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国武力点评(1) -- 前言 -- 煮酒正熟

共:💬18 🌺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 -- 前言

    三国武将的武力问题一直是众多三国同好的热门话题。酒某不才,斗胆要出个系列详细分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酒某才疏学浅,有不到之处,还望诸位三国同好不吝指点一二。

    在正式评比之前,先需要说明几件事情 -- 即本武力点评所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

    (1) 唯一依据:《三国演义》

    拙文所论三国武将之武力,完全依据罗贯中之《三国演义》,与正史(如《三国志》)中记录的人物武力和战绩无关,与正史中人物的统军、指战、以及智谋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就更无关了。所以,说白了,这是篇为了好玩过瘾才写的东东,跟学术研究完全沾不上边儿。请研究正史的朋友看到此处就一笑跳过吧,呵呵。

    另外,各类评书和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也概不作为参考依据,原因也很简单 -- 这些文艺作品对三国武将武力的描写和表现相互间存在极大差异,令人无所适从;另外,它们的流传广度也无法与三国演义相比。因此,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三国演义为唯一依据,应该是可行和合理的做法。

    (2) 罗本与毛本的差异问题

    目前网上能够找到的只有毛本,这是毛宗岗父子根据明朝中叶的嘉靖本改编而成;嘉靖本又称罗本或原本。总体上来讲,毛本文字较罗本精练,且具有更强的政治倾向性,文学价值也许更高一些;但毛氏父子对於原本进行了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删改和增补,令原本中大量生动细节不复为读者所知,因此趣味性有所降低。这个问题在武将阵前交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多数演义同好认为,在阵前交锋场景的细节描写方面,毛本明显逊于罗本,因此趣味性亦逊于罗本。本坛“今宵酒醒”兄 (新浪三国论坛“今宵酒醒何处”) 是这方面的评论专家,出有系列文章专门研讨两个版本在战阵交锋方面描写之优劣异同;另,本坛“辽东管宁” 兄于此亦颇多研究,并有多篇评论文字散见于本坛,诸公可多所参考。

    酒某这个武力点评亦希望以罗本(原本、嘉靖本) 为依据;奈酒某身居海外,无缘亲读罗本,因此只能做出如下安排:

    -- 凡酒某已掌握的罗本描写,即以罗本为依据进行点评;

    -- 酒某尚未掌握的罗本描写,暂时只能以毛本为依据进行点评;若伺后发现与罗本有重大差异时再进行修改;

    (3) 只关注“前三国”武将

    本文将整套《三国演义》分为“前三国” 、“中三国”和“后三国” 三部份:前三国自第1回始至第77回结束,中、后三国则自第78回始至第120回即全书结束。分界线是关公之败亡。

    本文只关注在前三国时期出现的武将。对于跨越前、中、后三国的武将,将其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在前三国时期已成名且武力已基本定型者,如:赵云、张合、魏延、周泰等,在进行武力点评和排名时,将考虑其全部战绩;另一类武将在中、后三国时期的武力表现明显优于前三国时期,如:马岱、丁奉、徐盛等,则将主要考虑前三国战绩,其在中、后三国之战绩仅做为参考。

    (待续 -- 下文将介绍排名依据:重战例,轻勇名/轻评论/轻推测)

    通宝推:奥森,★★★,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再挖西河第一贴
    • 家园 烂尾楼.......
    • 家园 这个帖子够老,不过很值得一看!
    • 家园 期待,送花
    • 家园 第一帖

      真是第一帖啊,送花。

    • 家园 非常严谨的文章,但是我只关心总排名。

      没有找到最后的结论。

    • 家园 此cch开河第一帖也!!!

      涓涓细流终成今日滔滔长河,

      河源原来在此。。。。。

    • 家园

      偶是你在走廊的早期fans,煮酒兄气度非凡,在俺心中是位英雄。

      原来是上一年的,时间还这么巧,不爱这坏。

    • 家园 读这篇文章,可见煮酒治学严谨呀
    •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2) -- 排名原则一:重战例,轻勇名/轻评论

      前三国中,武艺超群勇冠三军者,不下30余位。要分析他们之间的武力差别,并最终得出一个排名,我们有许多信息可以使用,比如:武将的单挑战例和战绩、武将的威名、其他武将对该武将的评价,还有我们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理而得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这些信息的利用价值却未必相同。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要看某个武将厉害不厉害、跟其他武将相比究竟有多厉害,必须靠实力说话!什么是实力?就是实打实的阵前交锋的战例!因此,本武力点评的核心依据就是一个个实打实的战例,其他东西只能做为参考,只有当我们无法从战例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时才可以使用。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重要原则:

      1 重战例,轻勇名威势;

      举例:不能因为张飞曾喝退曹操百万兵就认为他武力比吕布还牛,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实打实的战例,在整个过程中张飞没有跟任何人交过手。曹营众多名将之所以开始没敢上桥与之交锋,主要是忌惮“诸葛村夫”的诡计,再加上胜利在望,诸将死战之心锐减。后来老张闹了这么一嗓子,於是大夥儿就开始绕世界乱跑,实际上曹操是始作俑者,是他先生出恐惧情绪的,并进而将这种恐惧情绪传染给了众将。而且众将也未必全都被恐惧情绪所控制,比如胆大如许褚者、稳健如张辽者等等,这从后来许褚、张辽先行拦住曹操坐骑就可以看得出来。曹操为何会生出恐惧情绪?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诸葛村夫的诡计也是颇为忌惮,另一方面是关公斩完颜良以后对他说的关于张飞的那番话。 当然,张飞嗓门儿超大、气势超猛也是原因,但所有这些毕竟都不是实打实的武力表现。由於这一事件并非一个单挑战例,因此煮酒不做为武力点评的依据。

      2 重战例,轻人物评论;

      对於书中某武将或某人物对其他武将武力的评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照单全收。比如关羽曾于突阵斩杀颜良后对曹操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先不说张飞有没有于百万军中取过上将的首级(因为对上将一词的含义大家会有不同理解),关羽此言明显是“张飞武力比我高出许多”的意思,这与事实明显不符。 此前,关羽更曾对张飞如此评价张辽:“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关羽此言亦与事实明显不符。因此,对於这类信口开河式的评论,我们不能照单全收拿过来做为决定性依据来判定武将之间的武力高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评论中的有意夸张成分。这些东西只具有某种参考价值,可以与其他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结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判定,其本身却不能单独完成一个判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沙发。
      •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3) -- 排名原则二:重战例/重原文单挑描写,轻推测想象

        3 重战例,轻推测;

        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看法:黄忠60岁时能跟关羽打成平手,那么他48岁时武力一定比关羽高。

        这就是推测。

        为什么呢?因为书中只字未提老黄48岁时有过什么战例、表现出多高的武力,那些朋友不过是依据我们生活中的经验 (人在年老时力量和机动性不如青壮年时期) 推测出了这个结论。这种推测存在几个问题:

        (1) 关黄之战黄忠是落于下风的(下文会有详细评论),因此即使我们承认黄忠48岁时比长沙之战时武力高些,也无法判定48岁时的黄忠就一定比48岁时的关羽武力高;另外,即使我们承认他比关羽为高,但我们又该如何比较他和吕布呢?因此这种推测所带来的麻烦太多;

        (2) 书中只字未提黄忠因为年老而武力不如当年,如果您在这里做这种推测和判定的话,那么别人也可以在别的地方使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规律和经验来做其他推测和判定。这个口子一开,势必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在讨论武力时将缺少一个共同的基础,而完全依据个人偏爱和倾向性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推测能力,於是这个话题也就很难继续讨论下去了;

        (3) 我们讨论武将的武力时,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他出场之后的表现,他出场之前是个什么状态、武力有多高,我们并不关心。因此,考察黄忠的武力自然应该以其出场以后的表现为唯一依据,他的青壮年时期在其出场之前,我们自然就无须考虑。

        这里,煮酒以黄忠的年龄与武力的关系问题为例,试图说明推测对於武力讨论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麻烦。当然,推测还有许多其他表现形式,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总之,我们应该重战例分析而轻推测和想象,要想给黄忠的武力一个合理的定位,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分析其全部战例,并拿他的全部战例与武力大致相当的其他武将进行仔细比较,而不应去凭空推测想象黄忠出场前的青壮年时期武力有多高。

        4 重原文单挑描写,轻个人推测想象;

        举例:93回中赵云所部曾中姜维之计,赵云在与姜维单挑10数合后见无法短时间结束单挑,而战场局势对己方非常不利,因此选择退走。有些朋友即认定这是赵云的一次单挑失利。这些朋友的看法,其实完全是基於其个人的推测和想象,却没有忠实于原文 -- 原文交代得非常清楚:

        (1) 赵云中计后为确保所部免于严重损失而主动撤走,因此其做出撤走这个决定是源于战场局势,而非与姜维的单挑局面;

        (2) 原文中写明是“退走”,而非“败走”,目的就是要让读者明白:此战并未分出胜负。如果作者的本意真的是赵云单挑不敌姜维的话,他完全可以使用“败走”这样的表述,可他却偏偏用的是“退走”。如果硬要将赵云这一“退”理解成“败”的话,那么煮酒也可以说吕布单挑曾败于张飞(19回)、张飞单挑曾败于徐晃(31回)、赵云单挑曾败于张辽(31回)、马超单挑曾败于夏侯渊(64回),等等。

        煮酒以为,整套三国演义,特别是前三国阶段,对於阵前武将之间的单挑或以一敌多的“武将战例”是非常重视的。要知道,三国演义脱胎于许多民间的评书、评话和戏剧,这些东东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极力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因此,三国历史上的两军混战,到了演义里就变成了两军主将之间的个人单挑。三国演义正是靠着这些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武将单挑,才吸引了许许多多贩夫走卒下里巴人式的读者 (毕竟从文学欣赏角度或从军事、政治角度阅读三国演义的人是少数嘛)。因此作者对於这些单挑场景的设计、牵扯到单挑的措辞的使用,都不是胡乱随意的,而是含有深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於我们这些醉心于武力讨论的人来说,凡是单挑场景的描写和措辞,我们都应该奉若神明。我们必须严格地、忠实地、近乎机械式地去理解原文单挑部分的描写和措辞,而不应无视原文中的描写和措辞,随意使用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前面举的那个“赵云单挑败于姜维”的例子就是这种“重个人推测而轻原文措辞”的典型。

        具体来说就是,凡是书中写明“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的、“败走”的,都应判定为一方单挑失利;凡是书中写明“退走”的而没用“败”这个字眼儿的情况,都不宜判定一方单挑失利。

        煮酒在这里高度强调要机械地忠实于原文,而不要耍小聪明使用自己的想象和推测。不过书中有一些虽不是单挑却与单挑密切相关的场景描写,而这些描写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严密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好运用我们的想象、推测和常理、逻辑等等手段了。这方面的具体细节容后详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