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公筷看制度的可行性 -- 孟词宗

共:💬40 🌺1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然是中国传过去的

                        “榻榻米”日文本字是“畳”。这个字通“叠”。就是叠起来的意思。

                        中国古代座席是有讲究的。一般不是一张席子,而是根据身份不同将几张席子叠在一起。《礼记》曰:“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也就是说,天子的席子是五张叠在一起,诸侯三张,大夫两张。

                        座席传到日本的时候连重席的规矩也一起传入,所以日文的“榻榻米”是“畳”。演变到后来,用厚度代替重席罢了。

          • 家园 第一是椅子普及,第二是桌子变大,第三是烹饪工艺。

            这三点我都写了。看上去烹饪工艺才是核心,但是桌椅相当关键,早期八仙桌小到不可思议,你想合餐也不容易。唐朝虽有长桌,但是合餐过于困难。要么是貌似合餐的分餐,要么是全是相同的食物。所以是综合原因,桌椅为主要表现。

            而且之前也说了,合餐古已有之,并不是靠桌椅才有的。但是普遍来开,是桌椅。

              

            桓公(温)坐有参军椅,蒸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世说新语

              

            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魏书

            关键是外出如何,宋明还有小盘流水而非整盘同食的宴席。而且也有类似现在,也就是事前分好的整盘,大家围在一起吃。或者公筷,甚至接近自助。

            另外,椅子虽是胡人过来的,但也是古已有之,况且改造了形制。

            补充:烹饪工艺是指,热菜、多菜、精细、现吃。整全、解体、装配、造型。这样除了主食,都是非常接近现代的整盘装。典型就是整鸡、整鱼,炒丝、炒丁,还有蔬果雕刻。

        • 家园 这也未考虑两个情况

          一、一个人主导分配。

          二、让拿公筷的帮忙。

          大家不愿意讨论的关键在于,这会直接导向强势或弱势群体,而且帮忙也会有愿不愿意(给)的问题。但这些,其实多在上桌之前就协调好了。或者大家的表现相对保守、豪放(有无外部影响)等等。总而言之,这是多种矛盾(价值)的平衡,讨论必然带有各种预设,不彻底澄清是没有答案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大家都在借题发挥。

          之前讨论法律,讲过电车难题和洞穴奇案的问题,说到底也不过是预设问题。后者想象不到其他可能,比如对方完全自愿,而且没有任何强迫成分……会让整个问题不存在。

          这里也是一样,人人想吃鸡翅,没人愿意吃鸡胸这种情况可能不存在。因为这仅仅讨论了喜好,未讨论其他价值的影响。比如家长总会让孩子多吃一些好的、喜欢的。为了避免浪费,鸡胸也是会吃掉的。等等。

          何况鸡胸还可以单独拿出来做成别的,比如鸡丝凉面、腌制油炸等等,甚至较好的做法不会让鸡胸难吃。

          当然这有吹毛求疵的嫌疑,但是现实本就如此复杂。不要妄想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解决问题,因为哪怕这么一个例子,可能性也远远没有穷尽。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毋固,毋必。)

          另外,本来还可以讨论卫生问题,但饮食话题,就不讨论了。

    • 家园 吃火锅吧

      全盘川化,有病毒有细菌,到了锅里也失活了。

      公筷啥的也不需要了

    • 家园 当然我这个岁数的现在出去吃饭少了

      对于我来说,公筷问题最难的还是习惯,没养成两个筷子切换夹菜的习惯,还是习惯性的用自己手上现有的筷子去夹菜,要么是把公筷变成私筷,把菜从盘子夹到嘴里,直接吃起来,要么把私筷变成公筷,用自己用过的筷子到盘子里夹菜,其实真不是故意破坏规矩,就是忘了,不骗你,不过好在,我现在基本上不怎么外吃聚餐吃饭

    • 家园 公筷对我来说也是几次一不小心就弄错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