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一个新时代赤脚医生的设想 -- 学步桥

共:💬49 🌺28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没饭吃,吃不饱,吃不好,吃啥饭的问题

          一部分人在选择相信哪些专家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不敢去医院,得了病小病扛着,大病等死。

          代课老师已成了历史。临时工似乎也成了历史。有一些人为了谋求工作,甘愿不要报酬,白干活,以换取工作经验或渺茫的招工、招考机会。同是公益岗,一些人可以做着生意,白领这份工资;一些人干着同样甚至更累的活,全指着这份工资生活。

          一面是各单位缺人、缺编制,从下级部门借调,挖人挖编制;另一面是大学生就业难。这就是先进的西方文官制度,公务员。

          • 家园 临时工其实没有成为历史

            糟糕的本质在于,似乎雇佣人员出错顶缸负全部责任,而编制人员则宽容得多。

            应当是“单位”本身负有相同的岗位培训责任,对于出错的连带责任。如果说临时工、雇佣人员无权做出某些决定,那么做出决定的人不能拿临时工作为挡箭牌替罪羊。

            我觉得也别轻易嘲笑“文官制度”,借调什么的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是相似的。轻易地扩大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在现在社会心理条件下不见得就更高明。

            社区医生也一样,不应该成为新的“死岗位”“铁饭碗”。

            说到这里,说个身边的事情:我这里一个城中村发展而来的社区,社区医生是个瘸子,回到大概30年前是个从赤脚医生过渡向个体医生的身份,怎么变成瘸子的呢,30年前没有问清楚情况,给喝过酒的人输了头孢。

            • 家园 临时工存在,所以用了似乎二字

              个体医生抵抗职业风险的防御能力相对较低。

              公务员制度是我唐突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编制控制得这么严,纪委查的这么紧,还有吃空饷的,如果放开更不可想象。您说的对。

        • 家园 为了防止医院挤兑,国家要求大家在家应对疫情
          • 家园 很多情况下说话方式是重要的

            例如我说的“社区卫生宣传员”而不叫做“医生”更不叫做“赤脚医生”的说法,这是一种说话的方式的改变。

            也例如你这里“防止挤兑”所以“回家等待”的背后逻辑,恐怕对于事情起到的作用是负面的。

            相同的事情即使要相同地做出来,也要找个好的名义、好的说法

      • 家园 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适合当“赤脚”医生

        这个最好和养老结合,弄一个“劳动力银行”。

        五六十岁,退居二线或者刚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子女在外地或者国外,可以考虑当这种“赤脚”医生,我们老家有话,“秀才改医生,只花一夜功”。他们有丰富知识打底,学得快。为社区服务,不用付钱,可以记为劳动力的储备,等自己老了,社区出人照顾起居,作为补偿。我想对于很多人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这种有“恩情”(比如张三当“赤脚”医生治了李四,社区分配李四子女照顾老年张三)在,执行比较容易,否则这种护工、保姆,没有亲人看着,出工不出力很难防止。

        • 家园 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并不可信

          医术精微,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庸医杀人不用刀,中医如此,西医也如此。还得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浩大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在这儿我同意@夕曦的特此声明:我想大多数人对不懂装懂的外行。隔行如隔山。

          • 家园 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对中医有害

            脑子开窍了,接受不了。还不如只认字的古代秀才。

            • 家园 ARM芯片可不可以运行x64模拟器?

              古代秀才改行学医相对容易,因为古代识字率太低。医疗从来就是高端服务,穷棒子饭都吃不饱,还求医?还学医?

              现在教育普及了,入行门槛可提高了。

              现代科技知识和中医最终是要融合的。

        • 家园 为了老人,干吧。支持
      • 家园 可以讨论要不要搞新的赤脚医生或者包括人民社区医生

        脱产不脱产倒是没有必要了吧。

        国家没有这个钱么?

        • 家园 国家可能真没这个钱 -- 有补充

          医疗可以参考教育。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生源很少,有的班十几个甚至几个学生。县城中小学上放学车水马龙,阻塞交通。现在国家有政策,教师必须有几年基层援教经历优先晋职称,其他医疗等专业技术领域也类似。师资力量似乎改善了些,依然看不到基层教育改善的希望。资源向大城市、城市集中之故。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这话说在1965年。

          培养简单的医疗技能和具备一些医疗技能的当地医疗人才。这也使得“赤脚医生”的大量出现。他们活跃在农村的青山绿水、田间地头,送药行医,以最低的成本、最广泛的覆盖、最高效的运行、最深入的普及、最低的门槛使得农村农民兄弟的就医看病问题迅速解决,健康状况为之改观。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到1975年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 以上用于农村, 而指示对农村巡回医疗和合作医疗的有力推动, 更为改变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奠定了基础。

          以后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不脱产,是必须的。

          通宝推:真离,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事物在发展,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升级 -- 补充帖

          部队里原来连一级一般配有卫生员,再往上有卫生队,再往上才是医院。

          学校也是卫生室、校医。

          农村是村卫生室、镇卫生院。现在自负盈亏,医术好、口碑好的村大夫、镇医院也是要排队的。也存在一个问题:个体抗风险能力太差。所以,这个事还得公家来办。

        • 见前补充 4829741
    • 家园 不止医学,每个领域都该这么搞,也这么搞过,但早废弃了

      不止医学,每个领域都该这么搞,也这么搞过,但早废弃了

      文革时期工农业基础或理化教材还有语文数学教材,真正是专家编写,结合实际,适合自学

      上中学时教材黑文革,大学图书馆老书不少,我发现几乎各个领域,文革时期出版的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通宝推:学步桥,金台夕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