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于青贮饲料问题不宜过分炒作 -- 梓童

共:💬106 🌺762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借宝地一用

            找不到原来讨论迁徙的帖子了。

            最近刚好看到

              

            又如,你们看第十一条:“所有德国人都享有在整个联邦疆域内自由迁徙的权利。”这一条的意思不是说,如果你们现在正要到汉堡去,你们据此有权要求国家为你付车票。如果你们没有钱,那么你们根本去不了汉堡,尽管你们在整个联邦德国内的迁徙自由是得到保证的。对你们大学生来说,特别有趣的是第十二条:“所有德国人都有权自由选择职业、工作地点和培训场所。”这一条当然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相应的职业、工作地点和培训场所是现成的。但是,再一次,国家事实上并没有责任给你们提供工作地点和培训场所。如果有工作地点和培训场所,你们就可以去找,但是假如没有,你们就没有办法去找。

            可见外国学者也不是活在真空里的。

            通宝推:不如安静,
          • 家园 感性的说,过去农民和工人是父子关系

            对于多数的工人,是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农民进城来的。所以感性的说,说起农民,他们第一印象是父母,是兄弟姐妹。这些人心里不会歧视农民,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根。不光是工人,就是领导也是这样。我们老家有个当大干部(中央委员级别)的,回家探亲也是把车停在国道边(那会县长还坐212,车很稀罕),自己穿过另外一个村庄走回家,一路叔叔婶子打着招呼(他是小地主家庭,所以辈分低,很多叔叔比他年龄小),避免乡亲觉得自己忘本。普通中山装,布鞋。这种鞋是废旧布料叠起来做鞋底那种,现在反而很贵。他老婆还能教家族里年轻媳妇纳鞋底。当然后来兴起了不正之风,县里有人去找他家里人请托,他就再不回家了。

            通宝推:大爆炸,铁狮子,张燕,不如安静,
            • 家园 不是滴,那时农民有个革命主力身份,但是呢

              他们的思想不足,很落后。

              所以的满足他们的要求,革命分田,又不能让他们主导革命胜利果实,否则那就是封妻荫子世代王侯了。传统轮回了。

              所以双方是兄弟关系,工人主导。农村是有分地垫底的,虽然国家说了地是国家的,但是那是故意打压农民,否则就不好管理了。

              所以叫集体所有制。农民不能也无法全民化,他们也不懂。

              国家工业基础就那么样,五亿人民全民化根本无法实现啊。

              国家和组织的这个让步和协调是合理的,只能逐渐收买土地。逐步使得一些农村城市化,比如,建设新城等等。

              这是一个过程,也算兑现了解放前组织的诺言。

              工人并没有拿捏农民,也被国家隔离了。

              不是限制他们进城,只是国家条件有限,一次只能大概多少个,但是轮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了。

              懒厨兄应该调查河里多少人是农民进城的既得利益者。而确认是否只有他家是特例。

              这个应该参考解放前,五亿多人,多少城市人口,多少农村人口,然后可能多少人进城,还有比较好的循环来界定,而不是为了进城而进城。

              现在,某些地区强调农民进城,站不住,有意思吗?或者某农村家家上楼也自称城市化了,这叫进城成功吗?

              进城不成功,那还扯个寂寞呢?

              通宝推:不如安静,
            • 家园 河北大部分城市是解放后新兴城市

              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一个钢厂,围绕这个钢厂会有一堆机械厂。平原地区每个地级市还都有一些纺织厂。几乎半数地级市有矿产,还有各种矿务局、矿山建设企业。改开以前,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工人基本构成一个城市的骨架。确实绝大部分工人是地级市周边县里的农民,也是最自豪的市民。跟现在华为员工一样,一是跟老家农民和周围一般居民比挣得多,二是这个挣的多不靠爹妈祖产,靠的是自己的本事,所以自豪,自信。那个年代各个企业能人辈出。体育、文艺拔尖人才常常出现在大企业里。X钢队比X市队强很常见。

              说到辈分,我们家里穷,所以辈分高。上学的时候不明白这个,还要沾沾自喜。乙班XX是我侄子,下课经常拉着他让喊叔,给小伙伴炫。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赚得多是靠自己本事?

                只不过机缘巧合招工赶上了而已,俺岳父也是河北人就是这么进城的,他弟弟还小没赶上至今仍在乡下种地,他哥更戏剧,倒插门去了外地农村,当时没少受欺负,结果那地方现在叫北京新机场,人家成了拆一代如今资产已经几千万了,这个算不算靠自己本事。。。

                • 家园 改开时代,拆迁富裕算本事的嘛!
                • 家园 要看大方向

                  他哥更戏剧,倒插门去了外地农村

                  你不能说你高考那天拉肚子了,所以高考制度就不合理。

                  至于

                  他弟弟还小没赶上至今仍在乡下种地

                  结果那地方现在叫北京新机场,人家成了拆一代如今资产已经几千万了

                  这都是改开后的事情,你不能说儿子生病,要老子吃药。

              • 家园 解放后新建城市岂止是河北啊,就是玉门

                也是扩建了啊,什么攀枝花,六盘水,克拉玛依,包头等等等,这些才是农民进城的关键啊。

          • 家园 这事不能说太细

            出生在农村,就必须当农民?农民就必须勒紧裤腰带留在农村?没有选择的自由?

            算了,不想在这个话题杠,再细说的话,就有人会说我挑动农民斗工人了。

            • 家园 不是出生在农村就得当农民,你这话不负责任也毫无根据

              只是根据现实,中国城市化率太低,没有那么多岗位,所以,只好进行一定的合理的限制。

              不限制结果,大跃进看的一清二楚,意思是借助苏联强行跃进,工业化,城市化。

              结果苏联撤资一地鸡毛。这不是你想进城就近得了的,当年民国也进城,可惜工作岗位有限,城市造血能力不足,所以进城无用。

              既然无用进城有何意义呢?没有意义。

              所以只好继续踏实搞工业,搞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进城有事做。

              你憋了这么久就来个迁徙自由论,也是太弱了。这种老掉牙的说法真没意思。

              难道只有农民自由迁徙,分田到户才能积极找化肥?我的天啊。

              几十岁了,还是严谨一些吧。

            • 家园 别转移话题,你说的可是“改开前把农民锁死在农村的政策”,细不

              细的你想太多。

              在西西河,河友们大概看重的是事实和合不合逻辑,而不是故弄玄虚。

              • 家园 不是我故弄玄虚

                确实曾经有人说过我挑动群众斗群众,甚为无趣。

                准确的说,是到84年中央才有文件允许农民在自备口粮的情况下,到城镇里面落户,你如果不相信改开前,政策真的就是把农民锁死在农村,这个当然是你的自由,我不会试图去说服你。

                当然,我不会说改开前100%的农民被锁死在农村,事实上,确实个别幸运的能到城里来,我父母村里的都是如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