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将军百战死之二战(1) -- whynot

共:💬85 🌺26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将军百战死之二战(2)

      1942年3月27日,北大西洋,一支船队披风斩浪。这就是26日从缅因出发的美国39特遣舰队,在司令Wilcox海军少将带领下,驶向苏格兰,同英国本土舰队汇合。39特遣舰队的主力是Wilcox的旗舰,排水量近4万5千吨的战列舰USS Washington号,舰队还有重巡洋舰Tuscaloosa和Wichita号,外带八艘驱逐舰。

      舰队为躲避潜艇,Z形开进,当天有雪加雨,大白天也没多少能见度。风不小,大浪不时没过甲班,不过一切还算正常。

      “有人落水” ,上午10点半左右,USS Washington上的炮手Stanford首先发现了落水人员。舰长Hall上校立即命令挂信号旗,鸣笛,放救生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这天气,一个水手落水也不奇怪。因为能见度低,浪又大,舰长Hall就派人向司令Wilcox报告说有人落水,现在正调最近的驱逐舰共同援救落水人员。人一会儿就回来说,找不见司令Wilcox。Hall又让他去理发室,牙医室,平时将军去的地方找一找,还是找不见司令Wilcox。Hall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别是司令落水了吧,他发动所有参谋人员全舰上下一齐找。

      救生艇上的水手隐约看到落水人员,听见他向救生艇大喊,可是听不清他喊什么,大浪把他卷到重巡洋舰Tuscaloosa旁,巨大的浪涌吞没了落水人员。

      11点13分,大家已经意识到司令Wilcox落水了,Wilcox的副手海军少将Giffen下令编队调头,以10节的慢速行使过Wilcox落水的区域,全力搜索。雪越下越大,艰难的搜索到下午4点多,一点儿Wilcox的痕迹都没有。

      Giffen不得不放弃搜索,一查人头儿,整个舰队上千号人,除了司令,大家都安然无恙。随后七天里,Giffen成立了调查委小组,盘问了43个证人。最后在船上见到将军的是他的勤务兵Nettle。Nettle回忆说鸣笛前的5,6分钟他还见到将军,可是鸣笛的时候他往仓里看,将军已经不见了。

      大家都不太相信将军是自杀。头天晚上将军刚看牙,要自杀的人临死前还要钻个洞?27日上午10点,将军还和大家讨论,因为Z字路线,甲板进水太多,可能损害舰上飞机,决定编队稳定在130度方向上前进。

      39特遣舰队司令落水事件的真相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一个合理猜测是将军晕船。因为不止一个人注意到将军脸色出奇的苍白,非常象晕船的样子。我猜可能将军要到外面透透气,找个没人的地方扶拦大吐一巴,不能让自己的部下看见自己吐个七荤八素的,司令带头晕船,影响士气,也太伤自尊了。可一不留神让一个浪头就给带海里了。当个司令容易么。

      不知道美国人怎么向英国人解释。想像码头上大幅标语,热烈欢迎智勇无敌Wilcox将军来英助战。英国人问,将军人呢。不好意思,走半道儿,我们司令晕船,掉水里淹死了。让老牌帝国主义海军看笑话。

      当然也不能排除Wilcox是遭人暗算,或是自杀,美军二战中就有两个将军是向自己开的枪,其中一个就是海军少将。

      这位海军少将叫Moon,两栖作战专家,参与成功指挥北非和诺曼底登陆。1944年8月5日因策划登陆法国南部作战,用美军自己的话说,“suffering from mental exhaustion brought on by his intense efforts to ensure the success” ,心力憔悴,不堪重负自杀了。这好歹是打了胜仗,心里承受能力咋就怎么差呢。我见过不少被人打得丢盔卸甲,屁滚尿流的将军活的挺滋润,八九十岁的,还出回忆录。老话讲人跟人的差别比人跟猴的差别大,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将军跟将军的差别比将军跟猴的差别还大。

      说完海军,咱们再说说空军。美国空军二战中阵亡了将官6人,这6个人都是在执行轰炸任务时阵亡的。相比海军,空军是个新军种,军官也相对年轻,迁升也快,往往30多岁或者40刚出头就是将官。不过传统上美国海军在各军种中地位较高,受人尊敬,毕竟是老资格。

      咱们先从第一说起,就绕不过,南太平洋上,这个像是被人下了咒的5th Bomber Comman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推荐!?
      • 家园 其实这种舰(船)员跳海现象经常发生

        兄弟不才,也在海上混过两年,亦曾产生过跳海的冲动,原因、道理我都讲不清,反正是中邪的感觉,不过好歹没跳:)

        其实这种舰/船员跳海现象经常发生,而在航空母舰上甲板处尤其多发,可能生活单调乏味、长期紧张、疲劳、睡眠不足、与家人长期分离以及空阔的飞行甲板......等等是个诱因,人就像鬼魂附体。

        看过新华社记者胡晓明写的《我在“小鹰”号亲历战争》,里面也介绍过类似听闻。美国航空母舰好象为此配有心理医生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美国作家欧文·肖的长篇小说《富人.穷人》里,那主人公鲁道夫的弟弟当水手时把船上一个恶棍暴打一顿,结果那家伙也投了海。一个人的死法有多样,以我例他,我总觉得个人屈辱感不是那家伙跳海的主要原因:)

        对了,谁以后有机会坐船出海,找一空旷、没人的地方,独自一人,您就趴船栏上垂直往下看水面(还要心无旁骛哈),不要多久,20分钟应该足够(时间长短也许因人而异),您再来跟大家讲讲感受——特别提醒,此举可能有危险,请慎重行事,仅供哈哈一乐:)

        • 家园 可能是人都想有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从阳台上往下看,觉得自己在空中,船上的感觉更加不踏实了,还在晃的说。

          那主人公鲁道夫的弟弟当水手时把船上一个恶棍暴打一顿
          这时候更加需要安全感了,然后就。。。

          瞎猜的。

        • 家园 俺在自家楼上也经常有这种冲动

          俺家住4楼,打小站阳台时俺就经常有冲动,奇怪的是在别人家里还有公司时从来没想法

        • 家园 啊?当年乘Cruise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凭栏观望

          找个僻静的地方,一个人盯着水面出神... 看来俄是又逃过一劫了?

          • 家园 看来我得加些限定条件:)

            出海是职业的与出海找乐、休闲的有别;出海时间长短、精神压力、疲劳与睡眠不足程度不同而有别;往四周看与往下看不一样......跳海冲动不是百分百在每个人身上发生;产生了跳海冲动不是百分百就真跳,真跳的毕竟是极少数:)

            还有一个我前帖没好意思说,那就是女兵上舰其实对男兵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长期的海上生活,单一的男性环境其实容易扭曲人的性格——说句大白话,在女人面前,男人都愿意装样儿,心情容易保持愉悦状态(求爱遭拒另说),好象在什么地方看到一则妙闻,说是有人想让爱因斯坦浅显、通俗地解释一下相对论,大师一笑,曰:一个人与一个PL、可爱的姑娘在一起聊天时,时间就会变短......:)

            • 家园 是啊是啊,美国海军全面引进女兵进入所有战斗岗位

              也不无此项考虑。虽然也带来了女兵怀孕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有弊也有利...

              不过话说回来,美军的女兵可是实打实地当战斗兵使唤,也是按战斗兵员标准训练的。解放军的女兵么,不客气地讲,除了几支女陆战队、女特警队 -- 那都是“作秀”部队 -- 剩下的都是“花瓶”:话务班,军医院,疗养所,文工团...

              刚刚看了海军副司令王守业的“事迹”:包养了五个情妇,“分别来自南京军区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北京军区文工团、陆军军事学院党委机要员、总后勤部一办机要员...”

              • 家园 他儿子倒霉了,还傻乎乎的回国

                把女儿也害了,以后怎么在部队里混。

              • 家园 这个么,好象驻守西沙、南沙的部队已经配备女兵了

                看过报道,咱们说的因素占了很大成份。

                要说美军还是比较保守的,而北欧国家更狠,连潜艇上都有女兵了,在海军,那是男人的最后一个专属领地了。

                现代海战的特点是短促、激烈,几分钟就决定了一场战役的胜败,中途岛海战最典型(也是60年前的事了),日本那几艘航空母舰被搞定就那么几分钟的事。而维持一支海军,搞炮舰外交、玩威慑,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把成本最小化(不打仗、不死人)、国家利益最大化,则是漫漫无期的事情。海军要有战斗力,从软环境说,队伍就需要保持稳定,黎叔说过,“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放在一个大系统下考虑,女兵上舰带来的那些问题,实在是小问题:)

                • 家园 这个这个,平常是一回事, 但真要战时仍然把女性投入第一线

                  俺仍然有些保留, 可能有点保守了, 毕竟传统上, 军队的使命之一就是保护自己的人民-老人妇女儿童不受侵犯. 除非是国家紧急时刻实在没有办法, 比如原苏联的卫国战争, 否则和女性并肩打仗, 大老爷们的脸往哪搁.

                  • 家园 和女性并肩打仗, 大老爷们才出战斗力

                    倒是原来可能怯战的大老爷们,由于不知脸往哪搁而变得勇敢坚强——副作用是对方也会变得勇猛,谁也不想在小娘子面前栽面儿不是?:)

                    当然,战争能零伤亡最好,但战端一开(大国之间尤其如此),哪里还有什么前后方啊?要是算大帐的话,女兵上阵未准是坏事,早日打赢战争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自己老人妇女儿童的伤亡。其实近代战争,哪次真正让女人走开过?二战时美国是没被打到本土,所以作战的士兵没女兵,要真碰Hitler、jps杀上美国本土了,也搞大屠杀,美国女牛仔们也会照样不含糊:)

              • 家园 王司令的故事是轮子们瞎编的

                昨天他们不还编了个给核心打电话的故事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