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 血浴长津湖(上) -- 忘情

共:💬141 🌺9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94师没有武器

                          棉衣不全是宋的锅。总后在8月末安排给13兵团准备了34万套朝鲜军服式样的棉衣,其他的棉手套,棉帽子都准备了。(分配东北做二十四万套,华北做十万套的友方样式棉衣)

                          可是总后给9兵团安排的是棉背心和棉大衣,这些没发到战士手里,陆一师在黄草岭击破了42军主力,9兵团出兵太着急了。赶上几天好天气气温高,9兵团把大衣轻装了,没想到高原不同于平地,太冷了。

                          94师没打好,是因为没有武器,奇葩吧。长津湖之前,上级考虑到94师行军速度的问题,决定让94师把所有装备留在当地,到东北后换苏式装备。

                          眼看马上就要接到过江的命令,94师的战士们却赤手空拳,这可把杨家华急坏了。他赶紧联系了志愿军司令部,志愿军司令部在得知情况后让他赶紧去当地驻军军火库,先拿当地军火库里面收缴的国军武器用着。94师副政委杨家华直接拔出枪指着军火库负责人,要求对方发放武器。虽然这件事94师占理,但强抢军火库是一件很严重的罪名,此事很快就上报给了志愿军司令部。当时未了解事情原委的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非常生气,亲自跑去27军驻地质问27军军长彭德清。94师的武器基本就是点儿旧枪,子弹也不多,机枪都没凑齐,炮更不要说。也就是保安团游击队水平,破枪打了也是浪费子弹,打不着敌人。

                          这个上级是谁呢?难道是彭德怀?

                          • 家园 应该不是彭老总的问题,当然也应该不是四野后勤的问题

                            点看全图

                            在这里我还有一个猜测,就是总后勤主任之争,按照道理来讲,四野熟知东北战争模式,四野后勤建设的也是极好,所以解放军后勤似乎应该以四爷后勤为主要基础,加上其他野战军的后勤人员。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总政、总参、总后,总政是罗荣桓,总参是聂荣臻,总后似乎应该是一个中间派,可是当时的总后负责人杨立三似乎是倾向于毛主席的人,身体不好,如果大多上四野的,可能大家不满意。

                            恰好当时还在面临这个问题,我看各种资料,这个总后是病体的杨立三和周总理总参合作,结果当然是不太好,不够利索。

                            彭德怀回国大骂周总理配合不行。我估计着,彭总和高岗和洪学智合作是满意的!!!所以应该不是彭老总和四野的矛盾。

                            所以长津湖受伤牺牲太多和这里也有关系。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94师收到指示,部队北上后应全部更换为苏式装备,要求他们把武器转移给当地驻军用于剿匪。到了东北后,第94师副政委杨家华却被训斥:“我从没见过不带一支枪上战场的部队。”

                            随后,杨家华接到指令后来到了当地的军火库领取枪支弹药,因为信息接受有时差,管理人员并不放行,情急之下,杨家华拿出手枪,指着管理人员,“抢”走路了军火库里的武器装备和弹药。

                            这肯定不是四野的错误。

                            1951年,本该在朝鲜作战的彭老总,风风火火的闯进毛主席卧室,把警卫员吓一跳。

                            随后周总理紧急召集军委成员开会,彭德怀当场大发雷霆,他把实木桌子敲的震天响,参会的其他人一句话也不敢说,等他骂完了,周总理才轻声劝两句。

                            1951年2月,中美双方正胶着着,总司令彭德怀却火急火燎坐着飞机返回国内。

                            由于他此行太过匆忙,之前甚至没来得及跟中央打报告,也没通知任何人来接他,战机在机场降落之后,他马不停蹄直奔中南海。

                            “彭老总,主席在休息,您先容我们通传一声!”

                            彭德怀心里明显憋着火,低吼道:“传什么?我自己进去!”

                            说着他“咣当”一声撞开了毛主席卧室的大门。

                            毛主席刚睡着,听见动静就醒了,他披着衣服坐起身,看到彭德怀涨红的脸之后有些着急的问道:“别着急,慢慢说,是不是战场上出了什么事?”

                            彭德怀也不能毛主席站起来,竹筒倒豆子一样,把所有的事情噼里啪啦和毛主席说了一遍,毛主席听完之后也愤怒不已,他抓起电话就打给周总理,要求周总理尽快主持召开军委工作会议,好好处理彭德怀同志反应的问题。(这是把矛盾算成毛主席和彭老总的)

                            就在彭老总穿梭在病房间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抬进来,一双腿血肉模糊,据护送他的人说是被炸药炸伤的。

                            因为里面还残存着子弹,护士们赶紧跑过来把他送到手术室,忙活好几个小时才把人推出来,彭老总鼓励这位年轻战士很快就能活蹦乱跳站起来。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小战士却被截肢了。

                            想到那个斗志昂扬的小伙子再也无法上战场,彭德怀强忍住心痛问道:“为什么?”

                            医生非常遗憾,却无可奈何,他告诉彭老总,最近几次从国内收到的医疗器械都是破损的,有的手术钳手术刀甚至生一层黑锈,护士们也经常反映,发给他们的止血绷带和棉布都是脏的,上面还沾着血迹,有的一看就是二次回收利用的。

                            甚至连这种回收的纱布棉条都不够。

                            志愿军每天有大量的伤员,但是医用器械严重不足,很多战士因为救治不及时病情加剧,伤口恶化,乃至二次感染……

                            彭德怀听到之后瞪大了眼睛,他有些不可置信,没想到医疗器械上还能出这么大的问题,随即又是一阵恼怒。

                            志愿军在前线艰苦作战,后线补给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可惜他骂人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司令部陆续收到前线几支兵团的报告,无一例外都是减员严重。

                            实在太苦了!从十一月份开始,朝鲜就进入漫长的冬季,可是志愿军们大多都是穿着单薄的秋季棉服来到战场,有的从南边抽调的部队甚至还穿着草鞋和单衣,这种衣服大冷天缩在房子里不出去都东得瑟瑟发抖,更何况是要抛开生死,冲锋到战场上。

                            而且,由于中朝联军和联合国军兵力悬殊,抗美援朝前期很少采用大规模正面兵团作战,基本原用了在国内的游击战打法,这就要求战士们一定藏得住,忍得住。

                            尤其在长津湖,一个连的战士担当隐蔽任务,为了被美军发现,战士们咬着牙躲在冰天雪地里,直接把自己冻成冰雕也没吭一声,然而像冰雕连的这种情况还不止一次,很多指战员心痛的说,自己麾下的战士们不是死在敌人的刀锋和炮火下,而是死在冰窟里,雪窝里。

                            志愿军不仅衣衫单薄,粮食补给的速度也非常慢,由于补给线路太长,运输成本太大,国内送过来的主要食物以炒面为主。

                            战场凶险,物资匮乏,战士们饿了就吃炒面,噎得慌就只能啃雪。

                            可是慢慢的连这点炒面也没有了,战士们渴了,饿了都只能啃雪,本来就冷的发抖,一口雪下去直接透心凉。

                            反观美国那边,美军战士们个个都配备高规格的食物和衣服,他们每餐都有牛肉罐头,水果罐头,甚至还有香烟,方糖和咖啡,衣服穿的也是加绒加厚的款式,和志愿军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就算是这样,志愿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硬生生挺过前两次战斗,但是看着非战斗减员越来越严重,彭德怀看不下去了。

                            彭德怀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转了一个晚上,最终下定决心立刻回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如何要保障后勤供应!

                            很快,周总理亲自主持的军委扩大会议召开。

                            到了大会堂里,彭德怀的怒火又控制不住蹭蹭往上冒,尤其在周总理让他向大家汇报具体情况的时候,他说到激动的地方,一巴掌拍在身边的桌子上,震的茶杯都蹦了起来!

                            “我们在前线打仗,志愿军们在保家卫国,后勤在干什么?”彭德怀忍不住吼道。

                            彭老总声如洪钟,在场的人一时间不知道还怎么回答。

                            “你们知不知道,这次抗美援朝比长征还要艰难……”

                            他越说越气,最后还是周总理坐不住上前来安抚他,可是好不容易彭德怀平静下来,突然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我们知道战场上艰难,但新中国刚刚成立,情况你也知道,基本的工业和制造业体系都没有形成,物资生产根本跟不上……”

                            他说的也是实话,以现在新中国的轻工业生产速度根本比不上前线战场的消耗速度,而且志愿军这次是出国作战,补给线路长,运输速度慢,同时还要受到朝鲜恶劣天气的影响,很多东西就算生产出来了也运不过去,甚至在运输的过程中已经损坏。

                            他越说越气,最后还是周总理坐不住上前来安抚他,可是好不容易彭德怀平静下来,突然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我们知道战场上艰难,但新中国刚刚成立,情况你也知道,基本的工业和制造业体系都没有形成,物资生产根本跟不上……”(这是为周总理减轻责任啊)

                            他说的也是实话,以现在新中国的轻工业生产速度根本比不上前线战场的消耗速度,而且志愿军这次是出国作战,补给线路长,运输速度慢,同时还要受到朝鲜恶劣天气的影响,很多东西就算生产出来了也运不过去,甚至在运输的过程中已经损坏。

                            为了把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周总理在百忙之中还亲自下的工厂和车间的一线去视察,他要求后勤物资生产必须符合所有的卫生安全指标,负责人要严加监管。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严格要求下,全国各地各部门调动一切资源支援战场,逐渐缓解了战场上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

                            而且更让人暖心的是,当全国各地的老百姓知道志愿军在前线缺衣少食的时候,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和他们家里的剩余资源为前线的战士们缝制棉衣,棉鞋,做炒面,倾尽所有支援前线的战士们。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里和贺晋年的扔大衣说对上了。

                            后来彭老总也是感谢高岗和洪学智。

                            点看全图

                            通宝推:青青的蓝,
                            • 家园 9兵团的物质条件不具备,怎么指挥都是这个结局

                              9兵团最少需要1000辆汽车运送物资和人员,沿途还需要防空部队预警美机空袭。

                              后勤需要在前线50公里处开设分部。

                              需要提前把105榴弹炮送到前线,华东炮校的高级参谋也需要到一线帮助。

                              如果没有这么多后勤条件,就不能调那么多部队去前线,比如94师武器不行的。

                              9兵团的物质条件不具备,怎么指挥都是这个结局。作为这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员毛不能推责。作为大帅中的大帅,毛不能只管指挥不管后勤,只管步兵不管炮兵,只管部队的调动不管天气等客观因素。可以说9兵团的基层战士发挥了最大的主观能动性,结果所有的错误都要基层战士的生命承担,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连个烈士都不给统计,只能自认倒霉。

                              • 家园 9兵团最少需要1000辆汽车?否则就不能去前线?

                                1950年10月志愿军共有汽车1300余辆(3个汽车团700多辆,4个军各100余辆),仅第一个星期就被敌机打坏217辆。

                                从志愿军1950年10月19日夜出国到12月底的72天中,国内给志愿军补充汽车12486辆,损失6646辆,送回国内修理438台,受损率达60%以上。到1953年停战,共拨给志愿军汽车21728辆,其中损失7729台,上交修理8436辆,所剩不足一半。

                                通宝推:凤城,
                                • 家园 具体数据一定要具体分析,

                                  13兵团和9兵团入朝是的汽车数量是完全不同的。1950年10月志愿军共有汽车1300余辆,这是13兵团入朝。所以9兵团来的时候,我说需要汽车千辆才能满足兵团入朝需求。这有问题吗?

                                  那么后勤是否满足这些需求呢?11月份初周总理曾经请求苏联把大连驻军的旧汽车先拿来用,说明9兵团的汽车不够用,不能满足需求,哪怕9现有的汽车也不够用。请看例子:

                                  27军军属炮兵原有汽车52辆,入朝仅半个月即因空袭或翻车而损毁40辆。40辆损毁车辆里因为美军空袭损失只有13辆,剩下的都自身原因导致的翻车,雪地山路,谁也没开过,很容易就翻车了,还把司机压死了,有了新汽车没司机也没办法。

                                  按照这个比例,9兵团损失了80%的汽车。

                                  同时,一、三两个后勤分部和兵团一共挤出104辆汽车向前线运送物资,显然是不够的。

                                  》从志愿军1950年10月19日夜出国到12月底的72天中,国内给志愿军补充汽车12486辆

                                  斯大林急人所难,马上发了一批新汽车。苏联援助的汽车是12/5开始到货,送到前线长津湖都打完了。那么11月1日9兵团开拔,到12/5 陆战一师下碣隅里开始突围,后勤给9兵团补了多少汽车呢?数量为0。后勤没办法,老旧汽车开不上去,没车。12/5之后才开始给9兵团补了汽车。

                                  为什么后勤算1950年10月19日夜出国到12月底的72天中的数量,不单算11月份,东西两线最需要汽车的时候呢?这就是秘密。所以看数据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能被后勤给打了马虎眼。

                                  • 家园 既然是谈历史,就要谈全了,而不是只及一点不及其他

                                    13兵团和9兵团入朝是的汽车数量是完全不同的。1950年10月志愿军共有汽车1300余辆,这是13兵团入朝。所以9兵团来的时候,我说需要汽车千辆才能满足兵团入朝需求。这有问题吗?

                                    你光比较这是同样的2个兵团,而不比较2个兵团间部队构成跟数量的区别吗?

                                    13兵团入朝是6个军加3个炮兵师30万人,38、39、40、42、50、66军、炮1师、炮2师、炮8师、高炮团、工兵团及志愿军总部等30万人,9兵团是20/26/27三个军15万人。炮兵运输炮弹对汽车的要求要远高于步兵,这个逻辑清楚吧?你要求3个步兵军用的汽车数要等于6个步兵军加3个炮兵师加总部机关用的汽车数,否则就是不能满足需要,你自己说这有没有问题?

                                    9兵团入朝是11月7日,之前说了入朝第一个星期就被敌机打坏217辆,加上9兵团自己的汽车,比如27军有74辆,此时志愿军也有近1000辆汽车,虽然不会全部用来保障9兵团,但相比第一批入朝的6个军,9兵团的3个军得到的汽车保障数量也不会少多少。

                                    为什么后勤算1950年10月19日夜出国到12月底的72天中的数量,不单算11月份,东西两线最需要汽车的时候呢?这就是秘密。所以看数据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能被后勤给打了马虎眼。

                                    你觉得这算什么秘密?为什么要单算11月份的数据?

                                    1950年10月19日夜出国到12月底的72天中,国内给志愿军补充汽车12486辆,损失6646辆,送回国内修理438台。也就是说到年底,志愿军拥有的汽车数是12486(补充数)+735(分部汽车团拥有数)-6646(战损数)-438(后送修理数)=6137辆,这里未计算9个军的车辆数。而苏联在年底前共支援5000辆,其中12月5日前支援汽车1000辆。国内动员200辆。

                                    志愿军11月3日前损失217辆,至11月12日损失335辆(315辆被炸毁、20辆车祸损失)。即使不算国内支援的,11月12日-12月5日,志愿军也拥有汽车近2000辆,1300(入朝总数)-335(损失数)+1000(苏联支援数)=1995,这里还没计算9兵团自己的汽车数200-300辆。

                                    这些数据,在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里都写的清清楚楚,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就要拿数据说话,而不是凭自己的揣测说什么“所以看数据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能被后勤给打了马虎眼”。

                                    那么11月1日9兵团开拔,到12/5 陆战一师下碣隅里开始突围,后勤给9兵团补了多少汽车呢?数量为0。

                                    你这就是脑补历史了。抗美援朝中,最大量的汽车运力是依靠分部的汽车团承担弹药、食品、物资的前运工作的,作战部队基本都是靠单兵携行物资,而不是靠汽车运力来伴随保障,所以即使补充汽车也是补充到后勤分部的汽车团,这也是入朝之初各个军最多只有100多辆汽车,平均到一个团就10辆左右的原因了。而且汽车对师团作战部队用处不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前几次战役部队一直在机动穿插中,油料各个师团根本保障不了。只有到了后期,双方战线相对稳定,进入相持阶段,各个军的汽车才算真正派上了用场。

                                    志愿军的后勤确实困难重重,所有方面都存在供需矛盾,但历史证明我们的前辈并未因为存在这些困难而退缩,因为他们明白需要与保障可能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建国初百废待兴、面对的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根本不存在满足作战需求这个可能,但恰恰是面对无非满足需求的困难,甚至用生命做代价把不可能的事实现了,他们才是我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通宝推:和平共处,凤城,青青的蓝,落木千山,
                                    • 家园 保证9兵团的就是后勤2分部和4分部的汽车

                                      东北后勤12/10日报告的

                                      12/5日新车到之前,后勤2分部112台和4分部95台,一共207台。

                                      物资都在中国这头铁路终点通化,以上的汽车用于运输物资从通化到前线。

                                      没有证据表明东北给了9兵团汽车。

                                      • 家园 2分部和4分部的汽车保障9兵团难道不是保障?

                                        前面计算过,11月12日-12月5日除9兵团自己的汽车外,志愿军还有995辆,这里面包括第一批13兵团6个军的车辆,2分部和4分部的汽车207辆保障9兵团3个军,剩下788辆车保障13兵团6个军和3个炮兵师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加志愿军总部,怎么看也不是像你的回复里隐含的9兵团是后娘养的,各种保障需求没人管的意思吧?

                                        再有

                                        物资都在中国这头铁路终点通化,以上的汽车用于运输物资从通化到前线

                                        你自己都讲出来了,汽车的运力保障的是从通化到前线的物资运输,这在军事上叫基地(兵站)到一线的战役后勤运输保障。既然你都知道汽车运力是干这个用的,还要求给9兵团汽车,这不就是无理取闹吗?9兵团自己的运输叫战术兵团后勤运输保障,本来就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携行。

                                        不要说在抗美援朝时期,就是到了90年代,解放军一个军3个步兵师的运输车也没有1000辆,更不要说加强给其几百上千的运输车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驾驶员就解决不了,90年代的一个军也只有一个汽车营2个连,步兵师也只有一个汽车营2个连。抗美援朝时期就是有汽车,一个军也找不出300名驾驶员来。还有油料、维修保障,假如按你说的给9兵团1000辆汽车,一个军300多辆,一辆车一满箱油200升,一个军的汽车加一个基数油就要60000升,换成50年后解放军装备的6000升解放运加油车要至少10辆,你觉得从一线加完油,这些油罐车穿越战场回到通化再拉一罐油去前线,这现实吗?那时候,一个分部也没有10辆油罐车,何况一个步兵军了。

                                        这种想法,当年的志愿军不会有,就是现在的解放军穿越回去,也不会有,因为这些想法完全违背军队后勤保障原则。

                                        所以汽车集中在后勤分部统一使用,既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原则要求,更是当时抗美援朝战场实际情况的要求,而绝非你70年后想当然的理解。300名驾驶员对当年的一个军来讲,那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事。不要把长津湖之类的电影情节当成事实,好像志愿军随便一个人就能开汽车甚至开坦克,那是戏说。

                                        • 家园 我就一个意思,相比西线负责9兵团后勤的汽车不够

                                          事实就是这样。比如后勤2次战役前给西线每个军补了100台汽车。这些都是西线胜利的原因。

                                          没给东线补充足够的汽车,因为没有汽车了。

                                          • 家园 要说不够,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下来都不够

                                            我就一个意思,相比西线负责9兵团后勤的汽车不够

                                            事实就是这样。比如后勤2次战役前给西线每个军补了100台汽车。这些都是西线胜利的原因。

                                            没给东线补充足够的汽车,因为没有汽车了。

                                            看看你的发言,其实你什么都明白。但之前没有汽车了这个主要原因你不提,光围绕“负责9兵团后勤的汽车不够”,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不要说西线9兵团不够,东线13兵团也不够。一次战役二次战役不够,直到停战前志愿军的汽车都不够用。不只是汽车,飞机、大炮、坦克、高射炮、电台、雷达甚至战地食品其实都不够。

                                            你不去分析不够的原因,却在这一味说什么不够,有什么意义吗?把一个客观上志愿军甚至新中国战争后勤、装备差的现实,硬要说成是不给西线9兵团补充齐了,与13兵团差异化对待的主观问题,这就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吧。

                                            军事问题尤其是作战,不同于你在实验室做实验,哪怕是同样的条件完全一样,都很难复现上一次的结果。复盘作战更不能简单地搞数字比较而脱离当时的战场环境、社会条件。当时志愿军的汽车就那么多,第一批入朝的部队得到当时最大的保障,要好于第二批入朝部队,这是非常简单又容易让人理解的事。这么多年从没见到谁去拿这个说事的,因为当时无解,国内就这么多车,苏联的援助还没到。这不像9兵团入朝棉衣没带足,棉衣是准备了,但因为入朝时间地点的临时变化而导致下发环节出了问题,属于操作环节的事。

                                  • 家园 你说得不对,汽车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一开始防空不好,装备

                                    损失率很大,所以,初期的胜利都是靠巨大的装备损失完成的,即便是西线,我们也是靠腿脚追赶美国鬼子的汽车,这点在礼拜攻势里已经表现的很清楚了,我们被李奇微拿捏也是这个问题。

                                    这是没办法的,也是我们的缺陷,因为我们的汽车在美国鬼子的轰炸下,效率很低。这是没办法的。靠得住的还是我们的双腿和战斗智慧。

                                    一开始我们的装备也是万国造,是我们前两次打得好,苏联的装备才大量到位,这是毛主席的思想和超高军事能力。

                                    对比长津湖可以观察梁兴初的初战,宁可被彭老总骂,错过战机,也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这是和宋时轮完全的不同。这当然有林彪的遗存,关键是理解志司精神和毛主席军事思想。之后就很顺畅了。

                                    所以,你的担心,没有汽车,其实意义不大。

                                    还有,实际上我觉得,志愿军用老装备更擅长,效果更好,因为用惯了嘛,苏式装备很好,但是消耗弹药量更大,咱们后勤还跟不上。

                                    当然了,由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我们确实豪横了,消耗量也是上了台阶了,这就很好了,很够了。所以我觉得94师妹拿到苏式装备尾部是坏事。至于保安团装备,其实就是淘汰下来的,由于当时周总理当家,组织就是很混乱。

                                    其实我怀疑,九兵团就是周总理想出风头,结果完犊子了,这符合周总理的战争能力,所以走的是和13兵团完全不同的战斗路线,所以才导致了长津湖的惨胜。

                                    彭老总回国趁机骂了周总理一顿,因为,九兵团就没怎么听招呼,当然防空不力,彭老总也有责任,但是九兵团自己自以为是也是明显的,损失了第一个志愿军高级将领。

                                    我前面贴的资料彭老总回国骂人,我个人觉得就是针对周总理,事实上这些确实是周总理全权负责,还通过聂荣臻监视了毛主席,聂荣臻的军事能力实在糟得很,简直是毫无建议,还在后勤上拖后腿。我的意思当然是换上粟裕做参谋长才合适。

                                    你这个算汽车其实意义不大,也不能埋怨苏联。

                                    从建国到转为军事斗争体制确实艰难,组织全国抗战也是难度很大,但是周总理真的是做得不够。

                                    就当历史总结吧,也算很好的结果了,对比抗战国民党战线的崩溃,实在是已经太好了。

                                    长津湖进军,九兵团安排动作特快,也是因为着急干仗,没及时换上棉衣。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客观上9兵团出动就需要那么多汽车

                                      因为战士要吃饭,打仗要子弹要炮弹,运输线长,路上冰雪多,气温低耗油低多,司机没经验。

                                      按照国民党一个主力师有200万发子弹,1个军有500-600万发子弹算,9兵团自己带了1500万子弹。这也不过是平均每人100发。没有后勤真就只能打一周。这也是后来被历次战役证明的。

                                      9兵团的困难自己是无法克服的。

                                      • 家园 你根本就没搞清作战需求与现实保障可能间的关系

                                        客观上9兵团出动就需要那么多汽车

                                        因为战士要吃饭,打仗要子弹要炮弹,运输线长,路上冰雪多,气温低耗油低多

                                        这逻辑就不通,完全是用现代作战的保障思维去探讨70年前的作战。那个年代的步兵,根本就没有需要汽车的思维,不要说每人100发子弹,就是1000发子弹,也完全是靠单兵个人携行,从来没有靠汽车伴随保障的想法的。

                                        其次,作战需求是一回事,现实的保障可能是另一回事,这两者之间是有巨大鸿沟的,甚至要十几年几十年才能弥补。你站在73年后,说需要那么多汽车,但当年的志愿军绝对不会有你这样的想法才去上战场。按照作战需求算,志愿军还需要热水热饭、高射炮、飞机、电台、坦克呢,当年能实现吗?当年的条件就是尽了最大的可能,后勤也就只能保障一周,这是谁也无法解决的。

                                        通宝推:落木千山,
                                        • 家园 很快不就知道了嘛

                                          所以彭德怀回到北京打搅了毛主席的休息,在参谋总部发了脾气。彭德怀,毛主席,周总理都懂亡羊补牢。等到4个月之后第5次战役之后,就更懂了。不仅是汽车,还知道没有空军掩护之前,再也没发起大进攻。

                                          你们这么说来说去,就不是亡羊补牢的态度。

                                          • 家园 你不清楚解决的是什么?

                                            彭德怀是如你所说的要一些国内无力解决的物资装备吗?

                                            彭提出的主要是三方面问题:一是伤亡较多,兵员一时补充不上;二是在美战机不停的攻击下,后勤供应出现严重问题;三是国内送的部分药品、医疗器材有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周恩来主持军委会议,立即补充了5万新兵;第二个问题,一方面总理亲自带头炒面,动员全国人民支援,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苏联支援高炮、飞机,确保防空安全;第三个问题,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上海大康药房不法资本家王康年这样把大量的过期药品卖给志愿军,扣住前线急需的青霉素和磺胺类药迟迟不发,增加了战士的死亡的资本家被处理。

                                            看看文件上主席专门标明的一句话,就是给志愿军的交代。

                                            点看全图

                                            等到4个月之后第5次战役之后,就更懂了。不仅是汽车,还知道没有空军掩护之前,再也没发起大进攻。

                                            你好像又忘了四次战役是1951年4月21日才结束的,而彭总拍桌子的军委扩大会是2个月前开的。这就是你定义的懂了?何况五次战役后之所以没有大的战役,原因并非你说的“不仅是汽车,还知道没有空军掩护之前,再也没发起大进攻”,而是美方都觉得打下去得不偿失,中方也有这种判断,所以一个月之后开始停战谈判。其实志愿军已经准备进行六次战役了,当时的初步计划是:

                                            以积极防御的方法坚持铁原、平康、伊川三道防线;迅速补充三兵团及十九兵团至每军45000人,并加强训练;十三兵团各军休整完毕;加强各军师火力,特别是反坦克、反空军炮火;迅速修通熙川至宁远、至德川的公路至少一条﹐最好有两条﹐并于熙德川、孟山地区屯积相当数量的粮食,以备万一之用。

                                            6月25日至27日﹐志愿军党委在空寺洞召开会议,确定了六次战役的具体细则,确定了持久作战的方针,以稳扎稳打的方式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配合谈判夺回敌军侵占的朝鲜东部三八线以北的领土,恢复战前状态;二、扭转第五次战役后期开始的被动局势,振奋人心,消除部分志愿军战士中产生的“战争无头苦无边”的悲观情缩;三、把全军动员起来,对付敌人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四、在空军的配合下,对敌人防御阵地的坚固程度进行一次试探,能打动更好如根本打不动,则作有计划地撤退,诱敌出击,在运动中歼灭它,以便持久作战。

                                            当月17日,彭签发了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2l日杜平签发了第六次战役的政治工作指示

                                            真要如你所说的“彭德怀,毛主席,周总理都懂亡羊补牢。等到4个月之后第5次战役之后,就更懂了。不仅是汽车,还知道没有空军掩护之前,再也没发起大进攻。”彭总何必费劲制定个六次战役作战计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