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卷的可怕 -- wgg0504

共:💬114 🌺651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话题引申开去挺大

          牵涉到社会未来发展究竟偏向精英还是偏向普罗大众。

          如果偏向普罗大众,那么大众最大的诉求一般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钱多事少离家近。那现在这套高考体系没啥不对,因为实现这个目标不需要多少智力水准,平均线乃至及格线可能都够了,高考主要筛出勤奋的老黄牛就行。满江红胜出流浪地球2反映的就是我们目前社会的平均智力水准水平。

          如果偏向精英,那就是要搞科研搞穷经皓首,那么对智力的要求就高了,同样的信息传达,智力高的5分钟理解关键,智力一般的50分钟还在打转,那就要了命了。按照国家目前全力转向科技突破的氛围,现在的所谓“精英阶层”,很明显要大换血,而换血的前提,当然就是“土壤”的全面拔高。

          • 家园 本质上还是和魏晋时代一样,上层清谈,下层靠军功

            静静等待下一次版本大更新。

            未来大概率是上层学文,中下层学理工,静静等待下一次版本大更新。

            通宝推:杨微粒,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中国历史上数学发展的两次高潮就是魏晋南北朝和宋元

              中国历史上数学发展的两次高潮就是魏晋南北朝和宋元时期。反倒是汉唐明清发展相对慢。

              祖冲之就是一位官3代,他爷爷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籍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 [7]科学家。 [8]

              祖冲之祖父是朝廷负责建造的官员,因而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科学知识, [9]南朝刘宋王朝时,祖冲之做过徐州刺史刘子鸾的从事和公府参军,刘子鸾被杀后,祖冲之被调到娄县去做了县令。刘宋孝武帝时,祖冲之曾在华林学省学习,并进行了很多科学研究。南齐发生内乱时,祖冲之在给齐明帝的上书《安边论》中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边防。齐明帝便打算派祖冲之前往各地巡查,但还未成行时,祖冲之就去世了。 [1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5%96%E5%86%B2%E4%B9%8B/121104

              秦九韶

              秦九韶(1208年-1268年),字道古,汉族,祖籍鲁郡(今河南省范县),出生于普州(今四川安岳县) [8] 。 [1]

              南宋著名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表述了一种求解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数值解的算法——正负开方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A6%E4%B9%9D%E9%9F%B6/363167

    • 家园 【原创】一家之言,搏河友一乐

      卷地可怕,

      可怕地卷,

      可怕的卷,

      都是对的。

      卷的可怕,其实特定情况下也适用,比如

      “西西河这样卷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大G的失踪。”

      反而是“卷得可怕”,我暂时没想出来适合什么样的语境,应该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适用。

      关键还在于,“卷”你是当它是动词还是形容词。

    • 家园 大致算了一下,如果今年高考,下半年就进大学

      读四年,不出意外,2027年毕业。如果还要考研,成功考上的话,到2030年出学校走上社会。到了2030年,全球经济应该已经走出最低谷,开始呈现复苏迹像,可能卷的程度会比现在有所缓和。

      至于内卷,996,拿人不当人。。。这些现象消失可能要到2040年左右。

      ==========================

      这次张雪峰瞎说大实话,导致各大高校理工科爆满,文科凋敝,也能说明,大家也终于明白对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理工科是生存之本,这是好事。

      通宝推:凤城,
      • 家园 现在很多家长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只顾着鸡娃。但是真正成功的娃没有一个是靠鸡出来的。不知河里有多少是985院校或者其他同等水准的海外高校出身的,难道他们上学的时候也是大几万的补课费从早学到晚的吗?

        现在不少家长已经被焦虑冲昏了头脑,违反教育规律最后多半一地鸡毛

        通宝推:外俗内正,DDDgva,达雅,
        • 家园 战术上也是懒惰的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是为了推卸本身的责任,本质上属于战术上的懒惰,他们往往会埋怨孩子:“我已经花了这么多钱给你报补习班,你还学不好,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

          能认真分析孩子的优缺点,需要补哪门功课的,检查孩子上补习班效果的,百中无一。

        • 家园 “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这是李笑来《做时间的朋友》中说的。

          这个人虽然人品有问题,但(很多)说的话还是不错的(“李话要听,李币莫买”)。

          .

          书中还举了个例子,和你说的很像:

          那天下课之后,一个男孩捧着我写的那本非常畅销的《TOEFL iBT 高分作文》让我给他签名。我签了。然后他说:“老师,我可不可以问你一个问题?”我笑着说:“你现在可以直接问第二个了。”他说:“老师,你说,如果我把你这本书里的作文全都背下来,在考场上默写一篇,会不会被判雷同呢?”当时我一下子失去了耐心,尽管没有发火,但语气里肯定有一些东西:“那你说呢?!”那个男孩脸红了一下,迅速走了。

          我快被他弄疯了。难道我的课讲得这么没有效果吗?我上课时那么卖力地对他们讲道理:“作文,当然要自己写;就算有范文,也是用来参考的。”而且我很确定,我在《TOEFL iBT 高分作文》的前言里花费了很多笔墨去讲解如何参考范文而不是照抄范文。抄袭别人的文章当然会被判为雷同——这还用问吗?!结果怎么会是这样?

          可是,竟然决心背下这本书里所有185篇文章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是懒惰的呢?

          更要命的是,不止一个学生曾经这样问,所以这肯定不是个案。

          经过反复询问,认真观察,我终于明白了——很多学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他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没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恐慌,使他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一样能让他们恨不得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也使他们终日不忘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行为,都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时间了”——这才是冷冰冰的事实。

        • 家园 知易行难

          按着教育规律,就算没有一半,至少也有1/3的孩子没有读大学的必要。就算上了大学,也学不明白,就算毕业了,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但是规律是规律,孩子是孩子。现在的家庭孩子都不多,有几个家长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去上职校的?

          比如说吧,假如你不给孩子补课,而且孩子后来也考不上高中,就算这两件事没有什么相关性,孩子也会埋怨你一辈子的:别人家都补课,读了高中读了大学;你呢,不给我补课,结果我上个职校! 你说做父母的怎么回答?还不得一辈子不得安生啊! 如果你给孩子补课了,就算他考不上高中,他也明白原因是自己资质不够,后续也没有理由埋怨父母了。

          那么你作为家长,你会怎么选?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我说,反正都要补,那就干脆点,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初二初三连学校都不要去了,直接全上补习班,针对性地学习。这样虽然花钱多,但好在时间省下来了。

            既然教育要目的是应付选拔,那就把学校当成个社交场所好了。

            • 家园 是呀,你说的是一种现象

              堪至比你说的更堪,一年级就开始补。我大老板初中一哥就是这样的。

              但是,这会碰到一个问题:自我学习和探索能力很可能就废了。现实面对的问题则是:高中怎么补?然后高中过关了,大学四年能不能学下来?虽说办法总是有,我总觉得存在一些问题。

              回寸头来看,涉及到什么叫做成功?我的观念,能把事办好办成就是成功,这是典型的不求上进。 @foger 河友的嗑药法就抱负大很多了。对于某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嗑药不是事,考好了才是事。对于作为父母的我,则是考得好了不好不是事,千万别嗑药才是事。这么看北美其实比国内更卷?

              • 家园 是forger,不是foger,利他林亲测有效的,做题会快

                我是属于那种,如果要给孩子什么,肯定要自己吃一下试一下的。

                也不贵,看看结果如何,是否可以给孩子必须把关。

                效果肯定是有的,做题可以更快,但是不会的还是不会啦。

                但是对于很多人,比如考SAT之类难度低,但是题量大的,还是很有效的。

                简单的说,越是难度低题量大的效果越好,原来做不完的,现在可以做完了。

                所以,SAT现在越来越无效了,因为吃药的效果在这里,没法分清考生是否吃了药才能做完的。

                但这东西,应该是越吃越没效果的,所以呢,决定命运大考之前吃一次就好了,不要没事什么考试之前都吃吧。

                (藤校生70%都吃过)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成功的娃大半是鸡出来的更多是敢吃药上位的

          估计再过几年国内利他林滥用会浮出水面,高考估计要验血的。

          美国加拿大,70%的藤校华裔都是吃这个的(不一定经常吃,但大考吃一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