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推荐下秦晖的书,河里居然搜索不到相关讨论。 -- 两个黄鹂鸣翠柳

共:💬99 🌺587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秦晖2023年大年初一直播高清完整版(2个小时课)

      秦晖2023年大年初一直播高清完整版:反思百年前的全球第二波民主化(第一讲)

      通宝推匿名:2
      • 家园 这个视频比讲俄乌的那个好一些

        看秦晖的书或者视频,如果是想多了解一些历史信息还是不错的。他毕竟是学历史的,史料还是很丰富的,尤其是一些细节的资料,我们可能在其他渠道不太容易看到的。

        我看视频的是国内的网站,他这两个视频的播放量都是6000多,旁边随便一个不出名的老师讲的都是几万的播放量。可见,他在中国大陆确实是没有什么关注度的。

        他让我想起一个人:林语堂。林语堂与鲁迅我感觉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林语堂就是关注细节忽略大局,观点模糊的代表。鲁迅就是观点明确思想深刻入木三分的代表。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讲了中国最重要的审美---境界。我感觉林语堂缺的就是这个,秦晖也是一样,他的史料是很丰富的,但是思维的境界不够,让他看问题总是停留在某一个区间内。有可能a观点在a区间,b观点在b区间,c观点在c区间。他与别人观点总是不同的,一个是他关注的点与别人关注的点不一样,另一个就是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

        比如他讲俄乌的问题,一直把普京与希特勒做比较,从各个细节比,看似很有说服力。但是他却忽略了德国与捷克等国家的关系与俄罗斯乌克兰的关系是不同的。俄乌较量其实是俄美较量,这是小学生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在他那里却全然被忽略了。

        言语中看似他是中立的,其实是有立场的。而他寻找的大量论据,也是为自己的立场服务的。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你对秦晖的著作比较了解,有没有近10年的推荐一下

      我看的《问题与主义》是1999年出的,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想看看他近几年的作品。

    • 家园 秦晖是个脑后长反骨的人

      若说比学识比他高且正的思想领域学者多了,如汪晖,潘岳,赵汀阳等

      • 家园 潘岳有一个画面感满满的故事。

        1990年代的一次红二代聚会上,他拿着一杯红酒坐在旁边冷冷地听着红二代们口水四溅地谈着股票、证券、地产等,对此哀叹“如果我们这样出身的人都只会关心这些东西,那我国就没希望了。”

        他的那篇《苏联剧变之后中国的现实应对与战略选择》被中办打印成内部文件供高干传阅的研究报告在刚面世的时候还被外媒传成陈云长子陈元所作,后来才知道是高层故意放出作者是陈元的风声。还有他的“政改标签”也得益于那篇被媒体称为“政改报告”的长文——《对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思考》。这篇长文作为内部文件直接供江长者等中央最高领导层作为决策参考,因而有人称之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政改奏折”。

        他的前岳父刘华清非常看好他,看好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亲生子女。

      • 家园 我再加一个,甘阳

        秦晖的作品我看了一点,就这一点发现他有个局限性很深很深。就是他其实是把自己从大众之中摘出来的。很多精英都有这个问题,也许这样的人是天然拥抱个人主义的。所以也特别容易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

        甘阳与汪晖都没有这个局限性,他们对“大一统”没有深深的敌意。中国文化为什么会形成“大一统”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文化的基因形成。中国有很多学者对这一点有深深的“怨念”,甚至有人把这归为落后的根源。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即使再喜欢思考,也是带着枷锁的。

        秦晖讽刺毛主席一会说要教育农民,一会又说要城里的知识青年去农村接受农民的再教育。也许在他的角度这是思维混乱的表现。但是,其实我们都很明白主席在说什么,接受再教育其实就是要帮知识青年打破自身的阶层局限,要可以做到从思想上与人民站在一起。

        我侄女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她很怕改变,因为很怕失去自我。很多精英可能也跟她的心理类似,只有依靠随时随地的“与人群分割开”,才能保存自我的“思想独立”吧。

        我想看秦晖近些年的著作,也是想知道他现在与上个世纪相比,是否有新的反思。

        • 家园 推荐甘阳《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趣》,最先提出“通三统”的学者!
          • 家园 那不是甘阳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是汪晖的著作。

            甘阳在国内主要的贡献除了提出“通三统”,还有就是向国内介绍了西方施特劳斯派的学术成果,算是将西方思想界近半个世纪的“主旋律”脉络补充完整。虽然八十年代号称思想自由解放,但大多数知识分子都不知道当时西方到底在流行什么思想,研究什么问题。甘阳算是在这个方面明了西方学术的“正朔”,算学术普及工作吧。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带动了九十年代的“新左派”潮流(和汪晖等人一起)。

            • 家园 多谢,是的应该是汪晖的,记错了。
            • 家园 甘阳的另一大贡献是开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

              风气之先,他在中山大学(还有南方科技大学?)首先开设了通识教育课,之后全国各大学逐渐都跟着开了。

              • 家园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燕京学堂

                甘阳一直关注年轻人,他还鼓励年轻人要多谈恋爱多享受青春,不要都落在消费主义和学术桎梏里。

                北大当年搞“燕京学堂”,在堂堂北大校园里搞“租界”,正常北大学子变成二等人,激怒了很多师生,与校方对话,然后甘阳等都出来发声,还有辛德勇,我对那批出来说话的知识分子印象都很好。

                甘阳刘小枫撰文炮轰燕京学堂项目:北大自我背叛

                啸海楼 2014-07-25 | 91阅读 | 1转藏

                甘阳刘小枫撰文炮轰燕京学堂项目:北大自我背叛

                2014年07月25日 09:44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点看全图

                网络流传的燕京学堂效果图

                作为八十年代黄金时代曾在北大(三院,六院,25楼)度过几年无拘无束日子的人,我们从前一直认为北京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以后我们到过欧美很多著名大学,但我们至多认为它们和北大一样好,从不认为北大比任何大学差。北大就是北大,北大只能从其自身的文明属性和文化气质来内在衡量,以任何外在的比较和量化指标来衡量计算北大,只能毁掉北大的傲气和灵性。

                一、“英文北大”?

                可是,在我们先后回国以后,我们十分沮丧地被不断告知,我们曾经就读的北京大学其实是根本不入流的大学,我们尤其惊诧地发现,对北大最不满,认为北大太差太烂而必须动大手术以至休克疗法的,不是别人,正是北京大学行政当局。我们随后发现,北大行政当局对北大的全部不满,其实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北京大学居然至今仍然是一所讲中文写中文的土鸡大学,这怎么可以!不是英文大学,怎么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从2003年的北大聘任制改革,到2014年的所谓燕京学堂,其实贯穿的是同一条改革思路,想达到的是同一个改革目标,那就是:英文!英文!英文!必须下死决心把北京大学彻底改造为一所英文大学,如此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如此方可与新加坡大学香港大学竞争亚洲第一(君不见,英文的新大港大被西方评为第一第二亚洲大学?君不见,中文的北大怎么与英文的新大港大相比?君不见,现在是大学国际化时代也就是英文化时代,不转英文怎么成?)

                要把北大改造成一所英文大学,谈何容易!最大的障碍自然首先是现有的北大教师,因为他们大多只讲中文不讲英文。于是,2003年的北大改革倾全力集中于聘任制改革,目的就是想大换血,希望用最严酷的聘任制尽快把北大的教师都换成说英文写英文的教师,当时的北大行政当局公开放出狠话:“北大是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为什么北大教师都是二流呢,不就因为他们不说英文,不写英文嘛,不就因为他们不与国际接轨嘛!但2003年的北大改革由于吃相过于难看,水平又过于低下,最后落得灰溜溜的下场(参见甘阳2003年的《北大改革四论》,收入甘氏著《文明·国家·大学》,三联书店2012)。如今2014年的北大改革多少汲取了2003年的教训,知道正面强攻不如迂回,于是绕开土鸡们,先在北大内部建立一个鹤立鸡群的校中之校。这个把土鸡们都踩在脚下的超级豪华学堂凭什么牛呢?两个字:英文!不仅是英文学堂,还是英文住宿学院!整个改革的关键词仍然只有一个:英文!除了用英文取代中文以外,北大当局其实不知道大学还应该做什么。在中文的北大心脏挖出一个英文住宿学院,有如当年上海天津划出“租界”,这无论如何是太有想象力的改革创举!正是以这种划出一方租界的方式,北京大学终于迈出了走向英文化大学的第一步,改革真来之不易啊!

                不幸,2014年的改革激起的反弹已经大大超出2003年,尤其是北大学生的强烈反弹远远超出2003年。为什么?因为这个鹤立鸡群的校中之校分明告诉北大人:不但北大的教师是二流,北大的学生也是二流!只有“租界”内的豪华学生才是一流,他们都来自所谓“世界顶尖名校”,说的都是呱啦呱啦的英文,哪像北大这种不入流土鸡大学的学生还在说中文。“租界”内外,代表两个不同世界,两种不同价值:“租界内”说的是英文,这是国际日常语言,还是国际学术语言,代表“文明”和“进步”;“租界外”说的是中文,既非国际语言,亦非学术语言,代表的是“野蛮”和“落后”。简言之,“租界内的英文北大”代表北京大学已与国际完全接轨,提前摸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门槛,而“租界外的中文北大”则代表北大的陈腐过去,必须被彻底淘汰。北大当政自许的“担当”,似乎就是要以“租界内的英文北大”为据点,逐步改造以致彻底淘汰“租界外的中文北大”――只有彻底以英文取代中文,只有“英文北大”完全取代了“中文北大”,北京大学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正因为如此,北大会把任何研究型大学都不当回事的一个一年制硕士项目提到北大战略发展的最高地位,反复宣称,这个一年制硕士项目是北京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最重大的改革举措,事关北大的命运北大的未来,甚至牵涉到中国梦是否能实现。

                何以一个小小的一年制硕士项目对北大如此举足轻重,竟然能承担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这一点,北大说不清楚,也永远不可能说得清楚。因为“租界学堂”的最终目标即用“英文北大”取代“中文北大”这一点,北大官方不能说,只能做。但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校方改革的人对此都看得一清二楚,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例如,支持北大校方的北大国关应届毕业生罗同学就用实名在网上发文挑明:“这个事情,很多北大人都看得很清楚,碍于情面,讲不出来。我反正离开北大了,我来讲,任何改革都会有哭泣者,北大要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当然要淘汰无法用英文做研究的学人。”这位支持校方的同学还特别举出辛德勇老师为例,认为虽然辛老师现在“已经变成公认的北大良心”,但“根据辛的学术履历,恐怕很难达到与国际学人同行对话的英文资质,那他就可能是北大改革方向的牺牲品”。

                二、“租界英文学堂”?

                用英文矮化北大教师,用英文矮化北大学生,用英文矮化北大本身,这大概就是2003年到2014年的北大改革轨迹。这股不可抑制的英文冲动或自我殖民冲动,推动北大不断自我矮化,最终形象地表现为一个鹤立鸡群的“租界英文学堂”把整个北大踩在脚下。“租界”内外的关系,非常典型地象征着“国际化=英文”对“中国本土大学”居高临下的宰制性关系,也非常典型地象征着北大的自我异化与自我扭曲。遗憾的是,北大主事人不仅毫无反思地接受这种宰制,甚至还千方百计主动寻求被宰制,不惜让北大处于毫无尊严的臣服地位。在北大主事人心目中,英文等于国际化,只要是用英文教学的大学就高北大一头。正因为用英文等于有学术,租界英文学堂的硕士当然一年学制足矣!北大主事人想当然地认为,“租界英文学堂”的学生来自国外名校,水平当然大大超过北大学生,这些英文脑瓜学一年“英文中国学”当然抵得上甚至远远超过三年学制的中文北大硕士,甚至超过四年学制的中文北大博士,给他们的奖学金自然应当十倍八倍于北大的土鸡硕士博士,甚至应该高于北大土鸡讲师的工资!须知“租界学堂”讲国际学术语言,岂可与非国际非学术的中文相提并论?三年学制的中文北大硕士算什么,四年学制的中文北大博士又算什么,你们读得再多也是中文,写得再多也是中文,又不是英文!只有英文是学术,只有英文是思想,只有英文出精英甚至出领袖!一切非英文莫能!今后北京大学王牌的王牌,就是北大“租界学堂”出身的一年制“英文中国学硕士”,用北大主事人在《人民日报》刊登的宣传广告说法,这些“英文中国学硕士”代表北大“用中国学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努力,以后要靠他们去实现中国梦。

                绩,必须至少读过多少英译中国典籍并通过什么考试。北大主事人从未想过这些问题,正如他们从未想过,也根本不敢提出“租界学生”是否应该至少通过初级中文考试。在北大主事人心里,怎么可以对人家提出学中文这样的要求呢,他们能够来北大就已经很给北大面子啦,例如奥巴马的女儿,巴马奥的儿子,巴巴巴的外孙,奥奥奥的女婿……倘若他们肯来北大,那是我们北大多大的荣耀啊!学制当然不能超过一年,要人家正而八经来读三年书,那怎么行,谁还来啊,我们北大毕竟是土鸡大学,是求人家来啊,重要的是把人家招待好,住宿制是必须的,食宿必须超一流嘛!面对这些想象中的“租界学生”,北大显得低三下四,要求降到最低,待遇提到最高,今日北大怎么会沦落至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