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通鉴评说》社会现象系列 -- 唵啊吽

共:💬64 🌺10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直不明白吴起凭什么能够同孙武并列

        吴起的战功很一般(根白起,王翦,乐毅,赵奢,李牧,司马错等相比),为人--用今人的目光看就更不行了。

        • 家园 尽管心中还是有点不服气,不过还是非常感谢大家的发言,送花
        • 家园 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能与之抗者谁也,魏吴起也--尉缭子

          其实孙武只有一本《孙子兵法》让他成名,孙子的战绩实在不起眼,就帮助吴灭了楚,而且他还不是最大的功臣,之后也就消声匿迹了。当然《孙子兵法》是非常伟大的。

          吴起之牛绝对不是白起,王翦,乐毅,赵奢,李牧,司马错之类所能相比的。

          军事上,一生大战72,获胜者64,其他的平手。已经可以说的上是百战不殆。更关键的是几乎所有的胜利都是人数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取得的。

          尤其是以3万对秦二三十万,五万对秦五十万的情况下节节胜利占尽河西之地。所以才有了尉缭子后来的一番话。

          如果魏文候,武侯能够放手使用吴起的话,秦有灭国之危。

          而且他的战略意图也非常高明,在其他列国方向采取保守,企图集中力量先进展三秦之地,而给魏国获取一个大的后方和回旋之地。而不是后来庞捐时代的四面出击一无所获。

          军事和政治制度上来说,他也很有成就,总有尝新,做到了到哪里,哪里就迅速盘活。首先是制定了武卒的职业士兵制度。在楚国,在悼王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仅一年楚国便大治。打击贵族家族,减小封地,而尝试任命县令县长,几乎可以说是首创职业官僚制度,我敢说商鞅肯定受到了吴起的启发。

          军事理论上有《吴子》六篇传世,收入《武经七书》,而且文字也不艰险,我读起来并不费劲,其中关于选材,励士等方法我觉得也可以应用到政界商界。

          还有有争议的文学贡献,《春秋左氏传》,一传为左丘明所作,而还有一部分史学家则认为是吴起带领其门人所写(吴起是左氏镇人)。

          • 家园 孙武的战绩放在三千年中国军事史上,那是最大的里程碑之一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也有说三战的),孤军深入,摧敌首脑,不仅在当时史无前例,其后数百年也是后无来者。放在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战例也是屈指可数。今天,有人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还有疑问,那以两千五百年前的后勤条件,军事力量,完成如此壮举,岂不更是天方夜谭?

            至于说身经百战,战胜多寡,以此评价军事统帅,我认为有不到之处,这个以后再说吧。

            另,后世《吴子》有说后人伪托,印象中有个传说,真实《吴子》的命运有似华佗医书,一叹。

          • 家园 谢好介绍。附上吴子链接

            吴 子

        • 家园 试分析一下

          孙武、吴起有一个共同点在于能把原来的弱旅打造成强者。吴起在鲁,则败齐;在魏,则取西河之地;在楚,则率兵马踏黄河。

          除战功之外,孙武、吴起更有一些长远的创造性工作,孙武是兵法,吴起则搞起了魏国武卒,首创职业士兵制度。

          白起,王翦战功大,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已经发展得很强大的秦国。拿吴起跟他们比,类似拿太祖跟朱可夫比。

          • 家园 还有,吴起和孙武一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夫

            而是军政全才, 在魏国楚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另外, 关于所谓的杀妻求将,就像潇水的"青铜战争"中所谈到的那样, 不排除后人诽谤的可能, 吴起得罪人的多了.

            关键在于, 身在乱世, 有才能使第一位的, 仅仅因为某些方面的缺点就一棒子打倒就太愚蠢了, 曹操说得好"唯才是举"

          • 家园 而且,吴起还是很有政见的思想家

            链接出处

          • 家园 孙武和吴起为后人看重的共同点在于“立言”

            他们共为百家中的“兵家”鼻祖

      • 家园 嗯,花
      • 家园 太对了

        佛兄这篇写得太好了,大大说出了欧的想法,欧相信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除了一些目的不纯的家伙,严重期待佛兄的好文章,花两朵。

      • 家园 深以为然,花佛经兄!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商鞅三丈木头立信

      《资治通鉴》卷二 评说(4): 商鞅三丈木头立信

      评说4:

      诚信对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如何才能建设一个讲诚信、讲信用的和谐而有效率的社会呢?商鞅的方法很简单,谁把那根三丈长的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就给赏,为社会做出言必行、行必果的榜样。权力越大的人,对社会责任越大,其一言一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大。特别是掌握垄断暴力的国家机器的统治者,他们讲信用对社会诚信风气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国社会缺乏诚信,是统治阶层缺乏诚信的结果。“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当公检法与官商勾结寻租腐败时,老百姓想讲诚信而可得乎?从小学到大学长年反复的政治思想课,灌输的都是脱离实际、90%以上的官员都不相信的僵化的理论,但却要用来考核个人,决定升学升官,如此经年,培养出一个摆形式,走过场,浮夸虚伪,玩世不恭的社会,一个从上到下说一套做另一套的社会。天天说党和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什么贫困地区党政机关使用豪华办公楼,开豪华车,吃豪华宴?诚信在中国讲了多数年了?腐败有少吗?什么是腐败?腐败就是统治阶层不讲诚信, 自己制定的法律自己不遵守,天天挂在嘴边的先进思想不落实到行动上。社会是否有诚信,不是关于老百姓宣传教育学习的问题,而是国家有权有势的集团能不能以身作则的问题。商鞅三丈木头就做出来了,因为是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人不以权势牟利,而是以权势维护法律并用法律和诚信来务事,所以建设了一个讲诚信的法制社会。

      原文4: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关键词(Tags): #通鉴评说#诚信#法制#商鞅#权力
      • 家园 再花!

        权力越大的人,对社会责任越大,其一言一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大。特别是掌握垄断暴力的国家机器的统治者,他们讲信用对社会诚信风气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国社会缺乏诚信,是统治阶层缺乏诚信的结果。

        设为当今中国社会,阳谋论实为缺乏诚信之发端。

        实则千载以来,统治阶层缺乏诚信,一直有之。而众多读书士人为统治者涂脂抹粉,鲜廉寡耻,以致于“仗义每多屠狗辈”,可叹!

    • 家园 是秦舞阳还是秦阳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