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上海车展的外围观众说两句 -- 江上渔人

共:💬54 🌺332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适合实力不足又想装的男生

                    坦克 魏 最终都是昙花一现。

                    长城还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品牌文化,花活越多越显得肤浅。

                    提到哈弗,第一印象也是唯一印象就是堪用廉价,

                    “坦克”显然是提供给实力不足又想装B的小青年;

                    “魏”又承载着什么理念、目标客户又是谁呢?强行高大上,大家不买账?

                    我觉得吧,还是先把哈弗做做好,改变那种“廉价堪用”的印象。

                    比亚迪在这方面做的不错。比亚迪的朝代系列,的确能承载国人对民族强大和民族尊严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文化效应了。说到汽车行业,以前总觉得中国太差,现在好了,有了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比外国还强,说起来多提气呀。可以说比亚迪就是汽车界的华为。

                    现在买长城就会被人觉得土,可能还有点丢面。买比亚迪不但不丢面,还很时尚。

                    • 家园 哈哈,花一个“实力不足又想装的男生”,

                      其实小年轻装一下无可厚非,年青怎么装都不过分,我甚至觉得坦克应该设计得再年轻些,且价格要降些以匹配年轻人。

                      然而十几二十万小年轻并不容易拿得出来,所以,你看买坦克的,多数是中年人,这就很尴尬了,正应得上“实力不足又想装”,只不过这个“男生”年龄比较大。

                      所以在马路上,有时看到坦克吼着油门就冲上来,2.0T的排量两吨多的车重,非想开出个超跑效果来。然而中年人也是很务实和识趣的,只要跟他飙上几秒钟,他立马就能醒悟过来自己这个车的马路实力,很快就会安静下来,估计暗地会安慰自己只是中年聊发一下少年狂而已,进而再想到应该去越野场上见真章。

                      以上是我自己脑补的,多有得罪。原因是每天在学校外等孩子放学,排了一长溜子的车,其中就有一辆坦克300,车主和我一样也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只是其他车主要么在车里刷手机,要么下车晃荡做运动,而这位车主每天都会打开车后门,摆弄整理后舱满满当当的露营物品,认真且有仪式感,像极了我家“学渣文具多”的孩子。

                • 家园 据说长城被富二代接手了走下坡路了

                  没有地方政府参股。谁介绍一下。还有国内的三菱发动机那事,三菱多少股份?

              • 家园 大金链可以有,但我相信长江以南销量就不好了,

                奇瑞如果全系都大金链就得不偿失。

    • 家园 这个冰淇淋对我影响为零

      主要是买不起,我也不信买得起的在乎这个冰淇淋。如果这个迷你降价到两万五人民币一辆,我立马提一个走,别说它不送冰淇淋,我送它一个我都干。资本市场炒作的这些噱头,真买车的很难想象有人在乎。说到底宝马车相对于提供的性能,太贵了。以前在农村里凭它的车标就能睡小姑娘,但是现在普及了义务教育,姑娘们不傻了,自然这些靠卖车标的要退出历史舞台。

      • 家园 不是钱的问题吧

        被你们说的好奇,找了一下新闻,看到下面这个, 看起来是宝马公关没有考虑到中国人民感情,引发“华人与狗”这样的隐含联想,虽然没有被网民拔高到“乳化”高度,但是宝马做法的不厚道,既不大气也愚蠢的公关是显而易见的。这件事本身应该联系不到宝马逼格上,与阶层也无关,民愤主要是对这件具体事情反映出来的在歪果仁与中国人的区别对待上,至少这个帖子看着是这样。

        有些人产生对逼格与阶层联想是因为,不能完全否定宝马等西方厂家意识中仍然有欧美白人在中国社会等价官家这一时代烙印的残存,但时代已经快速转变了,熟悉满清近代史的都了解欧美白人从人上人可以秒变民间眼中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现在类似的义和拳情绪已经在民间存在一段时间了。宝马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灵活身段,又做不到逼格与官方市场挂钩,仅希望在民间市场用钱划出一个阶层特权的错觉,这是不懂中国社会,更不会做生意。基本逻辑就是说做官的都没有指定宝马,你哪里来的逼格,凭什么卖那么贵,有几个钱就以为阶层跨越了,想什么呢。几杯冰淇淋都想玩特权区别对待,玩过了,该打回原形。

        当拍摄者连续看到老外领到冰淇淋,但中国人领不到的时候,先入为主认为存在“区别对待”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当拍摄者听到礼仪小姐姐的解释后,下意识怀疑也是很正常的。而且还有其他理由让拍摄者不相信礼仪小姐姐的解释:一个是服务态度看起来是有差别;一个是若真的外籍参展者因为手机不方便而无需领券,那也应当是均匀领到冰激凌,而不是中国人没得领的时候,老外连续领到,这种情况下,对礼仪小姐姐的解释感到怀疑是正常的。

        所以总结一下,事件过程很可能就是,mini方面是安排了预留一些冰激凌给外籍员工,礼仪小姐确实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区别对待中国人和外国人,而只是执行了厂商的预定安排,但由于整个过程、话术有漏洞,引发了“区别对待”的正常怀疑。最终,由于宝马Mini没有做出成功的公关,引发了轩然大波。

      • 家园 对宝马

        你这样的无能力消费的,咋想,人家根本不在乎..挺上天,对公司管屁用......

        公司在乎的是潜在消费者...耐用消费品.负面新闻,对,销量影响很大....如果一个品牌,特别是有逼格的牌子,挂上歧视无品等标签,使用者就差脸上贴上'S B'',谁会买?哪国,高端车都是阶层的体现..

        • 家园 你的逻辑反了

          记得当初宝马撞人事件不?还记得“别摸我”不?嚣张,对底层无比歧视,一向是宝马销量的保障。

          • 家园 宝马用户的优越感

            与宝马公司对自己潜在用户的优越感,是一回事?宝马用户对你这样,无力购买的,有优越感,甚至歧视,是宝马乐见的,是保持逼格的方式.....但现在,宝马在骑脸自己的潜在购买者,你觉得正常?你这脑回路很怪异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