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中国西域经营的成败:从来和当地汉人人口无关(1) -- 山猫部落长老

共:💬41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抬。
    • 家园 确实是非常好的帖子

      可是我要下文!怎么感觉没写完啊

      • 家园 作者不是说了,到2030年,新疆的汉族人口将超过维族人口

        维族人口在北疆上升,意味着维族迁移出南疆本土。

        这就是ZD感到恐慌的地方。

        教育和医疗是战胜宗教的最有力武器。某总理竟然将其产业化,糊涂啊。

    • 家园 在河里潜水这么多年竟然没有看到这个好贴?

      顶顶。

    • 家园 这个老帖有看头,不但疆独,对西藏问题也有借鉴。但题目确实不太好

      顶多是在大局占优势时,汉人数量影响不大;可是在中原板荡时,有大量汉人的地方保证不会永久分离出去。另外,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看(各团在边境布局),如果将来藏南问题解决,在那里搞好建设(必然大量其他民族进入)则西藏可保长治久安。

    • 家园 这篇文章还是挺有道理的

      这篇文章还是挺有道理的。另外,我觉得新疆之所以能够在近代留在中国之内,可能也有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特别是经济依赖性和一定的文化向心力。

    • 家园 汉文明对当地人缺乏吸引力阿。
    • 家园 文章有道理,题目是胡扯……

      现今流行转载时给正常文章起奇怪名字……

    • 家园 【文摘】中国西域经营的成败:从来和当地汉人人口无关(2)

      汉人移民

      清朝对新疆实现的控制,到晚清民国,已经危如累卵。1928年,新疆督抚杨增新在被刺杀前不久对来访的徐旭生坦白:“我这空城计唱了17年,已经快唱不下去了。”

      现在看来,新疆能在如此危殆的情况下,竟然没有沦丧,对中原政权而言直是幸运之极。当时英俄在中亚争霸激烈,都欲染指中国西部。以当时中央对新疆西藏的控制之弱,若非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列强重挫,则新疆西藏必定沦丧。甚至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一战提早到1906年爆发,则外蒙古或许也能保全在中国版图内。而一战最得益的日美两国,却是太平洋国家,对西部鞭长莫及。这大概也算“外族盛衰连环”之一证吧?

      1949年后,在我看来,对新疆的三个举措是尤为重要的:

      1,构筑交通,使新疆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全面向东;

      2,移民实边;

      3,建设教育和医疗体系:对于任何传教活动,教育和医疗都是最强大的工具。

      所有历史文件都表明,民国时代,新疆汉人的比例极低。由于没有人口普查数据,各种数字时有出入,但一般都认为,截止1949年,新疆400万人口中,维族约占75%,而汉人在5%左右(鲍大可《中国西部四十年》中说他1948年访问新疆时,汉人占6%)。

      1949/6/26-8/14,刘少奇出访莫斯科,在第一次会谈中,斯大林就建议:“汉族在新疆所占的人口比例现在没有超过5%,占领新疆以后,应当把这一比例提高到30%。通过迁移汉族人的方式,全面开放这一广阔而富饶的地区,并加强对中国边境的守卫。”(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这在某种程度上,正如西里尔?布莱克在《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说的,“对于一个在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社会的环境中谋求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国家来说,需要比‘早发达国家’有更大程度的民族团结和控制。”

      斯大林的建议,在不久之后就成为了现实。1964年人口普查时,新疆人口剧增到727万,其中汉族占31.9%。此后一直稳定在30%-40%之间。历次普查分别为:1982年40.4%,1990年37.6%;2000年40.6%。

      从《新疆2005统计年鉴》的数字看,近30年来汉族比例顶峰的一年是1978年,41.6%;而谷底是1990年,37.6%。这十年年间人口比例下跌 4%,不仅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使汉族人口出生率下降,也是因为知青返回东部的浪潮,如新疆建设兵团1980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0.5%上下徘徊,这么低的水平只能以人口流失来解释。但这一比例在1990年后又开始回弹,因为新疆给内地汉族提供了新的机会,这一次,他们是经济驱动的移民,而不是政治驱动的。1980-1985年,新疆维族人口增长53万,汉族只增长了3.9万;而1995-2004的十年内,维族增长118万,汉族却增长了 148万。

      1990年-2004年,维族人口从721万增加到898万,年平均速度是1.58%,这个速度并不慢;并且由于汉族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比较慢(例如2004年全疆平均人口自然增长1.09%)。但在新疆,却有特别的情况,即内地汉人的移民。2004新疆人口增长1.50%,但自然增长率为 1.09%,也就是说,有0.41%是移民增长,这个绝对数字有8.05万人(这个数字比新疆本地汉人一年自然出生的婴儿数字更多,因为新疆汉人自然增长率低于1%),可以想象,基本都是汉人。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以来,汉族人口主要增长的区域并非在已经占牢固强势的地区如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克拉玛依等;而是在一些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新疆2005年统计年鉴》,1990-2004年,汉族人口增长34%,但在北疆增长了29%,南疆则为58%,显示汉人在南疆人口增长速度快一倍。其中速度最快的几个地区是:伊犁地区77%、阿克苏地区74%、克孜勒苏州61%、喀什地区和巴音郭楞州则均为52%、吐鲁番地区47%;最低则是克拉玛依 18%。与汉族人口在各地增长快慢的极不均衡形成对比的是维族,各地增速

      都在平均的22%上下,显然因为是自然增长,没有大量的流动性,维族在各地区中增长最快的竟是在乌鲁木齐,14年增长了34%。

      粗略判断,新疆维吾尔族1949年约350万(占当时新疆人口75%,1953年普查,维族为364万),到2004年增长到898万,增长156%,比同期全国平均速度(120%)略快;而在新疆的汉族则由大约25万增加到780万,增幅为31倍以上,比维族快12倍多。并且按照目前新疆对内地移民吸引力的增强,很可能在2030年,新疆的汉族人口将超过维族——这在政治上的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疆独:无望的事业

      新疆和西藏在历史上虽然有时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却更多承受来自印度和中亚文化、经济上的辐射,1949年后,则方向都改为全面向东。

      在新疆听维语或柯尔克孜语、塔吉克语的广播,汉族人即使完全不懂他们的语言,至少对其中一个频繁出现的词知道含义:“新疆”——完全是汉语读音。因为这本来就是汉语词,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才出现这个地名。对于这片土地,一些维族自己的称呼是“东突厥斯坦”,对他们来说,这片土地当然不是“新疆”,而是故土。

      天山南路的绿洲文明在三千年内屡次遭受入侵,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防卫上的困难。从现代军事意义上来说,西藏和新疆的边防都是艰苦的负担。民国时代的30多年内,新疆孤悬在外,基本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持,结果,军费开支常年达到收入的四五倍!这已足够造成财政上的灾难。

      五年前,朱镕基曾笑答记者“新疆是我们说了算,不是疆独说了算”。他说这话是有足够的底气的,不仅是新疆各方面稳定的控制以及汉族的人口比例,而且边疆地区一向都接受“中央的直接关怀”。

      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中断言,“除非中国中央政府垮台”,否则西藏的独立和印度的诉求都是无望的。这一点对新疆来说也是如此。也许还可以加一个并列条件:除非中国中央政府垮台,并且新疆的汉族不再认同中国概念,转而认同本地,否则即使中央政府瘫痪,新疆却仍能控制在汉人手里(一如民国时代)——不过这一点看来更不可能,因为至少就目前而言,新疆的汉人甚至认同内地多于新疆。

      关键词(Tags): #新疆#人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