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0到1和从1到1万 -- 友来有趣

共:💬135 🌺1629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openRAN是一直以来运营商推动的运动

              openRAN的目标是无线接入网中的任何硬件和软件都能无缝、安全地互操作,无论其原始供应商是谁,4G可以,5G可以,6G也可以。做一个不需要进行复杂频率和功率管理的5G基站,就像WiFi路由器一样简单,这就是郭台铭的工业富联也声称自己能做5G基站的原因,受到美国传统IT型企业和运营商的欢迎。

              但是这样的5G基站数据吞吐率比传统的一体化方案低得多,而且还是依赖光网络或者点对点的微波提供基础通讯。过去华为、中兴和诺基亚以及爱立信都抵制openRAN,但最近几年后面的两家干不过华为之后慢慢开始拥抱openRAN,因为他们发现硬抗不行,柔性抵制运营商更聪明。他们建立各种陷阱,然后依靠服务收费,钝刀子割肉更疼,反正只有这两家,可以实行双寡头垄断。

              openRAN的威胁我看也就这么大,因为诺基亚和爱立信费拉不堪,收费高昂,欧美运营商也支付不起费用,大家就在泥潭中打滚,好不到哪里去,坏不到哪里去。影响华为的是将来的AI-RAN,就是用AI仿照人一样来管理一个小区的频谱和频率,华为传统的算法优势就被绕过去了。不过想想就有意思,汉人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允许,到被制裁,到被想办法绕过去的大Boss,30年河东到河西,谁怕谁?

              长期来看,没有什么技术是真正的护城河。真正靠谱的护城河是更快的发展速度。随着通讯逼近香农极限,不可能再提高,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下迟早这块会变成白菜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华为去年开发者大会已经正式官宣,把主战场从通讯切换到了AI算力底座。

              我看是一个英明的决定。

              通宝推:wolfgan,风中乱发,桥上,秦波仁者,
          • 家园 什么才是真正的标准?

            也聊聊这个话题,仅为个人体验,很可能道理不通。

            人为什么要制定标准呢?

            我个人的理解是,主要大约可以概括为:

            1. 为了提高实效和降低成本等,在同领域或者同行业里,需要一些众所默认和接受的规范系统,以便于大家在讨论、研发、制造和销售等时,可以协调、协作,共同提高和发展。

            2. 为了鼓励竞争和不断提高水平,这个系统也需要明确地“分层次”和“分级别”。这样,大家就能够各自来量力而行、量材而用、根据不同的真正需求,来优化决策、目标、过程和结果等等。

            在讨论或者处理其它的问题或者事情时,也都需要“标准”的存在。

            这样的话,在摸索标准的初期,是一定需要多样化的试错的;而在行业或者领域基本成熟后,则需要在民主后的,相对权威的的集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结果一定非得单一的“一统天下”。

            实际上,更多时候和情况下,两个甚至是三个标准系统的同时发展,它们在现实里的共存和并行,反而会更加能体现建立“标准化”的初衷,在实践后成为真正的优选。

            这好像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这个道理,是不是也可以推广到我们生活的世界里面,包括许多关于大大小小的问题处理,甚至就像现在西西河里讨论或者争论的一些“依据”?

            当然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双标”吗?但是,这也是我们真正面对的实际啊!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成为了“单标”呢?我们当然应该会看到胜负决定的那一天的。

            但是,也许在那个时刻,也就会有更“新”的标准,来挑战那个旧的“一统天下”的出现了,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嘛。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现在美利坚主导的这个生态体系里,美国就是负责创新

        中国就是负责生产,打成白菜价让大家都消费得起的,各司其职。机构组织里领导就是领导,中层就是中层,下层就是下层,第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职责,那些天天骂中国为什么不能搞出XXX创新。。。这不就和骂生产部的经理为什么研发不出东西一样吗?

    • 家园 【讨论】有理,感觉有点没说透 -- 有补充

      正月还没过,先祝友来有趣新春大吉。

      友来河友久未露面,上来就发了篇好文,我觉得很客观和有道理。但总感觉有个问题没说透:因何而1,1从何来?

      尼龙一般说法是一种意外发现的新材料,这个新材料,革命性的开创了人类获得纺织纤维的新能力。尼龙发现后为什么要制造纤维?为什么不是制造桌子?因为当时需要纤维。同样的由纤维专用原料变成通用工程塑料的还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我们90年代的教材上,PET还是涤纶(的确良)纤维专用料,实际工业应用上早已大量用于包装和电气材料,还用作工程塑料。

      科学技术的1从何来?从0来?我认为不是的。没有需求没有应用的发现发明,是无效发现发明,直到其有应用需求,这大概也就是近代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先出现,近代枪炮中国由元明时代领先到明未之后落后的原因。我认为1从10000而来。社会上有10000存在,导致1产生,从而去探索0到1。

      也就是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10000,会产生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1。当这个有效需产生后,就会去寻找0,寻到了,就解决了0-1的问题。如果没有10000,1不会产生。对应的实践,就是华为所说的进入无人区,而美国则突破能力变弱,前者因为中国10000在变多变强,后者因为10000在变弱。

      我好早前在河里说过,我们这些搞生产的并不怕鬼佬。我们在实践当中经常发现,某些先进的东西并不是我们不能从无到有搞出来,而是我们不知道需要搞这个。也就是说,我们没有10000,不知道1在哪。

      综上,我对中国0到1的能力,很有信心。有前提:不要踩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近期来说,就是要坚持实业,金融上守住。否则别说0到1,1到10000的能力也会快速成空。

      通宝推:empire2007,青青的蓝,为什么不可以,脑袋,北庄,氵氵,桥上,老调重弹,秦波仁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3)
      家园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 补充帖

      中等收入陷阱概是客观存在也是人为陷阱,我把这个陷阱简单理解为脱实向虚。

      中国有能力不入,但目前仍在阱口。有能力不入,是中国有能力保护自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独立性,跌跌撞撞鼻青脸肿难点,终究是能保住。仍在阱口,是统治者,这里包括实质上窃取了部分政权中外资本家,能否保持定力,不走金融掠夺这条金光大道?目前来看,才开始改出,远没稳住。

      家园 创新=找死 -- 补充帖

      二战以来,认真来说,真正能搞创新的国家,其实就美苏中三国,其他的国家,越来越创新=找死。创新失败自然不必说,万一搞得个有价值的,三国以外的国家,根本上没有能力保得住这个价值,只能卖,不卖就会被灭。卖时,美国资本家可不会等价交易,只会把价格打到比极限。大体上来说中苏保创新的能力,远不如美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TiKToK再次演绎创新就是找死 -- 补充帖

      之前川建国要字节跳动贱卖甚至没收tiktop,现在更进一步,国会要立法,要求字节在限定时间内剥离tiktop——还是贱卖甚至没收。

      • 家园 科技总是阶梯式发展

        科技爆炸后各行业呈直线上升,到达瓶颈后又停滞许多年。上升得多块多高,停滞得多久,没人能预测。也许是人类无法跨越的大过滤器。

        我目前的看法,第四次工业革命还要看核聚变。AI,量子计算需要的能源太多,没有核聚变恐怕难以大规模落地。

        最后说说Tik Tok。最近奥斯卡颁奖不知道有没有人留意。我判断美国人已经开始用二战时对付日裔的手段对付华人了。双方都在做站前准备。必然不能让对方的喇叭在自己家里放广播,动摇军心。和是否创新无关。

        通宝推:唐家山,
    • 见前补充 4968424
      • 家园 原创性的创新,1最初不一定是从1万来的

        不能完全这么说。

        微创新小突破确实基本都来自于从1到1万过程中发现的新需求。

        但是原创性的创新,1最初不一定是从1万来的。大多还是从科学出发的,甚至于很可能在一开始做的时候都没有想着具体是什么应用。爱因斯坦写下e=mc^2的时候,估计也没想着能用来造原子弹和核电站。

        比如你举的例子里的尼龙。发明合成纤维是从0到1,发现合成纤维的无数种用法,是从1到1万。第一次合成尼龙的时候,估计也没想着能当做纤维。而是做出来之后,才发现这玩意儿又轻又结实,太适合做纤维了。

        • 家园 如果更宏观的看,更是需求引发创新

          所有的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总是产生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疑惑,产生了要搞明白的需求,然后才有研究。

          我们生活工作中,每天都有一些不同的东西,为什么这个东西记录起来成了新收益,那个东西没用,或者某个时间我们发现没用的东西用得上了。都是需求。

          人类的知识体系就是这么来的。

      • 家园 对的

        创新就是找死,放在生物学角度来说,就是变异。不搞创新,等于遗传。遗传和变异都重要。

        从历史来看,阿三真是稳定遗传。其他文明为了应对挑战,都在搞创新。

        现在,资本对于创新可以说有生杀大权。日本搞出的很多技术,由于资本不占优,被主要市场排除在外,再创新也没用。未来一段时间,只有中米才有资格搞体系性的创新。

      • 家园 中国还做了一个良好示范

        美帝那句话,如果你控制了货币,那你就控制了世界……

        假设几十年后,控制世界货币的是tg,控制了世界。

        万物有生灭,我朝总有一天是要over的,不管是800年还是5000年。

        新崛起势力如何摆脱这个被货币控制了的世界呢?

        中国还做了一个良好示范,那就是不偷奸不耍滑,不靠偷不靠抢,用十亿人几十年的血汗老老实实的、一手一脚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后厚积薄发。。。

        新势力也必须走这个路径,如果他不这么干就程序不正义,全世界就不服。

    • 见前补充 4966628
      • 家园 我一直觉得是需求产生创新,创新创造需求

        0到1不是凭空而来,是不断试错而来,而且第一步与同类的产品或者思路相比往往是失败的,只有从1-10000之后才能显现出优势。 例如洗衣机洗一件衣服还不如手洗,高铁拉4个人肯定不如汽车,汽车载客100米还不如自行车或者走路省事。 但是一旦形成规模或者需要长时间后就显出优势了。

        通宝推:广宽,
      • 家园 没有0到1,就没有1到10000,是一种话术

        目的是强调0到1的重要。由于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各种0到1都是西方搞出来的,那么强调0到1的重要,自然就可以得出西方很厉害,其他人怎么挣扎都没用的结论。

        这种话术影响很大,导致今天美国随便搞出来一个新玩意,从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到最近的那个什么视频生成软件,中国人都一惊一乍的。

        可是,看看历史和现实,就会发现,0到1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后面的1到10000,就是然并卵,甚至是祸害,因为你搞出了0到1,但搞不了后面的1到10000,不代表搞不出0到1的人搞不了后面的1到10000,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欧洲人最早搞出了汽车,但把汽车搞成规模化的是美国人。为什么100多年前,欧洲人瞧不起美国人,因为几乎所有的0到1,都是出自欧洲,而美国只负责后面的1到10000,结果怎样,欧洲混成了美国的跟屁虫。

        在0到1,1到10000这个问题上,当年的欧洲和美国,就像今天的美国和中国,都是前者负责0到1,后者负责1到10000,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为什么能搞出0到1,而搞不了1到10000?有效需求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新旧利益博弈的不对等,0到1无疑代表着新利益,但这个新利益在发展初期,也就是在从1到10000的初期,如果已经存在旧的10000,也就是旧利益,新利益肯定是干不过旧利益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废漕改海断然不许”

        很多时候是一条铁律。

        而能搞出0到1的,同时也意味着他的旧利益非常发达,有余力来搞0到1,而搞不出0到1的,也就意味着旧利益不很发达,到处是短板,这些短板,用旧的可以补,用新的也可以补。互联网支付之所以在中国能一下铺起来,不是因为信用卡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嘛。

        通宝推:玉米菜,青青的蓝,empire2007,不远攸高,
        • 家园 0-1与1-10000 和落后地区的革命含义类似

          是的。感觉所谓的腐朽体系往往可能孕育新的理论,因为腐朽的体系已经是高度发达的体系。新的理论诞生但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导致只能0-1. 落后地区没有包袱反而可以1-10000.

          也是为何落后地区可以发生革命,根据地为何诞生在旧势力薄弱的边区。但是,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党中央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上海到瑞金的。

      • 家园 伽利略和牛顿都是因军事

        需要开展研究因此达成重大突破的。这两个军工人的背景文人墨客们不讲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