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明朝的那些事儿之17:伴君伴虎 -- AleaJactaEst

共:💬45 🌺9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这些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制造一种大家各安其位的思维方式。

          如果一个社会大家生来的命运就是已经决定并且不可改变的,那么这个社会的稳定性就会比较高。说你是螺丝钉你就不能是螺母。

          老朱的目的就在于此:把人严格地按照地位和身份划分好,大家就不想着改变,也就不会有造反了。

          不知道对不对?

          如果是的话,这种封闭式的思维方式就此造成了中国以后的很多问题,一直到现在都有影响。当然这种思维方式也造成了明朝自身的衰落。

          不过个人认为老朱恢复的“古制”中最失败的还是分封,最终造成尾大不掉。赫赫。

          • 家园 老朱真的就那么相信明朝的生产力?

            象刘备那样,就算是王族后裔(假设他真的是),几代下来,旁系很多人都变成平民,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老朱让他的子孙不能工作,只能靠朝廷养着,这,这,他是原准备搞计划生育吗?

            • 家园 这到和满清对宗亲的待遇有点类似

              对那些宗亲也是光给俸禄, 不过是按照清初的物价水平制定的, 为了树立高贵形象, 还特地规定这帮皇室宗亲不能从事任何经营活动.结果, 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 黄带子红带子遍地都是, 那点钱到了清末根本养不了家糊不了口, 糟糕的是一般还没有什么手艺, 自己又不愿意学, 运气好一点的能摊上一个差事, 或者仗着是宗亲敲诈勒索,穷困潦倒的大有人在.

              可笑的倒是现在颇有几个遗老遗少姓个爱新觉罗还感觉很爽, 天晓得祖上怎么样?

        • 家园 什么目的?折腾大家的脑力神?

          使大家再也没有精力造反?

      • 家园 朱棣本无反意,是建文自己蠢,把他逼反的

        实际上用条汉武帝用过的推恩令就可以搞定了。

        • 家园 朱棣还是想要反的

          《明史》上对朱棣的反迹记载的相当多。只不过建文不逼,反的没那么快而已。

          说起来,朱棣的靖难和汉朝的“七国之乱”相仿,只不过建文没有周亚夫罢了。

          “成王败寇”这条定律在这两件事上表露无遗。如果朱棣失败了,建文自然可比汉景帝。其实汉景帝当初的举动比建文差了不知道多少。稍稍遇到挫折,就把给自己出主意的晁错杀了。如果他失败,这件事在历史上就会被当成他是一代昏君的铁证。

          • 家园 看到朱元璋晚年,总不明白

            为什么周亚夫司马炎的教训他就不知道,还要搞那一套?成祖夺位对明朝虽然不算最理想的结果,没搞成晋朝的乱摊子,也不错了。

          • 家园 方孝孺等等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后来明朝好像是对他评价不错, 不过不认为起到什么好作用, 虽然创了一个灭十族的纪录

            • 家园 【文摘】◆歷史人物—方孝孺◆作者 ∕李香瑩

              作者 ∕李香瑩

              --------------------------------------------------------------------------------

              『誅九族』是中國封建時代最殘酷的刑罰。然而,在明朝,有一人遭到比誅九族更殘酷的刑罰----滅十族。即在宗親九族之外加上學生,牽連者不計其數。但此人面對這慘絕人寰的酷刑,依然不屈不從,慷慨就義。他就是被譽為『讀書種子』的明初著名學者和思想家的方孝孺。

              方孝孺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很聰明也很用功。少年時代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把古代名臣伊尹、周公作為師法的楷模,以輔佐名君治理天下為自己的抱負。

              洪武年間,朱元璋召見方孝孺,面談之後,稱讚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由於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後政刑;而朱元璋則主張以猛治國,運用嚴刑峻法控制官民,兩人在政治主張上有天壤之別。於是太祖只任命他做漢中府學教授。\r

              後朱元璋死,由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即明惠帝。朝臣紛紛上疏舉薦方孝孺德才兼備,堪委重任,惠帝即召方孝孺進京,委以重任。方孝孺非常感激惠帝的知遇之恩,決心竭盡全力輔佐惠帝治理天下。

              惠帝登基第二年,即爆發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公開在北京起兵叛變。方孝孺運籌帷幄,討伐燕王,竭盡心力協助惠帝平反。然而形勢愈來愈不利,燕王攻佔京師,惠帝縱火內宮,自焚而死(或說逃亡海外)。燕王入城,文武百官多見風轉舵,投降燕王。方孝孺不降,燕王指方孝孺為奸臣,被捕入獄。\r

              燕王登基稱帝,即明成祖。成祖知道方孝孺名重天下,很想用他來收攬人心,屢次派人致意,要放他出去做官,都被嚴詞拒絕。有一天,成祖派人從獄中把方孝孺召來,請他撰寫新皇帝即位的詔書。命人拿來紙筆,厚著臉皮說:『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接過筆來,寫上『燕賊篡位』四個大字後,投筆於地,邊哭邊罵:『死即死,詔不可得!』成祖怒不可遏,吼道:『汝不顧九族矣!』方孝孺厲聲說道:『便十族奈我何!』成祖命令武士用刀撬開他的嘴,一直割到耳根。方孝孺仍然怒罵不絕,口中鮮血噴到御座上。成祖下令將他打入死牢,並且派人將他的親屬全部抓來,最後將方孝孺處死於南京聚寶門外。成祖將方孝孺九族共八百七十三人誅盡,還無法洩怒,又將其門生算為一族,都予以處死,死者不計其數。\r

              方孝孺敢於對不公義的事發出怒吼,即使面對大權在握的皇帝,依然不卑不亢。明知不屈從只有死路一條,但他仍要用他最終的生命對全國發出正義的怒吼。方孝孺堅持作對的事,無論如何,錯的不會變成對的。成祖的皇帝寶座是『篡位』而來的,是偷來的,是搶來的,這是大逆不道之事,是犧牲無數的生命才換來的。成祖篡位之事,姑且不論其在歷史上的功過如何,事蹟如何,其登上皇帝寶座的手段絕對是錯的。方孝孺不以錯的事為對的,任憑成祖怎麼逼他,他就是不為成祖寫詔書。

              國家承平時,他如此堅持;更可貴的是,政權轉移,奸賊當道,堅持者唯有一死時,他仍然堅持。順境時,要當『聖人』很容易,但只有逆境能真實顯出一個人的內在情操。方孝孺在當朝臣時,盡心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當時許多大臣也是如此;然而,當權力移轉時,其他大臣在何處?只有方孝孺用他的生命為公義作見證。\r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這把尺或者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來自於社會的道德觀,或者是經由教育或宗教而來的。這把尺用來審度是非對錯,斷定何事該為,何事不該為。簡單地說,這把尺就是『良心』。而不論在LKK時代,或者X、Y世代,或是最新潮的e世代,這把尺的標準其實都是相去不遠的。但許多人在恐懼、憤怒,或被慾望蒙蔽時,就完全不顧良心了。君不見,有些律師硬是把黑的說成白的,只因『利』字當頭。君不見,許多滿口仁義道德的大人物,卻常做一些自打嘴巴的事。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方孝孺的堅持尤見珍貴。

              我們堅持什麼?面對逆境及外力的逼迫時,我們是否仍能堅持作對的事?

          • 家园 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充分证明了历史永远是成王败寇……

            假设朱棣一直老老实实,忠心耿耿,然而建文就是要杀他,那么杀掉以后,朱棣自然会有很多“常年企图谋反”的证据浮出水面。

      • 家园 加油!加油!花
      • 家园 俺来也!辛苦了!
    • 家园 跟单田芳的大明演义差的好远哈,那里面老朱简直就是

      我朝太祖的翻版哈,也是青壮年特英雄,老了就耳根子特软外加思想特极端,跟我朝太祖相比就差一个7分功3分过的阖棺定论;那里面最坏的是马娘娘,也仿佛是那个想当女王的翻版;建文帝就一个傀儡的模样,朱棣倒是从始至终一幅根红苗正苦大仇深的意思一番清洗改革之下带领大明走进新时代(想起了我朝太宗);最遗憾的当属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大元帅常茂了,原来现实中不过尔尔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