是客观事物,而它本身是一种方法。

      把科学的主体当成客观事物,将方法等同于客观事物。这本身已经说明,楼主不懂科学。

      • 家园 如果您仔细看看科技史,问题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俺以前忽写的帖子,还请老兄批评一下呦。

        http://www.cchere.com/article/894356

      • 家园 能否请问一下jsj,你提到的这四套标准是从哪里引用?

        是谁提出来的?是否是现在科学界通行的标准?是否有其他标准的提法或争议?

        多谢,只想多知道些这方面的说法。

        • 家园 引用来自于此

          外链出处

          说几句题外的话。那个贴子里面,我的语气有点盛气凌人,其实问起来,我算不算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呢?我觉得我自能算受过科学的熏陶。同样,在我领到大学毕业证书那一刻,我事实上也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这是个可悲的普遍现象。(以下删去批判中国大学教育一万字)

          科学我更多的时候是看作是一种方法论,真正的把握并不容易,否则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也不有那么多的错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把握和认识不容易,也不会是一帆风顺。所以科学决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事情,是必须用严肃认真态度的对待的事情。

          • 家园 我也说两句吧,

            呵呵,既然兄台发话了。

            说到科学素质,我觉得,在西西河科技版混的人,没有有没有的问题,只有多与少的问题。很简单一个测试,只要认为物理学是科学,LHZ是狗屎,就有科学素质。

            现在中国的大学教育越来越象一个技术学院,老师只讲授知识,而那些公式结果之后蕴藏的科学精神很少提及。不过也不必大惊小怪,我是个乐观主义者,这个现象和中国现在的处境有关,我们的企业定位就是要立竿见影的效益,等什么时候企业靠这些简单层面的技术没有钱挣的时侯,中国的大学就自然要向高端的科学靠拢了。

            我不是一个善于和别人争论的人,除非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我一般不和别人争个你死我活。河里很多争论我感觉,就像两口子吵架,都快要吵出人命了,别人拉下来一问,当事人已经不记得最初为什么争吵了

            看问题越来越来中庸,观点也越来越不那么偏激,这是我现在的感觉。也是衰老的一种表现吧

            • 家园 只谈科学公式,不谈科学思想的确是国内教育的缺点

              在国内读书时候,不少教科书就像一本科学使用手册,惜字如金,多些一句话都不肯,即无趣,又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除非天资极高的学生(很可惜我不是其中之一),无从了解其精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