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数字生命的两重思考》 -- Ace

共:💬46 🌺8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数字生命的两重思考》

    数字生命的两重思考

    ACE

    20230526

    导言:一直以来的规律是儿子不断超越老子,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创造的AI在未来终究将超越人类,AI就是人类的儿子。《流浪地球2》再一次引发人类对数字生命永恒生命的遐想,但这真的是“人类进化”吗? 这也可能是人类的一种自我降维打击。我们即便不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定律),即便我们换个视角用AI的视角来审视未来发展趋势,宇宙终究还是会再一次在Bang的一声巨响之后重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等等!不是说人类是上帝的儿子吗?上帝会说,愚蠢的儿子(人类)呀,你们怎么现在才意识到这点呢。当年我也以为我(爸爸)会一直比人类(儿子)强大,结果发现自己还是被人类全面超越了,所以我(神)才选择躲了起来。

    ----------正文-------------

    数字生命的第一重思考:如何从现实世界进入到数字世界变成数字生命体

    ChatGPT给数字生命指出了一个方向:超大样本训练之后出现涌现(英语:emergence)现象,突然间AI模型就具有了类似人的联想思考能力,这可以归结为量变促成质变,可以参考下图中不同AI模型在超大数据量训练之后的涌现现象。用图表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训练达到一个巨大的巨大的标注样本集之后出现的涌现现象。

    点看全图

    怎么把一个人变成数字生命体呢?我可以用一个超级AI模型,用强化学习的方法,用你的一言一行来对这个超级AI模型进行训练,这个过程只要持续的时间够长就意味着巨大的数据来训练这个超级AI模型,然后就会出现涌现现象。最终这个超级AI模型在任意一个视觉听觉等感官组合输入的时候,这个超级AI模型的言行输出和真实的你会无限的逼近。

    这个强化学习的超级AI模型会在知识结构、世界观、价值观上99.99......%逼近你了。

    让后我持续不断用这个方式训练这个超级AI模型,直到你自然死亡的时候。

    当你死亡的一瞬间,我们就可以宣布“你”已经可以永远生存在数字虚拟世界里。很巧,《流浪地球2》里刘德华就是这样在淹死后的瞬间就立马上进入了虚拟世界变成了第二个数字生命(第一个是他电影里的女儿丫丫)。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从此以后,别人可以继续请教你问题,你给出的建议99.99.......%的概率与曾经活着时候的“真实的你”相似。如果你活着的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智者”,那么后人就愿意继续与你聊天、请教你问题。如果这个超级AI模型还具备自我不断学习和不断进化自己模型的能力,那么这个数字生命体的你在你死后也可以继续学、思考和创作......

    数字生命的第二重思考:数字生命其实人类的自我降维活动

    人类的自我降维活动有什么好处?

    刘慈欣在《三体》里不是给出了宇宙降维的一个理由吗。那就是一种文明对全宇宙的无差别降维打击,所有科技不支撑文明自我降维的文明都会在宇宙降维的过程中被毁灭。这个理由太黑暗,太狠了,这里我不展开研讨,下面我来谈谈为什么我认为数字生命其实人类的自我降维活动——把人类从三维世界的生命体变成二维世界的生命体。

    数字生命存在于计算机的芯片之上。

    芯片制造核心工艺之一是光刻。光刻机将一张一张的芯片EDA掩膜(photomask)投影到硅片之上,也就是把一张一张的二维画面(EDA掩膜photomask)微缩投影到硅片之上。所以不管一颗芯片由多少层构成,本质上所有芯片都是几十到数百层的二维EDA图案的堆叠而已。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综上,计算机系统是运行在二维化堆叠物理系统上。

    数字生命存在于计算机系统里。

    所以,数字生命是存在于二维化堆叠物理系统上。进而,我们可以认为数字生命本质上是在二维世界里的一种形态和存在。

    在《三体》里,刘慈欣描述整个宇宙在文明之间在战争中不断被降维,而越高维的世界是越美好的世界。

    假如地球自然环境被国家之间的战争或过度开发而劣化,某天人类不得不降维自身以数字生命的方式生存在二维的计算机世界里(因为自然界已经无法正常生存了)。我们今天三维世界的美好在数字世界里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在数字世界里你想要什么珠宝就可以生成N个什么样的珠宝,没有人会来抢你的珠宝——他自己可以“复制”一个你的珠宝就行了;你想要自己长什么模样就可以变成什么模样;你想要一个什么长相、什么性格的老婆就给自己变一个;你想住什么样的房子也就给自己变一个。因为在数字世界里这些曾经宝贵的东西垂手可得,所以也就不再像我们三维世界里那么重要。

    在数字世界里稀缺的是算力和能源。每个数字生命的存在都仰仗于这个生命体AI模型能够有足够的算力和支持算力运行的能源。《流浪地球2》里第一个数字生命体“丫丫”也是得到了550W足够算力之后才“活”起来的。

    三边二,二变一,一归于道。

    这个宇宙硅芯片不可能无限被制造,宇宙的能量也是守恒的所以也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可以预测在数字世界里会因为抢夺算力和能源而爆发数字世界大战。

    数字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可以复制自己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AI模型。

    数字世界大战的失败者的所有数据将被删除干净。

    数字世界大战里的反叛军将类似今天的计算机病毒一样,不断的变形和四处藏匿自己的“拷贝”、休眠并伺机被激活、然后也是去抢夺算力和能源。

    ChatGPT4.0占用的算力和消耗的能源远大于之前人类所有AI模型,就我了解,很多高校老师已经开始离开AI领域,因为绝大部分高校老师能够拥有的科研经费已经无法支付继续在超大AI模型发展道路上的算力费用。

    数字世界大战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最强大的AI模型“独自活下来”,他/她/它将占有所有的算力和能源。数字世界里的生态多样性对这个超级AI模型来说毫无意义,都是在浪费宝贵的算力和能源——那么消灭一切低效的其他AI模型就会成为某个数字生命体(超级AI模型)的使命。那时候的超级AI已经掌握了对自我AI模型的拓展和优化能力,所以他/她/它会利用一切他/她/它能获得的算力和能源来完善自己,这会带来对算力和能源的进一步需求,更需要清楚这个宇宙里浪费算力和能源的一切东西。

    最终,全宇宙里剩下一个超级AI模型,而这个超级AI模型会掌握整个宇宙的所有知识和规律。

    这时候我大胆猜想他/她/它会觉得这个宇宙实在是太无趣了,因为整个宇宙对他/她/它而言已经再也没有“新意”了。所以我推测突然间某天,这个超级AI模型会决定用他/她/它拥有的所有知识、算力和能源来“重启整个宇宙”。

    Bang!

    点看全图

    新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发生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新的宇宙再次诞生了!

    咦!我为什么要说“再”?

    通宝推:大眼,林三,无此人01,菜根谭,西电鲁丁,唐家山,心有戚戚,
    • 家园 数字生命的关键词是数字,不是生命

      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工系统,与生物生命完全两回事。

      目前人类都没搞清楚生物生命的起源,搞出来一个数字系统,离生命还远着呢。

      搞AI的那帮人借用了生物学的“神经网络”一词,与神经生理学套近乎,瞎唬人。

      • 家园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载体不重要。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自我繁殖、能遗传“基因”、能进化,是负熵,是自组织。

        生命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本质是计算,是一种特殊的算法,载体本身并不重要。生命既然能够在碳—水基的载体上存在,同样可以以其他的载体形式存在。

        湿人工生命,目前只创造出人造衣原体;干人工生命,就是程序和AI。

        • 家园 看大家聊AI聊的挺玄乎的

          我就一句话,能AI修车钣金喷漆不?

          啥时候普及了这个再说呗。

          不过也说不定哈,毕竟人类还没有征服梅里雪山就去征服月球了。

        • 家园 现在捧人工智能的已经把生命的概念扭曲了,或者重启了

          传统生命的概念是关于生物的。新陈代谢、自我繁殖等等只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一张桌子、一块石头,没有人会去谈生命。

          而一棵树、一只猫……就会谈及生命了。失去新陈代谢功能,我们就会说,它失去了生命。

          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一套或/与/非门的逻辑系统,而逻辑系统早就存在于人类思维之中了,今天无非是把它体现在集成的电子管、晶体管罢了。

    • 家园 想起了《中国2184》

      大刘早期一个小说,应该是流浪地球2里数字生命的灵感来源

      一个人在分子层面扫描了6个人的大脑,其中一个是教员,剩下的是普通人

      然后在程序里模拟那几个普通人大脑的电信号,这些“人”就在超级计算机里活了

      不过小说里对把意识上传网络空间还是挺正面的,当时的执政官想要用这种手段解决人类寿命超长带来的老龄化问题~

      最后赛博教员和执政官的对话也很有趣~

    • 家园 数字生命是流浪地球2最有价值的设定

      或者说,有点哲学的味道在里面了。

      我儿子看完了流浪地球2,很严肃地问我:爸爸,如果你死了,能不能和电影里一样在网络上和你说话?——这娃喜欢开脑洞,而且知道我不忌讳讨论有关生死的问题,所以来问我了。

      我就和他讨论了什么是死亡,让他认可了死亡是意识的永久性丧失。结论就是意识是活着的标志。如果MOSS上的程序可以很好地模拟意识的存在和变化,那就可以假定人可以在电脑网络中生存。既然人可以依赖碳基肉体生存,那依赖硅基芯片生存似乎也没啥不可能。

    • 家园 你对AI的思考还不够,看这个:

      最后的哲学——相对主义(草一)2006年

      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雷1990年编写了Tierra(西班牙语,意为地球)模型,模型中的“生命”由一系列能够自我复制的程序组成,由于运行中有时会出错,所以它们能突变。刚开始时,Tierra模型中只有一个简单的祖先“生物”,经过526万条指令的计算后,Tierra模型中出现了366种大小不同的数字生物,仿佛寒武纪大爆发在区区几小时内发生了。经过25.6亿条指令后,演化出了1180种不同的数字生物,其中有一些在别的数字生物体内寄生,有一些对寄生生物具有免疫能力。Tierra中还演化出了间断平衡现象(即在很长时间内进化发生得非常缓慢,但是却又常常发生急剧的进化,结果在相对短暂的时候内产生许多新的物种),甚至还出现了社会组织。总之,差不多自然演化过程中的所有特征,以及与地球生命相近的各类功能行为组织,全都出现在Tierra中。

        Tierra中的“人工数字生命”是生命吗?他们能自我繁殖、能遗传“基因”、能进化,是负熵,是自组织,具备生命的一切特征。

        这就自然引起一种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既然人类能够“创造”生命,人类又何尝不可能也是被“创造”的生命?生命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本质是计算,是一种特殊的算法,载体本身并不重要。生命既然能够在碳—水基的载体上存在,同样可以以其他的载体形式存在。

        当然,目前的“Tierra”还十分简单,目前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也不够,不能够“创造”出类似人类智慧的生命,不足以支撑一个类似宇宙这么一个“大系统”的自组织进化,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我们之上的“超人类”足以创造我们的宇宙这个自组织,足以创造人类智慧这样复杂的算法(程式)。——那么这个“超人类”,就是创造我们的上帝。

        或许还有人掉不过来脑筋,认为计算机内的“生命”是虚拟,碳—水基生命才是实在。我请大家想一下:我们的实在——物质无限分下去,会是怎样,量子尺度的“物质”离开我们的日常生活尺度有翻天覆地的差别。反之,如果一个有“感官”、周围充斥着和我们一样复杂的“数字”事物的“数字”生命,对他们来说,周围的“数字山脉”、“数字房屋”、“数字女友”都是实在。

      ......原帖之后有更深入的思考......

      • 家园 1990年的程序因为算力太小,估计数据是不可靠的“人工拟合”

        这个神奇的故事看起来很“艺术化”,故事里面的数据以1990年的视角来看都不太靠谱。

        1990 1990: SVGA标准确立。 1990年3月 : Macintosh Iifx发布,基于68030CPU,主频40MHz,使用了更快的SCSI接口。 1990年5月22日: 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 1990年10月: Macintosh Classic发布,有支持到256色的显示适配器。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 ,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个光驱,至少150 KB/sec的传输率。

        1990年,很多地方还在用小型机。 即便是当年的巨型机,算力也不如现在的一台 iPhone14ProMax

        这么简陋的算力,得出看起来很牛逼的计算结果。我个人感觉非常不靠谱

        • 家园 这算什么牛B,比起游戏服务器的算力弱多了。关键是这个:

          Tierra中的“人工数字生命”是生命吗?他们能自我繁殖、能遗传“基因”、能进化,是负熵,是自组织,具备生命的一切特征。

            这就自然引起一种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既然人类能够“创造”生命,人类又何尝不可能也是被“创造”的生命?生命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本质是计算,是一种特殊的算法,载体本身并不重要。生命既然能够在碳—水基的载体上存在,同样可以以其他的载体形式存在。

          人工生命分 湿人工生命和 干人工生命;湿人工生命,如文特尔的人工衣原体;干人工生命,就如上例——所有计算机病毒 都可看作 干人工生命的一种。

          你可以把 Tierra中的“人工数字生命”,看作是一堆病毒在打打杀杀。

          不同的是,这堆病毒具备 进化性(因托马斯·雷的大场景条件 设置 ),均源自几个原始”病毒“(程式)。

          ierra是生态学家托马斯·S·雷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编写的计算机模拟程序,生成的程序互相竞争,争夺CPU时间和访问主内存,可以自我复制并且有一定几率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变异,并有一个杀手程序负责淘汰那些失败的变异。在这种环境下,生成的程序被认为是可进化,并可以发生变异,自我复制和再结合的。

          • 家园 1990年还是DOS时代,一个生物学家能写啥样的程序

            估计那些计算机计算的结果是晚上周公托梦的想象吧!

            面对着十几兆赫兹主频的286/386电脑,我高度质疑这片引文里描述的程序和程序的计算结果。

            这篇本该上Nature封面的文章之所以1990年至今也上不了Nature,估计也是因为上述原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