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与父亲的对话 -- 嘎嘎

共:💬48 🌺7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键的问题

      既然你父亲和你叔叔,能在60年代你“爷爷”不幸饿死的情况下,家里(除了奶奶还有谁?)仍能支持他们上高中、上师范。你和你弟弟也有父母却要在70年代才5、6岁就要放牛呢?在60年代是这个人民公社生产队,70年代是同一人民公社生产队,发生了什么?谁也否认不了这中间有很大很明显的疑问,能作解释吗?

      BTW,从谁家牛圈里挑出多少筐“牛粪”,这句话有点外行,你放过牛吗?你对我撒谎都没关系,不能原谅的是你误导网友。

      • 家园 这个我来解释

        我的年龄正好在嘎嘎和他的父亲叔叔们中间。

        嘎嘎的父亲叔叔那辈人上高中师范都有助学金,高中3‘5块,示范多一些。

        他5‘6岁放牛有什么可奇怪的,农村的孩子养猪放牛拾柴捡粪,什么都得干,从小就是这样家家如此。

        牛圈里猪圈里的粪挑出去抵工分,我们那里也是这样,连尿都得留着,队里派一个人挨家挨户的收集

        • 家园 漏馅了。

          牛圈里猪圈里的粪挑出去抵工分,我们那里也是这样,连尿都得留著,队里派一个人挨家挨户的收集

          马,叫马棚(马厩)。牛,叫牛栏,牛是各家的,还是集体的?猪圈才是各家各户D。牛粪根本不值钱,猪粪才是宝。“队里派一个人挨家挨户的收集”尿?队里收集尿,那是笑话了,别生气。中国农村,家家收集人畜粪便,上千年了,种自留地的菜靠什么?

          我尊重您的观点,有的贴子文字我也喜欢,这里你观看不行吗?

          有人吹牛成性,不用帮衬,他承认就算了。

          • 家园 谁说牛粪不值钱?

            曾经跟在牛屁股后用簸箕拾粪,牛粪糊在墙上,晾干,我们那儿叫牛屎巴巴,冬天可以用来取暖的。

            还有十八亩段的说话让我很不爽,这种口气,文风。

            老是说人家吹牛,觉得自己经验正确无比。

            我以前问你得你一个问题,一个人教1~4年级,如何教?

            还没有回答我呢。严重怀疑你吹牛!

          • 家园 十八亩,你不觉得脸红吗?

            撒了这么多谎,只好扣字眼来转移别人视线了?

            农村孩子5,6岁就放牛,你觉得很奇怪么?其实岂止放牛,拾柴割草也得干。所以说你没有那段时期农村生活的经历。此外,5,6岁的孩子还要干别的,知道吗?如果弟弟妹妹三四岁时没有老人照顾,还得做“保姆”,这之前呢由妈妈用“背带”捆在背上一起出工。你自吹在农村任过教,难道你没见过拖着三四岁弟弟妹妹上学的么?

            关于牛圈真不晓得你孤陋寡闻之下,为何以为捞到宝了。老家的牛圈其实就是一间屋,只不过把泥巴挖掉一些,铺上稻草之类的,牛的屎尿将这些稻草和喂养它们的青草“沃肥”。当年这就是主要的肥料来源,你农村呆过么?

            队里收集尿,那也不是笑话,只不过老家是等收够两桶了,自己担到指定的地头去,自留地一般用“茅坑”里的“稀粪”,或许是因为尿的肥力更好,不过自己家也有时用尿浇自留地的。提及自留地,我老家的田地太过紧张,自留地只有窄窄一溜。“包产到户”时,我们那是一人7分(田)地。

            本人没有吹牛,有些东西记混了也没啥奇怪的。只不过,你为了证明我吹牛,撒了这么一系列的谎,咋个好意思呢?现在不说别的了,你就把你那70年代初建的豪宅弄出来秀一下如何?我昨夜电视上还真见到你说的那种豪宅了,不过人家是马来西亚华侨造的啊:))))

            • 家园 你丢人现眼到家了

              有人教了你才敢说呀。

              别人说了“放牛拾柴”,你就来个“其实岂止放牛,拾柴、割草也得干”。

              说说你怎么个“其实岂止放牛,拾柴、割草也得干”吧。

              从谁家牛圈里挑出多少筐“牛粪”,

              这句话有点外行,说“谁家”,已经承认不是谁家牛圈,而是队上就一牛栏。

              “筐”?四川出竹子当然有竹筐,筐太大了吧?既然是挑,筐就大了一点,倒出来也不便。再说装过猪粪、牛粪的的,只能装土、装石头子等用途了,是不是用的不是筐,而是其他什么农具啊?

              队里收集尿,那也不是笑话,只不过老家是等收够两桶了,自己担到指定的地头去,自留地一般用“茅坑”里的“稀粪”,或许是因为尿的肥力更好,不过自己家也有时用尿浇自留地的。提及自留地,我老家的田地太过紧张,自留地只有窄窄一溜。“包产到户”时,我们那是一人7分(田)地。

              这是笑话加笑话(打桥牌时,叫“DOUBLE”,加倍!),把尿“自己担到指定的地头去”,嘎嘎嘎嘎嘎嘎……,彻头彻尾谎言!怪不得你那里日子苦呢,种庄稼的都不明白“尿”“粪”都要“发酵”之后才能用?人均7亩也不管用,没饭吃,该!

              好一个农村来的,丢人现眼到家了,一点没错,你撒谎成性。

              楼下那位小兄弟,就别跟着了,你的意思我也知道了。

              • 家园 是要沤熟,没错,但是实际呢?

                有点恶心了。

                原则上粪尿是要沤一段时间,还可以加上青草一起沤。

                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村的粪桶积攒人尿几天,就直接拿去浇菜了。根本没有沤,所以我一直觉得很脏。

              • 家园 谁教我什么了?奇怪啊!

                倒是我一没说清,你就犯昏,农村里生活的基本概念都没有,简直笑掉大牙,放牛是高技术活,还要特殊培训才成?另外,你是中国人么?“谁家”就是指“那一家”的意思,这个都不懂?那谁,给解释一下?确实不是筐,只不过这字用起来方便,咋啦?见过“夹背”没有啊?想现学农村基本常识是不是太晚了点呢?收集个尿你至于那么高兴么?没见过?别蹦得太高,摔得太惨罗。

                • 家园 四川有夹背

                  是竹子编的?是可以两手分别伸进两边的条带似的把手,把整个筐背起来,有点类似现在学生的书包,(也叫双肩包),那么怎么挑呢?用背的方式送肥,背在身后,猪粪(即使夹着稻草,毕竟是湿乎乎的)等,不会渗透出来?我们那儿没夹背。

                  拾柴、割草也得干?
                  你干过么,拾了往夹背里放?割草也是往夹背里放?一般而言夹背里能放多少柴、多少草? 拾柴、割草与放牛是什么关系?

                  • 家园 我真的不想给你普及农村基本知识,不过:)))

                    你这一贴至少还象个讨论问题的样子,我就告诉你吧:“夹背”当然有,是背而不是挑,同时在背牛粪和水稻之类水淋淋的东西时,是要穿“蓑衣”的。而这个背粪的夹背呢一般都是专用,很大;装粮食的夹背呢,相对较小,而且为美观起见,周围会涂上一些颜色。而割草捡柴呢,用的是“背兜”。与夹背相比呢,背兜有很大的窟窿眼,可以额外挂些干柴。

                    • 家园 还有问题。

                      你干过么,拾了往夹背里放?割草也是往夹背里放?一般而言夹背里能放多少柴、多少草? 拾柴、割草与放牛是什么关系?

                      夹背与背篓的关系清楚了,谢谢。

                      • 家园 老弟,甭装大了:)))

                        哥哥我说的农村经历错不了。你呢,估计也得小我十岁左右,因为你一直追问我爷爷奶奶是如何把我父亲和小叔送出来的,我就不卖关子了,当年读书不要钱(要也是很少的一点点),直至文革结束:))))以至于开始我还认为我是教师子女,所以免费,其实就是这原因。你那段时间要真当过老师,这个应该属于基本常识吧,这可能就是老冰也说你没经历过那段时间的原因。

                        此外,本来还有很多农村有意思的话题想谈,包括放牛,后来被你气得够呛,没兴趣了。既然想知道放牛的时候还干啥,我告诉你啊,小时候是很不负责的,把牛拴在碾子(几乎每个大一点的水田都有这玩意儿用来压田埂)上,跑去偷生产队的玉米啊蚕豆啊花生啊,总之没干啥好事,没得办法啥,饿就一个字,两个字呢就是“很饿”。有啥想了解的,随时问,哥哥随时解答。以后呢不要太尖酸刻薄了,讨论问题不要老打擦边球,没意思。

                        • 家园 读师范都不要钱。

                          文革后至教改前也是。教改以后就不了解了。

                          文革后读师范都有全额助学金,而且师范学校在学期间都算工龄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