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出差的碎片记忆 -- 艾河边

共:💬69 🌺891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内宣而已

            我也必须说:和欧美比,有时候我们内宣也的确更加低龄一点,肉麻一点。

            真正在一线的,早就知道怎么做人的。好多中国驻非洲大使馆,人家自己都说:工作就是专业捞人。就是韦小宝的干活

    • 家园 【原创】非洲印象之乌干达与卢旺达

      许多关于非洲的碎片记忆因为岁月流逝而日益模糊。一直不知道我们的大脑是如何选择记忆某些东西又如何选择从记忆中抹去某些东西。比如当我试图回忆去埃塞俄比亚那趟差时,浮现在脑海里的是美丽的埃塞俄比亚女郎。至今记得当时觉得她们的美貌甚为惊艳:棕色的皮肤挺拔的鼻子瘦削的脸颊深邃的大眼睛,而且似乎每个女子都那么楚楚动人。而其他关于埃塞俄比亚的记忆就非常模糊。我对肯尼亚的记忆则是蒙巴萨海边一幢幢红顶欧式别墅散落在绿树丛中,分外美丽,后来惊愕地得知那是著名的东非海盗的房产。有两个非洲国家给我留下的记忆在过去十几年后还相对清晰,我尤其记得它们给我的惊喜。这两个国家分别是乌干达和卢旺达,东非两个相邻的内陆国。

      中学时看过一些关于前乌干达独裁者食人魔阿明的报道,因此在2004年去乌干达出差前对其有种莫名的恐惧。飞机降落在乌干达Entebbe国际机场之前可以从空中俯瞰到宽阔的维多利亚湖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从机场前往乌干达首都Kampala沿途满眼都是葱郁的树木,道路质量在非洲数上乘,而Kampala市区则出人意料地繁荣也出人意料地整洁,车辆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当地骑摩托车的人还戴着头盔。这些都是在我去过的西非国家少见的。Kampala建在一片丘陵地带,当地人说它像罗马一样由七座小山组成。出差期间我可以放心地在Kampala街头散步,还可以在街头无数的餐馆中选择吃午餐和晚餐的地方。而在西非我一般只在下榻的酒店就餐,晚上更是不敢出门。记得Kampala当地餐馆供应当天从维多利亚湖捕捞的鱼,只是简单地烤一下,味道极其鲜美。还去过当地的一个中餐馆,记得一个皮肤白皙非常漂亮的年轻中国姑娘当领班,她手下则是当地小伙子做招待。看着黑人小伙穿着中式马褂跑堂还是蛮好笑的。这个女孩告诉我她是武汉人,曾经是列车乘务员,就是想出国看一看,所以当朋友说有到非洲工作的机会时她就来到了乌干达,来时一句英语也不会,是跟着这些跑堂的小伙子一起工作学会了说英语。据这个中国姑娘说,乌干达经济发展很快,很多中国人来这里寻找机会。出差最后一天,乌干达央行的一位年轻官员主动带我和同事参观Kampala市区及出售乌干达艺术品的市场。至今记得这个年轻人穿着整洁的格子衬衣打着领带皮鞋铮亮,谈吐举止礼貌得体。记得我们聊起乌干达的历史政治和经济。这个年轻人让我肃然起敬。

      乌干达有着令人羡慕的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不管是矿产、森林、野生动物还是自然景观,因此丘吉尔称之为非洲明珠。乌干达近二三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在非洲非常亮眼,其中政治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总统Museveni1986年上台执政至今,很多方面实行铁腕统治。他成功地让乌干达的艾滋病感染率从人口的三分之一降到6.4%,在全世界独树一帜。他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色情业和同性恋,为此被西方批评为侵犯人权。乌干达的经济日趋多元化,除了出口咖啡等农产品以及矿产以外,旅游教育金融电信等服务业都颇有起色。在乌干达我第一次感受到对非洲大陆的希望,同时也为它隐隐担心:Museveni已经年近八十,他之后的乌干达是不是又会陷入内战和政局动荡呢?

      乌干达的邻国卢旺达因九十年代的那场大屠杀而举世闻名。现在的卢旺达被认为是非洲最安全的国家,许多西方的背包客到卢旺达旅行。卢旺达多山,号称非洲的瑞士,风景确实秀丽。我是一个人去卢旺达出差,在其首都Kigali也可以像在乌干达首都Kampala一样放心地出行休闲。Kigali比Kampala还要干净,但似乎缺少Kampala那样的原生活力,也许一切都是在废墟上新建。Kigali的CBD区非常现代化,已成为非洲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在卢旺达最引我注目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穿着整洁英式校服的中小学生,感觉孩子们快乐自信,也非常守纪律,不由的让人对这个国家充满期待。12年全免费义务制教育是卢旺达总统Paul Kagame推行的重要政策之一。Paul Kagame 是卢旺达的图西族,年幼时随家人逃难到Uganda在那儿接受教育长大并参军,与后来成为乌干达总统的Museveni是亲密战友。卢旺达大屠杀之后他率领的军队取得胜利他也建立了现政权。Paul Kagame 非常勤奋,励精图治,推行各种为国家大计考虑的政策,例如12年义务制教育,在非洲领导人中极其罕见。卢旺达是前比利时殖民地,比利时殖民者推行的身份政治人为地在图西族与胡图族之间制造仇恨,是大屠杀的直接诱因。Paul Kagame废除身份政治,规定英语是唯一官方语言,学校也只教授英语。在经济发展方面,Paul Kagame 着眼于如何提升卢旺达自身的生产能力,而不是依赖国际援助。Paul Kagame 非常强调秩序,严格执法。他的铁腕统治在这些年经常被西方诟病为不尊重人权。好笑的是今年四月英国宣布要把偷渡和申请避难的人都遣送到卢旺达,据说此举可以阻吓这些人偷渡到英国,因为卢旺达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审度,东山之石,西安笨老虎,北纬42度,老老狐狸,北庄,dfindy,死扛着,海外俗人,不远攸高,桥上,踢细胞,GWA,脊梁硬,宝特勤,
      • 家园 五本毛选闹革命的Museveni -- 有补充

        这哥们去找中国使馆要几百本英文毛选,当时已经是80年代初,使馆一共凑出五本,然后这哥们就拿着书消失了,几年后带兵打回首都,在乌干达坐天下直到今天。原来当年突然消失是拉了几十人的队伍下乡打游击去了,农村包围城市。

        Museveni后来访问韶山时动情的说,(中国革命史)对你们来说已经是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亲身经历,感同身受。。。

        通宝推:心有戚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下面的争议估计就比较大了 -- 补充帖

        Museveni还得到邓的亲自指点,邓选里有一篇就是邓嘱咐Museveni千万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也不要搞封闭,所以乌干达经济上大搞私有化和引进外资。Museveni在韶山留言,一缅怀毛,二缅怀邓。。。

        通宝推:llama,
      • 见前补充 4785872
      • 家园 完全同意埃塞俄比亚

        俊男靓女比例很高。

        另外饭很有特色。

    • 家园 【原创】非洲印象之布基纳法索

      布基纳法索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世界上欧洲之外的内陆国都非常贫穷,没有出海口绝对是个无法克服的天然劣势。布基纳法索更惨,它气候恶劣资源和土壤贫瘠,真正的一贫如洗。其国土大部分是沙漠或沙化土壤,降水稀少,农耕难以保障,饥荒频繁发生。西南有一定面积的savanna,有大象和狮子等大型动物,却也不适宜人类生存。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竟然繁衍了两千多万人口,主要靠国际援助维持生存。就这样一个国家我居然莫名其妙地两次被派到那里出差。到这样的国家可以真正地体会什么叫人类生存的艰难与绝望。它的首都名字是Ouagadougou,想忘记都难。

      两次去布基纳法索前后间隔十年,它几乎没有显著的变化,除了路上多了些车辆。当时布基纳法索还是台湾的邦建国,几座四五层楼的政府大楼是台湾援建,早已破旧失修。当地人还居住在土坯房子里。布基纳法索由于干燥少雨,空气中总是布满灰尘,天空和地面上的一切都是黄土色。第二次去感觉污染严重,除了灰尘外,还参杂着浓重的汽车废气,让人极度不适。虽然非洲大多数城市都没有什么值得一看,Ouagadougou则是乏味得让人昏睡。非洲很多国家虽然落后没有文明遗迹但还可以依靠自然景观发展一定的旅游业。布基纳法索则是连旅游资源都没有。它主要出口一定的黄金换取石油粮食工业品等必需品。

      布基纳法索人显得敦厚老实,虔诚信仰伊斯兰教。我与当地人开会要安排出他们祷告的时间。看着老实巴交对世事理解相当可能的当地人,我很难把他们与我事前看到的材料联系起来:就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还频繁发生军事政变,有什么可争的呢?

      2018年布基纳法索与台湾断交,与我国建交。根据我个人的体验我觉得这对我国不是很划算。但我个人体验又算什么呢?

      通宝推:审度,老老狐狸,dfindy,伏波将军,桥上,GWA,
      • 家园 我上高中的时候

        布基纳法索总统桑卡拉访华,这位国家元首当时才是一位30出头的年轻上尉,给人的印象相当深刻,部分原因是他检阅PLA三军仪仗队时还显得有些拘谨和生涩😁。桑卡拉领衔的是一个左翼政府,对华关系良好。后来桑卡拉的战友孔波雷发动政变打死桑卡拉后上台长期执政,转投台湾和大陆断了交。

        我当时还有个集邮的爱好,手头有些上沃尔特的邮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国家。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就是布基纳法索在殖民地时期的原名。类似的还有达荷美,后来知道是布基纳法索的邻国贝宁。

        当年还买过一套好像叫《世界各国首都掠影》的书,上下两册,大概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其中有一篇介绍瓦加杜古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名字一直都还记得。

        通宝推:GWA,桥上,
    • 家园 【原创】 非洲印象之几内亚

      非洲有三个几内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都在几内亚湾附近。几内亚Guinea一词源于葡萄牙语Guiné, 15世纪时用于指称塞内加尔河以南的居民。亚洲还有一个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据说是殖民者觉得当地居民长得像非洲几内亚那个地区的人就给这个新发现的地方取了这个名字。真是随意啊!

      我出差去的是位于西部非洲的前法属殖民地几内亚,时间还是2004年。几内亚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盛产优质铁矿石尤其是铝土矿(bauxite),据说其铝土矿占世界储量一半。当时中国还没有大举进入几内亚,美国公司Alcoa是当地铝土矿的主要开采者。海边有专用于铝土矿出口的码头,距离我住的酒店不远。矿场与专用码头由专线铁路连接,外籍公司员工居住在警备森严封闭的院落里。矿场码头也由跨国公司雇佣保安严加保护。几内亚首都Conakry一贫如洗,街头除了卖香蕉的小贩见不到什么商业。我们居住的酒店是法国人拥有并经营,旅客也基本上是西方的商人。几天接触下来发现当地人非常具有进攻性,就是所谓的戾气,甚至包括负责接待的政府官员也毫无待客的礼仪可言。时任总统Conté于1984年军事政变上台,贪恋权力,还要继续当下去。政权腐败在当时已致民怨沸腾,随时可能爆发内战。我离开几内亚时机场更是一片混乱,军队荷枪实弹貌似维持秩序,大声训斥机场拥挤的人群,人们颇有大难临头仓皇出逃的景象。我和同事乘坐法航公务舱,却无论如何不能接近check-in柜台。一位显然多次来往几内亚的美国商人指示我们贿赂持枪的军人。好不容易办完登机手续,出关和安检一路都被索要钱财。登机前法航的乘务员在舷梯前又再次开箱检查每一件行李2、3个小时上了飞机还长时间忐忑不安。几年后总统Conté去世几内亚果然发生了军事政变。

      法国对其殖民地是赤裸裸的掠夺,资源直接运走,在当地没有任何建设可言。这种局面在殖民地独立后至今没有什么改变,不过是极小的成本扶植代理人统治罢了。据说几内亚刚独立时,法国殖民政权撤走前还摧毁电力设备等基础设施。法属殖民地的当地"精英"都说着一口比大多数法国人还要拽的法语,常常让我哭笑不得。冷战时期的苏联和近十年的中国都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着老牌欧洲的殖民体系,尤其是中国。中国近一二十年在几内亚大举投资,一半铝土矿进口来自几内亚,铁矿石进口的比重也在增加。但几内亚的政治风险始终很高。看报道2021年又发生军事政变推翻当时的政权。我的个人体验告诉我几内亚绝非良善之地。

      通宝推:审度,老老狐狸,GWA,方平,死扛着,伏波将军,箪食瓢饮到中年,桥上,起于青萍之末,心有戚戚,
      • 家园 几内亚历史上还是有亮点的

        法国对其殖民地是赤裸裸的掠夺,资源直接运走,在当地没有任何建设可言。

        几内亚分法属几内亚和葡属几内亚。法属几内亚在1958年拒绝了戴高乐强加给他们的宪法,宣布独立。在所有法国的殖民地中,法属几内亚是唯一拒绝这个宪法的,所以法国撤离的时候运走或毁坏了所有现代的东西,作为对他们的惩罚。法属几内亚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差不多就是“宁愿穷死,也不做殖民地”。

        通宝推:陈王奋起,GWA,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